天天看點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作者:光頭漁樂

提起青蛙,我們都很熟悉,在老家的時候,每當雨後房前屋後一片“呱、呱、呱”的叫聲,這些叫聲中有些是個頭很小的土蛤蟆、有些是叫聲洪亮的青蛙、有些是悶聲悶氣渾身長滿疙瘩的癞蛤蟆,有些是渾身圓鼓鼓的氣蛤蟆,這幾大類最為常見。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我老家90年代農村的蛙類真的是太多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走在水邊都能踩死幾隻,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小時候家裡是瓦房,每當春季溫度升高的時候,總會在屋内發現青蛙,估計是它們秋季通過牆體的縫隙,進入屋内在屋内冬眠!(當時的房子由于地基比較低,屋内是比較潮濕的)

到了90年代後期不管是青蛙,還是癞蛤蟆就很少了,主要是抓捕嚴重,以及環境的變化。90年代後期00年左右,每當夏季的夜晚,池塘邊、溝渠内、小河岸,抓青蛙的手電光比比皆是。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随後蛙類成為保護動物,禁止捕捉,但是它們的種群也沒能得到改善!因為00年之後環境改變,降雨量大幅減少,池塘内、溝渠内和小河内下雨有水,不下雨就沒水,這種靠水生長的動物栖息地沒有了,密度也随之降低。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養殖業的興起,牛蛙進入千家萬戶。牛蛙的肉很嫩又有韌勁,吃起來非常的鮮美,骨頭又少,并且牛蛙的個體很大。人工養殖的食用牛蛙最大可長到2公斤左右,目前市面上的牛蛙一般在0.5公斤左右,而成年牛蛙的體重一般在1.5公斤左右。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這麼大的牛蛙,1隻就夠吃了,但是牛蛙并不是最大的蛙類,在非洲有一種蛙類,個體能夠超過3公斤,體長超過1米,号稱“非洲巨蛙”。

非洲巨蛙

1906年著名兩栖動物學家鮑倫格,在非洲喀麥隆南部以及赤道幾内亞北部,發現一種沒有被記錄的巨型蛙類,命名為巨諧蛙,又叫非洲巨蛙。

非洲巨蛙屬于滑體亞綱、無尾目、新蛙亞目、蛙科、巨諧蛙屬、非洲巨蛙種,沒有亞種。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蛙類最大也不過1-2斤,即使牛蛙也不過3-4斤,但是這種蛙類能超過3公斤,也就是說能超過6斤,堪稱蛙中“巨無霸”。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一隻成年的雄性非洲巨蛙,展開後腿長度超過1米,眼球直徑可達2.5厘米,具有三角形的頭部和扁平而寬的身體。背部具有綠褐色皮膚,皮膚上有顆粒狀的疣粒。腹部皮膚呈淺黃綠色。後腿很長,前腿較短而粗壯,所有的腳都具有寬大的蹼狀。

栖息在熱帶雨林的溪流附近,幾乎不會離開水源地,成年後白天躲藏在樹蔭下,或者石頭縫隙内,或者水下,主要食物為昆蟲、蠍子、甲殼類、魚類、小型鳥類、小型哺乳動物、蜥蜴、或其它蛙類為食。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夜間很活躍喜歡單獨沿着河流尋找食物,未成年的非洲巨蛙大部分時間呆在水下,成年後偶爾會在岩石上曬太陽。它們的彈跳力很強,強勁的下肢讓它一躍而起5米多高,善于跳躍。

非洲巨蛙為何這麼大?

那麼非洲巨蛙為何這麼大?其實任何物種自身屬于巨型物種外,離不開4點,要不然形成巨型個體的幾率也就比較渺茫!

一是适宜的環境、非洲巨蛙生活在喀麥隆南部,和赤道幾内亞北部炎熱潮濕的原始森林、小溪、大河中。這裡人迹罕至,年平均溫度在25-29°之間,冬季的溫度也在20°左右,全年無霜。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溫度的适宜是生物生長的先天條件,隻有在溫度适宜的情況下,它們才能健康地成長。不過非洲巨蛙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因為随着人類的活動,大量原始森林被砍伐和開荒種田,緻使巨蛙生活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二是充足的食物、想要長大就要有充足的食物,那麼在非洲巨蛙的栖息地食物充足嗎?可以明确地說:“很充足”。因為它生長在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号稱“地球之肺”降雨量大,植物、動物、昆蟲等十分豐富。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而非洲巨蛙又不挑食,它什麼都吃,陸地上能吃昆蟲,還能捕捉小型鳥類,水裡能吃魚,連同蝸牛都是它的食物,充足的食物來源,讓它們的生存生長沒有後顧之憂,能形成巨大個體也就理所當然。

三自身的防禦性、不管什麼物種,如果自己沒有防禦機制,那麼等待它的結局隻有沒落。非洲巨蛙有自己的防禦機制,首先沒有成年之前,大部分時間生長在水下,也就減少了被抓捕,以及捕食者捕食的幾率。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成年後的非洲巨蛙,擁有極強的後肢,善于跳躍,能跳起5米多高,并且它們不會離開水源太遠,如果遇到危險,雙腿蹬地,一躍而起跳入水中,留下捕食者幹瞪眼!這是它遇到危險後的防禦機制。

适宜的生長環境全年都能生長,充足的食物不挑食什麼都吃,加上自身的防禦措施能彈跳5米高,是非洲巨蛙生長為巨型個體的前提。雖然形成了巨型個體,但是也讓它們成了搖錢樹!

非洲巨蛙為何成了搖錢樹?

傳說有一種樹會生财、接金錢,搖落之,可再生,此樹即搖錢樹,也用以形容不勞而獲。而非洲巨蛙就成了當地人的搖錢樹!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根據報道:上世紀末非洲巨蛙在非洲喀麥隆南部以及赤道幾内亞北部還比較常見,但是90年後,由于附近村民砍伐森林和開荒種田,河水污染緻使巨蛙生活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尤其是大肆捕殺和非法買賣,讓非洲巨蛙面臨滅頂之災,當地捕捉巨蛙除了自己食用外,還拿到市場上售賣。一隻3公斤重的非洲巨蛙,大約價值4美元,個頭更大的售價接近10美元,在當地巨蛙已經成為了搖錢樹。

喀麥隆南部以及赤道幾内亞北部,在90年後期當地人十分貧困,幾乎沒有生活來源,而捕捉一隻非洲巨蛙,夠一家人幾天甚至一個星期的生活。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根據調查,過去三代巨蛙的規模下降了50%,在有些地區甚至已經絕迹!《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巨型蛙列入瀕臨滅絕的物種。

随着巨蛙的大量減少,幾内亞不得不設立保護區保護巨蛙的栖息地,并且規定每年出口巨蛙300隻的限制,并且考慮人工繁殖計劃。雖然當地政府出台了各種保護措施,但是非法交易仍在進行,主要是利潤的驅使。

非洲巨蛙能否引進繁殖?

大盤雞一隻雞一盤菜,那麼一隻非洲巨蛙完全可以成為大盤蛙,既然非洲巨蛙,個體這麼大,能否引進養殖呢?隻能說很難,原因有3點。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一是繁育是否成功、幾内亞隻是考慮人工繁殖計劃,如今不知道是否人工繁育成功!人工繁育成功需要大量的時間,這個時間不是幾年就能完成的。

巨蛙的繁殖和各個生長段都要研究成功,然後經過論證後才能在市場上銷售。這個時間更長,并且即使繁育成功,也不會短時間上市,因為要人工放養到它的栖息地等等,需要大量的時間。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二是屬于外來物種、非洲巨蛙屬于外來物種,引進繁殖需要繁瑣的程式。比如:引種必須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檢疫工作防止病毒之類的入境、辦理引種手續、引入後的選擇工作等等需要大量的證明,以及各種檢測實驗等等。

在上個世紀,大陸引種了牛蛙,羅非魚、露斯塔野鲮等等,對于環境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并且無法真正消除,引種容易,防止它們的危害很困難!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三是可以借鑒其他外來物種的引種案例、澳洲有個引種案例可以參考,在澳洲東北部的昆士蘭州小鎮的甘蔗林内,劇毒的太攀蛇(毒性比響尾蛇毒性強300倍)竟然大量死亡,這是為何?

後來科學家經過追蹤發現,太攀蛇竟然是被蟾蜍毒死的!這種蟾蜍叫巨型海蟾蜍,原産于南美洲和中美洲。原來小鎮居民發現甘蔗林内蟲害和老鼠比較多,為了保證甘蔗的品質不使用農藥,就放生了巨型蔗蟾蜍,誰知知太攀蛇這種劇毒的毒蛇吞食蔗蟾蜍後,就被毒死了!不僅沒達到不使用農藥的效果,反而起了反效果。

繁育成功需要大量的時間,現在也查詢不到繁育成功的記錄,屬于外來物種的引進需要大量的資料以及科學論證,很多引種案例并不切合實際等等,并且已經引進了牛蛙,不太可能引進非洲巨蛙。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并且即使引進也不可能生長為這麼巨大的個體,也不太可能一隻蛙一盆菜,比如:羅氏沼蝦在湄公河流域能生長為超過1公斤的個體,但是引進後一般市場上售賣不超過1兩重,是以不要想的太完美!

最後不要去捕捉蛙類或者蟾蜍

蛙類或者蟾蜍為兩栖動物,主要栖息在河流、池塘、沼澤、稻田等,有水的地方,能夠利用皮膚在水中短暫呼吸,晝伏夜出,主要食物為昆蟲。

據統計:一隻成年青蛙或者蟾蜍,一個晝夜能捕食70隻蟲子,一年能消滅15000隻左右的蟲子,這些蟲子主要為農業害蟲。具有維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能夠比較好地控制農田的害蟲,進而提高農作物的産量。

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3公斤,小小青蛙為何這麼大?

是以人們稱它為“莊稼的保護神”,因為人類的捕殺,以及環境的污染,導緻青蛙的數量越來越少,而農田内的蟲子也越來越多,不得不用藥物控制昆蟲的密度,而藥物的殘留又比較高,進而進入死循環,是以青蛙或者蟾蜍是一種對于農業十分有益的動物。

青蛙一般生活在農田中,而農田中經常使用農藥,而害蟲産生抗藥性,青蛙食用害蟲後,農藥殘留在青蛙體内蓄積,如果食用青蛙,那麼農藥殘留就會進入人體。

并且青蛙是多種寄生蟲和各種病毒細菌的宿主,即使經過爆炒、高溫或者油炸後也不能完全消除,對于人體的健康危害比較大,并且青蛙現在是保護動物,是以不要食用蛙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