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說起“西九龍”,腦海裡立刻浮現出那句經典的台詞“我是西九龍重案組阿sir,現在懷疑你和一宗案件有關……”港劇裡的警察常常都來自西九龍,當然并不是因為那裡社會治安最差,隻是因為西九龍總區包括四個警區,是以相對來說警力最多。同時,西九龍處于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的交界點,經濟十分發達,人口往來頻繁。

近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隆重開幕,讓西九龍再度成為話題。據了解,該館将于7月2日正式對公衆開放,将展示九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不少都是首次在香港公開展出。這是繼香港M+博物館之後,又一藝術旅遊新地标,讓西九文化區得到了全新更新。

當然,西九龍不但是香港的國際藝術中心,也是香港最古老的街區之一,這裡至今還傳承着專屬本地的特色生活與手工藝,以及不能錯過的舌尖美味。不妨跟随四條打卡路線,一起漫遊香港西九龍,在這片古今藝文元素交融的魅力街區,體驗原汁原味的港式情懷。

邂逅古今建築的時光之旅

(路線:油麻地戲院—油麻地果欄—紅磚屋—油麻地天後廟群—上海街176号至178号——九龍佑甯堂—戲曲中心)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油麻地戲院

西九龍的油麻地和佐敦是香港最古老的街區之一,這一帶的建築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有維多利亞哥特式、新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及裝飾藝術風格等待,它們承載着濃厚的曆史,靜靜訴說着香港的故事。

以油麻地窩打老道與新填地街交界處的油麻地戲院為起點,這間九龍碩果僅存的戰前電影院始建于1930年,于1998年結業,主要為果欄及廟街一帶居民服務。

它隐身于都市的高樓之間,正門左右豎立着兩條刻有不同表情面譜的門柱,混合古典主義及裝飾藝術風格的拱門、中式斜屋頂、正立面和山牆。油麻地戲院于2012年改造後,如今成為專門推廣傳統戲曲,尤其是粵劇的演出場地,為粵劇新秀和新進劇團提供演出、排練和教育訓練的平台,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有中華文藝瑰寶之稱的粵劇表演。油麻地戲院的正對面,是市井氣息十足的油麻地果欄。1913年以來,這個水果批發市場便一直是當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供當季新鮮水果。果欄由一幢幢一、兩層高的磚石建築構成,采用裝飾藝術風格,保留了不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風格,部分店鋪門口還挂着經曆幾十年風雨的水磨石招牌。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油麻地果欄

沿石龍街往下走,則可到達另一棟著名的老建築紅磚屋。它曾是前水務署抽水站的主管宿舍、辦公室及儲藏室,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抽水站遺迹之一,在2000年被評為香港一級曆史建築,如今已成為油麻地戲院辦公室。除了标志性的紅色磚牆,這裡的鑄鐵收水鬥、拱形遊廊和鑄鐵雨水管,對于本地人來說也是滿滿的回憶。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紅磚屋

來到上海街,在讓人眼花缭亂的廚具店之間,一座天後廟靜靜隐身其中,這是九龍現存規模最大的天後廟建築群,始建于1865年。與其他天後廟不同的是,油麻地天後廟早年間便集祭祀祈福、議事與義學于一身,是一座極具清代建築特色的書院。如今,該建築遵循其原有功能,改造成為了一間“大隐隐于市”的自助書店,讓曆史與文化在此交融。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後廟還會舉辦盛大的天後寶誕,整條街十分熱鬧。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油麻地天後廟

來到西九龍,一定不能錯過唐樓。這種建築在建造時,将二樓露台跨在一樓商鋪之上,極具南中國地區特色,如今已不多見。其中,位于上海街176至178号的一棟四層高唐樓最富代表性,已有近八十年曆史。經過翻新,如今的唐樓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格,樓側的“蝠鼠吊金錢”霓虹燈牌更成為著名街景。每當夜幕降臨時,霓虹燈牌熠熠生輝,承載着樸素而美好的寓意——“福到”。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上海街的四層高唐樓和夜晚的霓虹燈牌。

除了傳統中式風格,西九龍也不乏中西結合的建築,如坐落于佐敦道4号的九龍佑甯堂,完美融合了哥特風格與中式金字瓦頂,是香港最早的跨宗派教會之一。而位于柯士甸道西88号的戲曲中心,則是一座專為傳統戲曲而設的世界級現代藝術建築,是香港新文化藝術的地标性場館,在此徜徉古今,聽戲品茗,可盡情體驗戲曲藝術的大千世界。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九龍佑甯堂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戲曲中心

感受傳統手工藝的匠心之旅

(路線:利和秤号—萬記砧闆—明生鋼竹蒸籠廠—冠南華—祥盛檀香扇莊—标記麻雀—先達繡花鞋店—上海寶星時裝旗袍)

西九龍曾是衆多本地手工藝大師的聚集地,盡管時過境遷,一些資深匠人仍懷抱着對手藝的熱忱,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傳統,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精神。

在油麻地上海街345号,有一家超過90年曆史的老字号——利和秤号。這是香港最後一家傳統秤鋪。原老闆黃師傅13歲起便開始制秤,現在的老闆娘何太太在黃師傅過世後繼承了父業。 80歲高齡的她雖早已步入耄耋之年,卻不願退休,堅守父親的遺志。老式秤起源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當時的中醫、金匠、廚師會用它稱量材料。而利和秤号除了售賣各種牛骨、木頭和鋼制成的手工秤、砝碼及算盤外,何太太還會為老常客修理舊秤,并給新買家提供說明書。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利和秤号,是香港最後一家傳統秤鋪。

在利和秤号附近,有家砧闆堆成小山的店鋪,那就是經曆65年風雨的萬記砧闆。 店家專售餐廳、肉鋪和燒味店所需的特厚砧闆。這家老字号現在由第二代傳人歐氏夫婦及其子歐家亮主理。為了跟上市場需求,萬記還兼賣其他廚房用品。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萬記砧闆

除了砧闆,竹蒸籠也可謂廣東菜中最常見的用具之一。一走進明生鋼竹蒸籠廠,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蒸籠。年過九旬的創始人呂明師傅,從32歲至今一直堅持親手制作,并發明了蜚聲國際、優質耐用的鋼竹混合蒸籠。如今位于上海街的門店由兒子呂樂觀打理,而呂師傅則每天到位于屯門的工廠,孜孜不倦地制作一個又一個的蒸籠,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發明和改良傳統工藝上。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明生鋼竹蒸籠廠

轉彎來到彌敦道,别錯過創立于上世紀20年代的冠南華。這家小店名聲在外,專賣傳統婚服。精美的婚服采用古時皇家婚禮的龍鳳圖案,搭配上等耐用的金銀線,一件手縫婚服需要數周甚至一年才能完成,許多名人也會請店裡的裁縫制作婚服。此外,冠南華門口的霓虹燈招牌也别具一格,是香港為數不多的老式霓虹燈牌之一。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冠南華,專賣傳統婚服。

好看的衣服,要搭配精美的配飾。回到上海街,這裡還有一家1950年代營業至今的老店不可錯過 ——祥盛檀香扇莊。小店是目前香港僅存的檀香扇店,售賣的精美檀香扇兼具實用和裝飾功能。除此之外,這裡亦兼制沉香及小香爐,備受歡迎。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祥盛檀香扇莊

對傳統手藝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去标記麻雀。它也是香港剩下為數不多的傳統手雕麻将店。老闆景叔從父親那裡繼承家業,至今已逾半個世紀,每天心無旁骛地在光滑潔白的牌面上,刻畫傳承千年的文字與色彩。除了傳統麻将牌外,景叔還會根據需求定制卡通人物、名字等牌面。此外,他還開班傳授手雕麻将的工藝,并為藝展創作展品。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标記麻雀,是香港剩下為數不多的傳統手雕麻将店。

繼續前往佐敦道,這裡有創立于1958年的先達繡花鞋店,專賣各色傳統繡花布鞋。鞋店的隔壁就是著名的上海寶星時裝旗袍,店内沒有成衣可以直接購買,所有産品都需要量身定制,主理人殷師傅縫制旗袍已65年有餘。據說,梅豔芳、張曼玉、楊紫瓊等明星都曾是他的客戶,其作品還出現于《花樣年華》等影片中。如今除了日常工作外,殷師傅還為學時裝設計的學生開設課堂,讓這門手藝得以代代相傳。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先達繡花鞋店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上海寶星時裝旗袍的主理人殷師傅,縫制旗袍已65年有餘。

充實感官的海邊藝術之旅

(路線:M+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由空間—“香港新晉建築及設計師比賽”展亭—香港西九龍站—天際100香港觀景台;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星光大道)

西九龍是欣賞維多利亞港天際線美景的絕佳地點,從白天到黑夜,風景随時光變換。而除了美景外,香港最新、規模最大的藝術文化中心——西九文化區也坐落于此,擁有各類博物館、藝術館,是當之無愧的文藝新地标。

行程第一站,是位于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的重要地标—— M+。這是香港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于2015年1月29日動工,耗資49億港元,2021年11月11日開幕。M+大樓的外觀設計簡約,内部格局安排卻極之複雜,充分運用空間使設施發揮最大功能。基座平台有17,000平方米的超大展覽空間,還有三間電影院、學舍、博物館商店、咖啡廳、多媒體中心,天台花園更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平台上蓋的大樓則設有博物館研究中心、辦公室和各種餐廳等。M+将會重點展出20世紀至21世紀的藝術、設計與建築和影像,打造為世界上最具規模的視覺藝術博物館。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M+博物館

在博物館道的另一邊,就是馬上要與大衆見面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了。整座博物館總樓面面積約300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7800平方米。館内外有寬敞的休憩空間,并設有演講廳、中庭、教育活動室、紀念品店及餐廳。博物館三個中庭空間的設計,參照紫禁城中軸水準遞進的空間布局,将不同樓連成一體。參觀者在中庭可以眺望香港島天際線及大嶼山的景觀。據悉,此次開幕展除了來自故宮博物院的914件來珍貴文物外,特别展覽還邀請巴黎盧浮宮出借了13件珍貴藏品,以此展現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漫步到西九文化區的正中央,這裡的自由空間是香港當代表演藝術的新地标,呈獻不拘一格的表演藝術體驗。“大盒”是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是上演實驗劇場、舞蹈、多媒體表演等活動的絕佳場所,而“細盒”和“盒仔”是适合舉辦展覽或工作坊的中型及小型活動廳。此外,這裡還有一間酒吧,非常适合聽着現場音樂小酌一杯,消磨悠閑時光。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自由空間,是香港當代表演藝術的新地标。

沿着海岸線一路向南走,不遠處還有 “香港新晉建築及設計師比賽”展亭。這個獲選設計取名為“Growing Up”,是觀賞夕陽的絕佳勝地。寓意着“成長”,即“孕育香港文化”之意,是小型音樂會和表演的場地。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新晉建築及設計師比賽”展亭

西九文化區的藝術公園宛如城市花園,處處綠意盎然,非常适合悠閑散步。到了傍晚,沿着海濱長廊吹着海風,走到維多利亞港,别提有多惬意。如果想換個角度看風景,那可以去香港西九龍站,那裡最引人入勝的是高鐵站站頂的木制觀景台,日夜都享有絕佳景緻,或者去環球貿易廣場的天際100香港觀景台,可以360度鳥瞰全城景色,将維多利亞港、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盡納眼底。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西九龍站,站頂的木制觀景台。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天際100香港觀景台

如何還想在海邊繼續享受藝術氛圍的話,那位于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藝術館也值得一逛。自1989年以來,香港文化中心就是本地文化娛樂地标之一,彙集歌劇、芭蕾、音樂會、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文化中心外長長的連廊和清一色的瓷磚牆,更是具有人氣的打卡勝地。香港藝術館則是香港首個公共藝術博物館,常年舉辦各種國際巡回展覽,藏品超過17000件,藝術館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星光大道,每一個镌刻在欄杆扶手上的掌印,都為香港電影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香港藝術館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星光大道

品味煙火的道地美食之旅

(路線:美都餐室—吳松街臨時熟食小販市場—恭和堂—方太糕品鋪—廣發号—廖孖記—麥文記面家—麥文記面家)

西九龍的美食與其他街區不同。這裡的老式商場中隐藏着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還有許多曆史悠久的家庭式餐廳。在過去數十年香港美食發展史中,西九龍的港式美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油麻地,有一家自1950年開業至今,已成為網紅地标的經典港式茶餐廳——美都餐室。這裡一直保持着原有陳設和懷舊風情的裝潢。極具設計感的馬賽克地闆、老式吊扇及複古木桌,不僅是電影和廣告中經常出現的取景地,也是遊客拍照、打卡、用餐的好地方。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美都餐室

油麻地不乏街邊美食,其中更包括極具香港特色的大牌檔——一個竈頭、幾張折疊桌、幾把塑膠椅,就是一間露天小餐館。吳松街臨時熟食小販市場就曾開設20多家各式各樣的大牌檔,在區内頗有人氣。盡管名字裡帶有“臨時”二字,但這個熟食市場從1984年開業以來,已經曆超過35年的風風雨雨。2021年,經過裝修後的熟食市場重新開業,彙集了許多本地人氣餐廳。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吳松街臨時熟食小販市場

香港氣候溫熱潮濕,炎熱的夏天,吃碗龜苓膏最是解暑排毒,位于吳松街15号至17号的恭和堂深受本地人喜愛。而龜苓膏雖然叫這個名字,其實和龜沒有任何關系,原料多為各式草藥,可以制成果凍配糖漿吃,也可以泡成茶喝。這項傳統食物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恭和堂龜苓膏

從吳松街走到上海街,這裡有一家方太糕品鋪。店面雖小,但每一款手工糕點都是經典美味,更于2022年入選米其林香港街頭小吃推介。店鋪傳承兩代,都是自家人經營,糕點隻能外帶,人氣又旺,是以常常排隊。方太的傳統糕品口感爽彈且有嚼勁,白糖餅是必打卡的招牌美味。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方太糕品鋪白糖餅

旅途中的美味也可以帶回家。如果你做菜愛用香料,那百年老字号廣發号一定能讓你滿載而歸。這裡各種香料應有盡有,港式咖喱、辣椒油、各式胡椒等,據說這些都是茶餐廳的美味秘訣。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廣發号香料

繼續走來到佐敦道,佐敦闵街1号的百年老店廖孖記是一家别具一格的“腐乳專賣店”。老闆采用傳統石磨工藝,搭配家族秘密配方制作,出品的腐乳味道格外濃厚,無論搭配羊肉、調配醬汁,還是配簡簡單單的白米飯,一塊小小的腐乳就能釋放出巨大的風味。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廖孖記古法秘制腐乳

幾條街外,擁有60年曆史的麥文記面家,是香港面店中曆經風雨而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之一,本地人都會來這裡打卡。這家店于1958年開業,起初隻是一間不起眼的大牌檔,而時至今日,店家的手工雲吞面已成為米其林必比登榜單上的常客。據說麥文記現時每日可以賣出近1000 碗雲吞面,薄薄的雲吞皮内包着的就隻有滿滿的蝦肉,用料十足吃起來很爽口,其他的配料如豬腳、牛腩、炸醬等,皆為店家自己制作。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麥文記面家的手工雲吞面

入行程最後一站,便是入夜後人聲鼎沸的廟街。這條熙熙攘攘的街道是香港最有名的購物夜市之一,是不折不扣的逛吃天堂。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廟街

在五光十色的霓虹中,密密匝匝的沿街大棚彙聚成一條光之河,“河底”是琳琅滿目的攤鋪、馳名中外的露天食肆,不少導演和藝術家還曾在此取景。香港的夜晚不能缺少廟街,置身其中,你可以盡情感受西九龍迷人的煙火氣息。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夜市大排檔小吃

香港西九龍出圈,這四條漫遊線路請收好

廟街夜市光影喧嚣

(本文圖檔均為 香港旅發局 提供)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