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國工程”走出國門——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

作者:紫牛新聞

6月25日,經過8年建設,由中鐵大橋院參與勘察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為通車儀式剪彩。

帕德瑪大橋位于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偏西南約40公裡處,橫跨帕德瑪河,被當地居民稱為“夢想之橋”。 大橋于2014年開工建設,2022年建設完成,曆時8年,大橋為公鐵兩用大橋,主橋長6.15公裡,采用雙層鋼桁梁結構,上層為雙向四車道公路,設計時速100公裡,下層為單線鐵路,設計時速100公裡,大橋合同額為15.49億美元,折合人民币96.7億元,是中國公司在境外中标的最大單體橋梁項目,此次通車的是公路層。

“大國工程”走出國門——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

260萬次,“錘”出大橋堅實根基

帕德瑪河河床主要由超細砂和軟黏土構成,獨特的水文地質特征給大橋建設帶來艱巨挑戰。

“帕德瑪河的河床松軟的河床,不但承載力極低,而且極不穩定,是以基礎施工成為大橋建設的最大難點。”中鐵大橋局帕德瑪大橋項目副經理沈濤介紹,孟加拉帕德瑪大橋每個主墩由6根直徑3米、長120米、重550噸的超級“巨無霸”鋼樁構成,鋼樁的斜度為1:6,仿佛是凳子的6隻腳,讓主墩能牢牢立于水中。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橋梁鋼管斜樁。

沈濤告訴記者:“為将鋼樁牢牢插進河床,中鐵大橋局還專門采購了當時世界第二大功率液壓打樁錘MHU2400。”中鐵大橋局機械化施工分公司“錘子兄弟”技術負責人楊樂說,MHU2400錘在帕德瑪大橋曆經10次解體大保養,累計錘擊次達260萬次,超過了全世界範圍内任何一個橋梁施工項目鋼樁插打的總錘擊次數。

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李極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為穩固大橋,建設者們必須把鋼樁打入河床下120米深處,平均需要兩到三萬次錘擊才能将一根樁固定到位。

“大國工程”走出國門——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

“這是一座邊适應、邊設計、邊變更、邊施工的橋梁,橋墩的方案基本都是‘量身定制’,光插打試驗樁我們就花了4年。”沈濤回憶,有時打樁打到100米左右的時候就打不動了,一錘隻能打下去1毫米,反複多次的錘擊對錘子傷害極大,一開始,錘子壞了項目部要等德國的專家過來修,後來項目部自己學會了“診病把脈”,保養、換零件都沒有問題。

4000多萬立方米,開挖粉砂可填滿4個西湖

“孟加拉國每年3月至5月為強對流風季,6月至9月為雨季,強對流天氣和洪澇災害頻發,再加上帕德瑪河地質環境複雜,施工過程面臨着各種考驗。”沈濤介紹。

帕德瑪大橋主橋為150米跨鋼桁梁結構,整孔鋼梁位厚闆全焊,并采用整孔起吊安裝,整孔重達3200噸。為了快捷高效地完成架梁任務,中鐵大橋局自主研發起重量達3600噸的運架梁一體船“天一号”。施勞工員将重量相當于2000台小轎車的鋼梁安放在墩頂,通過吊架上錨點裝置和墩頂縱、橫移裝置調整鋼梁位置,依次合龍不同構件。

沈濤表示,每到洪水期,主河槽河水流速達到4.6米每秒,直接影響洪水期鋼梁架設安排。加上粉砂會随着水流變化,施工過程中,大型浮吊的鐵錨經常被流沙掩埋而無法拔出,最後不得不忍痛割斷錨繩而棄錨。施工航道經常受回淤影響,河床不斷變化,“天一号”等大型船舶有時會出現擱淺的情況,是以施工過程中還需不定期進行航道疏浚。

“從2015年到現在,項目部已開挖粉砂達4000餘萬立方米,堆起來可以填滿4個西湖。”沈濤說。

“大國工程”走出國門——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

帶動經濟發展,受益人口超過8000萬

2014年大橋剛開始建設時,項目駐地旁隻有空蕩蕩的河面和岸灘。現在,河北岸建立了工廠、加油站等設施,周邊居民的生活日漸向好。

在項目部工作兩年的孟籍員工烏茲紮,已從一個測量“小白”,成長為熟練掌握全站儀、水準儀和GPS等裝置的操作員。他們家的生活品質也有了明顯改善——以前家裡7口人住在3間總面積不到40平米的小屋内,現在已經蓋起了兩層樓的敞亮新房。

像烏茲紮這樣的孟籍員工還有很多。據統計,自開工建設以來,中鐵大橋局已經為當地創造5萬餘個就業機會。在大橋建設過程中,孟籍員工的職業技能也得到了良好提升,大橋竣工後,能繼續服務于其他項目。

“國際化程度高、文化差異大、工程标準不一,這是我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另一大難題。”中鐵大橋局黨委書記、董事長文武松介紹,經過不斷學習和磨合,施勞工員實作了技術、溝通、應變等能力的提升,不僅協調多方高質高效建成了大橋,也向全球同業者展現了中國道橋建設的實力,這座大橋也成了國際合作的典範。

“大國工程”走出國門——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

李極明大使說,帕德瑪大橋象征着繁榮。據估計,大橋通車後可推動當地GDP增長1.5%,造福孟加拉國1.6億總人口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孟加拉國南部21個區與首都達卡之間居民往來不再需要“擺渡”過河,渡河時間由近8個小時縮短至10分鐘。此外,大橋還為泛亞鐵路和亞洲公路網補上重要一環,也會成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重要一環,将極大地促進孟加拉國及南亞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

通訊員張靜 管江 李翔 丁海東 丁傲岸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石小磊

校對 王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