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作者:山源蜜

我第一次聽到陳紅宇,還是幾年前在高中時,夕陽散落,繞着操場走了一圈,耳機裡唱着"你長久不離,隻是無處可停"。

幾年後,看到陳紅宇的現實,依然是夕陽之夜。

就像和平時期照片中那個戴着眼鏡的男孩和斯文的害羞一樣,這個身高一米八的摩羯座男孩随口向我打招呼。

在拍照休息期間随意彈吉他,穿着極簡主義的白黑褲,他偶爾會和三兩個人說話。

這是"像年輕的樣子"陳紅宇給我的第一印象。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年輕人蒼老的聲音是他最初的印象,

冷眼的熱情,是他曾經對自己說的話;

從埃爾古納的草原到那密比亞的沙漠,

從"理想三位一體"的詩人到"和荒野"的實踐者;

三年過去了,他不想被任何風格所束縛,

用無數的創造和行動告訴世界:

我是一個獨特的個體,

我是陳宏宇。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 1

谷物雨

在内蒙古最北端,有一個叫二官的小鎮,陳洪宇就在這裡長大。

生活中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當你在未來想到它們時,你會認為它們是一個轉折點。

在陳紅玉的記憶中,最早的音樂啟蒙來自家門口的醫學研究所的大音箱,裡面每天都有90年代的流行歌曲。

他對BEYOND的喜愛和他組建樂隊的動機始于那時。

國中時,一張吉他課報名傳單意外寄給了陳宏宇的手,開啟了他最初與音樂的交集。

剛剛把傳單拿到手裡的十二歲少年,已經明白了人生的道路和命運,取決于自己的掌控。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高中時,陳紅玉和同學們組成了一支"流動"樂隊。

2005年,16歲的他和他的樂隊朋友通過休假,逃學和借錢來制作同名專輯"The Hurts"來爆料。

采用樂隊成員寫作的設計風格結合歌詞文字,陳紅宇當時是綠色的,但他開始出現。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2015年《理想三位一體》開播後,無數人認識陳宏宇,當他發現第二年巡演的所有門票都已售罄時,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火了。

高鐵、飛機、酒店、同城大廈、一切像機器一樣的東西......也許這就是火災後你必須面對的那種一緻性。

陳紅宇不想這樣。這或許就是他和馬玉陽當時發起的叫車之旅的初衷。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面對關于歌詞創作能力的質疑,以及節目形式大于内容的評論,粉絲們問他:"你會擔心有一天粉絲會不再支援和喜歡你嗎?"

陳紅玉隻是笑了笑,道:"如果有一天我想起來,我什麼也做不了。

#2

以"理想三年展"命名的第一場體育場音樂會似乎是一種儀式活動。

但陳紅宇很快用冷幽默來打消背後的意味,"其實取名,就是給觀衆找演出門票的幫手。"

在引來人群的笑聲後,他再次變得嚴肅起來,并談到了他與"理想三位一體"的關系。

像許多音樂家一樣,陳紅玉也經曆了一首爆裂曲的起起伏伏。

如今,《理想三位一體》在網易雲音樂中已有超過40萬條評論,它憑借自身的努力為歌手自己帶來的知名度,也在觀衆心中烙上了一定的烙印,

"其實,我就像兩個相識的人,剛認識的時候,我覺得很偉大,很開心,然後慢慢地,我發現了對方的缺點。

陳洪宇在這裡引入了另一個比喻。"《理想三位一體》開始給我帶來很多收獲,但慢慢地,像許多藝術家或音樂家一樣,總覺得自己的傑作并不完美。

同時,它給了我"民謠"的标簽,我并沒有把自己定義為"民謠歌手"。"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一次采通路陳紅宇這樣一個問題:"未來不紅怎麼辦?"

陳紅宇說:"沒有紅就是不紅,這件事不在我的控制之下,我還是把音樂做好了。

陳紅宇此前在推特上寫道:

"環境就像一波波,進入潮汐前沒有理想,或者進入後沒有倒影,都會被沖走,

我再也不記得那些因青春而生因愛情而産生的想象。

成名不一定要早起,要分辨哪裡是浪潮,哪裡是我的時間,隻是好。"

#3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理想的三位一體"

一首我聽了很久的歌。

陳紅宇獨自一人從北到南走在火車上。回想起之前沒有一個影子,隐約記得以前的車往南走,走在隔壁座位上的人,還有她的身邊。

在認為他們是建立之年,但仍然漂移。

在哪裡放下你的腳來找到你的歸屬。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像個少年》

大到可以和父親一起舉一杯酒了,

長到可以和長輩說話的年紀,

這是一個你可以說出愛情的年齡。

我欣然接受了這些不習慣的,然後,

我不知道我穿上西裝時是否可以看卡通片,

如果我抽煙,如果有孩子和我一起玩......

嘿,你見過我的天線寶貝嗎?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火雲》

歲月隻不過是一團灼熱的雲彩,隻因為世界就像一團火,

燒掉了所有的困惑和困惑,

燒毀了所有不好和過去,

燒毀了所有的成長和絕望,

燒一個暮年,燒傷年輕人的胸膛。

"陳紅玉,願你走出半生,少年時代回來"

最後結束

我對他在"與荒野"中最後隐藏的歌詞印象特别深刻:

"答案不在這裡,你知道答案在哪裡。

我想,是的,他一直都認識陳宏宇。

願你走出半輩子,十幾歲回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