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紅”鄂溫克使鹿人:是馴鹿引我回山林

作者:上觀新聞
“網紅”鄂溫克使鹿人:是馴鹿引我回山林

圖為金蘭迪、佳爾塔和小馴鹿在一起。 古木森供圖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緻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笃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呼倫貝爾6月22日電 題:“網紅”鄂溫克使鹿人:是馴鹿引我回山林

中新網記者 張玮

“我不願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裡,我這輩子是伴着星星度過黑夜的……聽不到那流水一樣的鹿鈴聲,我一定會耳聾的……”作家遲子建在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如此描寫鄂溫克使鹿人。

對于“80後”的古木森來說,這,也是他的心裡話。

夏至已至,整夜覓食的馴鹿晃着脖子上的鈴铛,伴着清晨森林裡濃重的霧氣傳回鄂溫克獵民營地。

古木森為它們點上熏蚊煙,小家夥們圍着煙緩緩卧下。“這個季節,林子裡的蚊子和牛虻多了起來,隻要有充足的苔藓,馴鹿不會遠走。”

“網紅”鄂溫克使鹿人:是馴鹿引我回山林

圖為古木森和馴鹿在一起。 古木森供圖

鄂溫克使鹿部落在大興安嶺一帶生活了約400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根河市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裡,300多人的部落、1000多頭馴鹿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活簡單而快樂。

“是什麼吸引你回去的?”

“是馴鹿。”

“每當夜幕降臨,大城市的街燈漸次亮起的時候,耳畔就會響起陣陣清脆的鈴铛聲,将我帶回遙遠的大興安嶺山脈深處。”2010年,大學畢業的古木森在北京工作,即使看過萬千世界,他仍想念從小相伴的馴鹿。

2015年,古木森辭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山林,進入當地的馴鹿種群改良試驗站工作。2019年,古木森以4頭母鹿、1頭公鹿“起家”,支起自己的馴鹿獵民點。

“網紅”鄂溫克使鹿人:是馴鹿引我回山林

圖為古木森一家。 古木森供圖

獸醫專業畢業的古木森,目标是要壯大中國馴鹿種群,改良馴鹿品種。

一年中有350天與馴鹿生活在山上的古木森,從山下的書店買了好多馴鹿養殖書籍,利用放牧馴鹿空餘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并每天記錄馴鹿的采食習性、患病症狀和用藥效果。“目前,我已經整理出來一份萬餘字的診治和馴養馴鹿手賬。”

多年的養鹿經驗讓古木森練就了一身“接生婆”的本領,哪隻母鹿即将臨盆,他都能準确判斷。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母鹿集中産仔期,獵民們每天早晨都會踏着積雪走很遠的山路将馴鹿找回,發現有臨産或已産母鹿,就将它們帶回鹿圈。

“去年生小鹿,猞狸來襲,小鹿崽全被抓走了。”古木森心疼壞了,向老獵民請教後,他結合自己的養鹿經驗,便開始帶着馴鹿一直搬家,盡量避免野獸尋着血腥味兒找到小鹿崽。

如今,古木森的馴鹿獵民點已經有近50頭馴鹿。

“網紅”鄂溫克使鹿人:是馴鹿引我回山林

圖為金蘭迪抱着兒子在林間散步。 古木森供圖

妻子金蘭迪出生于“Z世代”,卻一直陪着古木森住在深山裡,做起了他的小助手。“平時幫他抓小鹿崽,喂馴鹿,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古木森覺得自己民族的馴鹿文化也很有特色,便用鏡頭記錄下自己家的養鹿生活,釋出在短視訊平台上,“沒想到反響還挺好。”

古木森還記得讓他爆火的那段視訊内容:“每天早晨母鹿帶着小鹿回來,我會提前在撮羅子外面點好熏蚊煙。”

“有一天早晨,母鹿獨自回來找我幫忙,帶着我一直往林子深處跑。”古木森說,直到母鹿帶着他找到小鹿崽,“小家夥在樹叢裡趴着,臉被猞狸抓得都腫了,身上還有被咬的傷口。”

古木森把這一段鹿媽媽求救的視訊發到網上,沒想到浏覽量過萬,點贊量也達到四五千。

“短視訊走紅後,我的家鄉和鄂溫克使鹿文化被關注。”古木森說,“我從沒想過,任賢齊能找到我拍紀錄片。”

做了自媒體後,很多網絡達人和明星找到古木森,“我都是免費做他們的向導,給他們講鄂溫克使鹿文化和曆史,隻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這個民族。”

“網紅”鄂溫克使鹿人:是馴鹿引我回山林

圖為佳爾塔和馴鹿在一起。 古木森供圖

現在的古木森夫妻倆和他的馴鹿,甚至1歲多的兒子佳爾塔,都成了“網紅”。古木森的短視訊賬号吸粉33.2萬人,點贊量最多達到600餘萬。

2022年,古木森創辦了自己的傳媒公司,簽約鄉裡的年輕鄂溫克人做“藝人”,帶領鄉裡的年輕人一起研究短視訊,共同推介家鄉和民族文化。

同年,古木森家庭獲内蒙古自治區“五好家庭”稱号。

金蘭迪說,現在一家三口常年在山上,與馴鹿在一起,特别幸福。“政府為獵民提供了溫暖舒适的房車,居住條件改善了,我們過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特别安靜。”

森林是鄂溫克族生活的底子,馴鹿是他們的精神圖騰。當撮羅子内炊煙冉冉再起,列巴和茶的清香在林間彌漫開來,金蘭迪喂小鹿,古木森到河中打水,佳爾塔和獵狗們嬉戲玩耍,馴鹿們則慵懶地待在營地周圍,吃着它們最愛的苔藓……(完)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