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一些長得好看的演員紮堆走紅。
有長得一股傲勁兒,飾演過三次慈禧太後,多次武則天的劉曉慶;

有觀衆都想讓唐僧還俗從了女兒國國王的朱琳;
有“第一美人”之稱,獲得金雞百花又影後的龔雪;
有把百花、金雞拿到手軟的潘虹;
有跟劉曉慶合作,飾演了三次慈安太後的陳烨;
還有長相洋氣卻演勞工、農民手到擒來的殷亭茹;
當年,每家每戶的牆上都有印着她們照片的挂曆,她們的美各有千秋,精彩紛呈,沒有一個撞臉重樣的。
她們在影壇競相開放,大有“赢得百花無限妒”的态勢。但她們在齊頭并進的頂峰時期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有人繼續在影壇深耕,氣貫長虹,現在提起來都如雷貫耳,像劉曉慶、朱琳、潘虹;
但有人想要去外國看看月亮是不是真的比中國的圓,結果從衆星捧月淪落成飛逝流星,提起她們隻能回味往事,像陳烨、龔雪、殷亭茹。
而最令人唏噓的,莫過于中年喪夫,客死他鄉的殷亭茹了。
01
現在的父母都想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殷亭茹的出身就是他們想要站的最佳位置。
1955年,中國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各方面的人才正是建設祖國所需要的,殷亭茹就出生在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家庭。
的父親是研究高分子化學的工程師,母親是燃料所的工程師;外公是醫院的院長,外婆則是醫院的婦産科主任。
殷亭茹生長在進階知識分子之家,長得又清麗脫俗,走到哪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渾身散發着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氣息。
在父母的指導下,她學習成績很好,尤其是數理化,如果不出意外,她将來也會成為一名化學方面的工程師,延續父母建設祖國的熱情。
但在那個政策不太穩定的年代,意外往往比明天來得更快,而知識分子首當其沖。
1973年,還不到20歲的殷亭茹跟着一幫知識青年來到了杭州灣農場,一夜間她從拿着筆杆的學生成為拿着鋤頭的農民,而且還離開了的父母的照顧,這樣的落差,讓她很是适應了一段時間。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自己無就怕别人有,殷亭茹的同學都跟她一樣上山下鄉了,是以,即使身體不适應,心理上也慢慢接受了。
剛開始,她隻做一些除草放牛的簡單活兒,但到了農忙時節,農場需要組成一個農家肥隊,她不幸被挑中了。
弱小的肩頭扛着兩桶大糞,臭不說,一天下來,她的肩膀酸痛難忍,為了排解身體上的疼痛,她有時間就去周邊的村子看戲劇和露天電影。
有一天,她跟一幫農場的朋友又相約去看戲,不過,這次看戲改變了她的人生軌道。
02
那天大熒幕上放的是一出音樂劇,殷亭茹看着熒幕裡為了追求音樂夢想而不斷犧牲的女主角,油然而生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從那之後,她在幹活的時候不再愁眉苦臉,每天哼着小調來取悅自己,很快,她就成了農場的“百靈鳥”,同學們閑來無事,還會讓她給表演幾首歌。
她清麗溫柔的嗓音也吸引了農場宣傳隊的注意,沒多久,她進了宣傳隊,還當了3年的宣傳隊隊長。
這3年的經曆涵養了她的藝術素養。上山下鄉告一段落後,她就報考了華東師範大學的藝術系,遺憾的是她的聯考成績并不理想。
那時候能考個好大學當然最好,但擺脫農村重回城市才是最終的目标,是以,殷亭茹沒有複讀,而是通過調劑走進了上海第四師江範學院的音樂班。
1977年,殷亭茹從大學畢業了,被配置設定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成為一名音樂教師。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是一所蜚聲中外的名校,自1881年創辦以來,培養了很多的傑出女性,像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像張愛玲,像前國家科技部部長朱麗蘭,科學院院士黃量等。
這是一所“女子人才的搖籃”的學校,而殷亭茹卻成為培養女子人才的園丁,可見,如果她沿着這條路走,她的未來将是多麼光明的一片坦途。
但殷亭茹說話柔聲細氣,她隻喜歡默默地做自己,不願意去說教,是以,她從心理開始抵觸老師這份工作,即使有那麼多的名人來為她供職的學校加持。
1980年,她把這份人人羨慕的工作給辭了,考到了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去專攻音樂,還成為上海樂團的報幕員。
一年後,她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貴人,讓她的事業再次掉轉方向,踏浪前行。
03
1981年,殷亭茹遇到了滕文骥,那時候滕文骥也才執導了兩部作品,一部是《生活的顫音》,一部是《親緣》,他後來拍攝了著名的《血色浪漫》、《末代皇妃》,捧紅了袁泉、孫俪、蔣勤勤等人。
他的兒子滕華濤比他還要出名,就是拍攝了電視劇《雙面膠》、《裸婚時代》的滕華濤。
滕文骥雖然有了拍戲的經驗,但仍需要有個好演員能跟他發生化學反應。
這個人就是殷亭茹。
有一次滕文骥跟朋友去聽音樂會,報幕員就是殷亭茹,音樂劇在演出的時候出現了個小插曲,有一名演員有點突發情況,耽誤了演戲的進度,但耽擱的時間又不能讓觀衆幹等着。
于是,殷亭茹就扛起了救場的大旗,隻見她不慌不忙地找話題,跟觀衆們熱情地互動,很多觀衆都以為這是音樂劇的本來設計。
滕文骥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演員來出演他的新戲《蘇醒》中的女二号,當他發現這個長相楚楚動人的報幕員,說話時繪聲繪色,有時配上肢體動作就是一個簡單的獨幕喜劇時,他太驚喜了。
音樂劇演完之後,他就去背景找殷亭茹,殷亭茹當時還找不到合适的發展方向,滕文骥找到她,她就當給自己多一個選擇,于是就答應了。
這部戲的女主角是陳沖,那時候的陳沖已經憑借《小花》成為百花獎的最佳女主角。
有了第一次合作,接下來,他們又合作了電影《都市裡的村莊》和《鍋碗瓢盆交響曲》。
在拍攝《都市裡的村莊》時,殷亭茹飾演的是一名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勞工,由于她長相過于洋氣,很多人并不看好她。
但影片上映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觀衆都認為原來長得這麼好看的“廠花”也可以這麼努力,那自己不努力就說不過去了。
滕文骥和殷亭茹互為“大鵬鳥”和“大風”,相持扶搖直上,成為當時火遍全國的當紅影星。
這一年,劉曉慶拍攝《小花》和《瞧着一家子》成為百花獎的最佳女配;
潘虹出演的《杜十娘》實作了她演繹生涯的順利轉型;
張瑜出演的《廬山戀》貢獻了“熒幕第一吻”。
她們成為挂曆上的常客,12個月,月月不重樣,而殷亭茹卻一人獨占一本挂曆,成為“八十年代的挂曆一姐”。
當時有一本雜志叫《大家電影》,是很多讀者的精神糧食,它見證了中國電影發展的曆程,單期賣到947萬冊,這個紀錄至今沒有任何一本雜志能打破。
如果能登上這本雜志的封面,那就是歌唱界的周傑倫,演戲界的劉德華了。
而殷亭茹憑借《都市裡的村莊》登上了1983年第4期。
正當她紅極一時的時候,她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她本來有無限可能的人生一眼就望到了頭。
04
走紅之後,殷亭茹收到了很多導演的邀約,甚至好萊塢的導演都想請她演戲,一部中美合資的影片《北京故事》劇組找到了她,但她拒絕了,于是這個角色就落到了演員李勤勤的身上。
李勤勤在後期一直演婆婆和媽媽的角色,常常在戲裡不修邊幅,而且演技浮誇,說話咄咄逼人,但當時拍完這部戲後,李勤勤火遍了國内外,她就類似現在的李詩詩,也是女神級别的。
殷亭茹演繹事業如日中天,但她并沒有停留在舒适區,出演類似的角色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是在挑選成本的時候,就挑那些挑戰演技,角色異質的。
是以,她跟張國立一起走進了《相思》的劇組,這次她扮演的是個勞苦人民,為了演得更加逼真,她跟張國立一起去農村體驗生活,做割麥子,趕牛車,澆地,俨然一農民兄弟。
等戲正式開拍的時候,他們穿的衣服都是從農民那借來的。
這麼一部戲,讓長相端莊大方的城市女孩蛻變成了有獨特風韻的農家女。
這時,殷亭茹已經拍了5部戲,每部戲都是經典。
也是在這時,她遇到了一個俄亥俄大學教授,這個教授看到她演的戲之後,跟她說:
“你應該去國外深造下,這樣你的演技就更加的爐火純青了”。
這句話把殷亭茹說得十分地心動,于是,她拒絕了多部影片的邀約,開始着手留學的事。
1985年,張瑜已經到了美國,李小璐的母親張偉欣去了美國,由于當時明星的消息都是通過報紙傳遞的,而且到國外後她的星光黯淡了不少,是以就沒有人報道她們。
而她們生活的怎樣殷亭茹無從得知,于是,就前仆後繼地去了美國。
經過幾個月學習,她考入了紐約州立大學。
在學習期間,她還拍攝了電影《大明星》,這是一部歌舞片,節奏輕快,色調鮮豔,這部戲,讓觀衆看到殷亭茹的演技有了大大的進步。
本以為學成後會繼續歸國發展,誰知,她決定定居美國。
因為這時,她遇到了一個人,一個讓她選擇回歸家庭,把有可能成為好萊塢巨星的機會拱手讓予他人的人。
05
拍完《大明星》之後,她又考取了俄亥俄州大學讀碩士研究所學生,在俄亥俄州她遇到了黃穎恒。
黃穎恒是哈佛大學的碩士,畢業後就職于IBM,成為一名工程師。
兩人認識後,經常有說不完的話題,而且郎才女貌的組合,讓殷亭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1987年,兩人結婚了,婚後,黃穎恒出來創業,成立了一家醫藥公司,而殷亭茹則選擇在家相夫教子,先後生育了兩個女兒。
1989年,香港電影《警察也移民》在美國實在拍攝,劇組知道殷亭茹在美國,于是邀請她客串一個留美華僑女學生。
這部戲成為了殷亭茹的告别之作,因為在美國,影視行業已經很成熟了,誕生了很多像奧黛麗·赫本、費雯麗、瑪麗蓮·夢露等國際明星,在國内縱橫影壇的殷亭茹在好萊塢并沒有多少市場。
于是,她就轉行做了老師,教美國學生學習中文,她曾經最讨厭的三尺講台,如今她再次站了上去,上次走下來是為了創造更多可能,這次走上去卻僅僅是為了讨生活。
2003年,黃穎恒突然去世了,就讓一直隐忍做着不喜歡的工作的殷亭茹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
她天天以淚洗面,兩個未成年的女兒看着她落淚,也隻能無助地陪她一起哭。
在美國的依靠沒了之後,她看着跟她一起走紅,甚至沒有她紅的那些女演員,有的成為影視劇行業的大姐大,像劉曉慶,有的成為各大獎項的常客,像潘虹。
她的心情就更加低落了,在美國生活近20年,她其實并沒有适應美國的生活,隻不過親人都在那裡,是以,她也在那裡。
長期的郁郁寡歡,不僅把她的美好容顔收回去了,就連健康的身體也丢失了。
丈夫去世15年之後,她終于也倒下了,2017年,她才62歲。
這一年,劉曉慶還在拍攝話劇版的《武則天》,第二年,成為改革開放最受觀衆歡迎的女演員;
這一年,潘虹依舊活躍在影視劇裡,中國電影協會還為她專門舉辦了三次表演藝術研讨會。
結語
出國鍍的金不一定是真金,在社會的熔爐裡總會在某一天被融化,殷亭茹的香消玉隕,道盡了80年代想要出國的明星們的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