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濮陽市範縣一個普通的農村裡,經常會有一群上了歲數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閑聊。有時候,90多歲高齡的李文祥老人,也會參與到這群老年人的閑聊之中。
他們聊得無非都是一些家長裡短的閑話,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但他們都很享受這種打發日子的快樂時光。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經曆過戰亂,吃過很多的苦,深知這種平靜的安樂日子來之不易。
然而,這群人中突然有人對李文祥的過往感興趣了,其中一個人忍不住問道:“文祥,你說你當了那麼多年的兵,怎麼也沒有待遇,日子過的還不如我們幾個呢。”聽到這兒,李文祥隻是擺擺手,大聲地告訴衆人:“沒有待遇,我也不要待遇,回家就是為了當農民!”

聽到李文祥這樣的回答,幾位老人面面相觑,也無法了解。随後,幾位老人又接過此話題,開始沒完沒了地聊起來,有時候還很難聽。不過,這些年來,隻要有人和李文祥提及他當年參軍打仗的事情,他都是這個态度。
李文祥就這樣隐居在農村幾十年,默默無聞地為鄉村作貢獻,從不向任何人提及自己功勳章的事情,為的就是不給國家添麻煩。即使到了晚年,由于在戰争年代受傷留下的後遺症,使得自己貧困潦倒,成為了村裡最困難的家庭,他也從不向組織張口,找國家要補貼。
當然,李文祥有時也會遭到某些人的取笑,在私底下說他的一些閑話。比如:當兵不如當幹部,千萬不能學李文祥,最後還是要種田之類的話。一心想要建設家鄉的李文祥,竟然成為了某些人口中的反面教材,用來警醒子侄輩。每當聽到這些話,李文祥就裝着沒聽見,拄着拐杖離開。
有一天,突然一行人來到他家中,剛開始,李文祥還以為是民政局的慰問幹部。因為正處于元旦節期間,正是慰問老軍人的時候,前幾天他就接到了通知,李文祥熱情地招待了他們。
來人環視了一下李文祥所住的簡陋屋子,房屋破舊,屋内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也不為過。屋内唯一值錢的,隻有一台破舊的電視機,和一台陳舊上了鏽的縫絨機。
當來人中的一位上司,看到李文祥懸挂在牆壁上的一張穿着軍裝的照片時,便開始和他攀談起來,并詳細詢問了李文祥的參軍經曆。李文祥見上司對這些很感興趣,忍不住和他講起以前打仗的事情,說到高興的時候,還要帶着這位上司看一看自己當年立功之後,用獎金買的第一塊手表。
随後,李文祥便用鑰匙打開了一個帶鎖的抽屜,隻見抽屜裡有一個小布包。李文祥小心翼翼地打開這個小布包,裡面竟然是好幾枚軍功章,和一塊早已不使用的手表。可當那位上司仔細一瞧時,驚訝地發現,都是一等功、二等功,特等功、戰鬥模範的榮譽勳章!而這位上司人便是原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
看着眼前這一枚枚的軍功章,盧書記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原本以為李文祥隻是一名普通的老兵,卻沒想到他在戰争年代立下了如此多的戰功,可謂是戰功赫赫,是革命的大功臣。震驚之餘,盧書記又詳細地詢問了李文祥的有關身世。
李文祥,1925年出生于河南範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幾歲時,母親便病逝了。為了生計,李文祥從小就跟着父親走南闖北,在外做一些小買賣糊口,過着饑寒交迫的日子。
1947年2月,22歲的李文祥,懷着一顆愛國情懷,參加了解放軍,成為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29師85團的一名戰士。參軍還不到一年,李文祥就跟着部隊參加了濟南戰役。
在這次戰鬥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炸開濟南市的城門。因為任務艱巨又危險,是以在挑選爆破組員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便是共産黨員。由于當時李文祥沒有黨員身份,在請求參加爆破組時,被指導員直接拒絕了。但他堅決要求參加,并發誓完全任務,指導員沒有辦法,隻好破例讓李文祥加入了這次爆破行動。
濟南戰役正式打響,這是解放軍第一次攻破有重兵把守的大城市,李文祥和其他爆破組成員蓄勢待發。其他解放軍用火力壓制敵人,李文祥推着一大車炸彈沖進槍林彈雨中,不顧生死,十分艱難地向前一步一步推進。他深知自己腳下的這條路,是用無數戰友的血肉鋪成的,他絕不能在這裡倒下。
最後身負重傷的李文祥,用盡自己所有的力氣,将一整車炸藥推到了永鎮門下,很快點燃引線。随着轟的一聲巨響,被敵人防守堅固的濟南城門,終于被炸開了。緊接着,解放軍長驅直入沖進城内,經過一番激戰,一舉解放了濟南城。在這場戰役中,李文祥立下了二等功。
在之後的淮海戰役中,李文祥又跟随部隊從碾莊一路打到了西南。由于國民黨軍隊裝備好,解放軍專門研究了一套方法炸坦克,李文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李文祥的個子瘦小,他經常能夠準确地把炸藥包,塞進敵人坦克的輪子和履帶之間。在淮海戰役中,李文祥運用這樣炸坦克的妙招,一共炸掉了敵人二十多輛坦克。緊接着,李文祥又參加了魯樓阻擊戰。
尤其是國軍在徐州失守之後,國民黨的殘兵敗将都向西南方向潰敗,李文祥所在的部隊負責圍堵他們。敵我雙方激戰數天後,李文祥所在的連隊,隻剩下他一個人了。
面對如此困境,李文祥仍然堅持一個人死守陣地,寸步不離,做到人在陣地在,一直堅持到增援部隊的到來。随後,李文祥又參加了圍殲戰。在這次戰鬥中,李文祥一個人就打死了30多個敵人。此戰中,李文祥榮立了特等功,并從戰士升為了副班長。
之後,李文祥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立下了一等功。不過,這次的立功過程十分兇險,可謂說,他是在死人堆裡走了一圈。在此次戰鬥中,李文祥參加突擊隊,爆破劉行國際電台,卻傷亡重大,整個排就剩下3個人了。
為了完成爆破任務,李文祥順勢倒在死人堆裡裝屍體,即便被敵人用刺刀捅,他也一聲不吭。等到敵人放松警惕的時候,李文祥再悄悄地爬起來,将流行國際電台成功爆破掉。
1949年,李文祥參加了福州戰役,再次立下了戰功,并榮獲特等人民功臣的獎狀。同年,李文祥又參加了距離福州很近的平潭島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李文祥将敵人逼至絕境。盡管投降後的敵人,又反悔向李文祥開炮,但最終還是被李文祥順利拿下。在這次戰役中,李文祥再立新功,成為了戰鬥模範。
看到近在咫尺的台灣,李文祥想要一度解放台灣,但由于上級沒有下令。李文祥隻好駐守在平潭島上,每天都在距離台灣最近的地方,想象着收複台灣的喜悅。隻有短短68海裡的距離,隻要國家一聲令下,他就會随着大部隊收複台灣。
可是四年過去了,李文祥從班長升為了副排長,又從副排長升為排長,但他仍舊沒有等到上級的指令。
1955年,李文祥升為了副連長,被授予少尉軍銜。1956年,沒有等到仗打的李文祥隻能複原轉業,在福建省建設廳當幹事。本以為這一生能夠安樂無憂地度過,可是在1962年的時候,李文祥為了響應國家的号召,主動返鄉當農民。
當李文祥回到河南農村時,身無産物,隻是帶着妻子輾轉回鄉。此後,他紮根農村基層,埋頭苦幹,一心想要的就是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李文祥曾擔任過多年的民兵連長、生産大隊隊長,村主任,為村民們幹了很多的實事。
無論村子裡遇到了什麼事,李文祥總是沖在最前面,造福于鄉民,但他卻是村裡最後一個蓋自己房子的人。
其實,早年間,福建省政府曾兩次調他回去繼續當幹部,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舍不得家鄉的父老鄉親,他要憑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李文祥就這樣默默無聞地隐居在鄉間幾十年,無私奉獻着自己的餘熱。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是軍功累累的革命功臣,直到盧書記發現後,他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後來,李文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号。還當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即使是這樣的榮譽加身,李文祥仍然是一如既往,艱苦樸素地過着自己的平凡生活。
當政府想要為這位革命功臣建立和翻修房子時,李文祥都堅決拒絕,他認為隻要房子能住就行,不想浪費國家的錢财。在李文祥的心中,隻有國家大義,人民群衆,父老鄉親,唯獨沒有他自己。
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還是在艱苦的農村,李文祥都是默默無聞,埋頭苦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文祥是我輩學習的楷模,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正是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