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吐沫星子是外因,私欲膨脹是内因,内外因緻功臣郭崇韬走向不歸路

外因固然可怕,但内因會加速事件的發酵,以至于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郭崇韬是後唐的一大功臣,滅後梁、前蜀(相較于孟知祥的後蜀而言)都是他的手筆,但最後由于自己的不矜持,外人的讒言,被自己擁立的劉太後密令制裁。

郭崇韬作為唐主李存勖的主要謀士,在後唐建國初期出的點子都是正點,使唐主李存勖得以統一長江以北的土地,雄踞天下。可在立誰為皇後這件大是大非的鬥争中,私心作祟,由自己頭立李存勖的三夫人劉氏為後,在自己生死關頭,劉太後并沒有因為郭崇韬擁立自己而網開一面,放郭崇韬一條生路,可憐天下婦人心。

後唐同光三年,郭崇韬與魏王李繼岌滅掉前蜀王衍,前蜀漢奸王宗弼以做内應有功,賄賂魏王繼岌及郭崇韬想當西川節度使,魏王繼岌拿到王宗弼賄賂的珠寶說:這些财物都是我們李家的,還用感謝你這個漢奸嗎?

王宗弼的夢想難圓,而滅前蜀的先鋒官李紹琛也有想法,對郭崇韬說:東川地勢險要,得有個文武全才的人鎮守才能不負衆望。

言外之意自己就是那個全才人物。

郭崇韬說:我奉命平蜀自有主張,由你來饒舌嗎?

随後任命跟自己很要好的董璋為東川節度使,讓立下平蜀第一功的李紹琛憤憤不平。

王宗弼還不甘心,被魏王拒絕後,又給郭崇韬上貨,還想當西川節度使,郭崇韬佯裝答應,遲遲沒有下文。

于是詭計多端的王宗弼退而求其次,聯絡川籍遺老上書朝廷留郭崇韬鎮守蜀地,看似是個好事,可這個外因給郭崇韬帶來的不是福音。

随同平蜀大軍來川的宦官李從襲想發點小财,而郭崇韬把持得緊,讓李從襲無從下手,李從襲惱羞成怒,就川人聯名讓郭崇韬鎮守蜀地一事做文章,對魏王繼岌說:郭崇韬專橫跋扈,現在又讓人請他鎮守蜀地,其心叵測,你不可不防啊!

無中生有,小人得罪不起。

魏王繼岌住進成都都統府後觀察,郭崇韬門庭若市,前蜀降臣及社會名流齊集郭府門下,想來給郭崇韬上的貨都是珍寶,反觀正式上報的都是大路貨,本來自己就有點懷疑郭崇韬存有私心,又加上李從襲從旁慫恿,愈加懷疑,以後城府不深的魏王繼岌見郭崇韬的面就諷刺幾句。

沒有意識到危險将至的郭崇韬,反而認為王宗弼壞了自己的事,又讓王宗弼再拿犒軍錢數萬缗,王宗弼不肯出這個錢。

這個時候郭崇韬如能見微知著,搞好上下級關系,不至于讓小人得逞。

而郭崇韬一條路走到黑唆使軍士縱火,繼之歸罪王宗弼不忠,一面向魏王繼岌報告,一面将王宗弼示衆處決。

王宗弼已死,無人再掙西川節度使這個職務,郭崇韬任命自己的故友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任人唯親也給别人攻擊自己留下口實。

此時孟知祥尚在北都任職,一時來不及上任,于是盜賊四起,郭崇韬隻好派兵剿殺,後唐官兵一時無法班師。

唐主李存勖派宦官向延嗣到成都督促盡快班師,向延嗣到了成都郭崇韬沒有到郊外迎接,如此讓外人看了郭崇韬的為人,往好處說了是禮數不夠,往壞處想了是蔑視朝廷。

越是功勞大,越是要慮事周全,因為成了衆目睽睽之人,尤需小心謹慎,可能就是高處不勝寒道理。

進城見了郭崇韬,述及不能及時班師的原因,郭崇韬還推卸責任,讓向延嗣聽了很不高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欽差的宦官向延嗣自然要找尚在軍中的宦官李從襲了解情況,李從襲本來惱恨郭崇韬,了解他他能說郭崇韬的好話嗎?李從襲說:軍中都是郭崇韬說了算,他的兒子郭廷誨經常與軍中将士、蜀中豪傑喝酒宴席,指天發誓,不知道懷有啥心,如果有變,我等将死無葬身之地,連魏王繼岌也會遭殃!

說完淚都出來了,向延嗣聽了毛骨肅然,說:待我回報朝廷,一定會有辦法的!

第二天,向延嗣辭别魏王繼岌、郭崇韬回洛京複命,首先向劉太後報告郭崇韬種種可疑行迹,劉太後又給唐主李存勖說:快快把兒子繼岌救回來吧!

話越捎越多,郭崇韬由一代功臣在衆人眼裡慢慢變成面目可憎的奸臣。

唐主李存勖從川人上書朝廷請郭崇韬鎮守蜀地就起疑心,又從前蜀上報來的戰利品中看不到貴重的物品,心裡直嘀咕,召來去過前蜀的向延嗣詢問,向延嗣說貴重物品都歸郭崇韬父子了,唐主李存勖更加惱怒,命宦官馬彥珪赴川,催郭崇韬速速回京說明情況,并且說:郭崇韬快速回京便了,如果借故延遲,可與魏王繼岌密謀除掉這個禍患。

人言可畏吧!明箭易躲暗箭難防,郭崇韬不知不覺中已被判了死刑。

這個馬彥珪臨出發前又去劉太後初請示,宦官們摸準唐主李存勖的脈搏——怕老婆,說:蜀中在千裡之外,如有變故,咋能及時報告朝廷?

劉太後又對唐主強調川中的緊急狀态,唐主李存勖說:都是道聽途說,怎能妄下決定!

按唐主李存勖的意思,盡管疑點多多,還是要問明原因再做處置,沒有立即要功臣郭崇韬命的意圖。

劉太後悻悻而退,但救子心切,自己私自下了一個手谕,要馬彥珪與魏王繼岌密殺郭崇韬。

朝廷兩次要求班師,郭崇韬與魏王布置好軍事,約好回京的日期,馬彥珪又來催促回朝,且私下裡把劉太後的手谕讓魏王看,魏王繼岌說:王師即将班師,沒有什麼可疑情況,怎能做出殺郭公的負心事來?

馬彥珪說:太後有旨,你不行動,如果郭崇韬得知消息,我們就沒命了!

魏王繼岌說:皇上并沒有聖旨,單憑太後的手谕怎能殺朝廷大員招讨使呢?

李從襲等也在場,說了一些捕風捉影的事,道了一些危言聳聽的話,且聲淚俱下,涉世不深魏王繼岌竟然聽從這些閹宦的妖言。

捕殺一代英豪郭崇韬的陰謀出爐了,由李從襲出面通知郭崇韬開軍事會議,魏王繼岌登樓不見,李從襲派心腹李環,暗藏鐵椎,站在台階下。

平蜀招讨使郭崇韬按時參會,郭崇韬下馬往都統府内進,趁其不備李環急步上前拿出鐵椎,猛擊郭崇韬的後腦勺,霎時間郭崇韬腦漿崩流,死于階前。

謹慎為人,處處留心,雖然外因不可防,但内因可以避免,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雖然謠言止于智者,但智者也有糊塗的時候,盡量不給用心不良的人以把柄,那麼自己的路可能更好走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