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雨水豐沛,加上高溫蘊蒸,不少人出現頭昏困重、皮膚出油、皮疹增多的問題。這是濕氣太重了!
今天小編為街坊們整理了
呼聲最高的“祛濕湯”

中醫祛濕有“神方”
1.四神湯
材料:茯苓、山藥、蓮子、芡實、豬肚或排骨。
做法:把四種藥材按照1:1:1:1的比例配伍,約每味20克左右,再搭配上生姜2片煎煮後飲用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祛濕清熱;寒濕和濕熱皆合适。如有昏昏欲睡、腸胃不佳等濕氣重的表現時,亦可用此方調理。
注意:對于陰虛内熱、陰血津液不足的人不建議食用。
方解
1.方中的山藥能補脾健脾,脾胃功能強大了,濕氣才容易被排出來。
2.茯苓為九大仙草之一,能夠甘淡滲濕,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去掉周身濕氣。
3.蓮子則屬于水八仙之一,生于濕地,其健脾祛濕能力更強,此外還有清心安神的功效。
4.芡實同樣生在水中,有補腎健脾的功效,因為它味道甘淡可口,在使用時不用像薏米那樣需辨明寒熱體質,是以不少人稱之為“祛濕第一米”。
2.茯苓赤小豆湯
材料:茯苓20g,赤小豆20g,豬苓15g,澤瀉15。
方法:藥材提前浸泡30分鐘,鍋内加水1000毫升,煮開後放入所有食材,大火轉小火煮半小時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祛濕利尿
注:一般一周服用三次,可根據自己情況做出調節。
(特别提示若采取以上措施仍未改善,建議及時就醫。)
3.扁豆瘦肉湯
材料:扁豆100g、陳皮10g、豬瘦肉400g,食鹽、生姜 各适量
做法:把豬肉切塊洗淨,陳皮去瓢,生姜切片:把食材一同放進煲内,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後,改為小火煲1~1.5h,加入适量食鹽便可。
功效:健脾化濕、清熱祛濕。
3.夏枯草煲豬橫脷湯
材料:豬橫脷300克、夏枯草20克、綿茵陳20克、生姜4片。
做法:
1.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
2. 将夏枯草、綿茵陳及生姜和豬橫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
3.先武火煲滾後轉文火煲約40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養肝護肝。
注:
1. 閱讀後别忘了點亮“在看”和給個贊。
2. 再點“閱讀原文”,積攢商城積分,可兌換禮品!
您的每一次鼓勵,都将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中山市婦聯編輯
來源:最緊要健康GRT
編輯:盧啟昊
校審:李紫昭
一審:曾翠華
二審:陳穎
三審:張家明
往
期
精
選
濕氣太重?6月一定要喝這碗“祛濕神湯”,安全又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