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作者:趣知史館

漢末三國,誰主沉浮?

有一人是繞不開的,那便是諸葛亮。他不僅謎團最多,也是争議最多的一人,尤其是他的軍事能力,一直沒有個定論。

有的人認為,諸葛亮上司弱小的蜀漢帝國對抗強大的曹魏帝國十幾年,居然讓曹魏沒有占到一點便宜,足以說明諸葛亮卓越的軍事能力。也有人認為,諸葛亮連年北伐沒有成功,讓本來就弱小的蜀漢雪上加霜,加劇了蜀漢的滅亡,其軍事水準平庸至極。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其實這兩個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諸葛亮他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

關于諸葛亮能力的評價與分析

陳壽在他的著作《三國志》中對于諸葛亮的評價有兩段。

一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于将略”。意思就是說諸葛亮治軍的本事高于他出謀劃策的本事;同時他治理國家百姓的謀略又高于用兵的謀略。

二是“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将略,非其所長欤”。意思就是說諸葛亮連年興師北伐都未能成功,可能是因為軍事上的臨機應變,用兵政策,不是諸葛亮的長處所在。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這兩段評價都是在否定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認為諸葛亮的能力主要表現在治理國家上面。其實這個評價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陳壽看問題的角度未免太單一了。

那麼我們就要從和諸葛亮處于同時代的人去找對于諸葛亮的評價了。誰比較合适呢?首先就是諸葛亮的競争對手司馬懿。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司馬懿對于諸葛亮也有兩段評價。首先是在公元234年五丈原之戰前夕,司馬懿親自前往戰場觀察了敵情之後說的話:“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動,則吾軍休矣;若西上五丈原,則吾諸軍無事矣。”

第二段評價是在五丈原之戰,諸葛亮病逝,蜀軍撤退之後,司馬懿參觀了諸葛亮留下來的軍營之後說的話:“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馬懿的這兩段評價,前者認為諸葛亮用兵迂腐,不知道變通,後者認為諸葛亮用兵如神,是個奇才。看似結論截然不同,其實都是在肯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為什麼這麼說呢?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前文提到了,蜀漢對于曹魏來說,是個弱小的國家。弱小的蜀漢進攻強大的曹魏是拿不出多少部隊的。

史書上記載諸葛亮治理蜀漢期間,蜀漢全國的部隊不過“十萬餘”,而且諸葛亮的曆次北伐不可能都把這十多萬部隊全部帶上,是一定要一部分兵力來防禦東邊的東吳與南部的南蠻諸部的,是以諸葛亮每次北伐帶領的部隊都不是很多,最多在五萬到八萬這樣。

反觀曹魏這邊呢?舉個例子,五丈原之戰中,光曹魏的隴西常備守軍就多達七八萬,加上司馬懿等人率領的關中,長安方面的援軍,總兵力接近十五六萬。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這意味着什麼?諸葛亮作為進攻方,和對面的防守方的兵力差居然達到兩倍甚至三倍。可結果又是什麼呢?在五丈原之戰中,有着兵力的絕對優勢的司馬懿居然不主動迎戰諸葛亮,反而選擇了堅守不出的戰略,這不免讓人大跌眼鏡。

回頭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懿說的:“若西上五丈原,則吾諸軍無事矣。”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我們靠着絕對的兵力優勢堅守不出,才能讓我們的軍隊平安無事;反過來我們主動進攻諸葛亮那必敗無疑。這不就是在側面說明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之強嗎?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其實還有個更直接的例子,那就是唐代評選的“武廟十哲”。起碼在唐代的時候,諸葛亮在當時人的心目中是可以與張良,孫武,白起這些人相提并論的。這也恰恰肯定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那麼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一直這麼強的嗎?其實也不是,凡事都是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諸葛亮的成長過程

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才,都是會有個成長過程的,諸葛亮也不例外。諸葛亮剛加入劉備軍的時候,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表現得并不突出。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讀者反駁我說,諸葛亮一出山就“火燒博望”,“火燒新野”,這不正好說明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高強嗎?其實不然。火燒博望的主人公是劉備,火燒新野那更是虛構的,都是羅貫中為了彰顯諸葛亮能力之強在《三國演義》裡編的故事而已。

其實一直到劉備去世之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一直都沒有突出表現。赤壁之戰是周瑜定下的火攻謀略;劉備的入川之戰主要謀士是龐統;随後的北上争奪漢中的戰争,劉備的主要謀士是法正。這段時間諸葛亮最大的功績就是外交與治理國家。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關于諸葛亮治理國家的才能,曆史上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比如與諸葛亮同時代的吳主孫權曾評價諸葛亮說:“丞相(諸葛亮)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無以遠過欸!”

翻譯過來就是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就算是古時候的伊尹與周公都超過不了。這個評價足以說明諸葛亮的治國才能了。

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才真正成為了蜀漢帝國實際掌權者,軍權政權一把抓,此時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才開始慢慢表現出來。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首先就是平定南蠻諸部。諸葛亮并沒有采用當時漢人對付少數民族“以殺鎮蠻”的一貫做法,而是采用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戰略。意思就是說,對付少數民族不止是要鎮壓他們,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心悅誠服。

這樣不光迅速地鎮壓反叛的蠻族,還為蜀漢提供了一個長期有效,穩定的兵源之地,可謂是一舉多得。

平定了南蠻之後,諸葛亮有了穩定的兵源,充足的糧草補給,那麼他就可以去實作先主劉備未完成的事業了——北伐曹魏,匡扶漢室。

就是在諸葛亮的曆次北伐中,他的軍事才能開始慢慢展現出來。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諸葛亮的北伐之路

《三國演義》裡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這個說法不正确。正史上諸葛亮的北伐隻有兩次開拔到了祁山附近。這裡要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祁山不是指單獨的一座山,而是指整個秦嶺的祁山山道。

要知道,蜀漢與曹魏之間,有着險峻的秦嶺阻隔着。諸葛亮想要北上進攻曹魏,那麼就必須翻越秦嶺。

從蜀漢的漢中地區翻越秦嶺,有着無數小道小路,但最适合大規模軍隊通過的山道,那隻有五條了,分别是子午道、傥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和祁山道。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子午道相信很多朋友們都非常熟悉。《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子午谷奇謀”說的就是這條道。魏延為什麼要提議走這條道呢?因為子午谷的出口非常接近長安,一旦蜀軍能夠順利通過子午谷,那麼就能快速地攻下長安。

但是子午谷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它是五條道中最長的,且路途崎岖坎坷,懸崖峭壁無數,非常的難走,一旦魏軍提前得到消息将蜀軍堵在子午谷,那麼蜀軍的下場隻有全軍覆沒了。是以諸葛亮并沒有選擇子午谷。

路程最短的就是傥駱道了,但是傥駱道也有問題,那就是傥駱道裡的棧道絕大多數已經被毀了,路況甚至比子午谷還要差。後來曹魏大将軍曹爽起兵近二十萬進攻蜀漢,發動了著名的“興勢之戰”,走的就是傥駱道,結果被鎮守漢中的王平率領三萬人擊敗了。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至于褒斜道,它可以說是五條道裡路況最好的一條了,而且沿途還有多個糧草積存地可以供蜀軍使用。

但是也有缺點,那就是地勢過于平坦,蜀軍從這裡經過極其容易被曹魏斥候探明情況,因而無法達到突然進攻的目的,是以諸葛亮曆次北伐,隻走了一次褒斜道。

其實陳倉道對于諸葛亮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陳倉道有水道,可以通過船隻行走,韓信著名的“暗渡陳倉”走的就是這裡。

但是可惜的是,陳倉道經曆過多次罕見的大地震,棧道水道都遭到了大規模破壞,是以諸葛亮數次北伐也走了一次陳倉道。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那麼最後就剩下祁山道了。祁山道也是諸葛亮北伐走得最多的山道,因為走祁山道不僅可以讓蜀軍快速的從漢中抵達隴西地區,而且一旦情況有變,蜀軍也能通過祁山道迅速的撤回漢中。

但是祁山道也有缺陷,就是出口并不是在成為的戰略要地關中地區,而是在隴西地區,是以走祁山道的話會給曹魏方面充足的時間來布置防禦來抵抗諸葛亮。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走祁山道會給曹魏時間用力布防,那為什麼諸葛亮北伐還是走這條道最多呢?這就和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意圖有關了。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意圖

關于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意圖,曆朝曆代也有不少的評價。例如明末清初的文學家王夫之曾評價道:“亮初師以北伐,攻也,特以為守焉耳。以攻為守,而不可示其意于人。”

意思就是說,諸葛亮的北伐應該是攻取關中地區,但諸葛亮卻多次從祁山道出發進攻隴西地區,要麼就是以攻為守,要麼就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王夫之的評價說得很有道理,但也說出了諸葛亮的苦衷。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按照當年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隆中對”裡,北伐曹魏有兩條路:“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

在諸葛亮的計劃當中,劉備集團想要成功的擊敗曹魏,那麼“北上宛洛”和“西出秦川”那是要同時進行的,這樣才能有效的打擊曹魏。但随着關羽的敗亡,荊州地區的丢失,“北上宛洛”這條路已經是不可能實作了。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但是丢失了荊州不代表劉備集團要停止“匡扶漢室”,怎麼辦呢?那就隻剩下“西出秦川”這條路了。

西出秦川的最終目的就是進攻吞并曹魏的關中地區,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蜀漢在荊州,夷陵兩個地方連續吃了兩場敗仗,國力大損,能夠順利的吞并關中地區嗎?答案是不能的。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為什麼呢?首先是實力不濟,因為前文提到了,此時的蜀漢全國兵力不過“十萬餘”,在去掉一些防禦部隊,能出動的兵力實在是不多,壓根對關中地區構不成威脅。

其次就算蜀漢有足夠的兵力能夠打到關中,那麼就會遭到曹魏來自隴西,關中,中原三個方向的包圍,那到時候蜀漢就必敗無疑了。

在如此情況下諸葛亮應該怎麼辦呢?這就彰顯出諸葛亮厲害的一面了。諸葛亮此時的戰略方針就是“逐漸蠶食,步步為營”。什麼意思呢?

就是不直接進攻關中地區,而是矛頭向西,進攻關中西邊的隴西地區,慢慢蠶食掉曹魏的地盤,并且步步為營,以攻為守,穩紮穩打。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縱觀諸葛亮的數次北伐,大多都是因為糧草不濟而遺憾退兵。但是不能說諸葛亮的北伐沒有實質性的戰果。

比如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橫掃隴西諸郡,成功占領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讓曹魏朝廷大驚失色,不得不加倍增加關中,隴西地區的防禦兵力;第三次北伐諸葛亮順利的拿下了武都,陰平二郡;第四次北伐直接從武都,陰平通過祁山道,擊敗了曹魏名将郭淮,順利的占據了曹魏的上邽郡。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雖說諸葛亮的前四次北伐都是是以糧草問題撤軍的,但是諸葛亮都是在失敗中摸索經驗,到了第五次北伐,五丈原之戰前夕,蜀軍通過與當地人共同耕種,已經基本上解決了糧草問題,是以在五丈原之戰中,蜀軍能夠與魏軍對峙長達一百多天。

三分天下的諸葛亮,其軍事能力到底有多強?真實曆史答案讓人詫異

隻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五丈原之戰,兵力是諸葛亮兩到三倍的司馬懿選擇了堅守不出,而兵少的諸葛亮不可能以劣勢兵力去主動強攻司馬懿,隻得在五丈原對峙,最終“秋風五丈原”,病逝在了北伐軍中,讓人唏噓不已。

結語:縱觀諸葛亮的數次北伐,每次都是在自身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通過戰略安排,一步步擊敗了強大我魏軍,一點點的蠶食掉了曹魏的地盤。

正如前文提到的司馬懿的評價“若西上五丈原,則吾諸軍無事矣”這句話,魏軍隻有靠着絕對優勢兵力并且堅守才能保證軍隊安然無恙,這恰恰強力的肯定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可以說諸葛亮是大陸古代當之無愧的一流名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