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麼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也稱為OGTT,是檢查人體調節功能的重要方法。正常人一次吃大量葡萄糖後,血糖水準會輕微上升,并在2小時内恢複正常,這稱為抗糖性。
OGTT一般使用75克無水葡萄糖來檢測空腹和口服葡萄糖水後不同時間點靜脈中的葡萄糖。
臨床上,對于一些未确診的疑似糖尿病患者,OGTT試驗通常用于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一般有三種情況。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低于6.1毫摩爾/升,飯後兩小時低于7.8毫摩爾/升。在空腹血糖受損的患者中,空腹血糖一般在6.1~7毫摩爾/升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小于7.8毫摩爾/升。在糖耐受性受損的患者中,空腹血糖低于7 mmol/L,而血糖在飯後兩小時之間為7.8至11.1 mmol/L。
是以,在臨床實踐中,可以根據上述檢查結果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或有患糖尿病的風險。
正常人耐糖胰島素和血糖的正常範圍如下表所示:
0 小時
0.5 h~1 h
2 小時 ~3 小時
胰島素(尿素/毫升)
8-20
5至10次禁食
逐漸恢複空腹
血糖(毫摩爾/升)
3.5~5.5
<11.1
3.3~7.7
其次,OGTT是如何做到的?
通過下圖,您可以更直覺地了解OGTT的方法。

三、檢查注意事項時:
✔空腹進行,禁食時間不少于10小時,不超過16小時;
✔通常.m上午7點到9點進行。
✔避免在測試期間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患者應在測試前至少半小時坐着或躺着;
✔實驗前和實驗期間避免精神刺激;
✔在測試期間不能進食;
✔測試,如果在口服糖水後有嘔吐,則應在以後進行;
✔試驗前3天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應激會升高血糖,如發燒、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等,在這些情況下不建議用于OGTT。
影響結果确定的其他因素:
1、體力活動:長期卧床失活患者會使耐糖性受損;
2、疾病:肝病、心髒病、腎病、胰腺病和内分泌疾病,包括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内分泌疾病會導緻血糖變化;
3、藥物:藥物影響血糖波動。
增加血糖的藥物:類固醇,糖皮質激素,醛,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快速尿液,女性避孕藥,抗炎性疼痛,氯丙基,咖啡,尼古丁,生長激素。
可降低血糖的藥物:磺酰脲類、雙音、水楊酸、異煙肼、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抗甲狀腺藥物、水楊酸、磺化、磺化等。
五、在什麼情況下我需要做OGTT?
當靜脈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間且臨床症狀時,疑似糖尿病,應進一步進行OGTT檢查,以确定耐糖性。
一般來說,以下群體需要做OGTT:
1、年齡>45歲,空腹血糖≥5.6mmol/L;
2、有糖尿病家族史;
3、肥胖、脂質紊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
4、反複早産、死産、巨型嬰兒、難産、流産的母親;
5、反複皮膚腫脹、皮膚感染、尿路感染;
此外,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不到進餐時間,饑餓感明顯)而出現餐前低血糖,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做OGTT,并根據發生饑餓的時間可以測試3小時或4小時。
什麼是C肽?為什麼要測試C肽?
C肽又稱連接配接肽,是胰島β細胞的分泌産物,具有胰島素的共同前體-胰島素祖細胞。來自一個分子的胰島素在胰腺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被裂解成胰島素分子和C肽分子。
C肽和胰島素存在于同一個顆粒囊中,最終分泌并釋放到血液中。從門靜脈進入肝髒後,胰島素部分由肝髒攝取,其數量各不相同,但肝髒攝入的C肽很少,主要通過腎髒通過尿液排洩,去除速度較慢,并且與胰島素相比C肽的半衰期更長,是以,血液中兩者的濃度不相等。
C肽水準的檢測能對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更穩定、更全面地作出反應,而C肽與胰島素無交叉免疫應答,能克服胰島素受體的幹擾。
對于已經應用外源性胰島素或已經産生胰島素抗體的糖尿病患者,測量外周血C肽水準可以更準确、及時地對内源性胰島素水準作出反應,更好地代表胰島β細胞的功能,用于指導糖尿病的治療。
測試C肽有什麼用?
它有助于糖尿病的臨床結合,并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島功能。
由于C肽不受胰島素抗體的幹擾,是以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可以直接測定C肽的濃度,以确定胰島β細胞的功能并評估臨床胰島素治療的有效性。
可以确定低血糖的病因。對于頻繁低血糖的患者,如果C肽超過正常範圍,可以認為胰島素分泌過多;
測量C肽水準有助于胰島素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和相關手術有效性的評估。如果術後血清C肽水準仍然很高,則表明胰島素組織中存在殘留物,如果血清C肽水準升高,則表明惡性良性腫瘤更容易複發或轉移。
根據2020年國際專家組共識,在成人隐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管理中,建議基于C肽水準的患者個體管理:
"C肽<0.3 nmol/L"建議根據1型糖尿病治療方案注射胰島素,"0.3≤C肽≤0.7 nmol/L"建議及時使用胰島素治療二甲雙胍,GLP-1RA或DPP-4i,TZD和SGLT-2i口服降糖藥物,如糖紅蛋白失敗。 "C肽>0.7 nmol/L"建議,根據2型糖尿病治療方案,考慮使用口服抗糖治療方案以外的其他口服抗糖治療方案磺脲類藥物,每6個月或血糖惡化時重複進行C肽檢測,并重新制定治療計劃;
C肽釋放曲線的常見類型有哪些?
1、耐糖試驗點均在正常範圍内,但C肽水準升高,特别是空腹C肽升高,說明存在空腹胰島素抵抗,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更為常見。
治療方案主要用于生活方式管理:适當的飲食控制,增加體力活動,肥胖者的體重減輕以及需要降糖藥物。回顧糖耐受試驗和C肽釋放試驗約1年,如果生活方式得到良好控制,C肽分泌曲線可以恢複正常。
來源:作者抽獎
2、耐糖試驗點均在正常範圍内,空腹C肽水準升高,說明存在空腹胰島素抵抗,服用糖峰值超過空腹值的5倍,但峰值延遲,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現,提示患者容易發生餐前低血糖,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3、糖耐受性試驗提示糖調節受損,空腹C肽水準升高,峰值在0.5~1.0 h出現,峰值是空腹值的5倍以上,3h仍為高水準,未回落到空腹水準。
治療方案主要針對生活方式管理:适當控制飲食,加強體力活動,減肥肥胖人群,降糖藥物可以選擇α糖苷酶抑制劑,肥胖人群也可以口服二甲雙胍。
4、糖耐受性試驗提示,對于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準可正常、高或低,服用後糖釋放曲線緩慢上升,峰值延遲,在3h釋放曲線仍未回落到空腹水準,這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特征。
随着糖尿病的延長,胰島β細胞功能逐漸下降,其空腹C肽水準逐漸下降,試驗餐後的釋放曲線上升較慢,其移位後的峰值更加明顯。
5、空腹C肽水準低,取糖釋放曲線上升平坦,近乎直線,無峰特性。糖類毒性消除後,表明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非常衰弱,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需要長期替代治療胰島素。
如果是青少年患者,伴有酮症,則很可能是1型糖尿病,如果是中老年患者突然發病、消瘦、病情進展迅速,伴有反複酮,要考慮成人隐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結合β胰島相關抗體進行診斷;
如何确定 OGTT 結果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約為3.9-6.1毫摩爾/升(不超過6.1毫摩爾/升);血糖在進餐後2小時内恢複到空腹水準(3.9-6.1毫摩爾/升),約為3.9-7.8毫摩爾/升(不超過7.8毫摩爾/升)。
(1)當靜脈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時,OGTT兩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說明機體進食後血糖調節血糖的能力正常,為"正常葡萄糖耐量"。
(2)當靜脈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OGTT兩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之間,表明機體調節血糖的能力略有下降時,已達到"低糖耐受性(IGT)"診斷标準。
(3)當靜脈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爾/升之間,而OGTT兩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時,說明機體進食後血糖調節能力好,但調節空腹血糖的能力略有降低,已達到"ifG"診斷标準。
空腹血糖受損(IFG)和耐糖性降低(IGT)都是"糖尿病前期",可能在沒有幹預的情況下進展為糖尿病患者。
(4)當靜脈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OGTT兩小時時,血糖≥11.1毫摩爾/升,表明機體進食後處理葡萄糖的能力明顯降低,已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标準。
該結論正确分析了糖尿病患者C肽釋放曲線,評價了患者胰島β的細胞功能,對糖尿病的結合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以前的研究表明,C肽在生物學上是不活躍的,僅用于确定胰島β細胞功能,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肽可以舒張血管,改善紅細胞畸形,增強胰島素信号系統功能,促進肌肉對糖和氨基酸的使用,增強Na-K-ATP酶的活性, 并在糖尿病腎病,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和心血管病變等糖尿病并發症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