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的宋朝果子是啥?茶百戲又是出什麼“戲”呢?

作者:科普中國

相信各位小可愛們

這兩天都看熱劇《夢華錄》了吧~

真實的宋朝果子是啥?茶百戲又是出什麼“戲”呢?

除了垂涎“神仙姐姐”的美貌外

有沒有和小編一樣的

對于劇中

各種琳琅滿目的“果子”

豆兒果、梨條桃圈、碧澗豆兒糕......

每次出鏡都被饞哭有木有

劇中還原大宋“茶百戲”

也是讓人贊不絕口

不少網友直呼:

簡直是“古代版咖啡拉花”

真實的宋朝果子是啥?茶百戲又是出什麼“戲”呢?
真實的宋朝果子是啥?茶百戲又是出什麼“戲”呢?

微網誌截圖

也有網友對

劇中果子是否正宗提出質疑

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真實的宋朝果子是啥?

茶百戲又是出什麼“戲”呢?

一起來看

宋朝的果子有哪些?

跟現代哪種美食接近?

人類對甜食的喜愛可能源于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遠古記憶,但大衆對甜食的可及性直到人類祖先基本擺脫饑餓威脅和食物匮乏的困境後才得以實作。

果子作為非果腹物品,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食物。

大陸封建時期的宋朝,随着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烹饪方法和制糖工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宋朝時期的絕大部分人,對飲食的需求不再滿足于隻為充饑,而出現了精細和豐富多樣的渴求。

是以,一類統稱為“果子”的甜食,開始作為人們在茶餘飯後、飲酒會友時,或配做茶點、或下酒小吃、或單獨享用的舌尖美味。

但是,宋朝的果子絕不是現代人認知中的“餐後水果”,而是一類豐富多樣的甜味糕點和蜜制食品。

果子豐富多樣,如用檽米、豆粉、混合精煉動物脂肪,加入饴糖(麥芽糖)或茶湯制作的鹿鳴餅、豆兒果、碧澗豆兒糕 、鮮花團子等點心,或用糖腌、蜜煮晾幹的方法制作的茶點桃花果子、櫻桃煎、越梅蜜餞、梨條桃圈、蜜餞雕花旋、炒銀杏、召白藕、芭蕉幹等蜜餞或幹果。

現代人鐘愛有加的驢打滾、棗糕、綠豆山藥糕和話梅、山楂糕等與宋朝的果子的制作技藝和成分基本接近。

“茶百戲”是什麼?

茶百戲可以了解為宋朝時期流行至今的一種極緻的茶文化,曾也稱為分茶、水丹青、湯戲、茶戲等等。

茶百戲始見于唐代,在溫飽有着落、生活安定的宋代文人墨客中盛行。宋朝制作茶餅一般是用清蒸過的茶葉研磨成細緻的粉來制作,這種茶餅稱為研膏茶。

“茶百戲”則是以研膏茶放在茶杯或茶碗中,采用湯瓶(裝有熱水的專用水壺)不中斷地注入熱水,使茶水固形物在茶杯上層形成相對濃的覆寫膜後,即茶湯産生足夠的表面張力,用茶匙加清水,使茶湯出現各種變幻圖案的獨特技藝。

恰似現代人在咖啡上晃動着倒入奶泡拉花一樣。

“果子”能不能多吃?

果子是中國非常獨特的甜點,是中華美食獨樹一幟的奇葩。

鮮花團子、豆兒果、碧澗豆兒糕等中式甜品,因為其色澤天然美麗、外觀濕潤迷人,特别是口感柔軟、味道濃郁而令人垂涎,很容易吃完一個還想吃另一個。

很多人都有疑問,多吃點有壞處嗎?

這些中式糕點,雖然沒有經過高溫烘焙或油炸,避免了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質的污染,但主要成分基本為澱粉、糖和脂,像月餅一樣屬于高能量、低營養密度食品,吃多了可快速升高血糖,對控制體重也非常不利。

要知道,果子不是果腹的食品,更沒有必要當作滿足口舌之欲的必備,淺嘗辄止,不可貪嘴多吃。

本文專家:葩麗澤,營養學主任醫師,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委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