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在黃平縣重安鎮,菜農們有個貼心人,大家都尊稱一句“老吳”。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老吳名叫吳治龍,今年61歲的他,先後任職過黃平縣重安鎮農牧站站長、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等職務,從水稻育秧到蕃茄、辣椒等各種高效農作物種植,田間問診32年,用一名農業科技人員的智慧,擦亮了共産黨員的本色,把辛勤的汗水灑在了群衆增收緻富的路上,以退休不褪色的擔當和為民服務的情懷,做強農業,帶富群衆,收獲一衆農民“粉絲”。

不懼挑戰,做最美“挑梁人”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退休前的吳治龍就是個工作狂人,一直沉浸于田間地頭,在農業生産的第一線,認真從事經濟作物和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試驗、示範、推廣和技術指導、教育訓練農民以及高效設施農業相關項目的實施與研究。

2010年,吳治龍采用“兩段育秧”法在清水江村五、六組實施“糧食增産工程”項目,獲得了畝産600公斤以上的高産,實作了優質水稻高産、穩定、高效,彰顯了栽培科技在挖掘良種潛力和促進農業節本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先後被黔東南州農業委員會評選為“糧食增産工程”項目先進工作者2次。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自紮根農村以來,吳治龍不負韶華,探索不止,用執着和真誠在發展有機農業和高效農業的道路上,演繹了一首首動人的赤子之歌。

由于工作業績突出,吳治龍連續7年考核為優秀,先後榮獲省、州、縣各級表彰共計30餘項。其中獲貴州省農業廳表彰為“農經系統先進個人”、獲黔東南州農牧局表彰為全州農業系統優秀學員,被授予“黃平縣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青年“星火”帶頭人、“優秀共産黨員”、“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号。

大膽實踐,做最美“領路人”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吳治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深知農村的貧困和農民的艱辛。1990年參加工作後的他就不斷思考如何能撬動傳統農業的種植觀念幫助農民增收緻富。那時的重安重點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主,一直處于分散、落後、自給自足的經濟狀況。為了讓自己的家鄉變得越來越富裕,吳治龍把土地作為支點,以科技為“杠杆”,瞄準了反季節蔬菜市場紅利,把自家的半畝地當成為試驗發展蕃茄種植的“試驗田”,從育苗、栽苗、施肥、修枝打頂、摘果,每個環節,吳治龍都親力親為,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引進新技術。當年蕃茄畝産高達3000至6000公斤,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吸引了一大批想要生産自救的村民紛紛跑來向吳治龍“取經”。

“以前家裡都種玉米小麥,辛苦一年掙不到幾個錢,自從改種蕃茄後,家裡不僅建起了新房,手裡還有了積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說起那幾年自家的變化,菜農楊正芳滿臉都是掩飾不住的喜悅。

蕃茄的成功,也讓吳治龍看到了農村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不斷地試驗、推廣和運用,蕃茄、辣椒、豇豆、黃瓜、茄子等高效農作物相繼在重安鎮落地生根,不僅提高了當地群衆的經濟效益,還讓重安鎮成為了凱裡市無公害蔬菜的供應基地。

量體裁衣,做最美“授漁人”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讓群衆靠科技緻富,是吳治龍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追求。多年來,他入田間、進大棚,不厭其煩地往返于農村和農業生産第一線,“手把手”“面對面”地向群衆傳授農作物高産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科學施肥、化學除草等農技知識......重安鎮大大小小的田土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他白天入棚做指導,晚上就利用空閑時間給我們做教育訓練,接地氣的講課深受大家歡迎,也讓我從一個一無所知的門外漢,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新農人”,還可以用自己的技術去幫助其他人。”家住在天堂村八組的村民龍華榮在吳治龍的技術指導下,從零星種植到規模發展,從粗放管理到科學栽培,從量産到質的飛躍,逐漸走上了穩健發展高效産業之路。還成了村裡面的緻富帶頭人,帶領周邊群衆發展種植辣椒100餘畝。

在職的32年裡,吳治龍利用科普大行動、現場會、教育訓練會、送科技下村等時機,深入到村組、農戶家中,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1000場次以上,發放資料2萬餘份,受教育訓練人數近萬人次。根據群衆需求量體裁衣推行“菜單式”點課,為廣大農民群衆提供覆寫面廣、實用性強的“知識套餐”,鼓足了老百姓的錢袋子,還凝聚了一支懂技術、能吃苦的科技服務隊,一同為該鎮農業産業化發展“把脈問診”、“開具良方”,確定該鎮産業結構調整技術服務無“死角”。

“這些年,我經常與農民朋友共同探讨種植知識和緻富門路,深刻感受到了他們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和豐收後的喜悅,這是我莫大的精神享受。”吳治龍認為這是自己的使命,并表示:雖然工作退休了,但義務沒有退休,隻要自己辛苦能換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就算是苦點累點也值得。

作者 | 龍潤裕

編輯 | 潘虹

網絡編輯 | 伍雲航

編審 | 趙軍 楊正洪

核發 | 楊德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

得分:80

關注我們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
【講故事、展風采、聚英才、促振興】吳治龍:不負韶華 做菜農心中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