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共享充電樁項目的思考

作者:秋風化雨

這個共享充電樁項目,要從共享單車講起

共享單車大家都很熟悉,我認為搞得比較失敗。

因為共享單車有幾個核心痛點

1顯性人為破壞問題:共享單車說白了,是“公家”的,是公共用品,那麼就很難讓大家都像愛護自己的自行車一樣去維護他。沒素質的破壞者太多,亂來,有把碼先拍照,然後抹掉,然後就等于是自己一個人的專用共享單車,自己要用的時候,就掃手機裡面的碼,更不用說那些惡意破壞的。河裡,廢鐵廠,好多共享單車。

2隐性成本問題:單車先不說要不要打氣,你掃碼就自動開,我懷疑裡面是不是得有電池之類的,那麼是不是會沒電,是不是得定期收回來更換電池,輪胎是不是會沒氣,沒氣了,是不是得打氣,哪怕是換了實心胎,風吹日曬,座椅,把手這些是不是會出問題,髒污,生鏽,卡頓,

3使用範圍問題:共享單車在發達地區還好一點,到了三四線小城市,和農村,就很難了。一個是網絡信号不好,一個是壓根就沒有存在的盈利基礎。

4單車成本問題:不知道真假,聽說OFO最早的單車成本,200不到,押金就200(現在都沒退給我),這麼便宜的東西,你想想看,自行車能存活半年都不錯了,為了減少破壞,就要造不容易被破壞的車,後來也聽說了,摩拜單車,單車造價上千。

5盈利問題。單車成本高,維護難,破壞成本高,雖然單車騎一次1元,看着利潤很高,一輛車的生命周期,一天如果被人騎5次,一天就是5元,摩拜等于是要200天回本,還不算上,那些維護的費用,起碼要一年以上才能回本。而我身邊的單車,說實話,除了學校,市中心,機關機關這些地方,騎乘的機率高,其他地方,真的,一天被騎2次都算多,平均下來,2年回本都很難。但是OFO就“聰明”在這裡,押金已經把單車的成本收回了,然後用我們的押金賺錢,結果押金都給花完了,這他媽不就是非法集資嗎?

終上所述,我認為源頭的問題就是這款共享産品的産權問題。自家的自行車你可以用10年,可以天天用。公家的東西誰會管。如果能解決管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後來我就想,什麼東西,既是自己的,又能給公用賺錢,自己不但會去維護,還會去使用?

然後我想到了,共享充電樁!

一,共享充電樁面對的客戶群體:

1,二三四線小城市的有條件的私宅。

2,國道邊上的私宅

3,小區物業

4,盈利性小店: 飯店,咖啡館等。

講下原因:

1,二三四線的有條件的私宅:像我老家,浙江,我那裡既有好幾層的民租房,也有緊挨着的農村大院子,小别墅。這裡面各行各業都有,之前一個開滴滴的師傅,和我抱怨,說充電要去特來電,又遠,充電又貴,還不友善。真羨慕這些開新能源車的本地人,充電電費便宜,又有車位。巧了,我同學家就是這種情況,老家體制内上班,有一輛比亞迪漢EV,上下班用,充電一次跑個400-500KM,最多一個星期沖一次電,充電樁基本都是空置,上下班,院子空空的。如果他不上班的時候,可以把充電樁,開放給那些夜班的滴滴師傅用,白天充電,晚上工作,然後收點費用,那是不是兩全其美?

2,國道邊上的有條件的機關:過完年,去東莞,那個路上堵車堵得要死,一些電車别說充電,服務站裡面位置都沒有,有位置,還得排隊充電,排隊充電,這個充電樁也有可能是壞的,10個充電樁,隻有2個好的,20台車在等。你氣不氣。我也是有一年,在高速上堵得實在受不了了,車又多少油了,就下了高速,走國道,發現國道上很多飯店,加油站。加油吃飯都友善,而且這些國道邊上的飯店,酒店,旅館,沐足店,都有一個特點,前面都有一個較大的空地,用來停車。如果我是特來電,在這些地方裝充電廠,隻能租場地,租了場地了,靠電費的利潤,撐不起來,但是這些商家不一樣,他們家就在國道附近,做點這個小買賣,服務的都是過路的車主,如果車主,過來住宿,吃飯,還能充電,何樂而不為,而且那些高速上沒多少電的車主,也可以下高速,來國道附近吃個飯,休息下,沖個電。

3,小區物業:網上很多新聞,說是小區不給裝充電樁,我認為有那麼幾點,第一個小區給你裝充電樁,沒有動力,你裝了充電樁,物業又沒好處,而且萬一漏電出了問題,物業還得擔責任。其他業主:反正裝了充電樁又不是給我用,我幹嘛要支援你。如果充電樁,是物業裝,但是收費按商業電費收呢?物業能賺錢,而且充電樁可以共享給其他業主,其他租戶和業主能不樂意?

二,共享充電樁的資源占用,維護與管理問題:

一,資源占用。 說到上面的這些使用群體,肯定很多人要說什麼會出現霸占車位啊,自己要充電,别人在沖,自己沒得沖,等等。朋友,别着急,有方法,你聽聽可不可行,需要開發一個APP,充電樁上面也要搞個程式控制,這個充電樁的所有者可以用來控制充電樁的開放時間,甚至可以識别車輛,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想讓這個充電樁什麼時候可以共享充電,他就可以什麼時候共享充電,而且也可以隻給我認可的白名單充電,其他人都不行。而且APP上我開放充電樁的時候,你就可以搜尋到我的充電樁,顯示為綠色的,就是沒人充電,你可以過來充電。顯示紅色,就是這個位置正在有人充電,你不用來了,顯示灰色,就是此充電樁,暫時不開放。像我同學,這種體制内的,白天上班的,就可以設定為,早上8.30到晚上5點,都可以對外開放充電,甚至,車位夠的話,又不需要充電,可以全天開放充電,隻在自己需要充電的時候,關閉APP上的對外充電就好。如果不想放的太開,你可以隻給自己認可的幾個鄰居朋友的車,隻允許給部分人認可的外人充電,别人APP上看不到你。就比如我這個同學,怕充電的人過來的太多,太亂,可以設定,隻給這個滴滴師傅充電,其他人都不行。

物業也是一樣,充電樁他們能夠從中擷取利益了的話,放心,那些車位占用,白占共享充電樁,卻不用的人,他們會很上心的去管理。

二:維護與管理。說到這個共享充電樁的維護,幾乎是天生的優勢,因為充電樁是你自己的,你不會好好管嗎,他可以像特來電那樣充電賺收益,你會不上心。像我奶要是知道這個事的話,一天到晚沒事就會坐在院子裡看着你充電你信不?

三,盈利問題

肯定會有人問,這個盈利靠什麼,盈利情況怎麼樣,我們做個分析

1,共享充電樁的成本:我們不談那些70KW的,因為那些超沖什麼的,主要是線路和安裝成本高。一般家用都是7KW的交流電,成本大概在3000元左右,就是一個小時可以沖7度電。

2,電費的成本:家用電費我們那邊是6毛,波谷的話,更低,我們平均以6毛算。

這些維護基本沒什麼成本,總的成本就是3000元加電費

3盈利點:外面特來電,大概在1.8-2元之間一度電,我們有過來充電的話,就收1.5元一度電,利潤就是9毛錢一度電,一個小時7度電,一個小時可以盈利0.9*7=6.3元,一天如果是可以對外給充電10個小時,盈利就有63元。這個充電樁2個月就可以回本,你如果是自己本來家用,這個錢也是要出的。反正都得給,幹嘛不空閑拿來賺錢用。我家可以停6輛車,我就把自己的充電樁停車位空出來,一天設定24小時可以充電。像小區物業,那麼多停車位,盈利就可觀了。然後對業主就說是管理費。不願意交這個1.5元的充電費,我就不給你批充電樁。那些飯店,也是一樣,搞的很有意思,你不能停我店門口,哪怕沒生意,你隔壁的車也不能停我店門口。你反正都沒生意了,又不能收消費者的停車費,幹脆就收充電費,收貴一點,收她5元一度電,而且必須充電才能停車,别人吃頓飯,沖個7度電,你盈利小幾十元,不更好。

誰适合搞這個充電樁項目

我想自己搞,但是奈何資金和資源都不足,我覺得這個最适合新能源車企,有這麼多新能源客戶了,每個充電樁上面加個二維碼和程式,然後搞個APP出來,充電友善了,能促進新能源的發展,新能源的發展又能帶動汽車和充電樁銷售,何樂而不為@比亞迪@小鵬汽車@理想汽車@蔚來李斌

免責聲明,有一些地方肯定沒有考慮到,這個後續一些停車的糾紛怕是會很多,還有别的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