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作者:曆史有點冷

1946年,抗戰勝利後,老蔣回南京前,指令手下把汪精衛在南京的墓給炸了,開棺驗屍時發現,經過防腐處理的汪精衛屍體尚未腐爛,壽衣口袋裡存有一張紙條,上面是他夫人陳璧君親筆寫的“魂兮歸來”四字。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

随即,汪精衛的屍體被送往火葬場,焚屍揚灰。

老蔣為何對汪精衛如此恨之入骨?而陳璧君又為何手書如此哀婉的字條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兩人和汪精衛之間的種種過往。

共赴生死的胖環

汪精衛在1883年出生時,戶口冊寫的是汪兆銘,精衛是他加入同盟會以後才用的筆名。

汪兆銘的老家是浙江紹興,後舉家遷到了廣東番禺,在十三四歲的時候,父母相繼去世。他隻能寄居于同父異母的哥哥家。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

雖然汪兆銘精通四書五經,學業優異,但長期寄人籬下的生活,造就了他心胸狹窄、懦弱自卑、優柔寡斷,但又總想出人頭地的性格。

1902年,汪兆銘中了廣東的秀才。

1903年,官派到日本留學。

1905年,他在日本拜訪了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并以“精衛”的筆名開始發表文章,大力宣傳“三民主義”。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3

在與保皇派的論戰中,連梁啟超都要退避三舍,曾“私見汪精衛,欲以分誼動之”,以平息論戰。由此可見汪精衛的文章是多麼犀利。

1908年,在馬來西亞的槟城,随孫中山為革命籌款的汪精衛,結識了當地華僑巨富陳耕基的女兒陳璧君。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4

此女五官普通、臉圓脖短、身材矮胖,乳名曰環,小夥伴都稱她為“胖環”。但是陳璧君才思敏銳,能言善辯,争強好勝,乖張潑辣。在見到汪精衛之前,就拜讀過很多他的文章,神往久矣。

汪精衛作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文章卓爾不凡,為人謙謙君子。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5

15歲的陳璧君,一眼萬年地成為了汪精衛的“鐵粉”。随後,加入同盟會,成為了最年輕的女會員,在日後也堪稱元老。

每次汪精衛演講,陳璧君都像拉拉隊長一樣,拼命地為他搖旗呐喊。除了讓自己家出錢,還不遺餘力地四處幫汪精衛為同盟會籌款。

汪精衛到新加坡辦報,陳璧君就追到新加坡,後又同行赴日,并且出錢包下了汪精衛和同伴們的全部吃穿住行。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6

雖然在此期間,陳璧君寫了無數情書,但是汪精衛總以老家已有訂婚的妻子和“革命不成功,不考慮結婚”為由婉拒。

但是陳璧君沒有氣餒,她要随情郎幹件大事!

1909年,同盟會組織的六次起義相繼失敗,革命形勢陷入低谷,汪精衛心急如焚,準備帶幾位同志回國刺殺攝政王載沣,重新掀起革命的高潮。陳璧君聞之,立刻出錢買炸藥,出力練劍術,誓要與汪精衛共赴生死。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7

到了北京,汪精衛計劃在載沣每天必經的什刹海甘水橋下面埋設炸彈,由汪精衛引爆。因為炸彈威力巨大,汪精衛注定要有去無回。

據與汪精衛早年頗有交往的張學良先生,在晚年的回憶錄中記載:陳璧君當時想到汪精衛馬上就要舍身成仁,于是在行動的前夜,奮不顧身地撲進了汪精衛的卧房。

轉天,汪精衛帶着黃複生、喻培倫在甘水橋下埋炸彈的時候,被人發現,并叫來了官差。三人雖然逃跑了,但沒幾天,汪精衛和黃複生還是被抓了。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8

原本肯定是死罪,在獄中的汪精衛更是揮筆寫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壯絕詩句,以表誓死報國的決心,一時為人傳誦。

在外的陳璧君則努力籌款,積極營救情郎。

陳璧君從她父親的三姨太那弄來了一筆錢,但是感覺不夠,幹脆就女扮男裝,拉着胡漢民一起去澳門賭場想賺把大錢,結果籌的錢反而全都輸了。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9

沒辦法,陳璧君又找到了和汪精衛關系不錯的吳玉章,逼他把購買軍火的“回扣”交出來。吳玉章本是真革命者,聞此也是哭笑不得,但還是分了三千大洋給她。

獄中的汪精衛得知這些,最終被感動,接到陳璧君的新情書後,回了一個“諾”。

一年後,武昌起義爆發,汪精衛被袁世凱釋放。汪精衛出獄後和袁世凱手下以楊度為首的保皇派暗中操作,扶袁世凱竊取了臨時大總統之位,擠走了自己的恩師孫中山。同年,汪精衛正式迎娶陳璧君,因為政局混亂,汪精衛無法應對,幹脆帶着陳璧君躲到法國生孩子去了。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0

其實,在同盟會裡,好看的女生很多,方君瑛就是一位,落落大方,溫良賢淑,她弟弟方聲洞和汪精衛是同學,交往密切。她和汪精衛互相傾慕,暗生情愫,但是又羞于表達,雙方隻保持精神上的溝通。

汪精衛帶着孩子從法國回來後,并未參與政局,而是在廣州開了間學校,因為陳璧君在法國為學校籌款,于是他就請方君瑛幫忙照看孩子。汪精衛放不下對方君瑛的初戀之情,但方君瑛始終把這份情感深埋心中,沒有進一步發展。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1

但此情無意中被陳璧君看穿,陳璧君直接把方君瑛轟出學校,還在學校當衆撒潑打滾地罵道:你們合夥來欺負我!

周圍衆人皆笑。

方君瑛百口莫辯,隻能以死明志,上吊自殺。

由此可見,陳璧君争強好勝,潑辣乖張的本性都可以殺人于無形,無權無勢時尚且如此,一旦登上權力的巅峰,那将會掀起何種驚濤駭浪。

勢不兩立的介弟

1922年,陳炯明叛變,蔣介石在永豐艦保衛孫中山40餘天,獲得孫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1922年至1923年,孫中山改組籌備國民黨期間,汪精衛夫婦積極籌款。

此時,汪精衛和蔣介石,一文一武,都有可能成為孫中山的接班人,憑借資曆,汪精衛占優。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2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

汪精衛認為自己在黨國有曆史,有地位,有勳勞,除孫先生之外,他不作第二人想。權力欲望急劇膨脹。

憑借孫中山遺囑起草人和同盟會元老的身份,汪精衛在廣州就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成為炙手可熱的黨政軍最高上司人。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3

陳璧君也如願以償,不但成為了第一夫人,而且“垂簾聽政”,俨然是國民政府的影子領袖。

蔣介石那時羽翼未豐,是以想跟汪精衛先套套近乎,就送去個文章,願拜個把兄弟。

陳璧君根本就看不上蔣介石。是以看到汪精衛以“介弟”二字開頭給蔣介石的回信時,厲色道:“你願意做他把兄,可我不願意做他的把嫂!”,吓得汪精衛趕快把信撕了重寫。

蔣介石心知陳璧君對他的蔑視,但無法發洩,隻能懷恨在心。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在那個亂世,最靠得住的,不是嘴皮子,而是槍杆子。但是,汪精衛到死都沒明白這個道理。而蔣介石卻并非如此。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蔣介石已是黃埔軍校的校長。

1925年,蔣介石把黃埔軍校兩個教導團合并成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并親任軍長,第一軍從此成了他的嫡系。

1926年1月,通過國民黨二大,蔣介石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5

此時,後知後覺的汪精衛發現了蔣介石的威脅,是以搞了一些拉攏,來提高自己在軍隊的影響力。

但是在2月,蔣介石直接把親近汪精衛的第一軍第二師師長王懋功撤職,換成了自己人。奪權野心昭然若揭。

如果汪精衛此時發難,羽翼未豐的蔣介石肯定會倒黴。但是,汪精衛卻跟蔣介石主動示好。

從此,兩人的位置在黨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很多人都感覺到:汪精衛太軟弱,靠不住。而蔣介石更是摸準了汪精衛的底牌,開始得寸進尺!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6

1926年3月20日深夜,蔣介石在廣州炮制出“中山艦事件”,派兵打着“保護”的旗号包圍蘇聯領事館,同時軟禁了汪精衛。

事發後,蘇聯、第三國際、陳獨秀,國民黨内部全都做出重大妥協,蔣介石趁機第一次攫取了國民黨的最高權力寶座。

汪精衛無奈,幹脆以治病為由,帶着夫人又去了法國。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那時候,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口号還猶然在耳,國民黨内部無人不敢輕易違背。汪精衛作為國民黨左派領袖,在國内還是很有人望。

1927年2月下旬,汪精衛離開法國,先去蘇聯,被斯大林接見,順利拿到了政治背書。

4月回國後,汪精衛又和陳獨秀發表了聯合聲明,搞起來了“聯俄、聯共、打倒蔣介石”,随後就被擁立為已經從廣州遷到武漢的國民政府的主席。而蔣介石,這時在南京也成立了另一個國民政府,和他分庭抗禮。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8

不過很快,蔣介石帶着北伐軍在徐州打了敗仗。也想篡權的新桂系将領白崇禧和李宗仁趁機聯合汪精衛,逼蔣介石下了野。

汪精衛的反動嘴臉此時也露了出來,7月在武漢搞了“分共”以後,興高采烈地到南京準備“甯漢合流”并重掌大權。

意外的是,南京的國民黨卻不買他的賬,大肆攻擊他“陽奉陰違”,不得已,1927年12月汪精衛又帶着老婆跑法國去了。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19

反觀蔣介石,下野以後速娶宋美齡,聯合了宋氏家族和其背後的江浙财閥,還有美國的支援,二度出山,還打赢了北伐戰争,名義上統一了中國,威望和實力大漲。

1931年,蔣介石将胡漢民軟禁,希冀一手遮天。但是,國民黨粵系元老全部出走廣州并成立了廣州國民政府,推舉汪精衛為主席。還差點和南京國民政府大動幹戈。

恰逢“九一八”爆發,日寇入侵東北,全國人民反對内戰的呼聲高漲,要求一緻對外。蔣介石以退為進,再次下野,汪精衛短暫掌權後也宣布下野。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0

但是,蔣介石的爪牙此時已遍布全國内外,還順便帶着财政部長宋子文一塊下野,弄得國民政府“人财兩空”。國民政府一衆官員無奈之下,又把蔣介石請回來維持大局。

在抗日的大背景下,汪精衛再也沒有機會能撼動已經集黨政軍最高權力于一身的蔣介石了,隻能乖乖地在南京當了沒有實權的二把手,陳璧君也隻能屈居“第二夫人”。但争強好勝的她硬是要經常濃妝豔抹,和宋美齡比美。

那時的汪精衛還算有點氣節,日本人知道他和蔣介石不合,就想拉攏他。但是汪精衛覺得自己幹了半輩子革命了,不能晚節不保。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1

但是不甘人下的陳璧君坐不住了,直接開罵:“難道做漢奸,你也甘于坐第二把交椅嗎?” 汪精衛被夫人罵得“開了竅”。

1938年12月18日,懦弱的汪精衛在跋扈的陳璧君的“鼓勵”下,從重慶出走。

1939年5月,汪精衛赴日,與日本人進行了賣國交易。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2

1940年3月,在日本人的操辦下,汪精衛以“曲線救國”為牌坊,打着“和平建國”的旗号,在南京成立僞國民政府,并出任傀儡政府的代主席。

陳璧君重圓“第一夫人”的美夢,還在僞政府中擔任要職,從此更加肆意妄為,作威作福。

汪精衛夫妻二人為了滿足一己私欲,不顧人民于水火,一步步堕落成人人喊打的頭号賣國漢奸。

灰飛煙滅

正式成為頭号漢奸前,汪精衛已經被日寇吓破了膽,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都有他的份兒。而汪精衛此舉,無疑遭到了無數國人的不滿!

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挺身而出,派遣義士孫鳳鳴去刺殺他。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3

1935年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禮堂舉行。所有人剛拍完合影,僞裝成記者的孫鳳鳴突然起身,連發三槍,擊中汪精衛。

倒地的汪精衛拉住陳璧君喊道“我要完了!”。陳璧君看見他這樣盡失風度,急得大罵:“你剛強點好不好!你硬氣一點好不好!”

所幸搶救及時,汪精衛僥幸活了下來,大夫取出了兩顆子彈,但是還有一顆卡在脊椎裡不能取出。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4

1943年8月,汪精衛槍傷複發,被大夫把最後那顆子彈取出來後,發現已是脊骨癌晚期,後被送到日本治療。

1944年11月10日,汪精衛在日本死亡,終年61歲。

汪精衛死前的遺願是要埋在南京的梅花山,守望中山陵。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5

入殓前,陳璧君親筆手寫了“魂兮歸來”的字條,塞進了他壽衣的口袋,意為魂歸故裡,常伴左右。

1944年11月12日,躺在日本人贈送的金絲楠木大棺材裡的汪精衛被運抵南京。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6

11月23日,靈柩下葬,陳璧君怕日本失敗後,有人破壞墳墓,于是命人運去了5噸碎鐵塊,摻在混凝土中澆築出異常堅固的墳冢。

然而,她低估了老對手蔣介石的百無禁忌。

1946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要從重慶回南京。他早就知道了汪精衛埋在南京,而且還離中山陵不遠。别說蔣介石,當時的國人也絕對不允許大漢奸死後能有這樣的待遇。

于是,蔣介石指令何應欽派工兵部隊去把汪精衛“挫骨揚灰”。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7

1946年1月21日深夜,幾聲巨大的爆炸聲響起,南京市民都以為這是事先通知好的演習在進行。其實,這是國民黨74軍的工兵們受命用150公斤TNT炸藥把汪精衛的堡壘型墳墓給炸碎了。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8

随後工兵們開棺發現汪精衛的屍體塗滿防腐劑,尚未腐爛。還發現了壽衣口袋中陳璧君的字條。

随後,汪精衛的屍體被移到附近清涼山的火葬場火化,骨灰被強力鼓風機順着煙囪吹得無影無蹤。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29

大漢奸灰飛煙滅,魂飛魄散!此時離汪精衛“魂兮歸來”還不到兩年。

罪孽深重的陳璧君,不久也被蔣介石關進了南京看守所。解放後,她被移送到了上海提籃橋監獄一直關押。

1946年老蔣下令平毀汪精衛墓,開棺後發現屍體未腐,口袋有張紙條

圖30

1959年6月17日,陳璧君因病死亡,死前還在叨咕:我丈夫是美男子。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于台北士林寓所。

汪精衛、陳璧君、蔣介石都曾叱咤于時代的風口浪尖,但是他們最終沒有逃過權力和私欲糾纏在一起的漩渦,全部走上了一條注定被曆史抛棄的地獄道路。

望後人以人為鑒、以史為鑒,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