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作者:历史有点冷

1946年,抗战胜利后,老蒋回南京前,命令手下把汪精卫在南京的墓给炸了,开棺验尸时发现,经过防腐处理的汪精卫尸体尚未腐烂,寿衣口袋里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他夫人陈璧君亲笔写的“魂兮归来”四字。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

随即,汪精卫的尸体被送往火葬场,焚尸扬灰。

老蒋为何对汪精卫如此恨之入骨?而陈璧君又为何手书如此哀婉的字条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人和汪精卫之间的种种过往。

共赴生死的胖环

汪精卫在1883年出生时,户口册写的是汪兆铭,精卫是他加入同盟会以后才用的笔名。

汪兆铭的老家是浙江绍兴,后举家迁到了广东番禺,在十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他只能寄居于同父异母的哥哥家。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

虽然汪兆铭精通四书五经,学业优异,但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造就了他心胸狭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但又总想出人头地的性格。

1902年,汪兆铭中了广东的秀才。

1903年,官派到日本留学。

1905年,他在日本拜访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以“精卫”的笔名开始发表文章,大力宣传“三民主义”。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3

在与保皇派的论战中,连梁启超都要退避三舍,曾“私见汪精卫,欲以分谊动之”,以平息论战。由此可见汪精卫的文章是多么犀利。

1908年,在马来西亚的槟城,随孙中山为革命筹款的汪精卫,结识了当地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4

此女五官普通、脸圆脖短、身材矮胖,乳名曰环,小伙伴都称她为“胖环”。但是陈璧君才思敏锐,能言善辩,争强好胜,乖张泼辣。在见到汪精卫之前,就拜读过很多他的文章,神往久矣。

汪精卫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文章卓尔不凡,为人谦谦君子。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5

15岁的陈璧君,一眼万年地成为了汪精卫的“铁粉”。随后,加入同盟会,成为了最年轻的女会员,在日后也堪称元老。

每次汪精卫演讲,陈璧君都像拉拉队长一样,拼命地为他摇旗呐喊。除了让自己家出钱,还不遗余力地四处帮汪精卫为同盟会筹款。

汪精卫到新加坡办报,陈璧君就追到新加坡,后又同行赴日,并且出钱包下了汪精卫和同伴们的全部吃穿住行。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6

虽然在此期间,陈璧君写了无数情书,但是汪精卫总以老家已有订婚的妻子和“革命不成功,不考虑结婚”为由婉拒。

但是陈璧君没有气馁,她要随情郎干件大事!

1909年,同盟会组织的六次起义相继失败,革命形势陷入低谷,汪精卫心急如焚,准备带几位同志回国刺杀摄政王载沣,重新掀起革命的高潮。陈璧君闻之,立刻出钱买炸药,出力练剑术,誓要与汪精卫共赴生死。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7

到了北京,汪精卫计划在载沣每天必经的什刹海甘水桥下面埋设炸弹,由汪精卫引爆。因为炸弹威力巨大,汪精卫注定要有去无回。

据与汪精卫早年颇有交往的张学良先生,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记载:陈璧君当时想到汪精卫马上就要舍身成仁,于是在行动的前夜,奋不顾身地扑进了汪精卫的卧房。

转天,汪精卫带着黄复生、喻培伦在甘水桥下埋炸弹的时候,被人发现,并叫来了官差。三人虽然逃跑了,但没几天,汪精卫和黄复生还是被抓了。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8

原本肯定是死罪,在狱中的汪精卫更是挥笔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绝诗句,以表誓死报国的决心,一时为人传诵。

在外的陈璧君则努力筹款,积极营救情郎。

陈璧君从她父亲的三姨太那弄来了一笔钱,但是感觉不够,干脆就女扮男装,拉着胡汉民一起去澳门赌场想赚把大钱,结果筹的钱反而全都输了。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9

没办法,陈璧君又找到了和汪精卫关系不错的吴玉章,逼他把购买军火的“回扣”交出来。吴玉章本是真革命者,闻此也是哭笑不得,但还是分了三千大洋给她。

狱中的汪精卫得知这些,最终被感动,接到陈璧君的新情书后,回了一个“诺”。

一年后,武昌起义爆发,汪精卫被袁世凯释放。汪精卫出狱后和袁世凯手下以杨度为首的保皇派暗中操作,扶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之位,挤走了自己的恩师孙中山。同年,汪精卫正式迎娶陈璧君,因为政局混乱,汪精卫无法应对,干脆带着陈璧君躲到法国生孩子去了。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0

其实,在同盟会里,好看的女生很多,方君瑛就是一位,落落大方,温良贤淑,她弟弟方声洞和汪精卫是同学,交往密切。她和汪精卫互相倾慕,暗生情愫,但是又羞于表达,双方只保持精神上的沟通。

汪精卫带着孩子从法国回来后,并未参与政局,而是在广州开了间学校,因为陈璧君在法国为学校筹款,于是他就请方君瑛帮忙照看孩子。汪精卫放不下对方君瑛的初恋之情,但方君瑛始终把这份情感深埋心中,没有进一步发展。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1

但此情无意中被陈璧君看穿,陈璧君直接把方君瑛轰出学校,还在学校当众撒泼打滚地骂道:你们合伙来欺负我!

周围众人皆笑。

方君瑛百口莫辩,只能以死明志,上吊自杀。

由此可见,陈璧君争强好胜,泼辣乖张的本性都可以杀人于无形,无权无势时尚且如此,一旦登上权力的巅峰,那将会掀起何种惊涛骇浪。

势不两立的介弟

1922年,陈炯明叛变,蒋介石在永丰舰保卫孙中山40余天,获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1922年至1923年,孙中山改组筹备国民党期间,汪精卫夫妇积极筹款。

此时,汪精卫和蒋介石,一文一武,都有可能成为孙中山的接班人,凭借资历,汪精卫占优。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2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

汪精卫认为自己在党国有历史,有地位,有勋劳,除孙先生之外,他不作第二人想。权力欲望急剧膨胀。

凭借孙中山遗嘱起草人和同盟会元老的身份,汪精卫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炙手可热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3

陈璧君也如愿以偿,不但成为了第一夫人,而且“垂帘听政”,俨然是国民政府的影子领袖。

蒋介石那时羽翼未丰,所以想跟汪精卫先套套近乎,就送去个帖子,愿拜个把兄弟。

陈璧君根本就看不上蒋介石。因此看到汪精卫以“介弟”二字开头给蒋介石的回信时,厉色道:“你愿意做他把兄,可我不愿意做他的把嫂!”,吓得汪精卫赶快把信撕了重写。

蒋介石心知陈璧君对他的蔑视,但无法发泄,只能怀恨在心。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在那个乱世,最靠得住的,不是嘴皮子,而是枪杆子。但是,汪精卫到死都没明白这个道理。而蒋介石却并非如此。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已是黄埔军校的校长。

1925年,蒋介石把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合并成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并亲任军长,第一军从此成了他的嫡系。

1926年1月,通过国民党二大,蒋介石成为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5

此时,后知后觉的汪精卫发现了蒋介石的威胁,所以搞了一些拉拢,来提高自己在军队的影响力。

但是在2月,蒋介石直接把亲近汪精卫的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撤职,换成了自己人。夺权野心昭然若揭。

如果汪精卫此时发难,羽翼未丰的蒋介石肯定会倒霉。但是,汪精卫却跟蒋介石主动示好。

从此,两人的位置在党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多人都感觉到:汪精卫太软弱,靠不住。而蒋介石更是摸准了汪精卫的底牌,开始得寸进尺!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6

1926年3月20日深夜,蒋介石在广州炮制出“中山舰事件”,派兵打着“保护”的旗号包围苏联领事馆,同时软禁了汪精卫。

事发后,苏联、第三国际、陈独秀,国民党内部全都做出重大妥协,蒋介石趁机第一次攫取了国民党的最高权力宝座。

汪精卫无奈,干脆以治病为由,带着夫人又去了法国。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那时候,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还犹然在耳,国民党内部无人不敢轻易违背。汪精卫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在国内还是很有人望。

1927年2月下旬,汪精卫离开法国,先去苏联,被斯大林接见,顺利拿到了政治背书。

4月回国后,汪精卫又和陈独秀发表了联合声明,搞起来了“联俄、联共、打倒蒋介石”,随后就被拥立为已经从广州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的主席。而蒋介石,这时在南京也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和他分庭抗礼。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8

不过很快,蒋介石带着北伐军在徐州打了败仗。也想篡权的新桂系将领白崇禧和李宗仁趁机联合汪精卫,逼蒋介石下了野。

汪精卫的反动嘴脸此时也露了出来,7月在武汉搞了“分共”以后,兴高采烈地到南京准备“宁汉合流”并重掌大权。

意外的是,南京的国民党却不买他的账,大肆攻击他“阳奉阴违”,不得已,1927年12月汪精卫又带着老婆跑法国去了。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19

反观蒋介石,下野以后速娶宋美龄,联合了宋氏家族和其背后的江浙财阀,还有美国的支持,二度出山,还打赢了北伐战争,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威望和实力大涨。

1931年,蒋介石将胡汉民软禁,希冀一手遮天。但是,国民党粤系元老全部出走广州并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推举汪精卫为主席。还差点和南京国民政府大动干戈。

恰逢“九一八”爆发,日寇入侵东北,全国人民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要求一致对外。蒋介石以退为进,再次下野,汪精卫短暂掌权后也宣布下野。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0

但是,蒋介石的爪牙此时已遍布全国内外,还顺便带着财政部长宋子文一块下野,弄得国民政府“人财两空”。国民政府一众官员无奈之下,又把蒋介石请回来维持大局。

在抗日的大背景下,汪精卫再也没有机会能撼动已经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身的蒋介石了,只能乖乖地在南京当了没有实权的二把手,陈璧君也只能屈居“第二夫人”。但争强好胜的她硬是要经常浓妆艳抹,和宋美龄比美。

那时的汪精卫还算有点气节,日本人知道他和蒋介石不合,就想拉拢他。但是汪精卫觉得自己干了半辈子革命了,不能晚节不保。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1

但是不甘人下的陈璧君坐不住了,直接开骂:“难道做汉奸,你也甘于坐第二把交椅吗?” 汪精卫被夫人骂得“开了窍”。

1938年12月18日,懦弱的汪精卫在跋扈的陈璧君的“鼓励”下,从重庆出走。

1939年5月,汪精卫赴日,与日本人进行了卖国交易。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2

1940年3月,在日本人的操办下,汪精卫以“曲线救国”为牌坊,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出任傀儡政府的代主席。

陈璧君重圆“第一夫人”的美梦,还在伪政府中担任要职,从此更加肆意妄为,作威作福。

汪精卫夫妻二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于水火,一步步堕落成人人喊打的头号卖国汉奸。

灰飞烟灭

正式成为头号汉奸前,汪精卫已经被日寇吓破了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都有他的份儿。而汪精卫此举,无疑遭到了无数国人的不满!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挺身而出,派遣义士孙凤鸣去刺杀他。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3

1935年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礼堂举行。所有人刚拍完合影,伪装成记者的孙凤鸣突然起身,连发三枪,击中汪精卫。

倒地的汪精卫拉住陈璧君喊道“我要完了!”。陈璧君看见他这样尽失风度,急得大骂:“你刚强点好不好!你硬气一点好不好!”

所幸抢救及时,汪精卫侥幸活了下来,大夫取出了两颗子弹,但是还有一颗卡在脊椎里不能取出。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4

1943年8月,汪精卫枪伤复发,被大夫把最后那颗子弹取出来后,发现已是脊骨癌晚期,后被送到日本治疗。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死亡,终年61岁。

汪精卫死前的遗愿是要埋在南京的梅花山,守望中山陵。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5

入殓前,陈璧君亲笔手写了“魂兮归来”的字条,塞进了他寿衣的口袋,意为魂归故里,常伴左右。

1944年11月12日,躺在日本人赠送的金丝楠木大棺材里的汪精卫被运抵南京。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6

11月23日,灵柩下葬,陈璧君怕日本失败后,有人破坏坟墓,于是命人运去了5吨碎铁块,掺在混凝土中浇筑出异常坚固的坟冢。

然而,她低估了老对手蒋介石的百无禁忌。

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要从重庆回南京。他早就知道了汪精卫埋在南京,而且还离中山陵不远。别说蒋介石,当时的国人也绝对不允许大汉奸死后能有这样的待遇。

于是,蒋介石命令何应钦派工兵部队去把汪精卫“挫骨扬灰”。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7

1946年1月21日深夜,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南京市民都以为这是事先通知好的演习在进行。其实,这是国民党74军的工兵们受命用150公斤TNT炸药把汪精卫的堡垒型坟墓给炸碎了。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8

随后工兵们开棺发现汪精卫的尸体涂满防腐剂,尚未腐烂。还发现了寿衣口袋中陈璧君的字条。

随后,汪精卫的尸体被移到附近清凉山的火葬场火化,骨灰被强力鼓风机顺着烟囱吹得无影无踪。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29

大汉奸灰飞烟灭,魂飞魄散!此时离汪精卫“魂兮归来”还不到两年。

罪孽深重的陈璧君,不久也被蒋介石关进了南京看守所。解放后,她被移送到了上海提篮桥监狱一直关押。

1946年老蒋下令平毁汪精卫墓,开棺后发现尸体未腐,口袋有张纸条

图30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因病死亡,死前还在叨咕:我丈夫是美男子。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于台北士林寓所。

汪精卫、陈璧君、蒋介石都曾叱咤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但是他们最终没有逃过权力和私欲纠缠在一起的漩涡,全部走上了一条注定被历史抛弃的地狱道路。

望后人以人为鉴、以史为鉴,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