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作者:千裡帶你看世界

烏蘭巴托始建于清朝崇德四年(1639年),原為蒙古喀爾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錫地,時稱“敖爾告”(宮殿、宮邸之意),但當時的敖爾告是移動場所,位置并不固定,在草原上遊牧。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1913年的庫倫和甘丹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降旨哲布尊丹巴在北京到恰克圖商路上的駐地設立城防,取名庫倫,意為栅欄圍起來的草場。

今天的烏蘭巴托是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輕的城市之一,74%的人口是青壯年。

如果你來到烏蘭巴托,第一站可以去博格可汗的宮殿博物館看一看(本人特别喜歡看大戶人家的住的地方)。

原來這裡是博格可汗八世哲布尊丹巴(1870-1924年)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夏宮建于1893年,建築風格包含了蒙藏風格和漢式風格的兩種。

也是是蒙古國破四舊唯一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宮殿實際上是一個三進的四合院兒。飛檐鬥拱。基本上是中式建築。宮殿的最前面有一個影壁。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影壁

然後是一個牌坊。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牌坊

再後面是宮殿的大門,大門上畫着兩個門神。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門神

走進大門是一個三進的院落。四合院兒的東西北房,現在都陳設着一些過去的用品,唐卡,佛像,等物品。完全是一個中式建築。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在宮殿大門外的一個偏僻的草叢裡,有一個石碑。石碑上刻着博格可汗宮門前建築是由中國政府無償幫助蒙古政府維修,維修機關是西安市古建維修隊。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當然,就像去北京一定會去天安門廣場,來了烏蘭巴托自然也要去成吉思汗廣場。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這裡是蒙古人舉行大型活動的地方。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孩子們的背後有一座很大的成吉思汗雕像,還有獨立英雄蘇赫巴塔爾的雕像。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可以閑坐着,沉浸在周圍觀光氣氛中。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其實成吉思汗旁就是蒙古國家曆史博物館的入口,這裡就像北京的國家曆史博物館。

蒙古國家曆史博物館原稱革命博物館,共有三層,一層展品包括蒙古石器時代遺址和岩石雕刻,二層收藏了大量民族服裝,三層則集中展示了蒙古遊牧文化的代表藏品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馴養牲畜 青銅器時代 公元前3000年發現于 後杭愛省浩吞特縣

這可是5000年前的人通過畫與我們對話哦。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鎏金銅馬飾具 1955年赤峰市大營子存遼驸馬贈衛國王墓出土

這是一件來自天龍八部的大俠喬峰的母國——遼的寶貝。金光燦燦真的閃瞎人的眼。

然後我們一定要去蒙古最大的寺廟——甘丹寺。烏蘭巴托市的前身大庫倫是甘丹寺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城鎮的。可以參見本文第一張圖。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寺内最引人矚目的是章冉澤大佛,此佛高28米,全身鍍金,鑲嵌大量寶石,是蒙古的國寶。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甘丹寺由第四世哲布丹尊巴(外蒙古的最高轉世活佛)于1838年所建,由五座僧院組成,鼎盛時期有600百多名喇嘛,現常駐150多名僧人,會定期舉行大大小小的祈禱儀式,是現今蒙古廣大佛教徒的活動中心。她是蒙古現存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蒙古國香火最旺的寺廟。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是以,甘丹寺也可以了解成:極樂世界的聖殿。

縱觀甘丹寺曆史,極樂二字實在有些打臉。衆所周知,清代的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盛行。我們曾問過一些蒙古人,他們的老祖宗那麼厲害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全世界人民身上都帶着他們的基因緣何那麼快就沒落了且沒落得如此徹底?他們說,因為清政府逼我們吃齋念佛!彼時,蒙古男人成年後(也許還沒到成年)隻有兩條路可選:要麼上戰場要麼進寺廟。為了保命,很多人選擇做和尚,再血氣方剛的年紀,天天青燈古佛的自然銳氣全消,即便還俗,也是再無戰鬥力了。

久而久之,占據天下半壁江山的成吉思汗的子孫就退化成了今日的蒙古國。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來到蒙古,如果你想了解下蒙古的藝術,可以去參觀紮納巴紮爾美術博物館。

博物館以蒙古最偉大的藝術家紮納巴紮爾(Zanabazar,1635—1723年)的名字命名,内部擁有包括紮納巴紮爾的作品在内的繪畫、雕刻等藝術作品共計10000件藝術作品。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曠世絕品:一世哲布尊丹巴 • 紮那巴紮爾祖師造像 喀爾喀蒙古

17世紀 高: 52cm 直徑:37cm

一世哲布尊丹巴是喀爾喀蒙古王族之後,3歲出家,法名紮那巴紮爾(意思是“般若金剛”),後來這個法名一直伴其一身。由于家族背景顯赫,他的宗教地位很高。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尊祖師造像具有非常明顯而且典型的一世哲布尊丹巴時期銅佛像的特點:鼻梁弧起,眉眼細長,垂睑下視,表情平靜溫和。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蓮座的特點,純圓形蓮座,蓮瓣内外兩層,扁平肥大,蓮瓣中間夾有細密的蓮蕊,珠粒晶圓,非常獨特。這種圓形台座加單層仰蓮瓣幾乎可以視為一世哲布尊丹巴造像的獨創。造像鎏金明亮,表現處理極為光滑,頗見抛光之細膩,加工之用心。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一世哲布尊丹巴時期的銅造像是以尼泊爾風格為基礎,混合了一些複古元素和創新的成分,其工藝之精湛,制作之精良,獨步當時,無出其右。筆者懷疑這些佛像中的很大一部分很有可能就是出自尼泊爾工匠之手,或者是在尼泊爾工匠的指導下創作完成的,從這些作品娴熟的人體表現手法、精美的銅加工和鍍金技術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尼泊爾藝術的身影。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十八世紀 蒙古佛畫 棉布 礦物顔料

黑文殊是文殊菩薩之忿怒之相,身色黑藍,一面二臂三目,頭戴五葉花冠,發髻高隆、發绺垂肩。綠色頭光外圍為熊熊燃燒的般若火焰。袒上身,身佩挂鍊、斜披聖帶。右手高舉除魔之劍,左手胸前拈蓮莖,蓮莖沿臂攀升至左肩部盛開蓮花,其上置有般若佛經,這是唐卡中文殊菩薩的重要标志。雙足呈金剛跏趺座安住于蓮花寶座之上。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珍貴的金質小佛塔。

帶你走進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篇(雲遊天下第32站)

六臂瑪哈嘎拉,是最圓滿的一種形象,六臂瑪哈嘎拉身體呈藍色,着虎皮,項挂人頭骨大念珠,戴五骷髅冠,在六臂瑪哈嘎拉身上有許多蛇,頭頂以蛇束頭發,脖子上有一條大花蛇直垂下來,手腕和踝骨也都纏着黃白相間的蛇,這些裝飾都是表示對龍王的降伏,同時也增添了六臂瑪哈嘎拉恐怖、憤怒的氣氛。

十三世紀開始,蒙古人開始把瑪哈嘎拉當作戰神,八思巴造了一尊瑪哈嘎拉金佛給忽必烈親自開光,保佑蒙古打敗南宋。元亡後,蒙古人将瑪哈嘎拉帶回蒙古高原,直到林丹汗時代。後來,蒙古人将瑪哈嘎拉獻給了後金大汗皇太極。皇太極在盛京敕建蓮花淨土實勝寺,專門供奉瑪哈嘎拉,并将瑪哈嘎拉作為了滿族的戰神。

下一篇,我們去看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騎馬像。記得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