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作者:盒子裡的密探

在長江有很多淡水魚受到保護,你們知道有哪些嗎?長期生活在長江流域的鲥魚、刀魚和鲟魚等都屬于國家保護的魚類。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長着長鼻子的鲟魚

若是釣上這種“牢底坐穿魚”,很多人都要拍照放生,或者聯系當地漁政進行保護。

但是此前有一釣友釣到鲟魚放生後,專家卻說應該帶回家,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釣上來的其實是西雜鲟,沒有在大陸保護範圍之内。

西雜鲟是一種什麼樣的魚類?為什麼一定要将其帶回家或處理?

長江為何會有這種西雜鲟?受到保護的鲟魚有哪些?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長江多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準放生,它是咋來的?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捕獲的西雜鲟

釣友放生西雜鲟

長江十年禁漁已經過去一年多,很多地區已經實行全面“禁釣”,不過仍有一部分地區可以在“一人一線一竿”的規定下進行休閑垂釣。

2021年,生活在湖北的周先生在閑暇時間來到漢江邊垂釣,就釣上來一尾鲟魚。

漢江作為長江的支流,生活着大量的長江魚,但是由于流域面積大,而且水流十分湍急,是以很少釣上魚來。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漢江水十分湍急

是以周先生和朋友隻是将釣魚當做打發時間的興趣,倒也沒想真的可以釣上什麼魚。

結果大約過了3個小時後,浮漂突然下沉,周先生心想,這可是個大魚啊,估摸着可能有10公斤。

于是又花費了大約2個小時,才将大魚捕獲上岸。

但是看到大魚的模樣後,周先生趕緊将魚鈎放下來,這可是受到保護的鲟魚呀,為了避免違法,他趕緊錄像記錄然後将這條鲟魚給放生了。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周先生趕緊将鲟魚放生

由于周先生的動靜太大,很多人都錄像放在網上,但是專家卻說這并不是屬于長江水域的長江鲟或中華鲟,而是“西雜鲟”。

此外,在2018年的時候,也有一位釣友捕獲了一條西雜鲟的幼魚。

這條西雜鲟的重量隻有275克,為了避免這條魚放生後會遭遇不測,于是先将其養着,然後聯系當地漁政部門。

結果漁政部門的從業人員來後,才發現這也不是受到保護的鲟魚,甚至不能随意将其放生。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捕獲的西雜鲟幼魚

西雜鲟屬于外來入侵物種

西雜鲟到底是什麼魚,為什麼不對其進行保護,反而建議将其帶回家,或者進行無公害處理?

原來西雜鲟是兩種鲟魚的雜交種,并且這兩個品種都不來自長江,一種是西伯利亞鲟魚,另一種則是史氏鲟。

西伯利亞鲟

西伯利亞鲟于上世紀80年代引入大陸,它們原本是生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鲟魚,經常在流入北冰洋的地方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西伯利亞鲟

這種魚的适應性很強,有着極強的抗病能力。

不僅可以在半鹹的海水中生存,而且可以在嚴寒和酷暑的地方都能生長,在大陸一般都出現在新疆額爾齊斯河和布倫托海等地。

這種鲟魚也是世界上最珍稀和最古老的亞冷水性生物魚群之一,同樣有着極高的地位。

由于數量稀少,是以野生的西伯利亞鲟。已經被國際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物種,并且在中國也屬于國家二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名錄。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史氏鲟

史氏鲟和西伯利亞鲟長得比較相似,是大陸鲟魚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優質珍稀魚類。

它們适應環境的能力也很強,并且生長速度很快,可以長到1.6米長,超過100公斤。

它同樣生活在俄羅斯和中國部分流域,包括松花江、烏蘇裡江和黑龍江等。

由于種群數量減少,史氏鲟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極危”行列,并且野生種群也是大陸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史氏鲟

西雜鲟不能放生

如果單獨釣獲到這兩種魚,确實應該立刻将其放生,但是作為二者雜交出來的西雜鲟,卻并不在保護範圍内。

甚至它們還有可能影響流域内其他魚種的生存,畢竟它可是繼承了西伯利亞鲟和史氏鲟的特點和優點。

不僅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好,而且适應的溫度範圍更加廣泛。

由于西雜鲟的肉質也很鮮美,有着很高的食用價值,是以在大陸也有很多人工養殖西雜鲟的地方。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繼承優良習性的西雜鲟

在2013年的時候,大陸就對西雜鲟進行水泥池魚種培養,形成了一套生态健康養殖模式,這樣的養殖場在大陸湖北、湖南、貴州、江西等地都有廣泛分布。

但是這種西雜鲟萬萬不可大量流入野生流域,尤其是長江流域。

因為在作為鲟魚的一種,它很容易和長江鲟、中華鲟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進行雜交,如果數量一旦增長,勢必會影響這兩大種群的發展。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中華鲟

而且在禁漁期間,很多地區都已經禁止垂釣,即便是一些在規定内能夠釣魚的地方,也會出現周先生這樣無法辨識其差別的情況,然後再将其放生。

長此以往,長江流域内的雜交鲟可能會越來越多,使得中華鲟、長江鲟和流域内其他魚類失去生存空間。

西雜鲟流入長江

那麼這些西雜鲟到底是怎麼來到長江流域的呢?

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從養殖場逃出來,二是人為放生。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喜歡将魚放生

西雜鲟從野外逃出來

很多養殖場經常會遭到暴雨、洪水的洗劫,大量人工養殖的魚乘着水位上升或養殖場被破壞而逃到野外。

西雜鲟也不例外,據了解在周先生釣獲到西雜鲟之前,漢江流域在上半年遭受了很長時間的強降雨天氣。

這使得很多江河泛濫、水庫水位上漲等情況,于是西雜鲟就這樣趁亂跑到了漢江,開啟了放養模式。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養殖場的西雜鲟

西雜鲟被人為放生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被人為放生,中華鲟和長江鲟已經實作人工養殖,是以在大陸有很多人喜歡将這些魚買來放生到野外。

而很多人在購買的時候,可能并不了解西雜鲟,誤認為它也是保護類鲟魚,是以将其買來放生。

是以大家在買魚和釣魚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辨認是否為西雜鲟,如果是千萬不能将其随意放生。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人工養殖的中華鲟

目前我們能夠差別的方式就是觀察法,先看它的鼻子,如果鲟魚的鼻子比較尖也很翹的話,那有很大可能就是西雜鲟。

另外可以看它的骨闆,西雜鲟的骨闆一般都是逆向生長,是以用手摸上去會比較割手。

長江保護類鲟魚

如今在大陸大約有1000多種淡水魚,其中有将近100種都受到國家保護。

生活在長江的保護類鲟魚,除了中華鲟和長江鲟之外,還有一種已經失去蹤迹的白鲟。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水中大熊貓”白鲟

白鲟作為曾經和恐龍生活年代相近的魚種,已經有1.5億年的曆史,不僅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而且是大陸的特有物種。

在四川有一句諺語“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其中的“萬斤象”指的就是白鲟,盡管并沒有真實記錄到達到萬斤重的白鲟。

不夠曾記載,在上世紀50年代,在南京捕獲了一條體重達908公斤,體長達7.5米的白鲟。

長江數次發現西雜鲟,捕獲後不能放生,它是怎麼來的?

巨大的白鲟

但是在2019年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表文章,指出大概在2005年-2010年,長江白鲟已經滅絕。

原本2003年,大陸專家最後一次跟蹤到白鲟,試圖将其進行人工繁殖,然而不幸跟丢,是以即便大陸現在已經有了成熟的人工繁殖技術,但是卻已經失去了機會。

為了保護長江内的其他兩大鲟魚,如果再釣到西雜鲟千萬不能再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