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禁“自由鳳梨”,再禁石斑魚,台獨氣得跳腳,又灰溜溜“求和”

作者:法苑群瑛

就在6月10日,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宣布,由于多次檢出禁用藥物,從13日起,大陸将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大陸。

為保護大陸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陸的做法合理合法,但對于台灣當局而言,這完全就是破了大防,而各種所謂“貿易武器化”的謠言,自然也就随之而起。

先禁“自由鳳梨”,再禁石斑魚,台獨氣得跳腳,又灰溜溜“求和”

但我們要說的是,台灣這一波,完全就是自作自受。

根據10日釋出的相關通知顯示,自去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大陸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還檢出土黴素超标。為防範風險,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據大陸相關法律法規和标準,從本月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大陸。

所謂結晶紫,是一種染料,研究已證明對動物有緻癌、緻畸、緻突變的毒副作用。而孔雀石綠也是一種合成染料,可毒害實驗動物的肝髒,引緻甲狀腺異常,并影響胎兒成長,動物緻癌。

至于這兩種有害燃料為何會出現在石斑魚裡,其實隻要是對台灣漁業有所了解的人都心知肚明。

近幾十年來,台灣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建設了大量工廠,在一切向錢看的欲望趨勢下,這些工廠的環保問題自然也被長期忽視。大量含有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台灣周邊海域,自然導緻台灣附近海域的漁業遭受巨大損失。

可以看見,導緻台灣石斑魚不符合食品健康規範的罪魁禍首,恰恰是為經濟而不顧群眾健康安全的台灣當局。對于台灣而言,純屬自作自受。

先禁“自由鳳梨”,再禁石斑魚,台獨氣得跳腳,又灰溜溜“求和”

那麼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入大陸市場,這對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業打擊很大嗎?

是的,很大。

石斑魚低脂肪、高蛋白,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口感極佳,素有“海雞肉”之稱。再加上傳統飲食文化影響,在大陸東南沿海特别是港澳粵地區,是極受推崇的上等食用魚,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近些年來,大陸沿海經濟迅速發展,對石斑魚的消費需求也水漲船高。2020年,大陸石斑魚産量已經上升至28.39萬噸,但依然滿足不了市場消費需求。由此導緻大陸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石斑魚,而台灣地區就是最重要的進口地區。

據悉,台灣石斑魚産量8成以上以外銷為主,而外銷市場的9成集中于大陸及香港。比如在2014年,台灣石斑魚出口量曾創下1.8萬噸的曆史記錄,而其中的1.43萬噸是出口大陸。

但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台灣石斑魚出口遭遇腰斬,當年出口量僅為0.67萬噸,為2014年曆史高位的三分之一。到2021年,出口量進一步萎縮為0.66萬噸,而其中的0.61萬噸都是出口大陸。

是以當台灣石斑魚産業已經處于深度嚴寒之時,台灣石斑魚因檢出禁用藥物而被最大、甚至可以說是唯一客戶大陸拒之門外,這對台灣石斑魚産業而言,不啻于滅頂之災。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大陸方面僅僅隻是暫停相關進口。也就是說,隻要台灣當局能及時認知到自己的錯誤,與産業界通力合作,盡快解決掉禁用藥物超标的問題,那麼大陸市場就可以再度向台灣打開大門。

先禁“自由鳳梨”,再禁石斑魚,台獨氣得跳腳,又灰溜溜“求和”

但接下來台灣當局的做法,才是真正令我們大跌眼鏡:

這些人不對自己犯下的錯誤絕口不提,更不為相關養殖戶提供任何幫助,反倒是将此事政治化,開始攻擊起大陸來了。

比如台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在12日就稱,“中國大陸一直不遵守國際規範,且常常是政治指導、控制一切。過去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就是會遭受他們的政治勒索、敲詐。”

台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钊燮也公然宣稱,大陸先前禁止台灣的“自由鳳梨”,現在目标轉向了石斑魚,“購買商品、竊取技術、再将貿易武器化是大陸的一貫做法”。

吳钊燮口中所謂鳳梨事件,指的是在2021年2月,由于多次截獲到檢疫性有害生物,大陸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

在當時,台灣方面也是同樣指責大陸方面是在搞“貿易武器化”。但正如新聞裡白紙黑字說明的那樣,不管是鳳梨還是石斑魚,都是台灣方面不符合大陸相關衛檢規定才被禁止的,這并非針對台灣,而是為大陸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負責,不管是哪裡來的産品都是一視同仁。

難道在你們台灣當局眼中,唯有犧牲大陸消費者的生命健康以滿足台灣的農産品出口預期,這才算不是“貿易武器化”嗎?

先禁“自由鳳梨”,再禁石斑魚,台獨氣得跳腳,又灰溜溜“求和”

而既然談到“貿易武器化”這個問題,我們更是要反問台灣當局,你們這兩年為了搞台獨,不惜跟着美國對大陸實施技術和市場封鎖,令大陸産業從晶片到影音服務、購物平台等都受到了不公平的打壓,這難道不才是真正的“貿易武器化”嗎?

中國大陸就算是在搞“貿易武器化”,那也是被台灣當局和其背後的美國人逼迫的,台灣當局純屬咎由自取。

就算退一萬步講,既然嫌棄大陸“貿易武器化”,那麼台灣當局就有骨氣一點,直接宣布不和大陸做生意不就得了?但搞笑的是,台灣當局,偏偏就是沒有那個骨氣。

先禁“自由鳳梨”,再禁石斑魚,台獨氣得跳腳,又灰溜溜“求和”

比如還是那個蘇貞昌,在對大陸大罵一通之後,卻又灰溜溜的表示:“對中國大陸我們沒有預設立場,始終是善意,隻要對等、互惠,不設政治前提,我們都願意跟中國大陸善意往來,台灣沒有要關閉對中國大陸的大門。”

其實隻要查閱相關新聞就知道,就在去年,縱使兩岸關系如此惡劣,台灣地區對大陸(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貿易順差依舊突破1700億美元。到今年前五個月,台灣從大陸手中又賺到了400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面對如此巨額的貿易利潤,要讓台灣當局敢于“挺起腰杆面對大陸”,不屑這點“小錢”,确實太難了些。

是以,台灣的石斑魚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重回大陸市場?這個問題,完全需要台灣當局自己去解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