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美洲—巴拉圭

作者:大猩猩的閑雜日常
南美洲—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簡稱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一個内陸國家,境内主要山脈是阿曼拜山和巴蘭卡尤山,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别是巴西與玻利維亞。人口725.3萬 ,西班牙語和瓜拉尼語為官方語言,瓜拉尼語為民族語言,首都亞松森。

巴拉圭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537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獨立。在1864年—1870年的巴拉圭戰争中戰敗後,失去出海口成為内陸國家。1954年起軍政府執政,1989年被推翻。1993年恢複民選總統。

巴拉圭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氣候,主要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1767年,西班牙殖民者把耶稣會教士驅逐。18世紀,巴拉圭地區是南美洲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區。巴拉圭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經濟以農牧業和林業為主,主産棉花、大豆等。

曆史沿革

南美洲—巴拉圭

原為瓜拉尼族印第安人的居住地。

16世紀以前,圭庫魯人活動在西巴拉圭,以漁獵為生;瓜拉尼人生活在東巴拉圭,從事農業生産。

1537年,西班牙人在巴拉圭河與皮科馬約河彙合處建立第一個殖民點亞松森。此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6世紀末,劃歸秘魯總督管轄。

1776年,并入拉普拉塔總督區。

1811年5月14日,宣布獨立,成立巴拉圭共和國。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總統父親老洛佩斯去世,他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杖,繼任巴拉圭總統。

1864年~1870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個内陸小國巴拉圭,對巴西、阿根廷、烏拉圭3國同盟的戰争,是南美洲最大的戰争。有的曆史學家把這場戰争稱作近代戰争與現代戰争的分水嶺。這場戰争使用了步槍、機關槍、高爆炸藥、大炮等現代武器,電報、偵察用的熱氣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後來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已經在這場戰争中亮相。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訂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并組成三國同盟聯軍。

1866年,巴西換掉了陸軍元帥米特爾,由加西亞接任。在他接任時,巴西軍隊在8個月内僅僅前進了15英裡。加西亞沒有急于進攻,而是用了8個小時做攻擊的準備,同時也讓海軍方面下決心把最昂貴的艦艇調來專對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個計劃,通過向東大迂回繞過了巴拉圭人的防禦工事。

1868年5月,他終于完成了對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圍。洛佩斯不得已率領大部隊突破重圍,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着每天不停地炮擊,聯軍終于在13個月後攻陷了這個要塞。

1932~1935年,巴拉圭同玻利維亞為争奪北查科地區的石油資源而發生查科戰争,巴拉圭獲勝,占領争議地區約3/4的土地。

1954年5月4日,軍人斯特羅斯納夥同紅黨右翼發動政變上台,實行軍事獨裁長達35年。

1989年2月2日,巴第一軍區司令羅德裡格斯發動政變,推翻斯特羅斯納獨裁政權,并于同年5月舉行了第一次民主選舉,羅本人當選總統。

1993年,總統選舉中,紅黨候選人瓦斯莫西獲勝,成為1954年後第一屆民選文人政府。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陸國家。北與玻利維亞接壤,東鄰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國土面積40.68萬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巴拉圭地處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從北向南把全國分成東西兩部分:河東為丘陵、沼澤和波狀平原,是巴西高原的延伸部分,海拔300~600米,約占領土面積的1/3,全國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河西為查科地區,大多為原始森林與草原。境内主要山脈是阿曼拜山和巴蘭卡尤山。

氣候特征

巴拉圭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南回歸線橫貫中部,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氣溫26~33℃;冬季(6月至8月)氣溫為10~20℃。降水由東向西遞減,東部約1300毫米,西部幹旱地區400毫米左右。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54%,富珍貴硬木林、破斧樹和馬黛茶樹等。石灰石儲量較多,還有少量錳、銅、鐵等礦藏。水力資源甚豐,已同鄰國巴西、阿根廷合建大型水電站。

水系分布

巴拉圭主要的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

自然資源

巴拉圭境内鹽礦和石灰石儲量較大,還有少量鐵、銅、錳、鐵釩土、雲母、铌、天然氣、鋁礬土等。水力資源豐富。出産珍貴的硬質木材。

行政區劃

區劃

全國劃分為17個省和1個特别區(首都亞松森)。

首都

亞松森,人口51.9萬,夏季氣溫22~35℃,冬季氣溫12~22℃。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巴拉圭的東岸,皮科馬約河和巴拉圭河彙合處,南緯25°15’,西經57°47’。亞松森原來生活着印第安人。1537年8月15日西班牙人到達此地時正值天主教的聖母瑪麗亞升天節。在西班牙語裡,升天節的發音是“亞松森”,是以,亞松森就成了這座城市的名字。1811年,巴拉圭獨立,亞松森成為首都。該城地處南美第二大河巴拉圭河系的上遊,戰略地位非常重要。1864—1870年發生了巴拉圭戰争,亞松森被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國聯軍占領,由巴西統治到1876年。

南美洲—巴拉圭

重要城市

恩卡納西翁

巴拉圭南部城市,伊塔普阿省首府。位于上巴拉那河畔,與阿根廷的波薩達斯隔河相望。人口2.8萬(1982年)。始建于1632年。1926年曾遭龍卷風破壞。周圍是農牧區和林區的貿易和工業中心。有木材加工、制茶(馬黛茶)、卷煙、軋棉、制革、谷物加工等工業。鐵路和公路通向亞松森,并有火車輪渡同阿根廷鐵路銜接。有飛機場。

東方市

東方市是巴拉圭第二大城市,人口僅次于首都亞松森。市區人口約24萬人,若把市郊人口計算在内則約37.5萬人。亞松森每天有高速巴士行駛到這裡,約需7小時。也可搭乘飛機(需45分鐘,機場在巴西境内)。東方市位于巴拉圭最東邊的城市,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即在該城邊上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的三國邊境,瀑布最壯觀的景色要到巴西境内才能看得到。為免稅城市,巴西和阿根廷有許多遊客和單幫客來此采購。

國家象征

國旗

巴拉圭國旗由紅、白、藍三橫條組成。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中央正面為國徽圖案,背面為财政玺

南美洲—巴拉圭

國徽

巴拉圭國徽呈圓形。圓面正中是一顆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稱為“五月之星”,紀念巴拉圭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于1811年5月14日獲得獨立。“五月之星”由象征勝利的棕榈枝和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環繞,綠枝下端由國旗三色帶系紮。綠枝環外圓面上半部為西班牙文“巴拉圭共和國”。圓周由國旗三色圓環構成。财政玺亦為圓形,圓面中間圖案有别于國徽,為一隻金色獅子,其背後立一根“自由之竿”,竿頂有一頂“自由之帽”。

南美洲—巴拉圭

國歌

《巴拉圭人,無共和毋甯死》

歌詞大意:美洲人民在王權的壓迫下度過了悲慘的三百年,終于有揚眉吐氣的一天,說道“夠了”,堅決把王權推翻;我們緬懷着父輩英勇作戰,他們名垂史冊,光照人間。他們粉碎了威嚴的王權,編織成了勝利的花冠。巴拉圭人,為共和國獻身;換來自由,憑勇敢精神。不容許再有奴隸和暴君,統治者是團結和平等。

人口民族

巴拉圭全國總人口703.3萬(2014年),接近97%集中聚居在東半部,隻有約2至3%的人口居住在廣大的西部恰可地區。95%為印歐混血種人,其餘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和瓜拉尼語。8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8%的居民是土著人。

全國51%人口都住在城市,其中首都亞松森占全國人口11.2%。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來自日本、南韓及中國台灣的東亞移民,及來自西亞、巴西等地的移民,為該國的經濟注入力量。

與衆多拉丁美洲國家一樣,巴拉圭由于曾經長期受西班牙殖民統治,故有近95%人口為麥士蒂索人(印歐混血兒),主要是西班牙人和當地瓜拉尼族人混合而生的後裔。

政治

憲法

現行憲法于1992年6月20日頒布。憲法規定巴為代議制國家。總統由普選産生,任期5年,不得連任,設副總統一名。現任副總統烏戈·阿達爾韋托·貝拉斯克斯·莫雷諾,2018年8月就任,任期至2023年8月。

議會

分為參、衆兩院,參議員45人,衆議員80人,均由普選産生,任期5年。本屆議會于2018年4月選舉産生。參、衆議長任期一年,每年改選。現任參議長為西爾維奧·奧韋拉爾。現任衆議長米格爾·奎瓦斯。

政府

總統府秘書長胡利奧·比森特·烏永·布裡蘇埃拉、外交部長路易斯·阿爾韋托·卡斯蒂廖尼·索裡亞、财政部長貝尼尼奧·洛佩斯、國防部長貝爾納迪諾·索托·埃斯蒂加裡維亞、内政部長胡安·埃内斯托·比利亞馬約爾、公共工程和通訊部長阿諾爾多·威恩斯、工業和貿易部長利茲·克拉梅爾(女)、農牧業部長丹尼斯·利奇)、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部長胡利奧·丹尼埃爾·馬佐萊尼、教育和科學部長愛德華多·佩塔·聖馬丁、司法部長胡利奧·哈維爾·裡奧斯、勞工和社保部長卡拉·巴希加盧波(女)、婦女部長妮爾達·羅梅羅(女)、社會發展部長馬裡奧·巴雷拉、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部長阿列爾·奧維耶多和兒童和青少年部長特蕾莎·馬丁内斯(女)等。

司法

根據憲法,國家設司法委員會,由8人組成。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組成,大法官由司法委員會提名并經政府同意後,由參議院任命。現任最高法院院長何塞·勞爾·托雷斯·基爾姆塞爾。

政黨

主要政黨或政黨聯盟3個:

(1)紅黨:又名全國共和聯盟或國家共和黨。巴第一大黨,執政黨。現有黨員約200萬。1887年9月11日成立,曆史上多數時期為執政黨。主要代表大地主、大牧場主和大資産階級利益。對内注重發展民族經濟和打擊腐敗,對外緻力于加強南共市和地區一體化建設。現任主席佩德羅·阿利亞納。

(2)真正激進自由黨:又稱藍黨。最大在野黨。有近100萬名黨員。1977年從激進自由黨分裂出來。1989年2月獲合法地位。在勞工、農民和知識界有一定影響。對内主張實行土改、發展民族經濟,要求實行民主開放和國家的全面改造;對外主張維護民族獨立、反對外來幹涉,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現任主席為埃弗拉因·阿萊格雷。

(3)瓜蘇陣線:中左、左翼反對黨聯盟。2010年成立。由國家團結黨、 廣泛陣線黨、公民參與黨、巴拉圭共産黨、特科霍哈人民黨、社會主義人民集會黨、人民愛國運動黨、人民團結黨組成。主張進行土地改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縮小收入差距,加強公共衛生建設。主要上司人為前總統、現任參議長費爾南多·盧戈·門德斯)。現任主席為卡洛斯·費利佐拉。

經濟

概況

國民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是拉美最落後的國家之一。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首都亞松森和東方市,經濟受氣候及國際初級産品價格影響很大。

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随着伊泰普水電站的興建,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9%。80年代末期,經濟陷入停滞。90年代後,巴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積極擴大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但未能改變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1996年起經濟連續7年負增長,2002年經濟總量和人均國民收入達近20年來最低。2003年後,受地區經濟好轉及國際農産品市場價格變動等影響,經濟出現恢複性增長,出口、投資和消費逐漸轉旺。

2008年,受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影響,巴經濟增長大幅回落,财政赤字和貿易逆差擴大,外匯存底和投資減少。2009年下半年以來,随着國内旱情緩解和國際農産品需求上漲,巴經濟形勢逐漸企穩回升。2013年,在國内農産品豐收及出口增長的帶動下,巴經濟出現強勁反彈,全年增長達14.4%,居拉美首位。近年來,巴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勢頭。

工業

工業基礎薄弱,以輕工業和農牧産品加工業為主,主要産品有肉類罐頭、面粉、飲料、煙草、柴油、石腦油等。

農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主要農産品有大豆、棉花、煙草、小麥和玉米等。

畜牧業

畜牧業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國際市場對肉類需求增加,巴肉類出口大幅上升。

林業

森林覆寫率較高。70%的森林資源集中在格蘭查科地區。

能源

石油及其衍生品依賴進口。近年,在靠近玻利維亞邊界的查科地區發現儲量豐富的天然氣。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56000兆瓦。與巴西共同建設伊泰普水電站,裝機容量1400萬千瓦。與阿根廷共同建設亞西雷塔—阿皮培水電站,裝機總量300萬千瓦。

旅遊業

旅遊業是外彙收入主要來源之一。遊客主要來自阿根廷和巴西等鄰國。近年來,受地區經濟低迷等影響,旅遊業發展面臨挑戰增多。

财政金融

截至2017年底,巴外匯存底餘額為80.79億美元,外債餘額為55.92億美元。

對外貿易

2017年,對外貿易總額197.07億美元,其中出口86.80億美元,進口110.27億美元,同比分别增長12.2%、1.8%、2%和21.9%。主要貿易對象國為巴西、烏拉圭、智利、阿根廷、美國、日本、荷蘭、意大利等。主要出口産品為糧食、植物油、肉類等。

外國資本

巴拉圭政府積極引進外資。1991年制定《國内外投資法》,對外資實行特别優惠政策,規定5年内免繳95%的赢利稅。外資主要來源于美國、巴西、阿根廷,投資集中在食品、加工、紡織和化工行業。

文化

語言

巴拉圭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和瓜拉尼語。

宗教

巴拉圭8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8%的居民是土著人。

節日

元旦:1月1日

主顯節:1月6日

聖布拉斯:2月3日

英雄紀念日:3月1日

國際勞動節:5月1日

國旗日:5月14日

獨立日:5月15日

巴拉圭查科停戰紀念日:6月12日

亞松森建城紀念日:8月15日

兒童節:8月16日

聖母無染原罪節:12月8日

聖誕節:12月25日

習俗

在巴拉圭的印第安人中,男孩子到14歲就要舉行種儀式。部落酋長刺破男孩的下唇,其餘的男人便向“圖帕”神祈禱,連續3天,隻能夠吃玉米粥。從此以後,他就有了與成年人同等的權利。女孩子在年滿13歲也要經受一定的考驗。人們把她關在屋内,用一屏障隔開,接連3個星期,女孩子隻能吃少量的食物,不能講話,不能笑,眼睛看着地面。然後,女孩就有了同成年婦女一樣的權利。

巴拉圭人打招呼時常說:“姆秋.古斯都”,西班牙語的意是“非常高興見到你”。巴拉圭的商務禮俗,随時宜穿着保守式樣西裝。拜會政府機關必須預先約會,最好持用英文、西班牙文對照的名片,當地可印,2天可取。售銷說明書應有西班牙文對照。商務活動見面及告别時,一定要握手。當地朋友見面打招呼時,男的常擁抱,女的吻雙頰。無論男女好朋友一起走時長挽着胳膊。商務活動時,按規矩,女性向男性伸手的時候,男性必須跟他握手。男性絕不可先伸手跟女性握手。

軍事

南美洲—巴拉圭

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由總統、全體内閣部長、武裝力量參謀長和陸、海、空三軍司令組成,總統任主席,國防部長任副主席。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此外,還設有武裝部隊資格評判特别委員會,由總司令、武裝部隊司令、總參謀長、陸、海、空三軍司令和後勤部隊司令組成,總司令任該委員會主席,主要職能是決定軍官晉升和退役。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陸軍和空軍為一年半,海軍兩年。

現任陸軍司令阿達爾韋托·拉蒙·加爾塞特·馬丁内斯中将,海軍司令胡安·卡洛斯·貝尼特斯·弗洛姆赫斯少将,空軍司令米格爾·克裡斯特·雅各布斯少将。

2012年,巴全國總兵力約1.7萬人。

交通

鐵路

總長1147公裡。原由英國資本控制,1961年收歸國有。共有12條線路,其中中央鐵路長441公裡,連接配接首都和阿根廷邊境城市安卡爾納森。

公路

總長1.23萬公裡,其中柏油路7460公裡,石闆路1300公裡,碎石路1000公裡。

水運

全國共有7個港口,主要港口是亞松森。國家商船隊主要承擔巴至阿根廷和烏拉圭的短途河運。巴拉圭海外船運公司有班輪通往美國和歐洲一些主要港口。

空運

有2個國際機場,分别位于亞松森和東方市。巴拉圭航空公司(LAPSA)原為國營,1994年政府出售其80%股份。有定期航班通往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玻利維亞、比利時和美國。

社會

教育

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全國有2所公立大學:亞松森國立大學和天主教大學,另有10所私立大學。憲法規定教育預算應占總預算的20%以上。政府自1990年起執行全國教育發展計劃,開展掃盲運動。2012年,巴15歲以上文盲率為4.7%,其中城市3.2%,農村7.2%,女性5.6%,男性3.8%。巴公共教育投資占國民生產毛額的4.1%。

體育

1968年巴拉圭開始參加奧運會,直至2004年雅典奧運會才獲得1枚銀牌,即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男足銀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7名運動員代表巴拉圭參加5個項目的比賽。 其他體育項目巴拉圭水準不高,奧運會上能夠具有競争優勢的項目唯有男足,曆史上曾經5次打入世界杯決賽圈。

巴拉圭男足國家隊著名球星:聖克魯斯、奇拉維特、加馬拉、巴爾德斯、卡多佐等。球星之一巴裡奧斯曾效力于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德甲的多特蒙德足球俱樂部。

醫療

1998年醫療衛生發展情況統計

項目 資料

出生率(每千人)30

死亡率(每千人)5

嬰兒死亡率(每千人)24

平均壽命(歲)70

飲用安全水人口比例(%)39

就醫人口比例(%)32

日收入低于1美元人口比例19.4(1995年)

醫生(每千人)1.1

醫院床位(每千人)1.3

媒體

主要報紙有:《彩色ABC》《今日報》《論壇報》《最新時刻報》等。全國廣播電台為國家電台,另有11個私營商業電台和5家電視台。

民生

社會兩極分化較嚴重。貧困人口占人口總數的26.4%(2017年)。土地高度集中,不到1%的人占有全國75%以上的土地。2012年,每百戶家庭擁有冰箱83.3台,電視機89.4台,洗衣機69.5台,空調30.3台,汽車27.5輛,固定電話19.4部,行動電話92.2部,29.5%的家庭擁有電腦,25.1%的家庭使用網際網路。2013年人口增長率1.69%,人口密度16.4人/平方公裡。其中城市人口393.29萬人,農村人口273.97萬人。每千人擁有1.13名醫生和1.2張病床。

外交

外交政策

巴拉圭實行對外開放和多元化外交政策,願同世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主張維護國家主權、人民自決、不幹涉别國内政、反對在國際關系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等原則,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國際争端。重視與拉美國家、特别是南方共同市場其他成員國的關系,努力參與地區事務和一體化程序。積極發展同美國、西歐國家關系。

巴拉圭是聯合國、77國集團、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洲國家組織、拉美經濟體系、拉美一體化協會、拉美和加勒比共同體、南方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體(聯系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成員。2016年10月,巴當選為2017—2020年度萬國郵聯理事會成員。2018年6月,巴當選2019—2021年度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成員。

2012年6月盧戈總統遭到彈劾并宣布辭職後,多數拉美國家及主要地區組織均對巴國會彈劾程式提出質疑,南共市宣布中止巴成員國資格,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及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等譴責巴反對黨行為是“政變”。卡特斯當選總統後,積極開展周邊外交,先後通路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并出席南美國家聯盟首腦峰會等國際會議,南美國家聯盟和南共市已分别宣布恢複巴會員國資格。

對外關系

與中國的關系

中巴暫無外交關系,交往不多。巴于1957年同台灣當局建立所謂的“外交關系”。台在巴首都設有所謂的“大使館”,在巴第二大城市東方市設有所謂的“總領館”。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中國同巴拉圭貿易總額為15.94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5.61億美元,進口0.33億美元,同比分别上升33.7%、33.4%和47.5%。

同美國的關系

重視同美關系,在打擊國際犯罪、緝毒合作、反恐問題上與美積極配合,但在出兵伊拉克、向古巴派遣人權觀察員及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等問題上未給予美支援。2005年8月,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巴,雙方就建立“美巴戰略關系”達成共識,美巴軍事合作進一步加強。2006年5月,巴副總統卡斯蒂略尼訪美。2008年10月,盧戈總統通路美國。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特使、國務院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巴倫蘇埃拉兩度訪巴。2017年4月,美國務院負責西半球事務的臨時助理國務卿帕爾米耶裡訪巴。2018年7月,時為巴拉圭候任總統的阿夫多通路美國。

同巴西的關系

同巴西保持傳統友好關系。巴西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巴拉圭有較大影響,是巴拉圭在南方共同市場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國簽訂有多項雙邊合作協定。2008年9月和2010年5月,盧戈總統兩次通路巴西。2011年6月,巴西總統羅塞芙通路巴拉圭并出席第41屆南共市首腦會議。2013年9月、2017年8月卡特斯總統通路巴西。2016年8月,卡特斯總統赴巴西出席裡約奧運會開幕式。2018年6月,時為巴拉圭候任總統的阿夫多通路巴西。2019年1月,阿夫多總統赴巴西出席巴西新總統博索納羅就職儀式。

同阿根廷的關系

同阿根廷長期保持睦鄰關系。雙方經貿關系密切,在水電合作上成果顯著。2010年5月,盧戈總統赴阿根廷卡達萊斯出席南美國家聯盟特别首腦會議。8月,阿外長蒂梅爾曼對巴進行工作通路。2016年5月,卡特斯總統通路阿根廷。2018年6月,時為巴拉圭候任總統的阿夫多通路阿根廷。

同其它拉美國家的關系

同拉美各國關系穩步發展,高層交往頻繁。2016年6月,卡特斯總統赴巴拿馬出席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竣工儀式,并與巴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舉行雙邊會談。8月,卡特斯總統通路墨西哥。9月,巴拉圭總統卡特斯赴哥倫比亞出席哥政府與反政府武裝和平協定簽字儀式。

同日本的關系

與日本保持密切的經濟合作關系。日本是巴最大援助國。在巴有日僑約7000人。2010年1月,巴外長拉科戈納塔赴日本東京出席第四屆東亞—拉美論壇外長會議并通路日本。2011年3月,日本東北部發生特大地震災害後,巴政府向日提供援助。6月,日本外相松本剛明訪巴,雙方簽署《糧食安全合作協定》。8月,日本向巴提供1900萬美元援助,用于為偏遠地區修建飲用水等公共設施。2014年6月,巴總統卡特斯訪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并簽署援助協定。2018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路巴拉圭。

旅遊

亞松森

亞松森是巴拉圭共和國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巴拉圭的東岸,皮科馬約河和巴拉圭河彙合處。亞松森是一座美麗如畫的内河港口城市,人們稱它為“森林與水之都”。山坡高丘,桔園遍布。收獲季節到來時,鮮紅的桔子挂滿了桔樹,宛如一盞盞明亮的燈飾,因而許多人又把亞松森稱為“桔城”。

東方市

東方市(又譯埃斯特城)是巴拉圭共和國的一個城市,是該國東南部省份高巴拉那省的首府。東方市為巴拉圭第二大城市,亦是在衆多拉丁美洲城市之中,亞洲裔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

巴拉圭河

巴拉圭河為南美洲第五大河,是巴拉那河(Parana River)主要支流,發源于巴西馬托格羅索地區海拔300公尺處。巴拉圭河長2550公裡,流域面積110萬平方公裡,流經巴西和巴拉圭,是巴西與玻利維亞和巴拉圭與阿根廷的邊界河。巴拉圭河流域面積980000平方公裡,流域氣候主要屬濕熱稀樹草原型,以冬季幹燥和夏季多雨為特點,兩岸有森林和草原。

河中魚類包括麻哈脂鯉、鋸脂鯉和帕丘魚。流域人口稀少,大部分地區經濟不發達。該河主要用于地區運輸,輪船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可上溯至巴拉圭的亞松森。巴拉圭河水面開闊而平靜、水流很緩。河岸的風景倒映在水中,如詩如畫。大沼澤裡的河流因為落差不大。總是彎彎曲曲的。在一些支流的彙合處,很多鳥在覓食。可能這裡食物比較豐富。

特立尼達耶稣會傳教區

塔瓦蘭格的耶稣和巴拉那的桑蒂西莫——特立尼達耶稣會傳教區是由耶酥傳道會的會員于17世紀建立的,16世紀末期,耶酥會的會員們便遷入到這塊素以瓜伊拉而聞名于世的城鎮。對于在南美的入侵及探索的過程中,這些耶酥會的會員們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人們從這些傳道會的建立上,可以目睹當年傳教士在熱情的履行其職責時的一隅。

耶酥會的藝術作品并不代表着他們所作出的貢獻,而塔瓦蘭格的耶稣和巴拉那的桑蒂西莫——特立尼達耶稣會傳教區的教堂則展現了當地印度文化與基督教的完美融合。這些遺址如今都已經成為廢墟,這個傳教區是其中最為完整的,這個教區中有一個小教堂和一個大教堂、一所大學、一座修道院、墓地、一個産品供自用的菜圃兼果園、一座鐘樓、工作廠房及幾間民用住房。然而直到今天,這些教堂依然是當地居民頻繁來此進行膜拜的活動場所,人們從這些建築物的廢墟中,輕而易舉的就能想象出這些建築物在昔日所呈現的輝煌。

獨立之家博物館

獨立之家博物館位于巴拉圭的亞松林,于1965年5月14日舉行開館典禮。獨立之家博物館展現的是獨立時期的國家曆史,展覽品包括:畫、寶劍、耶稣和方濟會雕刻、費爾南多德拉莫拉畫像等。1881年5月14日,一群勇敢的巴拉圭人從這個博物館走出來宣布了巴拉圭的獨立,這是一個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時刻。

獨立之家博物館是殖民地時期的風格,博物館所在的這個建築建立于1772年,是西班牙人由安東尼·内斯恩斯建造的,牆是灰質粘土,茅草屋頂和其架構是由竹子、棕榈建造而成。獨立之家博物館是由辦公室、餐廳、客廳、卧室、演講廳、走廊、院子組成。獨立時期許多愛國人士的重要檔案都儲存在博物館裡,還有5張畫陳列在博物館以紀念巴拉圭獨立,富爾亨西奧·耶格羅斯曾經佩戴過的寶劍也在展示之列。

瓜伊拉瀑布

巴西—巴拉圭邊境上巴拉那河前瀑布。在巴西瓜伊拉正西,由大小瀑布18處組成。總落差約114米。巴拉那河于流經馬拉卡茹山脈後,河寬自381米驟減至61米,河水在峽谷峭壁間飛懸激湯,崩崖轉石,萬壑雷鳴,聲達32公裡外,瀑布上空高懸彩虹,瀑布落水量于世界瀑布中可居首位。為著名旅遊勝地。巴拉圭與巴西合資于近處興建12600百萬瓦伊泰普水電站,1982年竣工。堤壩與溢洪道綜合體長幾達8公裡,為世界功率最大的水電工程之一。伊泰普水壩竣工後,瓜伊拉瀑布群全部被水庫淹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