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勝利的另一面·記美軍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蟒蛇行動”的準備

作者:大眼雞視界

事件發生在2002年3月份,以美軍為首的聯軍部隊清繳位于阿富汗東部加爾代斯山區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殘餘力量的“蟒蛇行動”,一般被認為是一場取得很大勝利的行動,盡管行動初期美軍及其盟友一度付出了比較大的代價。這是媒體的一般性結論,但随着新資料的出現,這一觀點受到了動搖,這倒不是說此次行動美軍受到了失敗,事實上美軍占有絕對的技術裝備和兵力方面的優勢情況下遭到任務失敗是不太可能的,隻是其付出的代價和行動中出現的失誤超出了我們以前的認識。

“蟒蛇行動”的準備

2002年初,在美軍支援下的反塔利班聯盟部隊已經将塔利班及“基地”組織趕出喀布爾,至少從表面上來看,阿富汗已經被反塔利班聯盟保護,但是,無論是塔利班頭目穆爾維·奧馬爾還是“基地”組織頭目奧薩馬·本·拉登丢失去蹤迹。是以,美軍及其盟友下一步的行動就聚焦在如何将上述二人及其追随者一網打盡。

從“9·11”之後的阿富汗戰争開始到“蟒蛇行動”之前,美軍一指遂行的是非正常力量支援配合阿富汗北部的反塔聯盟部隊與塔利班和“基地”組織(以下統一簡稱“基地”組織)作戰。這一行動模式在推翻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統治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美軍上上下下的一緻認可。然而,随着正面作戰的結束,美軍和反塔聯盟部隊開始面對化整為同樣開始遂行非正常作戰,也就是轉入遊擊戰的對手,這種作戰模式就開始顯示出其局限性。

2001年11月下旬,美軍組織了對位托拉博拉山區的“基地”組織殘部的圍攻行動,仍然采用非正常作戰模式。在美軍特種部隊的支援下,阿富汗軍隊對該地區的“基地”組織殘餘部隊發起攻擊,但最後以失敗告終。托拉博拉山區的“基地”組織部隊有數百人成功逃脫。美軍分析作戰情況後認為,這是因為沒有動用正常部隊封堵“基地”組織逃往巴基斯坦邊境的道路。美軍開始考慮在作戰中動用正常部隊,充當封堵“基地”組織退路的力量,與特種部隊和阿富汗軍隊一起完成作戰任務。也就在托拉博拉山區的行動結束不久,中央情報局駐喀布爾的情報機構獲悉,“基地”組織人員開始在阿富汗東部加爾代斯地區出現。經過進一步偵察,中情局确認“基地”組織開始在該地區的夏西科特山谷集結。

為此,美軍開始準備對夏西科特山谷進行清剿,這就是後來著名的“蟒蛇行動”。之是以這樣命名,是因為美軍希望自己的部隊像巨蟒那樣将對手捕捉、纏繞,并最後絞死。

從阿富汗戰争開始,美軍中央司令部所屬的特種部隊被分為兩個大的部分,即所謂的“白色特種部隊”和“黑色特種部隊”。前者指的是執行的任務不得公開的不具備機密性的特種部隊,後者則是執行機密性任務不得公開的特種部隊。“白色特種部隊”的指揮官為卡蘭海軍少将,隊分為兩個部分,分别部署在阿富汗北部和南部地區,并分别命名為“短劍”特遣部隊和“K型刀”特遣部隊。其中,“K型刀”特遣部隊主要有盟國特種部隊組成,也包括美軍的“海豹”特種部隊成員;“短劍”特遣部隊則以美國陸軍第4特種大隊為主體組成,由馬爾霍上校指揮。

到了2002年1月,“短劍”特遣部隊開始派人進入加爾代斯地區進行偵察活動。這支部隊包括由第5特種大隊3營的“阿爾法”小隊和中情局特工組成的“得克薩斯14”分隊和一部分由齊亞指揮的阿富汗部隊組成,後來被命名為“鐵錘”特遣部隊。與上述“白色特種部隊”同時展開行動的還有被命名為第11特遣部隊(代号“長劍”)的“黑色特種部隊”,其存在一直都沒有得到美國官方的承認。該部隊的美軍人員都身穿阿富汗當地服裝,主要任務隻有一個,就是獵殺美國最危險的敵人頭目,如奧馬爾和本·拉登。

第11特遣部隊的主要人員來自陸軍特種部隊的“三角洲”部隊和海軍“海豹”特種部隊第6小隊,前者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中專職反恐任務的精英中的精英,後者則是海軍特種部隊精英中的精英。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所屬的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戴利少将,兼任第11特遣部隊的指揮官。戴利少将因為身兼數職,指定其副手特雷邦準将代行其對第11特遣部隊的指揮權。此舉導緻司令部内一些人的疑慮,這些人認為特雷邦準将缺乏地面作戰經驗,并不适合執行這一指揮職權。按照美軍的聯合作戰體制,特雷邦應該向對第11特遣部隊擁有作戰指揮權的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上将負責,但是從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這一層次上也經常由戴利少将對該特遣隊下達作戰指令。這一情況多少有些多頭指揮的特征,對作戰行動可能會産生消極影響。

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内,由哈瑞爾準将上司着一個根據弗蘭克斯上将指令成立的情報整合小組,主要負責整合所有涉及阿富汗的情報,并進行分析整理後提供給弗蘭克斯。這個情報整合小組被命名為“獵刀”特遣部隊,并在其下組建了名為“先遣作戰部隊”的偵察分隊。這支偵察分隊的作戰控制權屬于第11特遣部隊,也可以将其了解為所謂的“黑色特種部隊”的一部分。先遣作戰部隊并不是常設機構,而是根據任務需要臨時從各特種部隊抽調人員組成的,主要執行深入敵占區的高風險偵察任務。指揮該分隊的是來自“三角洲”部隊的布拉巴爾中校。

根據得到的相關情報,美軍對夏西科特山谷的地形進行了仔細研究。這一山谷地區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夏西科特海拔很高,沒有人居住。也正是這個原因,作戰地區所指的夏西科特山谷實際上指的是夏西科特。夏西科特山谷長約8千米,寬約4千米,山谷南端有一個名為手指山的箭頭形山脈,将山谷入口分割為西南與東南兩個人口。山谷南端最高峰為塔寇喀爾峰,海拔高達3100米,從峰頂可以俯瞰整個山谷。山谷西面有一個駝峰形山峰,被稱為“鲸魚山”。位于山谷内的村莊有4個,進出路線中最理想的是西面環繞鲸魚山的那些道路,位于南面和東面的道路則一直通往巴基斯坦邊境,也是預想中“基地”組織人員逃跑的主要路線。

根據這一地形條件,“短劍”特遣部隊作戰軍官羅森加爾德中校認為山谷中的敵人隻會留下少數人進行抵抗,其主力将會選擇逃走。在這種情況下,其很可能會選擇位于東面山脊的一條小路。是以,如果山谷中的作戰比較順利的話,那麼取得全勝的關鍵就是美軍能在這條小路上阻止“基地”組多人員的撤退行動。羅森加爾德主張仍采用以前的正常作戰方式,由美軍特種部隊支援阿富汗部隊進行作戰。他認為,這一方式的優點在于阿富汗部隊可以找出混雜在居民之中的“基地”組織成員,而且可以避免将美軍部隊直接暴露在當地居民面前而被當成是占領軍。後一點是所有進入阿富汗的外國軍隊所極力避免的,因為這将引起一貫以尚武和反抗外族統治精神著稱的阿富汗當地部落的極力反對,甚至會引發武力抵抗。

雖然羅森加爾德的建議和美軍高層減少在阿富汗使用正常部隊的想法是一緻的,但鑒于托拉博拉行動的失敗,美軍最終還是決定投入部分正常部隊。執行切斷“基地”組織退路的任務。最終,中央司令部準許了這次動用美軍特種部隊、正常部隊和阿富汗部隊的行動,并賦予了“蟒蛇行動”的代号。

美軍計劃動用的正常部隊是陸軍101空中突擊師的第3旅,也稱為第3旅戰鬥隊。按照美軍的習慣,如果其派遣某個旅或團參加作戰,而并未将其與其上級指揮機關如師一同進行部署,那麼這個旅或團就被稱為旅戰鬥隊或團戰鬥隊。一般來說,旅戰鬥隊包括旅部和旅屬部隊,還有一些加強的支援部隊。對于101空中突擊師來說,旅戰鬥隊得到加強的支援部隊通常包括1個炮兵營,1個攻擊直升機營(通常是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營),1個UH-60“黑鷹”通用直升機營,1個CH-47“支奴幹”運輸直升機連,以及憲兵排、工兵、通信、軍事情報分隊等機關。這樣一來,整個旅戰鬥隊總兵力約達5000人。但是,這一次101師第3旅戰鬥隊并沒有得到這麼多的加強。

根據弗蘭克斯的指令,其得到的支援部隊中并不包括炮兵營和攻擊直升機營,總兵力包括阿富汪部隊在内也被限定2200人。之是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美軍高層認為完全可以利用空中固定翼飛機的支援,而不需要加強炮兵和攻擊直升機。但是這一考慮是脫離戰場實際情況的。相比受到天氣情況影響更為嚴重的飛機而言,地面炮兵可以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實施連續射擊,其部署時間也要比受到作戰半徑和滞空時間嚴重受限的飛機長得多。101師第3旅旅長威爾森斯基上校對此感到十分不滿,經過一再請求,最終隻得到8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的加強,這就嚴重影響了該旅戰鬥隊的作戰效能。最後,這支被削弱的旅戰鬥隊被命名為“瑞克卡森”特遣部隊。

這次作戰是美國陸軍幾十年來第一次派出旅級步兵機關在沒有炮兵支援的情況下,與有充分準備的對手進行交戰。盡管有空中支援,但那些固定翼飛機使用的是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隻能在精确知道敵軍位置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有效打擊。而另一種可以實施有效直接對地支援的AC-130“炮艇機”因為速度慢和目标較大,空軍也不敢冒險讓其在白天或有明亮月光的夜晚在敵軍陣地上低空飛行實施支援。

況且,即使這些飛機能夠有效實施支援,地面部隊指揮官要想得到這種支援也需要向空軍或海軍指揮系統提出申請,而不能像對自己建制内的炮兵那樣直接下達指令,這就大大影響了空中支援的及時性。這種情況又因為空軍方面的人員變動而變得雪上加霜。在阿富汗戰争剛剛開始時,美軍突然将缺乏指揮近距離空中支援經驗的莫斯利空軍中将調來,代替經驗豐富的沃德爾空軍中将擔任聯軍空軍部隊司令。而且,在“蟒蛇行動”開始的時候,莫斯利空軍中将并沒有在阿富汗,而是正在出訪中央司令部轄區内的各個國家,以争取其支援美國即将發動的對伊拉克的入侵。

在“蟒蛇行動”進行過程中,莫斯利也缺乏與地面部以利用空中隊司令米克拉謝克的協調,很多需要他們直接協商解決的問題被交給了下面的參謀人員。這就給問題的快速解決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因為這些參謀人員通常缺乏快速解決問題的足夠經驗和權力。因為預想不會遇到激烈的抵抗,對地面部隊實施近距離空中支援的重要性也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空中部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在計劃制訂過程中未能将近距離空中支援的指揮權交給地面部隊指揮官,也對作戰中的空中支援造成了嚴重影響。

不止是在加強兵器和空中支援方面存在問題,作為正常部隊參戰的“瑞克卡森”特遣部隊和參戰的“短劍”特遣部隊之間的指揮關系也比較複雜。這是因為“瑞克卡森”特遣部隊指揮官威爾森斯基和“短劍”特遣部隊指揮官馬爾霍蘭都是上校軍銜,一旦在作戰協調方面出現分歧将會很難在他們這一級得到解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軍決定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建立一個戰術指揮部,以統一指揮參戰的特種部隊和正常部隊。

馬爾霍蘭上校推薦由第10山地師師長哈根貝克少将擔任這一戰術指揮部的指揮官,這一建議得到了駐阿聯軍地面部隊司令部司令米克拉謝克中将的同意,最後還得到了弗蘭克斯上将的準許。是以,哈根貝克就将其師部從烏茲别克斯坦移到了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出任聯軍地面部隊前方司令部司令,以統一指揮參戰的特種部隊和正常部隊。在參戰部隊中,唯一不受他指揮的是第11特遣部隊,其仍由弗蘭克斯上将直接指揮。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米克拉謝克中将的想法,并非一定要一個師部來充任這一戰術指揮部,隻是陸軍高層認為這一任務由一個師部擔負最為合适。但從常理上來講,既然參戰的正常部隊是由101空中突擊師派出的,理應由該師師部來充任這一戰術指揮部才更合理。但是,當時美國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人侵伊拉克的行動,101師将會另有重任,隻好選擇第10山地師師部來充數。

這裡的問題是第10山地師不僅人員不足,而且兵力分散,更要命的是其師部的參謀人員有三分之一是缺乏經驗的新手。如此一來,“蟒蛇行動”的參戰部隊就明顯帶有七拼八湊的特征。整個參戰部隊隻有不到1個旅的規模(2000多人),其人員居然來自8個國家。僅美軍一家出動的部隊就抽調自2個陸軍師、2個特種大隊、1個混編航空部隊以及中情局等秘密機構,這就給作戰協同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不僅如此,雖然聯軍參戰部隊的人員都來自各精銳部隊,但作戰主力是從不同省份和部落招募而來的幾百名阿富汗士兵(主要的清剿任務由他們擔負,進入村莊時他們的身份更為友善)。這些士兵隻經過1個月的軍事訓練,明顯存在着作戰技能不足的缺陷。

聯軍方面大部分的特種偵察任務都由“K型刀”特遣部隊擔負,其人員來自6個國家,而且指揮官因為是“海豹”部隊成員,其山地作戰的經驗并不豐富,甚至被認為不擅長山地作戰。而擔負機降和設伏阻擊任務的“瑞克卡森”特遣部隊雖然都來自101師第3旅,但其人員是從該旅不同的營、連機關抽調的,很多軍官從來沒有在一起訓練過,隻是見過面而已,非常不利于各部隊之間的協調工作。

根據統一指揮原則,在同一作戰區域内作戰的所有部隊都應該被置于同一名作戰指揮官的統一指揮之下,這也是美軍聯合作戰體制和所有國家軍隊聯合作戰體制的必然要求。然而,同樣參加“蟒蛇行動”的美軍第11特造部隊卻未被置于駐阿聯軍地面部隊前方司令部司令哈根貝克的指揮之下,明顯違背了統一指揮原則。經過協商,第11特遣部隊同意前方司令部派出一位聯絡官到自己的作戰中心工作,情報整合小組指揮下的先遣作戰部隊指揮官布拉巴爾,也同意将在此次行動中獲得的情報提供給前方司令部。雖然有了一定的補救措施,但是很多參戰部隊之間具體的協調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經過研究,“蟒蛇行動”的初步作戰方案被制訂出來,其實是以羅森加爾德的方案為基礎的。即由“鐵錘”特遣部隊進入山谷西端發動攻擊,将山谷内的“基地”組織殲滅或驅逐向東面,然後“瑞克卡森”特遣部隊機降占領“基地”組織逃跑路線上的阻擊陣地對其實施阻截,最後将其全殲。這一行動計劃于2月25日開始實施。這一作戰構想得到了弗蘭克斯上将的準許,他還建議哈根貝克将前方司令部更名為“聯軍聯合山地特遣部隊司令部”。

為了進一步細化作戰計劃,該司令部的參謀人員進行了艱苦的連續工作。與此同時,參戰部隊也展開了緊張的臨戰訓練。令美軍感到最頭疼的就是那些會戰的阿富汗部隊。“得克薩斯14”分隊在抓緊訓練這些阿富汗士兵,但其指揮官托馬斯上尉對于帶領這運作戰技能不足的士兵在夜間進人山谷作戰實在是沒有多少信心。先遣作戰部隊此時也苦惱于缺乏擷取作戰地域情報的困境。他們知道,在這種條件下偵察衛星和通信監聽都派不上大用場,使用直升機又會打草驚蛇,隻能采取偵察小組進入山谷抵近偵察的方式。

為此,布拉巴爾決定分兩個階段實施抵進偵察,并将偵察部隊分為“朱利安”和“印第安”2個小組。第一階段實施車輛偵察,使用乘車偵察兵沿着加爾代斯西南與東南方的道路行進,弄清楚如何乘車或徒步進入山谷;第二階段派上述2個小組從南北兩個方向抵近山谷偵察,為行動開始前潛入山谷進行準備。

經過2個階段的偵察,證明了前面提到的上夏西科特山谷不可能成為發動進攻和“基地”組織逃跑路線的情況,而且查明隻有山谷南側可以用來充當進攻路線,尤其是南部包括塔寇喀爾峰在内的幾個山峰可以俯瞰山谷。美軍認為山谷中有150~250名武裝分子,企圖在山谷内過冬後發起春季攻勢。這些人很可能與當地居民混雜在一起,居住在山谷内的村莊裡。作戰開始後,敵人不大可能會頑抗,至多抵抗24小時,以掩護“基地”組織頭目逃走。在這些偵察結果基礎上,經過細化的作戰計劃與初步設想差别不大,主要是增加了“K型刀”特遣部隊負責監視山谷南部并在外圍部署一道警戒線,以及第11特遣部隊随時在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待命,隻要“基地”組織頭目出現即出動進行抓捕。

在細化作戰計劃的過程中,對于“瑞克卡森”特遭部隊何時在什麼地方實施機降行動産生了很大分鼓。特種部隊方面認為,為了提高行動突然性和安全性,該部隊主力應該在夜間機降在上夏西科特,占領高地後向東潛入各個阻擊陣地。這一方案明顯展現了特種部隊的行事方式,即着眼于發動突襲以獲得突然性優勢。而101師第3旅則堅持認為需要在白天對下夏西科特實施全面空中突擊。他們的理由是上夏西科特海拔過高且被冰雪覆寫,難以找到合适的着陸場,在高海拔地區直升機功率下降,載重量也随之下降,影響首批投送的兵力數量。特種部隊方面的羅森加爾德對此強烈反對,指出對下夏西科特實施空中突擊,将會影響誘敵出逃的計劃,使得在逃跑途中對其實施阻截的計劃落空。

2月20日,美軍指揮機構進行兵棋推演,結果特種部隊和正常部隊對上述問題的沖突全面爆發。馬爾霍蘭上校對此極為惱火,指出美軍曆史上還沒有這樣的先例,如果可以占領高地就絕不應該從谷底發起攻擊。他認為,如果“瑞克卡森”特遣部隊按照他們自己的計劃那樣做,将會面臨很大風險。雙方的官司打到“聯軍聯合山地特道部隊司令部”,同樣來自正常部隊的哈根貝克支援了“瑞克卡森”特遍部隊的意見,決定讓該部白天對下夏西科特實施空中突擊。

由于天氣比較惡劣,“蟒蛇行動”被推遲了2天,計劃2月27日開始實施。就在推遲的這段時間裡,中情局代号“蜘蛛”的情報員提供了一條新的情報,稱中情局在當地的線人報告說夏西科特山谷内有580~700名“基地”組織武裝人員。不光是“基地”組織人數多達以前估計的3倍多,而且這些人都被部署到了山上,而不是原來估計的那樣住在村莊裡。這意味着,“基地”組織應該已經提前知道了美軍将要發動攻擊的消息。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敵情變化,美軍卻顯得無動于衷。

“聯軍聯合山地特遣部隊司令部”司令哈根貝克手下的作戰處長格雷和情報處長布裡利都獲悉了這一情報,但他們以“單一消息來源”的情報可信性不高為由對其置之不理。更嚴重的是,他們居然沒有将這一情報通知“瑞克卡森”特遣部隊。這說明,美軍聯合作戰體制中的情報共享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整個戰前準備中,“得克薩斯14”分隊的指揮官都沒有參加“瑞克卡森”和“短劍”特遣部隊的演練過程,結果造成了嚴重後果。

“得克薩斯14”分隊所屬“鐵錘”特遣部隊指揮官托馬斯一直認為,他的部隊從西面進入山谷時,美軍飛機将會對鲸魚山上疑為敵軍陣地的地區實施長達55分鐘的轟炸。托馬斯還将這一計劃作為承諾告訴了阿富汗部隊指揮官齊亞,以此鼓舞這些缺乏士氣和作戰技能的阿富汗士兵的戰鬥意志。但是,司令部内的參謀人員說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轟炸持續55分鐘的說法。直到戰後才搞明白,出現這一差錯的原因是讨論作戰計劃時曾有人提出要實施55分鐘的轟炸,但最後沒有得到采納。而一廂情願的托馬斯卻将這一提議當成了最後的決定。

出現這樣一系列不應該疏忽的原因之一,就是美軍過于輕敵,總是認為“基地”組織在夏西科特山谷不會進行頑強抵抗,美軍隻需将其驅逐到預設阻擊陣地前使用空中力量将其擊潰,地面部隊收拾殘局就行了。這種輕敵情緒最終讓美軍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到了27日,作戰區域内天氣仍然惡劣。是以,哈根貝克決定将行動開始時間再次延後48小時,最後的行動開始時間為3月2日晨6時30分。就這樣,在一片互相埋怨和不了解、缺乏溝通的氣氛中,“蟒蛇行動”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