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作者:蘭台說

明朝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大名鼎鼎。另外還有個大内行廠,鮮為人知。

它們充滿恐怖、神秘色彩,讓很多人霧裡看花,甚至很多人迷醉于他們威嚴、華美的服飾,以及傳說中高深莫測的武功。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今天我們就劍挑它們的面紗,明明白白地說一下它們的關系和差別。

六扇門

明代有三個中央司法機關(即“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掌管司法、刑獄事務。

大陸自古就重視法制,因而“三法司”在中國曆史上很早就有。

秦代《商君書·定分》中記載:"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禦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這是中國最早的三法司。

在漢代,“三法司”指廷尉、禦史中丞、司隸校尉這三個機構。

此後曆朝曆代直至清朝,都專門設立有“三法司”,隻是名稱有差異。

按照中國古代建築形制規定,官署衙門須坐北面南,外牆唯一的出入口,是位于中軸線正南方位的大門。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而且,大門都隻能是三開間(兩根柱子之間的橫向空間為一間),每間各安裝兩扇黑漆門扇,三開間則共有六扇門。

因而三法司衙門也就合稱"六扇門"。其實"六扇門"也是州縣衙門的俗稱。也即"六扇門"并非明朝獨有。

在明代,除了三法司衙門之外,還有錦衣衛、東廠、西廠、大内行廠也承擔司法職能,合稱“廠衛”。這是明朝的特例。

“廠衛”獨立并淩駕于三法司之外,是直接聽命于皇帝的特務機構,執掌"诏獄"(由皇帝親自下诏書定罪的案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主要目的是監視、偵查、鎮壓官吏和百姓。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錦衣衛

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時的“拱衛司”,主要職責是值守宮門,人數不多。

洪武二年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鸾司。因而主要職責是侍衛、傳旨、儀仗。

洪武十五年(1383年),改稱“錦衣衛”。明初的軍制為“衛”和“所”,“錦衣衛”是親軍衛隊,也即禦林軍,進而成為正規的軍事化編制。

朱元璋設定錦衣衛的主要目的,是駕馭不法群臣,加強皇權統治。錦衣衛直接向皇帝負責,主要職能也擴充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它除了繼續掌管皇帝的儀仗和侍衛事務之外,還掌管诏獄,擁有巡察緝捕的特權。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佥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将擔任,官階為正三品,與大理寺卿平級。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錦衣衛下屬機構有南、北鎮撫司,下設有多個衛所。

錦衣衛有三種著名的服飾: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腰佩繡春刀。非常威嚴、華美、亮眼。

皇帝穿龍袍,蟒服很像龍袍,隻是少了一爪。可見皇帝對錦衣衛的恩寵。

錦衣衛可以逮捕包括皇親國戚在内的任何人,并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例如朱元璋時期的胡惟庸、藍玉、郭恒、空印等大案,株連數萬人,刑訊、殺人無數,錦衣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意識到錦衣衛濫用職權,便下令将刑獄職能從錦衣衛的職責中剝離,交還司法機構。

到明成祖時,錦衣衛的刑獄職能得以恢複。此後皇帝一直沿襲。

而且,錦衣衛後來也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将的工作。例如萬曆年間的北韓戰争中,它就負責收集了日軍的大量軍情。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錦衣衛的權力幾度沉浮。有段時期是“廠衛”中權力最大的,有段時期不得不依附于其它“廠衛”機構。

但是,錦衣衛在明朝是至始至終存在的常設機構,一直延續至南明永曆帝時期。因而它也是“廠衛”中最長壽的機構。

在錦衣衛的二百多年曆史中,其統領的命運多變,不乏傳奇人物。

最風光的是袁彬,受到英宗、憲宗兩代皇帝恩寵,死後被追贈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左軍都督,母、妻都诰封為一品夫人,後代世襲錦衣佥事。

東廠

在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用武力登上皇帝寶座,即明成祖永樂皇帝。當時朝野對他的合法性異議紛起。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錦衣衛屬于外朝官僚系統,向皇帝報告工作要具疏上奏,或者經過層層禀報才能觐見皇帝。而宦官環侍在皇帝身邊,皇帝可以随時随地指派、口頭溝通。

明太祖朱元璋統治時期,用嚴刑竣法整頓吏治,并且鑄鐵牌"内臣不得幹預政事" 、嚴防宦官幹政。

但是,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朱棣打破明太祖的禁令,重用身邊的宦官,專門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任命自己寵信的宦官擔任首領。

這成為明朝宦官幹政的開端,也為宦官之禍埋下了隐患。

東廠的骨幹,起初是從錦衣衛中選拔精幹分子組成。

東廠首領的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俗稱為東廠掌印太監或者廠公、督主,是宦官中僅次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号人物。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東廠設有專門的一套嚴密機制,設有各級官職及對應的官服。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

也即,東廠有權參與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辦理的重要案件,而且監視官員們的言行。

東廠初期隻負責偵緝、抓人,嫌疑犯交給錦衣衛審訊。到了明末,東廠有了自己的監獄,也就參與審理案件。

另外,東廠還有一項特殊的使命——監視錦衣衛。

成立“東廠”的初衷之一,就是不讓錦衣衛壟斷皇帝的情報系統。為了權力制衡、集中皇權,皇帝賦予東廠監督錦衣衛人員的特權。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于是,東廠後來居上,和錦衣衛的關系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關系。宦官幹政嚴重的時期,錦衣衛統領見了東廠統領得禮讓三分,甚至要下跪叩頭。

著名太監王振、劉瑾、馮保等人都曾統領東廠。魏忠賢權傾朝野,親任東廠提督,錦衣衛的都督則是他的幹兒子田爾耕,宦官專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廠衛”特務更是空前嚣張。

東廠自設立後一直存在,直至明朝滅亡。

西廠

西廠的成立,有個特殊背景。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京城出現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有個妖道李子龍以旁門左道蠱惑人心,甚至在朝中擁有不少粉絲,進而輕易深入内宮,被錦衣衛發現誅殺。

年輕的憲宗朱見深大為震驚,就想掌握宮外的資訊,于是令宦官汪直從錦衣衛中選人喬裝成平民,出宮伺察。汪直搜羅了不少所謂的"秘密消息",使得憲宗十分滿意。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由此,第二年(1477年),憲宗下令成立新的内廷機構--西廠,以汪直為提督。

西廠的骨幹仍然主要從錦衣衛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調部下。短短幾個月内,西廠人員倍增,而且權勢一度超過了前輩“東廠”。

西廠成立的本來目的,是為皇帝刺探宮外民情。但汪直為了升官發财,故意捕風捉影,構陷大案、要案,随意抓捕,嚴刑逼供。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于是,内閣大學士商辂等人上疏,曆數汪直的十大罪狀,要求革除西廠。憲宗被迫撤銷成立不到半年的西廠。

然而有奸臣得知憲宗的心思後,很快主動上書大談西廠存在的意義,建議恢複西廠。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憲宗大喜,就在西廠被撤一個月後下旨恢複。

汪直複出後,變本加厲,嚴酷地辦案,打壓政敵,權勢極度膨脹,甚至引起了皇帝的警覺。

因而在後來的權力鬥争中,汪直落敗,西廠也随之再次解散。

約二十年後,武宗在位期間,大太監劉瑾專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得以再次恢複,宦官谷大用者出任西廠提督,權傾一時。劉瑾倒台後,武宗下令撤銷西廠。

從此,西廠作為一個短期存在的特務機構,也就從曆史上消失。

大内行廠

明武宗時期,大宦官劉瑾專權,于是設立“大内辦事廠”,簡稱大内行廠、内廠,劉瑾親自統領。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此前,錦衣衛、東廠、西廠并立,明争暗鬥。劉瑾專權時期,“廠衛”的首領都是劉瑾的死黨,因而合勢,特務遍天下,濫捕重刑,朝野視之如虎狼。

劉瑾倒台被誅後,短暫存在僅約十年的内行廠也被撤銷,就從曆史上消失。

小結:

明代皇帝設立“廠衛”的主要目的,是監視、偵查官吏的不法行為,了解民情輿論。這個出發點是好的。

例如“東廠”大堂高懸有大幅嶽飛畫像,以提醒辦案人毋枉毋縱,堂前還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然而,在實施層面,卻逐漸背離了這個初衷。

在遏制官吏腐敗、加強皇權統治方面,“廠衛”在建立初期起到了一定的客觀效果。

但是後來,尤其是宦官幹政,成立東廠、西廠、内廠之後,“廠衛”缺乏權力限制,執法犯法,為了邀功請賞而擴大牽連範圍,羅織罪名,刑訊逼供,手段極其殘酷,人為制造了大量冤假錯案。

名震天下的六扇門、錦衣衛、東廠、西廠、内廠,哪個更厲害?

《明史·刑法志》中就記載:

"刑法有創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是數者,殺人至慘,而不麗于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極。舉朝野命,一聽之武夫、宦豎之手,良可歎也。"

“廠衛”肆意偵探官員和群眾的生活,以至“家人米鹽猥事”等隐私被公開,使得朝野人人自危;越過正規的官僚機構,破壞了司法制度,禍亂朝綱;行為飛揚跋扈,敲詐勒索,謀取私利,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進而對社會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幹擾,威脅着明王朝統治的穩定。

是以,“廠衛”橫行,也是明朝從黑暗、腐敗走向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