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作者:薰泣绛石

大前天,我們通過《吉爾吉斯斯坦:歐亞大動脈戰略樞紐,事關中國大盛世》這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吉爾吉斯斯坦。

今天,我們繼續了解“中亞五國”之一——烏茲别克斯坦。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烏茲别克斯坦與中國的曆史淵源

“我的小毛驢,有着倔脾氣,叫它往東不往東,叫它朝南偏向西……”

聽到這熟悉的歌聲裡,大家第一反應一定是蓄着山羊胡子、頭纏包布的阿凡提形象。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阿凡提是哪裡人呢?有人說是新疆人,有人說是土耳其人。好像都沒錯。事實上,阿凡提的故鄉,準确來說是烏茲别克斯坦。

而阿凡提的形象也衷訴着烏茲别克斯坦與中國曆經西漢、北魏、隋唐和元明等重要交往時期在促進中原與中亞、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交彙與融合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烏茲别克斯坦跟中國的淵源最早要追溯至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當時,張骞最早發現了烏茲别克古國康居國,《漢書·西域傳》稱其“去長安萬二千裡,戶十二萬,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人”。如此規模的國家在西域絕對算得上數一數二,甚至可以和漢朝掰掰手腕。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事實上,康居國一直遊離于兩漢的西域都護府之外,統治中心在今天的中亞核心地區,位于以汗血寶馬聞名的大宛國的西北方向,超出了兩漢的軍事控制範圍。

西漢時,康居國一直支援大宛與西域都護府作對,經常與親善漢朝的烏孫打仗。東漢時,康居國又多次挫敗班超對西域北部的攻略,可以說是漢朝經營西域的最大對手之一。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到了晉朝之時,他們對于中國仍然十分歸順,曾經遣使入朝。在這時期,布哈拉、撒馬爾罕等城市逐漸形成,成為統治與文化中心。特别是撒馬爾罕,它連接配接着中國、波斯帝國和印度貴霜這三大帝國。善于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奂的都城。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隋唐時期,從中亞粟特地區來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後裔來到河中地區,建立起國家,逐漸形成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稱昭武九姓。

其中,康國在今烏國撒馬爾罕一帶,是昭武九姓的中心;安國在今烏國布哈拉地區;曹國分東中西三邦,在今烏國撒馬爾罕北部以及東北一帶,與康國關系密切;石國在今烏國塔什幹一帶;何國在今撒馬爾罕西面;史國建都于乞史城,其地在今烏國沙赫裡薩布茲一帶……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6世紀中期昭武諸國相繼臣屬西突厥,7世紀中期歸附唐朝,受安西都護府統轄,同時開始遭受阿拉伯帝國侵襲,多次向唐朝求援,接受唐朝賜封的王号,反抗阿拉伯帝國。

在唐代,碎葉、蒲昌海(今新疆羅布泊)、西州、伊州、炖煌(今甘肅敦煌縣城西)、肅州(今甘肅酒泉)、涼州(今甘肅武威)、長安、藍田、洛陽、關内道北部河曲六胡州等地都有昭武九姓胡的聚落。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無暇西顧,烏茲别克斯坦地區相繼被波斯薩曼帝國以及突厥王朝,主要是伽色尼王朝,喀喇汗王朝,以及塞爾柱帝國等政權統治。中國遼朝滅亡後,遼朝貴族耶律大石西遷,在今新疆額敏縣建立西遼,烏茲别克斯坦由西遼屬國西喀喇汗所統治,并與玉龍傑赤的花剌子模共同管理河中地區。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13世紀,烏茲别克斯坦被蒙古人征服。《元史》中當時将其記載名為月祖伯(或月即别),土地為金帳汗國和察合台汗國瓜分。

1312年,出身藍帳的穆罕默德·月即别汗篡奪金帳汗國汗位,他在位期間,大力推行伊斯蘭教,殺戮異教大臣,促使治下的金帳汗國完成了伊斯蘭化,國力大振,于是對外交往開始通用烏茲别克名号。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15世紀20年代末,趁金帳汗國衰微之際出身白帳的孛兒隻斤·昔班家族世子17歲的阿布海爾被擁立為汗王,并重建了烏茲别克汗國,後來術赤系的克烈汗和賈尼别克與阿布海爾汗鬧翻逃亡東察合台汗國,另建哈薩克汗國,而一部分人随穆罕默德·錫班尼汗南下,前往河中農業區定居,征服了當地的撒爾塔人并與他們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烏孜别克族。

16世紀至17世紀,他們來到南疆塔裡木盆地通商,稱為布哈拉人、浩罕人或安集延人,主要從事商業活動,形成畏兀兒-乃蠻,蒙古-欽察,努庫茲-曼吉特三部。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16世紀、17世紀時,費爾幹納盆地屬布哈拉汗國,後逐漸脫離其控制。1710年,烏茲别克明格氏族首領沙魯赫建立以浩罕城為首都的獨立國家。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浩罕統治者額爾德尼曾歸附中國 。他的繼承人納爾布塔加強浩罕對費爾幹納的統治,并繼續對中國稱臣。烏茲别克地區形成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和浩罕汗國三國鼎立之勢。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18世紀90年代,浩罕汗國進入鼎盛時期,開始東顧。嘉慶年間,馬達裡汗多次侵犯中國喀什噶爾地區,竭力支援該地和卓後裔進行叛亂活動。在胡德亞爾汗時期,汗國的統治者趁新疆動亂之際,企圖入侵中國領土。

1830年9月25日,道光十年八月九日夜,浩罕軍發動進攻清軍的喀浪圭卡倫(今為烏恰縣黑孜葦鄉境),第一次清浩戰争正式開練。經過兩個月的戰鬥,十二月,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的浩罕入侵軍被清軍全殲。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1865年(清同治四年),浩罕汗國将領阿古柏強占喀什噶爾新城,又攻占英吉沙爾、庫車、庫爾勒,占領天山以南的南疆,在英國和沙俄的支援下,建立“哲德沙爾汗國”。

為了維護邊疆地區的主權,1875年(光緒元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4月,第二次清浩戰争正式開練。經過兩年的抗戰,清朝方面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陰謀,成功收複新疆。與此同時,浩罕等三個烏茲别克汗國遭俄羅斯帝國吞并。

随着浩罕國的兩次擴張行動,大批烏孜别克族人、哈薩克族人、撒拉族人進入新疆,成為今天新疆重要的少數民族。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烏獨立後,成為中亞地區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2012年,雙方建立戰略夥伴關系。2016年,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2020年4月,烏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中國立即派出醫療團隊,就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療對烏提供醫療援助。充分展現中烏金石之交的深厚友誼。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坐擁天選之地和白金之國

費爾幹納盆地以物産豐富著稱,以中亞五國1%的土地面積,養活了22%的人口,被譽為“天選之地”。費爾幹納盆地主體部分正好為烏茲别克斯坦所占有。

烏茲别克斯坦西部處于河中地區,靠近土庫曼斯坦的邊境還分布着另一條重要河流——阿姆河,是中亞水量最為豐富的河流,阿姆河下遊形成一片三角洲,最終流入鹹海。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費爾幹納盆地和河中地區自古以來便是綠洲荟萃之地,灌溉農業極為發達。當地灌溉農業與中亞其他地區相比,一直處于一個較發達的水準,更孕育了赫赫有名的商業族群——粟特。

烏茲别克斯坦深居内陸,距離海洋十分遙遠,成為亞洲唯一雙重内陸國,終年受到大陸氣團的控制,又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特征表現為冬冷夏熱,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氣候幹旱,年降水量少,但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從19世紀80年代大面積引種喜光照的棉花至今,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生産國和出口國之一,被稱為“白金之國”。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棉花是烏茲别克斯坦重要産業支柱,年出口量最高時達到了90萬噸,占世界總出口量的十分之一,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位。

烏茲别克斯坦全國各州均有棉花産地,但産棉較高的地區不多,分布在塔什幹州、蘇爾漢河州、布哈拉州、卡什卡達裡亞州和安集延州,占總産量的将近一半。每年超過一百萬公務員,私營企業雇員參與棉花收獲。

烏茲别克斯坦的棉花與中國新疆長絨棉具有互補性,且品種顔色級高、斷裂比強度高、纖維長度高、異纖含量低,品質與GM、SM級澳棉不相上下,品級要明顯發好于巴西棉、印度棉、西非棉等。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除了棉花外,烏茲别克斯坦還是一個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具備發展經濟的各項優勢條件,富含黃金(儲量為3350噸,占世界第4)、石油(儲量為1億噸)、凝析油(儲量為1.9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萬億立方米)、煤(儲量為18.3億噸),鈾(儲量為18.58萬噸)、錳(儲量為1500萬噸)等自然資源。

靠着棉花出口和境内豐富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烏茲别克斯坦成為前蘇聯為數不多的經濟體制轉型平穩的加盟共和國。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烏茲别克斯坦也是中亞最重要的瓜果生産基地。瓜果年産量在250萬噸以上。因為晝夜溫差大、光熱條件好,這裡所出産的水果含糖量大,汁多肉厚。水果産量實在太大,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制作各種果醬、罐頭和水果抓飯。

在烏茲别克斯坦,一年四季能看到不同種類的水果:冬天能吃到蘋果、香梨、柑橘;春天有草莓、櫻桃、桑葚、李子、杏;夏天有葡萄、香瓜、哈密瓜;秋天是許多瓜果熟透的季節,品種之豐富更是讓人眼花缭亂。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然後,除了用的、吃的,烏茲别克斯坦境内也不乏好玩的去處。

由于位于古代的中原與西域、歐洲的必經之地,是以,烏茲别克斯坦很多城市都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比如安集延,在元朝時稱為“俺的幹”,塔什幹被稱為“察赤”,撒馬爾罕被稱為“撒麻耳幹”,撒馬爾罕以西的布哈拉,被稱為“不花剌”。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當然,除了這些古城,烏茲别克斯坦的自然風光也别具一格。比如,“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霍奇-古勒古勒歐塔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帕爾塔烏谷瀑布、“流星墜兮自成澤”的幹别什布拉克湖、“緣溪進岩窦,陰黑人境殊”的霍德沙帕克山洞,還有“水皆缥碧,千丈見底”的烏魯噶切玉湖。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除此之外,烏茲别克斯坦戰略位置十分優越,由于地處中亞中部,是中亞唯一與另外四國均接壤的國家,又南鄰戰略價值巨大的阿富汗。

烏茲别克斯坦向北可通(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向東可通中國,向南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洋,西南是(經土庫曼斯坦)伊朗。正西,是石油、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的裡海。裡海以西就是高加索——黑海。

烏茲别克斯坦:中國絲路上的金石之交,戰略價值重大

是以,在曆史上,烏茲别克斯坦一直是大國博弈的必争之地,中國漢朝VS康居國,中國唐朝VS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VS突厥帝國,帖木兒帝國VS中國元朝,英國VS沙俄……

烏茲别克斯坦的戰略價值之大,可見一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