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頭條時髦香瓜談,金融危機後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時髦香瓜gN

百多年來,馬克思和恩格斯始終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最全面的闡釋者和最深刻的批評者。1848 年,兩位年輕的革命導師聯名發表經典著作《共産黨宣言》,以令人驚歎的洞察力和橫掃千軍的銳利筆鋒,揭示出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基本特征。

馬克思和恩格斯标舉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與以往一切經濟制度的根本不同,首先是它史無前例的生産力增長和令人驚歎的财富創造能力:

今日頭條時髦香瓜談,金融危機後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如何崛起的

資産階級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産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産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以往哪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裡蘊藏有這樣的生産力呢?

當馬克思和恩格斯寫F這些震撼人心的經典文字之時,資本主義的園大引擎才剛剛啟動,全球資本主義制度才剛剛露出曙光。如果口克思和恩格斯從天堂俯視過去100多年來人類生産力的飛速進步們時該不會修改《共産黨宣言》的文字,隻會在那些著名的論斷後面多加上幾個驚歎号!

經濟學者詳盡的統計資料表明,現代資本主義降生之前,要經曆漫長的630年,西歐的人均國内生産總值水準才會翻番,世界範圍的人均國内生産總值水準要翻番,則需要長得多的時間。現代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誕生以來,人類才開始見證史無前例的快速經濟增長。②人均國内生産總值翻一番的時間迅速縮短到50~60年。其中美國用了40年,日本用了25年。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國内生産總值翻番則隻用了不到10年。現代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為何能夠創造如此驚人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的秘密究竟是什麼?這都是扣人心弦的研究課題,許多經濟學者和曆史學者為之着迷。馬克思和恩格斯另一個更為深刻、更具預見性和洞察力的論斷,足資本主義必然發展成為一個超越國界的經濟體系,必然演變為個全性的經濟體系。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此有許多精彩閘述:

固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

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工業的擴充。同時,随着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的擴充,資産階級在同一程度上得到發展,增加自己的資本,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切階級排擠到後面去。

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常人之處,乃是他們在資本主義引擎剛剛啟動之際,在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初露曙光之時,就透徹地預見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将創造一個真正意義 上的全球性原材料市場、全球性生産要素市場、全球性金融市場和全球性産業分工體系。全球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必然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卷 入全球分工體系的龐然大物之中,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都将被納入全球市場和産業分工體系之中。

資産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産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使反動派大為惋惜的是,資産階級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并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産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産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通遠的國家地帶的産品來滿足的需要斷提高,機器不斷取代勞動者,産業後備軍不斷擴大,資本主義企業内部生産的高度有效性和整個經濟體系的無序性,社會平均利潤率不斷下降,高度社會化的大生産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取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創造前提條件,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必然具有内生的周期性的經濟波動等,皆以資本主義内生的技術進步和生産力增長為基本條件。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是個動态演化、 非均衡 、非線性的經濟體系。熊彼特正是深受馬克思思想靈感的啟發,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概括為創新、企業家精神和創造性毀滅。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刻洞見,是我們思考當今人類經濟制度和全球經濟體系的最佳起點。

《共産黨宣言》發表一個半世紀之後,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深刻預見的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才開始呈現出完整的形态。20世紀後半葉,一個真正的全球商品市場、全球産業分工體系、全球貨币和金融市場體系開始形成,開始左右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策、金融政策、貨币政策以及政治制度和國家戰略。1997年, 全球著名咨詢機構麥肯錫的研究人員出版《無疆界市場》,系統闡述了無疆界市場或一一個真正的全球市場正在如何加速改變世界各國的經濟面貌和經濟政策:

一個真正全球形态的經濟,在公元2000年左右終于出現。越來越有流動性的資産之波,推動了全球資本主義的浪潮,加速了産品、服務與勞力在全球的流通。并不令人意外的是,這段時期裡,各國政府因為不知如何應對如此強大的全球資本市場,不僅顯得手忙腳亂,而且制造出不少亂象。

不論個人意願如何,我們正在經曆一場全球性資本革命。全球資本市場,就好像一個正在成長卻還不知道如何運用肌肉的青少年一般,笨拙地橫沖直撞,在嘗試與錯誤中發現自己的力量和潛力。全球性巨變最強大的推動力量是越來越強大的全球性資本市場。全球資本市場不僅規模宏大,而且整合力量恢宏,将創造強大的單一市場,使得各國市場失去本身的特性,不得不奮力融入全球市場之中。

全球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資産,包括股票、債券、貨币等等,早在1994年就已經超過41萬億美元,而且始終處于快速增長之中。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的增速,比實體經濟增長要快3倍以上。股票大量發行,政府債券數量不斷增加,銀行貸款等過去被視為不可流通的金融資産也成為可交易資産,再加上加入全球市場的國家數目不斷增加,市場規模是以更加龐大。1992 年,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大約為32萬億美元,相當于經合組織成員國國内生産總值總額的兩倍。到2000年,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預計将達到80萬億美元,為經合組織所有成員國國内生産總值總量的至少3倍。展望未來,全球流動性金額資産的增速将持續超過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①

麥肯錫研究人員的分析預測有先見之明。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的高速增長,是過去數十年來全球經濟體系的一個基本特征, 是經濟、金融和貨币全球化的最顯著特征。

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實體經濟增長速度,是全球金融資本主義興起的關鍵和秘密。它曾經被許多人歡呼為人類經濟的福音,它确實對人類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然而,更大程度上,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卻是,人類經濟的“妖孽”或“魔鬼”。

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的高速增長,不僅改變了資本的結構和性盾改變了經濟體系的價格結構和市場權力結構,改變了全球産業分工體系,而且改變了人們的财富理念,改變了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傳導機制。更重要的是,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導緻實體經濟增速持續下降,貧富分化和收入差距加速擴大,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社會、政治、人文和生态危機日益嚴峻。

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嶄新階段,它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或人類經濟體系内在規律決定的必然結果。它已經是一個現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然而,這并不意味着人類在資本主義或人類經濟體系内在規律面前隻能被動跟随和毫無作為;相反,如果我們希望遏制全球金融資本主義這匹“脫缰的野馬”,充分利用它那無限的活力和沖擊力,同時防止它頻繁制造金融危機以及随之而來的經濟、政治、社會、人文和生态危機,那麼,我們就必須改造我們的财富理念,改造經濟學的哲學和道德基礎,改造我們的政策理念和工重新開機人類和自然的新對話,重新開機東西方文明的新對話。這當然不是項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系統的長期工程。 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全國系統研究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興起及其運作機制,剖析它的内在沖突和危機根源。

今日頭條時髦香瓜談,金融危機後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如何崛起的

這裡我們先簡要總結一下全球金融高速增長的一些特征, 以便讀者對于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時代裡,全球貨币總量、金融資産總量、金地父易量的高速增長态勢先有一個概要的了解。後面的章節将洋盡分球金融高速增長的事實和邏輯。資料主要是以美國為例,其他發達國家永甚至新興市場國家均呈現類似趨勢,隻是幅度比美國略小。

第一,美國金融業對國内生産總值的貢獻,從1950年的2.8%,增長到1980年的4.9%,2006 年達到最高值8.3%。2007 年爆發次貸危機和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之後,美國金融業對國内生産總值的貢獻短期有所下降,很快(自2010年起)又開始快速上升。金融業成為各國複蘇最快的行業,各國政府甚至期望金融業的複蘇能夠帶動實體經濟的複蘇。

第二,1980年,美國金融資産總價值達到國内生産總值的5倍,到2007年翻了1倍多,金融資産總價值超過國内生産總值的11倍。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金融業率先複蘇。股票交易、債券交易、大宗商品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均超越危機前的水準,屢創新高。金融資産總量與國内生産總值之比繼續快速攀升。

第三,美國公司市盈率和市值大幅度增長,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國内生産總值增速和企業利潤增速,導緻金融資産總值與實物資産(資本)價值之比大幅上升。金融學者總結出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的“摩爾定律”: 1929 -2009 年,美國股票市值每10年翻1倍,最近30年,股票市值每2.9年就翻1倍。①

第四,金融資産管理和證券是美國金融行業快速增長的領頭羊。2007年,美國證券業産出達到6761億美元,增加值達到2412億美元。其中資産管理是最大項,達到3 419億美元,與1997年相比增長了4倍多,而1980年之前,資産管理業務還聞所未聞。資産管理增加值包括投資顧問費和資産管理費。資産管理則包括各種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信托、托管業務等。資産管理為什麼會出現快速增長呢?主要是金融資産總規模大幅上升,尤其是股票市值急劇上升,身又來自股票市盈率的大幅飙升。與此同時,資産管理或理财快速從個人投資者向機構投資者集中,從業餘投資者向專業投資者集中。

第五,1980年以來,美國和全球證券行業的快速增長呈現出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與實體經濟增長關系密切的證券承銷收入占比快演下降。與此同時,證券交易量和交易收入卻上升了4倍多。1980年證券行業增加值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例隻有0.4%,2001 年達到1.7%。2007 年之後,占比超過2.0%。

第六,家庭信貸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例從1980年的48%.上升到2007年的99%。家庭信貸增長主要源自住房抵押貸款,其次是消費信貸(汽車、信用卡、學生貸款),還有以家庭住房資産為抵押的消費貸款。家庭信貸飙升反過來促進資産證券化、證券發行和交易、固定收益産品、衍生金融、工具等多種金融産品的快速增長,它們反過來進一步大幅增加了金融交易收入和資産管理收入。

第七,外彙市場交易急劇飙升,達到天文數字規模的交易量。目前,全球外彙市場日交易量超過5萬億美元,年交易量至少達到900萬億美元,甚至超過1 000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外彙市場和貨币市場以利率掉期為主體的金融衍生産品交易量亦屢創曆史紀錄。衍生金融産品的市值規模已經突破400萬億美元(還有統計說已經突破650萬億美元)。

第八,債券市場總規模和交易量、大宗商品市場總規模和交易伴快速增長。全球債券市場總規模從20世紀80年代的數萬億美小擴充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數十萬億美元。債券市場交易量自從1980年的不到10萬億美元規模,快速擴張到金融危機前日萬億美元。190年之前,大宗商品交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金融危機之前,大宗商品交易量超過10 萬億美元。僅參與大宗商品交易的對沖基金規模就超過5 000億美元。大宗商品日益顯現出金融化的趨勢,金融投機炒作成為決定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力量甚至關鍵力量。第九,債務違約掉期(CDS)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衍生金融産品和交易市場的擴張,債務違約掉期本身的名義市值最高曾經突破62萬億美元。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購買債務違約掉期之後,相信資産品質得到改善和保障,反過來瘋狂擴張資産負債規模。幾乎所有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資産負債規模均急劇膨脹。與此同時,各種所謂量化交易、高頻交易、對沖交易、套利交易風起雲湧,層出不窮,交易量達到令人驚歎的天文數字水準。

第十,全球外匯存底(以美元儲備為主)高速擴張。1971年全球外匯存底僅僅480億美元,目前已經超過12萬億美元,增長近300倍!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各國以寬松貨币政策來挽救危機和複蘇經濟,儲備貨币總量的增長速度創造新的曆史紀錄。金融危機之前,全球儲備貨币總量不到7萬億美元,危機之後5年時間裡,淨增長近6萬億美元。

深入分析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危機,并探讨面向未來的救贖之策。一個重要的基本論點是,1971年主導西方世界的國際貨币體系-布 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浮動匯率時代随之降臨。布雷頓固定匯率體系的崩潰既是金融市場不斷開放和全球化的曆史起點,亦是全球金融持續動蕩和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曆史起點,是全球性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背離的曆史起點,是全球金融資本主義開始快速興起的曆史起點。其中,無錨貨币時代全球儲備貨币的急速增長,又是刺激全球金融資本主義迅速崛起的關鍵因素之一。第十一,當全球金融資産尤其是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高速增長之時,全球實體經濟增長速度卻逐漸降低。美國1950~1973年真實國内生産總值增長速度為4%,1974~2002 年下降到3%,2003~2007 年下降到2.7%,2008 -2012年隻有0.5%。日本1950~1973年真實國内生産總值增長速度高達9%,1974~2002 年下降到3%,2003- -2007年下降到1.8%,2008~2012 年則萎縮( 負增長) 0.3%。德國1950~1973年真實國内生産總值增長速度達到5.8%,1974~2002 年下降到1.8%,2003~2007年下降到1.7%,2008~2012年隻有0.6%。其他發達經濟體皆出現類似趨勢。全球整體來看,1950~1973 年全球真實國内生産總值增速為4.3%,1974~2002年下降到3%,2003~2007年反彈到3.5%(主要源自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快速增長),2008~2012 年金融危機之後下降到隻有1.7%。與此相對照,同一時期,非洲、拉美、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真實國内生産總值增長,沒有出現上述發達國家所呈現的長期持續下降趨勢。中國尤其是-一個最重要的例外。

然而,整體上看,全球範圍的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背離則是當代人類體系一個最顯著的事實和最醒目的特征。本書的重要任務就是深入了解全球範圍内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或嚴重脫節的内在機制。隻有深刻了解這一-内在機制和内在規律,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運作規律、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總根源。

核心主題是:以全球性貨币金融市場、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全球範圍内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背離為顯著特征的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已經成為支配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體系。

最先洞察而且深度參與全球金融市場體系的人,主要是跨國公司的進階管理人員,以及全球貨币和金融市場的投資者或投機者。他們不僅是全球市場的參,與者,而且本身就是全球市場的創造者。他們以頭際行動一.直提醒和告誠宏觀經濟決策者和經濟學者,人類經濟、金融和貨币體系的基本架構和運作機制已經發生革命性變化,然而,經濟學者和政治決策者卻總是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全球性經濟體系尤其是全球性貨币和金融體系,對各國政府的牽制力、影響力和控制力越來越大,主權國家對全球金融貨币市場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則越來越小,越來越弱。

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拉美債務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其間超過百次的各種金融危機、貨币危機和銀行危機,越來越清晰地揭示出一個重大事實:主權國家對利率、匯率、貨币供應量、物價水準等關鍵經濟名額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日益削弱。許多國家被迫重新實施資本管制,試圖以此奪回對本國經濟政策的主導權和控制權。重新實施資本管制,短期内有些效果,長期看則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在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如何制定安善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經濟金融戰略,既能有效利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所創造的曆史機遇,促進本國經濟和國民福利持續增長,又能有效防範全球金融動蕩給本國經濟和金融安全造成巨大沖擊,是各國政府和政治精英們面臨的首要課題之一。

随着全球流動性金融資産和虛拟經濟規模日益龐大,各國中央銀行越來越難以預測和把握利率、匯率、貨币供應量、通貨膨脹等關鍵經濟名額,甚至從根本上無法定義和量度這些名額。具有先見之明的經濟學者20多年前就已經預見到,随着全球性金融和貨币市場體系的快速整合和規模日益增長,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無法量度本國貨币供應量以及全球貨币供應量。經典的貨币數量論不僅不再适用于本經濟,亦很難适用全球經濟體系。

在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完善操作程式,妥善應對全球資本流動對本國貨市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沖擊,確定本國貨币政策的相對獨立,維護本國貨币市場和金融市場相對穩定,避免本國利率、匯率和通脹水準大起大落,特别是避免本國被動輸入通脹或通縮,已經成為各國中央銀行面臨的頭号難題。當代人類經濟體系面臨的另外一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産業分工體系、貿易體系、貨币和金融體系的日益國際化與主權國家試圖堅守和捍衛宏觀經濟政策獨立性和主導性之間的沖突。換言之,就是貨币金融體系日益國際化和各國經濟政策日益民族化之間的沖突,就是各國經濟政策的自主權和獨立性與全球經濟政策協調和配合之間的沖突。主流經濟學基于封閉經濟模型,假設主權國家能夠完全獨立控制宏觀政策,能夠完全自主調節本國利率、匯率、貨币供應量和其他宏觀經濟名額。面對日益全球化的貨币和金融體系,主流經濟學無法提出恰當的政策和政策。

在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各國财政政策不再是完全獨立的主權政策,國際金融市場的風吹草動不僅會影響各國發行外債的規模和利率,而且會影響本國債券市場的利率水準和流動性,進而左右各國政府對内發行國債的規模和成本。如何妥善管理本國财政赤字,加強國際财政政策協調,建立和完善具有高度流動性和良好信譽的國債市場,以防止主權債務危機爆發摧毀各國和國際金融體系,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宏觀财政政策的當務之急,成為二十國集團和其他國際經濟、金融協調組織的頭号任務。歐債危機和美國“财政懸崖”至今仍然沒有得到安善和圓滿的解決,其他國家出現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卻又持續上升。主權債務危機将是威脅全球經濟複蘇和穩定的長期和巨大隐患。

然而,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尤其是危機爆發之後,各國經濟皆經曆了漫長而痛苦的失衡、失業、衰退、停滞和通縮,才迫使經濟學者和政治決策者開始真正關注人類經濟體系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2008年金融海嘯過去多年之後,越來越多的經濟學者和政治決策者終于開始醒悟過來,他們習以為常的理論模型和思維方式已經過時。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正以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勢,猛烈沖擊着封閉經濟模型和舊的思維方式。如果不站到全球性産業分工體系、全球性商品和服務市場、全球性貨币和金融市場體系的新視角和新高度,我們就完全無法了解今天人類經濟體系所面臨的根本性難題,更無法找到改革全球經濟治理、實作全球經濟持久複蘇的正确方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