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時光網特稿近期落幕的 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上, 樸贊郁憑借湯唯、樸海日主演的 《分手的決心》拿下最佳導演的榮譽,這是他繼 《老男孩》(評審團大獎)和 《蝙蝠》(評審團獎)後第三次在戛納獲獎,也是他第四次征戰戛納。

該片在戛納電影節《銀幕》場刊上以3.2分(滿分4分)的表現登頂,也是本屆戛納電影節唯一一部破3分的影片。憑借口碑和大獎,樸贊郁讓南韓電影在國際舞台上又獲得了贊譽。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從 《共同警備區》正式走入大衆視線,到 《我要複仇》 《老男孩》 《親切的金子》“複仇三部曲”;從炫麗癫狂的 《機器人之戀》 《蝙蝠》,到首部英語作品 《斯托克》、入圍戛納主競賽的 《小姐》,再到今年戛納榮譽加身的 《分手的決心》,樸贊郁的每一部作品都激發着影迷的好奇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新作”總讓人難以捉摸,因為他從來不按常理出牌,是以影迷們的任何期待都有可能被“辜負”。作為彌補,總能得到一種完全陌生的快感和前所未有的體驗。就像他曾經在自己的散文集《樸贊郁的蒙太奇》開篇所寫的一句話:第一是個性,第二是個性,隻有個性重于一切。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分手的決心》海報

樸贊郁導演深知商業類型片的趨同屬性,而追求個性便成為了他的創作底線和不二法則。在南韓影壇上,人們叫他"最黑暗的家夥”,“一意孤行”在“另類”道路上的電影冒險家。

樸贊郁的cult風格在南韓導演中獨樹一幟,是南韓分級制度出現後跻身世界影壇重量級導演。他的作品邪魅、暴力又常常蘊藏人性的溫情;學哲學的他關注社會,兼具哲學家的博愛;他颠覆傳統且又将傳統發揚光大......

27歲執導處女作,一部證明過早出道并不好的電影

幼年到青年時期的樸贊郁,是在濃厚的美術氛圍中長大的。建築專業的父親很喜歡美術,外公癡迷收集字畫。樸贊郁和弟弟樸贊景從小耳濡目染,都很喜歡繪畫,也都自然而然的想到要走藝術這條路。但除了美術,他還對文學和人文學方面有着深厚的積澱,不難看出這些都在他日後執導的電影當中有所顯現。

作為一個影像工作者,樸贊郁曾坦言自己花在讀書上的時間比看電影要多得多。他從事電影創作所需要的養分和靈感都來自書籍。在樸贊郁的家中,有一個藏書庫,按照關鍵詞分類收藏着他和家人的愛書。最多的要算人文社科、文學、曆史類書籍,當然還有他最愛的漫畫。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藏書庫作為《小姐》中的重要場景(片場照)

總是被怪誕的超現實畫作,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所吸引的樸贊郁對自己的喜好也慢慢有了認知,并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憧憬電影導演這個職業。但他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并沒有選擇電影專業。"我覺得電影導演不是誰都能當的,要有很強的上司力,要有熱情,而我是那種有些消極,也很内向的人,是以好像并不合适"。

一直認為自己會成為"做學問的人"的樸贊郁最終選擇了哲學專業(1982年入學)。并在大學期間加入了攝影社團,這也成為了他與電影真正結緣的開始。

雖然他就讀的西江大學裡沒有電影專業,但是圖書館裡還是有許多電影相關的書籍資料。通過書籍背面借閱卡片上登記的借閱人的學科和姓名,樸贊郁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聚在一起看電影,甚至還嘗試拍攝了最終沒有完成的短片電影,而這個時期看過的希區柯克電影 《迷魂記》讓樸贊郁産生了做電影導演的決心。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1958年《迷魂記》

大學期間,樸贊郁已經開始到片場打工,并開始學習制作電影。畢業後的1988年他加入了柳永振導演的電影《甘同》劇組,當上了助理導演兼制片人。還在1990年,以助理導演身份參與拍攝了郭在容導演的電影《雨天的水彩畫》。

他開始進劇組工作的上世界八十年代末,忠武路仍被過時的制作方式所支配。對"電影青年"們來說,要想堅持下去十分困難。為了生計,樸贊郁不得不在參與了兩三部電影的創作後,轉到電影公司的項目部工作。就在那段期間,樸贊郁遇到了作為導演出道的機會。

上世紀90年代初,南韓許多大企業紛紛進入電影産業。有人拿出一億韓币左右的制作費,提議讓樸贊郁執導電影。于是樸贊郁在他27歲的時候拍攝了一部在他30歲的時候才得以上映的電影 《月亮是太陽做的夢》(1992年)。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1992年《月亮是太陽做的夢》

《月亮是太陽做的夢》是一部低成本的B級片,描繪了南韓社會底層人們的生存狀态。影片中顯現了許多此後樸贊郁作品的氣質風格,比如畫面的色彩搭配、通篇的複仇概念、人物間的三角關系、鏡頭中的象征意象等。但因為準備過于倉促和盲目的自信,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全部遇冷。

樸贊郁将這部"很業餘的在模仿"的電影形容為"證明過早出道并不好的的電影"。但事實上影片的品質并不差,當時許多與樸贊郁并不相識的著名導演在看過電影後都紛紛給他送去了鼓勵,他們都認為這是一部"很特别的電影"。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1992年《月亮是太陽做的夢》

從導演變成影評人的稀有案例,"隻要有機會,我會震驚世界的"

處女座《月亮是太陽做的夢》失利後,樸贊郁第二部作品一等就是五年。這期間已經成家的樸贊郁為了生活開始為雜志和報紙寫影評。導演失格,卻因影評人的身份成名。這點和新浪潮的手冊黨們相似。

他曾經在某個采訪中開玩笑的談到,他是"從導演變成影評人的稀有案例"。在各種媒體上寫影評的他,顯現出了對B級片強烈的興趣。1993年他結識了電影導演李勳(以《Mascara》于1995年出道,同年死于一場火災事故,終年30歲),後者在美國留學時收集的電影碟片,讓樸贊郁有機會看到許多在南韓根本看不到的電影。

"雖然我原本就喜歡B級片,但遇到他之後就更加喜歡了,他的鑒賞能力讓我震驚。不單是電影,還有音樂,他推薦給我的電影,我後來才知道都是留名電影史的CULT傑作,和他的相識,讓我經曆了很大的改變。"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樸贊郁著作《樸贊郁的蒙太奇》

樸贊郁曾自嘲是"南韓寫字最多的導演",寫影評的五年間,他一直在等待執導第二部電影的時機。他在寫影評的同時,會将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進行思考,對不欣賞的電影進行批判,欣賞的題材則想象換做自己該如何拍攝。"

但因為等待太漫長,他也有過想放棄的時候。在那段難熬的歲月之後,他的第二部電影 《三人組》(1997)得以拍攝。經曆過一次失敗的樸贊郁認為,要拍攝一部"大衆"化的電影,這樣的想法最終制約了他,這部公路喜劇仍以失敗收尾。 "我的判斷失誤,讓電影變得有些四不像,顯得很蠢。"樸贊郁導演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第二部作品。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1997年《三人組》

兩部電影接連失敗,放在現在的南韓影壇,基本不可能再有拍攝第三部電影的機會。當時的樸贊郁也開始思考一個嚴峻的問題:還要不要做導演?而且當時他在影評界已經混的風生水起,影評集《Video-drome: The Discrete Charm of Watching Films》甚至成為了不少影迷的觀影聖經。

有意思的是,即便兩度受挫,這位有着巨大看片量的出色影評人仍然堅信自己一定能拍出一部好電影。雖然這時離 《共同警備區》出現還有三年的時間。

對于這三年的苦苦堅持,樸贊郁導演曾經這樣描述道:"我一直在寫劇本,雖然沒有公司感興趣。但我有那種如果能拍第三部電影就一定會成功的自信,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現在回頭來看,确實有些神奇。那是一種很特别的自信,看别人拍的電影時,我會有那種如果是我拍,會拍的更好的自信。我覺得隻要有機會,我會震驚世界的。"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1997年《三人組》劇照

尋找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共同警備區》一鳴驚人

評論别人創作的電影,讓樸贊郁生出了一定要拍一部好電影的決心和自信。《共同警備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忍不住拍攝的電影。而前兩部作品的失敗讓制片方無法再認可樸贊郁的"一意孤行",轉而要求他拍攝一部主流商業性質的電影。索性這部東山再起之作,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該片在2000年上映之時成為了當年的票房冠軍。

"《共同警備區》如果不賣座的話,我應該就沒有機會了。我覺得我能拍第三部電影已經是奇迹了。幸運的是,它成功了,不然我真的就沒有機會了,是以說《共同警備區》真的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0年《共同警備區》

《共同警備區》改編自南北分裂題材的同名小說。樸贊郁當然沒有老老實實地去拍一部商業片,而是擺脫了一般南韓電影的老套路,以不同尋常的思維模式進行創作。不僅在國内獲贊,外海也是一片叫好,甚至入圍第51屆柏林電影節,正式開通了樸贊郁的歐洲電影節專線。

《共同警備區》采用了好萊塢Super 35mm格式拍攝,這種格式加寬了銀幕的能見度,增加了景深,加上接近全銀幕式的播放,使視覺影像更為逼真,此舉也是在技術方面進行了南韓電影史上的首次嘗試。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0年《共同警備區》劇照

這次逆襲讓樸贊郁找到了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他的成功還離不開南韓當時剛剛實行不久的電影分級制度,這讓許多兼具藝術思想和商業頭腦的導演們有了更多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

“複仇三部曲”确立創作風格,《老男孩》獲國際認可

雖然"複仇三部曲"并非最初就有的構想,但它确實幫助樸贊郁确立了自己鮮明的創作風格。《老男孩》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令樸贊郁成為了國際化的藝術家。

《我要複仇》的永恒怨念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2年《我要複仇》

"恨"是樸贊郁電影中探讨的永恒話題,"怨念"則是的樸贊郁的标簽。不單是樸贊郁個人,整個南韓影壇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情緒,李滄東溫柔的沖突沖突、金基德殘酷的現實忿恨,到了樸贊郁這裡成為了一種哲學思考,探讨的是原罪——人本身的愚昧與罪惡。樸贊郁找到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後開始探讨南韓人的人性之苦。

前幾部的錘煉打開了樸贊郁的任督二脈,《我要複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異常成熟冷靜的樸贊郁。導演的成熟是影片在一個特别具有樸式風格的故事中卻用了不同以往的樸式風格,全片處在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克制之中。樸贊郁常見的經典配樂也大量削減,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聲。比起華麗的視覺語言,《我要複仇》更多的是精心的叙事,步步為營把一場冷酷的社會絞殺展現出來。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我要複仇》的劇本是20小時不間斷作業寫成的,影片也确實給人一種筋疲力盡的瘋狂之感。電影中樸贊郁雖然沒有炫技,但還是為我們展現了三種特别的視角。上帝視角下對命運的冷眼旁觀,讓宿命的蒼涼之感油然而生;固定視角中平靜記錄,隻留背景聲的做法也讓鏡頭外的暴力更加醒目;還有《共同警備區》那樣的靜止鏡頭,讓故事戛然而止,讓觀衆意猶未盡。

《老男孩》的波瀾萬丈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3年《老男孩》

樸贊郁诠釋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老男孩》把複仇三部曲帶到頂峰,樸導一改前作的冷靜克制,把這部漫畫改編的電影推向極緻的風格化。

亂倫、剪舌頭、生吞八爪魚,通篇令人不适的暴力鏡頭,卻恰好擊中了當年戛納評委會主席昆汀·塔倫蒂諾的心。後者表示看完後夜不能寐并多次流淚,并将第57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頒給了《老男孩》,在世界範圍掀起了一股韓影浪潮。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漫畫基調加上MTV式的攝影讓這部《老男孩》展現出不老的活力。樸導玩得大膽,玩得炫技。鳥瞰、固定和靜止鏡頭無所不用其極,還加入了吳大秀單挑百人的"斧頭戰"長鏡頭。這段場景拍攝用了三天,完全是一鏡到底。燒腦的劇情更是讓觀看樸贊郁的電影變成了一項體力運動。

《親切的金子》的溫柔收尾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5年《親切的金子》

相比前兩部,《親切的金子》故事簡單,情感細膩,視覺更加華美。樸贊郁把他的複仇用一出華麗的戲劇包裝,慣用的紅綠色調被升華,展現出一種殘酷的美感,色彩的運用程度有些類似日本導演中島哲也。

金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神性,這樣三部曲的過程也從世俗走向了神話。散放着神聖光芒的金子經過痛苦的磨難才能為複仇這個漫長的曆程尋找到形而上的超脫途徑,隻有神性的救贖才能洗滌肮髒的心靈。最後一場戲,金子和女兒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相擁,誓言要雪白的活着,這是一個童話般光明的結尾,也為這殘酷的三部曲溫柔收尾。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另外影片的配樂也非常出色。歌劇式的配樂為影片賦予了一種古典氣質。主體的巴洛克風好似不食人間煙火,凄婉的小提琴帶出宗教音樂的感覺,而最後的搖籃曲,也暗示着複仇者心靈最後歸于平靜。

怪咖《機器人之戀》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6年《機器人之戀》

《機器人之戀》是最能展現樸贊郁cult怪雞情結的作品。這次樸導把視線放到了精神病院,為影片加入了風格清新的愛情元素。但就當你以為它褪去了血腥和暴力,這邊林秀晶便舉起手指加特林在精神病院大開殺戒;當你感覺這好歹是個純愛故事時,樸贊郁又在最後一個鏡頭中,以陽光和彩虹粉飾隐藏二人光屁股之事,可謂樸贊郁的一種惡趣味。

将愛情、科幻、喜劇和血腥暴力雜揉,樸贊郁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把cult玩出了新意。樸贊郁從不吝惜特效,不過他并非追求大場面,而是為了滿足想象力。最後觀衆看到了一個漸變成機器人的絕食女子;林秀晶乘着甲殼蟲飛躍瘋人院;把瘋子的故事變成一出童話。

私人化的《蝙蝠》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9年《蝙蝠》

《蝙蝠》應該是樸贊郁歐洲化最明顯的一部韓語作品。本片改編自左拉的《紅杏出牆》,摻雜了宗教、吸血鬼等諸多歐洲元素,而戛納的評審團獎也側面證明了樸贊郁向往更大舞台的野心。

雖然《蝙蝠》的吸血鬼元素頗為搶眼,但導演原本隻是想拍一個以牧師為主角的電影。《蝙蝠》取景澳洲的沙漠,室内布景配樂又帶有巴洛克的奢華風格,這就是樸贊郁想要的血腥童話。

身為韓影扛鼎人物的樸贊郁在拍攝《蝙蝠》時已經不在意商業成就,他的影片風格轉而越來越個人化。收起《機器人之戀》的活潑,樸贊郁嚴肅地讨論了一次靈與肉的關系。影片看不出具體的發生地點和相關人物,導演建立了一個帶有他鮮明烙印的烏托邦,把想要的故事展現給觀衆。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獨樹一幟的歐洲範兒,《斯托克》緻敬偶像希區柯克

從《共同警備區》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開始,樸贊郁幾乎每一部電影都為世界所關注。

大學時期看過的希區柯克電影《迷魂記》,讓樸贊郁立志成為一名電影導演,并開始創作劇本。而他的第一部全英文對白電影《斯托克》恰恰顯現了希區柯克同樣的癖好,以"性、愛,死亡"作為主題,同時封閉空間中上演的情欲糾葛也明顯是在緻敬偶像希區柯克。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13年《斯托克》

與此同時,樸贊郁也受到好萊塢上世紀60-80年代黑色電影的影響,黑色幽默在他的電影中十分常見。短片《審判》中殡儀館大叔把啤酒和屍體放在一起冷凍;《共同警備區》最後一個震撼的鏡頭;《我要複仇》賣腎救人卻被騙;《蝙蝠》中偷情的男女和鬼魂等等。樸贊郁把黑色與喜劇元素調配的比例均衡,使電影風格冷峻又不失趣味,同時還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嘲諷。

因為受到歐美文化影響頗深,樸贊郁導演的電影具有一種東方審美中不具備的歐洲古典氣質,令他在南韓影壇獨樹一幟。同時也為好萊塢帶去了一股亞洲的清新之風,在歐美的文化背景下傳遞出亞洲含蓄的精神核心。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迷戀并颠覆傳統,《小姐》本土化的女權訴求

沖破令人不滿的現實規則,夢想逃走是"樸贊郁世界"的永恒主題。縱觀其作品,複仇成功但并未獲得救贖的金子小姐(《親切的金子》)、放棄改變現實決心永遠活在夢想世界中的英俊和日順(《機器人之戀》)、無法阻止暴走的戀人而一同赴死的尚賢(《蝙蝠》),這些人物的“出逃”,最終都因為自身的能力所限而停止。但《小姐》中的主人公英子和淑熙卻有些不同。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16年《小姐》

她們的野心,相比樸贊郁的前作人物都要遠大。她們最終掙脫了困住自己的牢籠,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主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什麼都沒有失去,實作了完美的勝利。這一次,樸贊郁的電影世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明快的happy ending。

事實上,擁有如此完美勝利的女性角色,在南韓電影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在男權社會的規則和桎梏之下輕快掙脫的女性形象,在南韓本土電影中出現極具現實意義。

這也是相比原作小說《指匠情挑》,《小姐》更為南韓本土化的部分。而樸贊郁也曾直言,女權訴求是他執導《小姐》的初衷,而相比西方人,他也更看重本土觀衆的對影片的了解和态度。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鐘情"模糊"的電影多面手,故事大王&制片人

樸贊郁曾經在某個采訪中為自己寫了一段”墓志銘”:他執導了69部長篇電影和35部短片電影,為48部電影撰寫了劇本。作為電影導演,相對來說他是個無私的人,他睡在了這裡。

但事實上,樸贊郁并非一個高産的導演,從1992年執導處女作《月亮是太陽做的夢》開始,出道24年間他一共執導了10部電影。"至少要拍50部,但好像很難,一年都拍不了一部......”

為了拍攝更多的電影,樸贊郁覺得一方面要“活的久一點”,而另一方面則開始做制片人。樸贊郁的制作公司名為”模糊電影”。因為在樸贊郁導演看來,擁有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多面性的作品才稱得上藝術作品。

2008年,樸贊郁為《親切的金子》導演組出身的李京美的導演處女作《胡蘿蔔小姐》擔任制片。同時,他還執筆了該片的劇本,雖然略帶《機器人之戀》的怪雞風格,但樸贊郁并沒有喧賓奪主,而是把故事寫得飽滿溫情。此外,他甚至還友情客串了角色,足見樸制片扶持後輩的不遺餘力。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13年《雪國列車》劇照

樸贊郁最著名的一次制片還要算奉俊昊的《雪國列車》,在好萊塢先行一步的他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好友奉俊昊打開了世界影壇的大門。

除了做電影導演、制片人,寫字起家的樸贊郁還是位十分出色編劇,可謂忠武路的故事大王。2000年尚未成名的他就和李濬益等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來到中國,拍攝了自己的編劇的《天地男兒之激進黨員》,該片可以稱的上影史上第一部中韓合作電影。

樸贊郁,把南韓電影又推向高光時刻!從《老男孩》《蝙蝠》到《分手的決心》

2000《天地男兒之激進黨員》

《滅絕人性三人組》《跆拳道女孩》《少年去天國》等,這些影片都出自樸贊郁編劇。有趣的是,以黑暗風格著稱的樸導為他人編劇的作品通常都是溫情的喜劇路線。他坦言寫喜劇會讓他感覺輕松開心。

作者:我愛羅賓

編輯:八不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