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演通論看世界:為何現代人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了?

作者:生活100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潛移默化的需要依靠食品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來判斷食物是否健康,以及是否适合自己了。比如許多人都很關注包裝袋上寫的熱量(卡路裡)、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族群、微量元素等含量。如果生活在20年前,這一行為可能會不被了解,但如今在發達地區已經司空見慣。

物演通論看世界:為何現代人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了?

我們需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的表層原因

主要是因為如今的食物有很大部分比例已經不是天然食物,而是從雜貨店和餐館中購買到的經過深加工的食物。抛開食材本身已經有許多污染和營養成分缺失的問題,購買加工後的食物可能存在因油、糖、鹽、食品添加劑和烹饪方式等改變了食物天然的營養平衡。而有很多證據表面,加工食品特别是深加工後的肉類、飲料等會導緻心髒病、糖尿病、癌症等發病幾率上升。這是我們如今不得不關注食物營養成分的表層原因。

科學界也在不斷迎合人們通過食物營養成分判斷健康與否的需要。5月24日,美國網絡科學和醫學研究員Giulia Menichetti 和 Albert-László Barabási在Nature雜志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通過對美國農業部4889種動植物食材中總計100種化學營養成分資料地分析發現,植物和動物這些生物食材中營養成分的含量,由于生物本身的新陳代謝遵循着某種自然限制而呈現幂律法則。

以蘋果為例,一個蘋果中包含着衆多的營養物質,從含量最大的水到最小的維生素K,數量差異達8個數量級。然而将其營養物質的含量繪制散點圖可以看到,每種食材的營養成分分布服從幂律分布。下圖縱軸代表一個蘋果中各種營養成分,橫軸代表一個蘋果對應的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

物演通論看世界:為何現代人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了?

幂律分布是一個數學概念,有興趣深入了解可上網查一些講解資料,下面貼了一張正經的幂律分布圖。簡單來說,對于一個蘋果,處于中間含量狀态的營養成分最多,處于極小或極大含量狀态的營養成分最少(圖中一頭一尾,比如最小含量的維生素K,最大含量的水)。此外,研究人員不僅分析了蘋果,還有其他4000多種食材,都發現了這個規律。

物演通論看世界:為何現代人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本文底部的連結,閱讀研究報告中的細節資料和結論。我們在這裡主要關注這個發現有什麼用?

研究人員認為,适合人體健康的食物,其營養成分應該符合自然狀态下的幂律分布,這樣的食物符合人體千百萬年進化已經沉澱在基因裡的對自然食物的需要。研究人員根據食物營養成分偏離幂律曲線的程度,對5萬種深加工食物給出0-100的打分,分數越高意味着偏離食物自然營養成分越遠,也可以了解為越不健康。具體可在http://www.truefood.tech 網站檢視。

物演通論看世界:為何現代人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了?

這對于我們判斷加工食物是否健康提供了新的依據。對真正關注健康的醫療人員或食品安全監管機構來說,這種評估加工食品健康水準的方法值得關注。對于個人來說,如果知道自己日常吃的各種加工食品中,哪些的營養成分離自然幂律分布較遠,也可以減少甚至避免繼續再購買此類食物。

但可惜目前這個網站隻給出了西方流行的加工食品的健康評估,暫時不包括中國流行的加工食品。希望未來會出現類似的中國加工食品營養成分健康評估的網站。

我們需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的深層原因

千百萬年來,人類都不像如今這般把食物掰開了揉碎了觀察其以毫克甚至微克為計量機關的營養成分。那是因為長期以來人體和自然環境達成了和諧比對,無需過于關注肉眼看不見的營養成分,通過肉眼以及食欲就能較好地尋找到滿足自身所需的食物。

盡管現代科學讓我們知道了身體實際上吸收的是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成分,但這已經是由于人類的存在度下降,而不得不代償出科學能力來分辨成分日益複雜的食物(參考《物演通論》遞弱代償原理)。這是我們需要關注食物營養成分的深層原因。

因為如今的食物就算自然天成,但卻從土壤、農藥、飼料中吸收了重金屬和抗生素。加之人口衆多和工業化發展對效率的極緻追求,上班族不得不依靠購買加工食品。而加工食品受商業利益驅使,不斷迎合刺激我們的味蕾,高鹽、高油、高糖、高辣、高麻、各種保鮮劑,都是能夠讓商品大賣的不二法門。這一系列牽扯到經濟、文化等複雜社會因素,為了維護數十億人暫時穩定生存,不得不繼續在這條路上艱難前行。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光靠肉眼和食欲已經無法分辨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健康程度。如今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食物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甚至自己測量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但受限于各種知識和方法的不完備,始終治标不治本。

關注食物是否健康,更需要整個社會改善飲食文化和環境

雖然最好的方式是不購買加工食材,但如今我們很難辦到。上班族沒有時間做飯或者不會做飯,小孩子不得不喝奶粉,稍微有點錢忍不住下館子或去超市購買各種泡面罐頭。

上述評估加工食物營養成分是否符合自然的幂律分布,總歸是有些效果的,我們也希望将來出現友善個人使用和評估食材健康程度的工具。

但從更長遠來說,我們更應該寄希望類似于食物自然成分的規律能在食品安全檢測标準中施行起來。同時,我們應該改變崇尚追求刺激和快餐化的飲食文化,改變食物的生産環境。隻有整個社會有所改變,才能最大程度惠及個人。

任重而道遠矣。

生活在21世紀,我們面臨着來自生存環境的諸多健康挑戰,健康管理成為了當下每個人需要且應該學習的事情。生活100(bbs.life100.live)是一個專注于個人健康管理的線上健康管理平台。基于王東嶽先生《物演通論》哲學思想,借助現代科學資訊做佐證,說清楚與健康養生和健康管理有關的疾病的根源、健康的本質、健康觀念和方法、可穿戴裝置、數字療法、健康風險因素、過度醫療等複雜問題,同時幫助我們了解現代醫療建設的健康監測服務、健康風險評估服務、健康幹預與促進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基于“個人”角度共同探索适合我們自身的健康方法。歡迎您的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