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片短缺之下,智能汽車何時才能拯救華為?

作者:芯媒
晶片短缺之下,智能汽車何時才能拯救華為?

近日,華為餘承東的一句“現在買燃油車,就像智能機時代買功能機”被“罵”上熱搜。對此觀點,紅藍陣營各有看法,我們暫且不論其對錯。就像一個鴻蒙開發者所說:什麼時候餘總經常說什麼,那就是他(華為)重點要幹什麼。我們從各個方面也能看出,智能汽車目前在華為再次崛起的戰略中的地位是比較重要的。本文将從幾個方面簡要分析:智能汽車救得了華為嗎?

晶片短缺之下,智能汽車何時才能拯救華為?

今年,華為把原來的消費者BG改名為終端BG,餘承東被調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其重心也全面轉向智能汽車。

據雷達财經公開報道,今年2月份,餘承東内部講話稱“華為汽車一年幹翻特斯拉,兩年一飛沖天,年銷要迅速超過200萬輛,BBA(奔馳、寶馬、奧迪)要一把幹掉。”

為什麼要“年銷要迅速超過200萬輛”?

衆說周知,華為在2019年被美國開始制裁,然後經過幾輪打擊依然抗下來了,2020年的銷售業績還是增長的,達到8913億元(人民币),但2021年的營收已經大幅減少2545億,下滑至6368億,,下降25.8%。

晶片短缺之下,智能汽車何時才能拯救華為?

來源:華為官方2021年年度報告

2021年營收大跌最大的原因是高端5G晶片被斷供,智能手機銷量斷崖式下滑。

2019年華為終端業務(智能手機)營收達到4673億人民币,占據總營收的54.4%,貢獻了公司一半多的收入;

2021年,華為終端業務營收2432億人民币,較2019年接近腰斬。同時,2021年終端闆塊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下降至38.2%。

目前,華為恢複5G等高端晶片供應的前景依然不明朗。華為為了自救,也為了再次崛起,實作鳳凰涅槃,不得不找到另一個有可能實作大營收的領域。按照目前的趨勢,結合華為的沉澱和技術,隻可能是智能汽車(新能源電動汽車)。

而對于華為來說,要實作營收的再次增長,或者至少基本持平,就需要補足至少2500多億由于智能手機下滑帶來的營收缺口。未來幾年,華為在智能手機上的營收可能還會持續下降較多,甚至降到冰點,那麼就要補齊4600多億,将近5000億的營收缺口。

補齊這一營收缺口的重擔估計就落在了餘承東身上,是以才有前面“年銷要迅速超過200萬輛”的目标。

因為,目前業界定位的智能汽車(或者說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最适合的價位是25萬左右,這也是華為主打的定位。要實作2500億的營收,就需要銷售100萬輛汽車,要完全補足智能手機近5000億的缺口,就需要銷售200萬輛汽車。

這應該就是餘承東“200萬輛”的目标所在!

什麼時候能夠實作年銷200萬輛目标?

今年2月内部講話2個月後的4月份,餘承東在接受采訪時卻改口了:“在全球汽車缺芯的情況下,根本做不到三十萬輛。因為供應不出來。我們第一年如果能做一二十萬台,已經是奇迹了。”

最近一年多,半導體行業晶片短缺的重災區恰恰就在智能汽車領域。據業界台積電、英特爾等高管在2021年的預測,晶片短缺問題将在2022年緩解。然而到了最近,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和半導體行業晶片短缺的繼續惡化,業界再次預測至少需要到2024年才能解決。

雖然晶片短缺呼聲最高的是在智能汽車領域,但半導體晶圓廠的産能卻沒有大規模向這一領域傾斜,根據筆者近期《從台積電2017-2022年業績分析看全球晶片産業及短缺趨勢》文中分析:

2021年台積電生産了全球26%的半導體,按平台劃分的淨收入為:44% 來自智能手機;37% 來自高性能計算(HPC);8% 來自物聯網; 4%來自汽車。此外,4% 來自數字消費電子産品,而其他占剩餘3%。

晶片短缺之下,智能汽車何時才能拯救華為?

而2019年台積電在汽車方面的晶圓産能占比也是4%,2019-2021汽車半導體産能比例基本沒有變化。

可見,雖然汽車晶片短缺最嚴重,但對于半導體産業鍊的最上遊晶圓廠來說,其銷售收入遠遠不及智能手機的1/10,是以,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産能的傾斜。

盡管有着大量來自國産晶片的崛起,但是晶圓産量在那,下遊設計公司隻能“望洋興歎”。

是以,按照業界預測,2024年能夠解決晶片短缺問題,而根據這幾年的客觀情況的變化,可能要到2025年汽車晶片才會有豐富的供應。按照這個趨勢,華為至少還要等3年才可能實作“年銷200萬輛”的目标。

但是,真正要做到年銷量200萬輛,不一定那麼容易或者順利。

我們來看汽車行業的銷量情況。

首先,我們看看新勢力造車領頭羊特斯拉銷售100萬輛用了多少年?

2020年,特斯拉全球傳遞量接近50萬台,真正迎來了自己的井噴期,其中中國市場需求量巨大,僅僅是Model3中國市場銷量就已超過13萬台。

據統計,從2008年到2020年,特斯拉用了超過12年的時間,完成了自己工業史上的100萬台新車銷量。

注意,這是總共一百萬輛花了12年。當然,有了前面的鋪墊,後面就容易得多了。

2021年特斯拉全球傳遞量為93.6萬輛。其中上海超級工廠共傳遞48.41萬輛,占特斯拉全球總傳遞量的51.7%。上海工廠不僅承擔了中國汽車市場傳遞的重任,2021年還有超16萬輛用于出口歐洲及亞洲其他國家。

有了質的改變,量也得到了飛速的增長。特斯拉的目标是到2030年實作年銷量2000萬輛。

當然,不能說特斯拉用了12年,年銷量才達到近100萬輛,華為也需要12年。

因為有了新勢力造車潮流的推動和全球各個國家特别是中國政策的支援,加上華為本身的基礎沉澱和技術積累,要實作年銷量200萬輛目标,對于現在的華為來說,這個過程或許要快得多。

但是由于國際和國内車廠的競争,這個過程肯定也不會很快。

中國市場汽車年銷量情況

2022年1月,中國乘聯會正式釋出了2021年全年銷量資料:去年1-1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累計已達到2014.6萬輛,同比增長4.4%。

2021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達到331.2萬輛,同比增長181.0%;零售量為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的走勢形已成強烈差異化,前者對後者已出現部分替代效應,2021年整個車市已經開始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

按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左右的目标,有望在2022年實作。規劃提出,力争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的未來14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将以400萬輛起步,逐漸增長到2000多萬輛,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3%。

到2025年這個時間節點,也就是汽車晶片短缺問題可能徹底解決的時間點,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計将達到約600萬輛左右。

那麼,如果華為要在2025年實作200萬輛的年銷量目标,需要占領1/3的新能源市場佔有率。

與當初在做智能手機時說出的豪言壯語一樣,華為餘承東在4月份與車評人吳佩的對話中表示:“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就是要做到第一,這既是信念也是願景,我一定會做到的。”

結語

當初,餘承東說未來智能手機将會隻剩下三家,确實,到2019年的鼎盛時期,中國市場隻剩下了華為、小米和OV。國際市場上,主要還是蘋果、三星和華為(那時小米和OV在國際上的份額也還不是靠前的),華為的市場佔有率一度成為第二。如果不是被制裁,華為智能手機或許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場第一。

現在,華為為了自救和再次崛起,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道路,包括在5月26日,華為舉辦第三批軍團及系統部組建成立大會。至此在過去半年間,華為總共成立了十五大軍團,分别覆寫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智能光伏、資料中心能源、電力數字化、政務一網通、機場與軌道、互動媒體、運動健康、顯示新核、園區、廣域網絡、資料中心底座和數字站點行業。

這些軍團面向的都是行業和專業領域,單個軍團創造的年營收可能不會太大,當然他們的多元化對于華為的基礎是一種有力的保障。

要想像當初的智能手機一樣快速崛起,并獲得大營收,還得靠可能的大衆消費領域:智能汽車(新能源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