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濤:被譽為“拼命三郎”的媒體人

作者:三農融媒體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對一個媒體人的最高頒獎。趙濤作為一名融媒體的記者,心裡時刻裝着百姓,心中時刻牢記新聞人的使命。通過鏡頭記錄火熱的生活,向觀衆呈現充滿正能量的新聞作品,受到群衆的點贊。作品先後被“學習強國”、省、市級媒體刊發推送。先後被縣委宣傳部授予“最美防疫先鋒”等榮譽稱号。

趙濤每天都要奔走在采訪現場,把鏡頭聚焦在基層和一線之上。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時,他和同僚一直堅守在采訪一線,不分白天黑夜,深入到街道、村鎮企事業機關,及時報道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抗疫情的火熱氛圍;在沛縣高速公路出口疫情防控查驗點,采訪公安、交通、衛生防疫多部門在我縣與周邊地區交界處設立疫情防控檢查點的檢查情況,通過鏡頭了解他們在防控一線的查驗工作狀況。

S69高速沛縣敬安出口是沛縣唯一貨車通行的查驗點,每天都要查驗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近一千多輛。被譽為沛縣疫情防控的最前沿。趙濤和他的同僚一起多次到查驗點進行采訪,通過鏡頭記錄下來廣大公安民警、交通執法、衛健系統以及志願者每天忙碌的身影,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許多愛心企業和愛心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紛紛帶着慰問品到一線進行慰問。

為了及時反映我縣疫情防控期間收治的被隔離人員的防治和生活狀況,回應社會關切,他和同僚冒着風險來到了解醫院隔離病房,跟随醫護人員,用鏡頭記錄病人收治情況,對于群衆比較關心的物資供應、商品價格、出行等問題,将真實情況通過鏡頭展現給觀衆。沉重的錄影機他一扛就是一天,有時連續一個多月都沒有休息。

趙濤同志工作作風踏實細緻,用心學習和把握黨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過事物現象預見其本質和未來,進而挖掘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聞題材,不斷提高自已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準。

為了給自己充電,他每天都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學習有關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理論,向年輕的同僚學習新的攝像技巧。他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對我最貼切,新的傳媒形态打破了以往沿襲幾十年的新聞傳播格式,融媒體的現行傳播模式開啟了新時代基層新聞傳播的管道,拓寬了新聞報道的路徑,由以往的“單兵作戰”互不幹擾演繹為當今的全方位立體“集團作戰”的格式,文字版新聞報道可以添加視訊動态畫面,電視版新聞報道也可以實作畫中呈現文字介紹。

制作方式不同,播出形式的改變,為一線記者既提供了更寬的舞台又無形之中增加了“難度系數”。作為新舊交替時期的媒體人,不僅要鞏固既有的新聞報道模式,更要學習、領會、運用好新型的傳播方式。

趙濤用自己的“鑽勁兒、韌勁兒”不斷學習,很快就掌握了新的技能,年輕的同僚羨慕的說,我們學了一個學期的專業知識,趙哥三個月不到就全部掌握了,孰不知他背後下了多少功夫,隻有他自己知道。

他經常去采訪縣内社會公益組織的活動,每次活動都深受感動。一次采訪沛縣紅色文化公益聯盟組織的“學黨史、唱紅歌、進鄉村”慰問活動,在沛縣黨史館陳列室内,沛縣紅色文物收藏家、沛縣黨史宣講團成員、百姓名嘴王成啟滿懷激情的講解沛縣第一個共産黨組織的成立過程,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時期,把革命的火種撒播到沛縣大地,那樣的一群革命黨人如此堅定信念,深深打動了趙濤的心,他動情的說,采訪了那麼多次類似的新聞報道,今天我是真的用心感受到了我們先輩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當聽到烈士家書的内容時,我就在想,比起他們,我們面前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隻要我們真的用心去做,真的是為了黨的事業,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借口了。

在采訪公益組織的過程中,被他們的博愛、奉獻精神打動,在下鄉慰問困難的時候,他多次現場為困難群衆捐款,表達他的愛心。他說,是你們的善良、愛心感動了我,讓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如何正确處理工作與家庭的沖突,是每個職場工作的人都要面臨的問題,每天奔波在新聞現場,有時會忙到深夜,有時又一大早就要趕去新聞現場。這樣的狀态決定了家庭的生活節奏就要被打亂。他時刻牢記老父親的叮囑,家裡再大的事都是小事,機關上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馬虎不得。家裡購買的房子鑰匙拿到了,需要裝修,正趕上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的時候,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根本無暇顧及,妻子也是在疫情防控一線,租住的房子眼看就要到期,新房裝修不好還不能入住。無奈之下,搬來退休多年的老父親,老父親身體不好,還需要家人照顧,兩難之際,老父親說,還是我之前給你說的那句話,家裡的事再大都是小事,一切都要以工作為重,你們兩個就安心上班,其他的就交給我吧,望着花白頭發的老父親,他和妻子給老人深深的鞠躬表示歉意。随後投入的緊張的工作之中去。

他的孩子幼小,由于家庭輔導跟不上,成績一度下降,他為了自己的工作讓老人來輔導孩子。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趙濤,在辦公室裡很難見到他的身影,他不是在采訪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為了及時準确的報道出全縣社會、經濟發展中湧現出來的充滿正能量的新聞作品,進一步提升人民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在新聞戰線上永不停步。以“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受到機關上司和同僚的一緻好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