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日本人不怨恨投放原子彈的美國?日本作家遺作揭露劣根性

作者:面包俠

“日本人是不是陷入了思考停滞的狀态?”今年3月去世的日本作家宮崎學在其以往作品中反複強調,日本人已經失去了作為一個統一民族的獨立性。

本文将從宮崎學以往的作品和雜志節選中,分析日本人在戰後對美國的親近和自身無法仇恨美國的沖突性。

為什麼日本人不怨恨投放原子彈的美國?日本作家遺作揭露劣根性

廣島核爆遺址

“日本人”的自我(2016年5月)

2016年五月份,在《月刊日本》雜志中,宮崎學分析了日本人的自我性。

“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因其特定的地理風貌而産生的閉塞性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一個獨特的特性導緻日本容易陷入思考的停滞,冷戰也過去了30多年,世界再次迎來動亂時代,隻有日本依然盲目相信“對美追随”的國策。不過,差不多該斷奶了吧?”

從曆史上看,冷戰結束使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歐盟、大陸等新興力量都重新站了起來,唯獨日本還是一味地陷入思考停滞的狀态,義無反顧地選擇“美國”這個選項。宮崎學認為,日本因為地理封閉性,容易思想落後,并且不善于改變現狀。

為什麼日本人不怨恨投放原子彈的美國?日本作家遺作揭露劣根性

島國的封閉性決定了日本獨特的思想

作為美國“附屬國”,不願思考的日本

宮崎學接着分析到:

“除了冷戰後,在冷戰時期,作為‘亞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日本也是一個沖突,因為日韓以外的亞洲各國大多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

冷戰随着蘇聯的解體而結束了,伴随着社會主義老大哥的垮台,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資本主義也開始自我毀滅。世界各國都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但都被資本主義的毒所腐蝕。

其精華就是新自由主義。‘金錢’這一唯一絕對的價值觀抹去了人類的差異,打破了傳統,改變了社會。在這個意義上,資本主義也許正在接近社會主義。

同樣,失去了對立面的日本人懸在半空中,迷失了自我。也許是這個原因,日本就這樣堕落為美國的附屬國,而且現在看起來正積極地與中國和南韓作對。似乎是在通過尋找敵人來拼命尋找自我。”

宮崎學認為,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冷戰時代。日本接受美國的管理,因為自身作為亞洲資本主義國家而能夠快速接受美國社會的思想,并轉換自身國策,走向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前列。

但在蘇聯解體,新自由主義盛行的冷戰後,失去了對立面這個國家主體國策目标的日本,對前途感到迷茫,又因為自身地理封閉性,還是甘願維持美國附屬國這個核心思想,作為美國的開路急先鋒尋找自身的存在性。

為什麼日本人不怨恨投放原子彈的美國?日本作家遺作揭露劣根性

不能抛棄“對美國的仇恨”(2020年2月)

2020年是原子彈爆炸75周年,宮崎學在《月刊日本》20年2月刊期上這樣寫道。

“每年在廣島和長崎舉行的和平紀念儀式上,都能聽到‘作為唯一的原子彈爆炸國家,我們要為走向無核世界而努力’這樣的套話。對美國的仇恨哪裡去了?每年8月,每當看到日本同胞以一種微妙的姿态呼籲‘無核世界’時,我就會對失去對美國複仇之心的日本人産生厭惡感。

美國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準無辜的市民,在一瞬間屠殺了他們。我們日本人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至少在原子彈爆炸中,我們是被屠殺的一方。為什麼不生氣呢?為什麼不怨恨呢?這難道不是民族的基本感情嗎?

戰後,日本進入了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在現實政治中,國家必須生存下去。是以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要不要納入可恨的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之類的場面話,作為嬌氣幼稚的态度必須舍棄。

我們絕不能一起抛棄這種不得不在可恨的美國核保護傘下生活的屈辱感。”

我們常常能夠聽到營銷号說什麼日本人都是感激美國向他們投放原子彈等等無理取鬧的觀點,仔細思考一下就可以知道,正常的一個主權國家,自己的國土受到侵犯,不管過去了多久,都會對其恨之入骨。就像我們對日本,俄羅斯對德國,土耳其與希臘一樣。

核保護傘這東西,對于現在的日本人來說,是他們的老大哥在保護他們。而對于日本一些明智的人看來,核保護既是一種保護,同時又是一種威懾。日本現在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隻能通過各種明清事理的人通過各種管道發聲,來持續叫醒裝睡的日本。

為什麼日本人不怨恨投放原子彈的美國?日本作家遺作揭露劣根性

“日本應該擺脫依賴美國核武器”

宮崎學接着說道:

“最重要的是,這種想法有一個隐藏的前提,那就是‘如果沒有美國的核武器,日本就無法生存’。但是,美國的核武器并不是最強大的武器。

守護日本的最大武器是日本國民為國民着想的力量,為國家着想的力量,這也是作為民族的基本感情。如果沒有這一點,無論是美國的核武器,還是日本的核武裝,都無法保護日本。反過來說,隻要有了它,不管美國有沒有核武器,都可以保護日本。

戰後日本依賴美國的核武器。結果,現在日本人忘記了對美國的仇恨,抛棄了不得不依賴美國核武器的屈辱感。同時,或者說是以國民也完全失去了為國家着想的力量。因為放棄了對美國的仇恨和屈辱感等作為民族的基本感情,同時也放棄了國民為國家着想的力量。

結果,現在日本人在做什麼呢?在美國被投下原子彈的日子裡,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下複述着‘偉大的世界’這一‘美麗’的事情。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可悲的民族嗎?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可恥的民族嗎?我很不甘心。我很不甘心。

日本的民族性已經完全消失了,不過事到如今,說要恨美國也晚了,以如今日本人的麻木性,再跟美國打一仗也是必輸的局面。民族的感性就是民族主義,但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如果民族主義失控而爆發全面戰争,将導緻比75年前投下原子彈更毀滅性的事态。在這個意義上,民族主義确實不是不負責任地煽動的東西。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有一個民族沒有民族主義。看看現在的日本人。幾乎喪失了作為民族的基本感情的現代人,就像喪失了精神的廢人一樣,什麼都不想,隻會依賴美國。

作為一個民族,我們至少應該對美國抱有反感。沒有那個就不能說是日本人,我是這麼認為的。”

宮崎學認為,日本不必依靠美國生存。日本人可以自己保護自己,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就是日本擁有了一個民族的民族主義。

如今的日本,幾乎完全丢失了作為一個民族該有的民族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全盤接受美國,依賴美國,忘記了對美國的仇恨,抛棄了不得不依賴美國核武器的屈辱感。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不怨恨投放原子彈的美國人的最好解釋。

為什麼日本人不怨恨投放原子彈的美國?日本作家遺作揭露劣根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