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最臭隻有更臭 臭界王者瑞典鲱魚罐頭與因紐特人的腌海雀大比拼

作者:邁克爾陳一路發發
沒有最臭隻有更臭 臭界王者瑞典鲱魚罐頭與因紐特人的腌海雀大比拼

要說什麼食物最臭,就不得不提來自瑞典的鲱魚罐頭,其坐擁着臭界的頭把交椅,臭味堪比生化武器,可是這麼臭的鲱魚罐頭,瑞典人每年最多要吃掉800噸。那麼,鲱魚罐頭究竟有多臭?瑞典人又為何對他如此癡迷?

鲱魚罐頭在“黑暗料理界”可謂名揚四海,是以也有許多人為了追求刺激購買嘗試,然而不管是國内還是國外,網友們在嘗試鲱魚罐頭時基本都是被臭到嘔吐,到底是這道美食真的臭,還是網友們誇大其詞呢?

其實,鲱魚罐頭的殺傷力還真有那麼大,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德國一位租客被房東趕了出去,理由很是奇葩,租客之是以被趕出去,不是因為别的,正是因為在房間裡吃了鲱魚罐頭,而且沒有把汁液清理幹淨,讓整個屋子充滿了令人作嘔的味道,臭味繞梁三日,久久不散。

房東認為這樣的臭味就像是糞便、臭雞蛋、臭襪子的結合體,令人窒息,也讓他無法忍受。但租客無法接受這樣的理由,雙方誰也不服氣,于是到法庭對質,法庭一開始持中立态度,直到房東的律師打開了一罐鲱魚罐頭,法官當場就宣布房東勝訴了,甚至鲱魚罐頭還被列為違禁品。

2006年,英航、法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禁止将其帶上飛機。正是因為飛機是低壓環境,鲱魚罐頭在内外壓力差下很有可能發生氣體洩漏,飛機空間密閉狹小,一旦臭味洩露對所有乘客都是災難。

為了搞清楚鲱魚罐頭的臭味程度,日本人還給臭味美食評分,中國的臭豆腐的臭味值是420阿拉巴斯特,阿拉巴斯特代表臭味指,指數越高就代表越臭。研究表明,鲱魚罐頭的臭位置是臭豆腐的19倍,高達8070阿拉巴斯特,毋庸置疑,鲱魚罐頭可謂是臭氣的王者選手。

匪夷所思的是,歐洲人是怎麼制作出這麼臭的美食的?既然名字叫鲱魚罐頭,那麼原材料可想而知就是鲱魚了,其實許多歐洲國家都有使用鲱魚的傳統,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荷蘭和瑞典。荷蘭人對飛魚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荷蘭詩人馬蘭特曾說,“鲱魚是上帝饋贈給荷蘭人的珍品,是它填飽了荷蘭人的為胃。”

14世紀,荷蘭人口不足百萬,其中不少人從事捕魚業,但由于缺乏冷藏裝置,沒辦法賣魚到更遠的地方。後來,一位名叫威廉姆的漁民發明了儲存鲱魚的方法:他采用去掉魚頭、内髒、魚骨,留下胰腺,然後鹽漬的方法來給鲱魚保鮮。推廣後,使得大量鲱魚能夠從荷蘭出口到其他國家,威廉姆發明的保鮮方法可以說是瑞典傳統鲱魚罐頭的雛形。

腌漬鲱魚的技術傳到瑞典後,當地卻剛好遭遇食鹽短缺危機,是以不得不對制作方法進行了本土化改造,采用鹽水制作。每年的四到六月是鲱魚的産卵期,此時瑞典漁民會打撈大量鲱魚,多達數百噸。瑞典人會把捕撈的鲱魚浸泡在鹽水中,用溫水煮之後再裝進罐頭等待。

據說,這套制作流程已經傳承了将近300年,罐頭發酵隻需要幾個月,在八月中旬,罐頭也因為發酵産生的氣體而變得鼓鼓的,此時就可以售賣了,瑞典每年生産幾百噸的鲱魚罐頭。不過出口的占比較少,大多是内部消化的,主力軍是瑞典北部地區的人們,他們每年至少要消費三四百噸的鲱魚罐頭。

鲱魚罐頭在臭氣界名列前茅,尋常人不敢輕易嘗試,可瑞典人為什麼似乎十分癡迷?難道是他們的味覺和嗅覺跟我們不一樣?而且按理說瑞典是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想要什麼美食吃不到呢?其實這跟瑞典的地理條件有關,這裡地處寒帶,在冬季氣溫能低到零下40攝氏度,并且白天非常短暫。

對于捕魚為生的人來說,脂肪多的鲱魚是最好的食物,把鲱魚制成罐頭儲存起來,可以幫助他們度過條件惡劣的寒冷季節,久而久之,鲱魚罐頭就成了瑞典人的味覺記憶。每年8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他們舉行鲱魚派對的日子,不過不是所有瑞典人都熱衷于鲱魚罐頭,有些人很喜歡,有些人則跟許多沒嘗試過的人一樣,避之不急。

在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下,鲱魚罐頭的制作方法并不總是保持傳統的,有些鲱魚罐頭甚至比傳統罐頭還臭,這一點政府規定不得在室内開鲱魚罐頭,是以這個活動通常在室外進行。需要注意的是,網上流傳的鲱魚罐頭挑戰視訊往往采用的是錯誤的食用方法。

正确的吃法是把鲱魚罐頭放在清水中打開,一方面可以防止汁液飛濺,另一方面可以清洗鲱魚身上過多的調料和汁液。清洗過後,鲱魚的魚肉可以跟青菜一起夾在面包裡食用,或者直接搭配煮熟的洋芋進食,如果像挑戰視訊那樣,打開後未經任何處理就将魚肉送入口中,就實在太生猛了,場面也會不忍直視。

但是瑞典再往北的北極圈内,當地生活的因紐特人有一道傳統的特色美食叫做“腌海雀”,它的臭位值預估為9500阿拉巴斯特,是以秒殺鲱魚罐頭,堪比“生化武器”。腌海雀隻是我們對這道特色美食的俗稱,它的正式名字叫做“基維亞克”,是因紐特人生活裡必不可少的食物。

因紐特人又被稱為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北極圈的冬天很長,寒冷的時候,氣溫可低達零下四五十度,環境十分惡劣的紐特人卻在嚴酷的條件下生存數千年,簡直就是“戶外生存大師”。由于他們生活在冰天雪地裡,慢慢養成吃生肉的習慣,并且在此基礎上衍生了一系列特色美食,腌海雀就是其中之一。

腌海雀的制作方法很簡單,隻兩種原材料——侏儒海燕以及海豹皮,因紐特人将捕捉的侏儒海燕殺死後,就一隻一隻完整地塞進海豹肚子裡,連羽毛都不用拔掉。一隻大約40公斤的海豹可以塞進100多隻侏儒海燕,有些體型更大的海豹甚至可以裝進500隻侏儒海燕。

将海豹的肚子塞滿之後,紐特人會通過擠壓、踩跳等方式,排出其體内的空氣,接着将海豹肚子的開口縫起來,縫好後仔細地在縫合處抹上一層海豹油脂,以免空氣透過縫隙進入它的肚子裡。最後将處理好的海豹埋到凍土中,堆上石頭牌子做标記,等待時間來臨将美食取出。

通常來說,制作腌海雀需要讓它自然發酵二到三年,然後才能取出來食用,因紐特人吃腌海雀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比較狂野,把海雀肛門附近的毛和髒東西清理幹淨,然後用嘴吮吸,另一種稍微文明一點的吃法就是把海雀的毛全部去掉,再用手撕開吃,或者把内髒濃汁作為調味料,塗抹在烤肉上食用。

據說,腌海雀的味道十分複雜,聞起來帶有腐爛的臭味、腥味,還帶有一點糞便的味道,同時嘗起來又有類似奶酪的甜口。在此,想問一個問題:如果你的面前有一個鲱魚罐頭,一份三隻腌海雀,必須要吃掉一樣,請問準備選擇哪樣填你的肚?

對于鲱魚罐頭的臭味,雖然名聲真的很臭,但據說還能接受,有興趣的可以直接買個嘗嘗。不過腌海雀這玩意兒真的不敢苟同,畢竟鳥肚子那些已經發酵成液體的東西,包含了鳥屎,還有很多不可名狀的物質,一般人肯定是無法下口的,甯願去吃鲱魚罐頭。

盡管都是臭得不要不要的,但至少鲱魚罐頭的魚肉,理論上還是可以接受的食物,不知道你會選擇哪一樣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