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作者:半葉紅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第一代茶葉的特點是沖泡開後呈多葉連枝梗狀态,又稱“毛茶”;第二代茶葉的特點是沖泡開後呈單葉無枝梗狀态,又稱“淨茶”;第三代茶葉的特點是沖泡開後呈半月形無枝梗無葉脈狀态,又稱“半葉”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第三代茶葉半葉茶創始人蘇森仁(半葉先生)

嘉賓簡介:

蘇森仁(筆名:林森) 男 漢族 1982年2月出生 籍貫 福建安溪(湖上鄉雪山村),先祖遷自陝西武功縣,為蘇武後裔。 現任職務:安溪縣半葉茶葉專業合作社社長;新山地品牌營銷總監;中華茗茶網副站長。因長期熱心公益事業,自費推廣半葉觀音制作工藝,得号“半葉先生”。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半葉時代”締造者蘇森仁和他的半葉觀音

以下為訪談文字全錄。

主持人開場白: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華人會客廳》,我是主持人悅瑄。“七泡餘香溪月露,滿心歡喜嶺雲濤”,說的就是安溪鐵觀音。鐵觀音是我們大家喜愛的一種茶葉,但是您卻不一定喝過這樣的鐵觀音:它的葉片隻有一片,去除了葉脈和枝梗,這樣的茶叫做“半葉觀音”。今天我們就把“半葉觀音”的創始人請到了演播室,讓我們歡迎來自福建安溪的“半葉先生”蘇森仁先生!

蘇森仁:主持人你好!觀衆朋友們大家好!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央視網《華人會客廳》節目錄制現場

主持人:今天我們的演播室氣味芬芳,小小的一杯“半葉觀音”,就已香茗滿溢,這樣的清香全拜蘇先生所賜,首先在節目的開始,我們先來品嘗一下蘇先生帶來的這款半葉觀音。…〖聞香〗…聞起來就很柔和淡雅,湯色嫩黃、泌人心脾,不知道喝起來口感怎麼樣?…〖喝茶〗…

真的是清醇甘冽,回味無窮,我們知道安溪鐵觀音非常有名,它的味道細細一品,比我們平常喝得更清甜一些,少了一些茶葉慣有的那種澀味和苦味。非常清新,香氣撲鼻。好像置身山野茶園一樣。我再喝一口…〖喝茶〗…,這是牛飲。

現在我把這個喝剩的茶葉取出來,咱們近距離看一下,葉片真的都是半葉的。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喝茶講究“一苦二甜三回味”,這杯茶裡我嘗不到苦澀,唇齒間全是清香的味覺,非常清甜,為什麼跟我們平常喝的鐵觀音口感不一樣呢?……關于蘇森仁先生和半葉觀音幕後故事以及衆多疑團,我想觀衆和我一樣,都着急想了解,那麼就有請蘇先生給我們一一答疑解惑。

蘇森仁:好的。

主持人(問一):說起來咱們算是半個同行,您還是個新聞記者,是商人也是才子,有很多新聞稿見諸報端,還得過新聞獎,收入也不錯。我想知道,你在報社做得好好的,為什麼下海做茶葉?

蘇森仁:我是2009年3月才正式下海做茶葉的,在下海做茶葉之前,我在泉州市區幾家報社做記者,後來跳槽到《香港商報》泉州記者站,主要做些經濟類新聞報道,得過五個新聞獎,工作成績還算可以,收入在同行算得上是中上水準,工作時間不長,有很多閑餘時間。做了六七年了,到了2007年,感覺有點乏味,做事越來越缺乏激情。有幾個同僚下海經商,做實業,做房産類的,都做得不錯,整天有忙不完的事,日子過得很充實,挺向往的。

由于我是安溪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做茶葉,我逐漸對家鄉特産安溪鐵觀音産生興趣,有了下海做茶葉的念頭,看看能不能找個突破口或者開發個鐵觀音新産品來,最好能一鳴驚人的。那時安溪縣乃至整個茶行業都嚷着要中國茶葉超級品牌,打造“立頓”,超越立頓。我也想做個茶葉品牌,由于還沒找到非常好的賣點,是以遲遲沒有下海。

大概花了兩年時間研究鐵觀音茶葉市場,在2008年那一年,我和一個大學同學合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之餘,我和幾名茶師茶農駕車到安溪大部份鄉鎮,還有鄰縣永春縣,漳州、龍岩、三明等鐵觀音産區考察了解茶葉行情,和茶農打成一片,并到河南洛陽等地考察鐵觀音的銷售市場,汽油錢都用掉了兩三萬元,那時候我們那邊的93号汽油每升大概是4塊錢。

在考察這段時間裡,我發現由于銷量很好,全國有很多地方都種起鐵觀音茶葉,而且還是大規模的,安溪縣官方統計數字為全國已經有80多個縣了。由于本身對市場和經濟學有一定的了解,那時我就擔心這樣下去,鐵觀音産量太高了,會導緻供過于求,行情下跌,甚至跌破米價。沒想到結果還真被我說中了,在那一年秋茶上市後,有很多茶農告訴我,雖然産量提高了,但是行情下跌了,2007年秋茶普通鐵觀音毛茶收購價都在120元以上,想賣100元都沒辦法,現在收購商隻肯出80元價錢,無奈也隻好賣掉了。到今年春茶期間,在安溪茶都交易大廳,毛茶價錢最低的已經跌破米價了,3元錢一斤,茶農叫苦連天。

但在2008年那一年,安溪鐵觀音的行情還沒有跌得這麼厲害。2009年初,考察兩年多的時間裡,我覺得得用經營模式來突破,打造一個茶葉品牌才是比較好的出路,至于能不能做出新産品,開發好産品,我一直堅持“實踐出真知”,光靠想,肯定是不行的,路是靠走出來的,新産品肯定也要靠實踐才能研究出來。于是就在2009年3月正式辭去報社工作,專心研究茶葉,敲敲打打做起做“新山地”這個共享茶葉品牌。同時,也在不斷思索着,如何趕在鐵觀音行情跌至谷底前找出破解方法,避免茶賤傷農,大量茶山荒廢結局的發生,當時腦子裡大概有了一個朦胧的思路,就是“提升品質,減少産量”。

主持人(問二):半葉觀音是什麼時候研發出來的?據說半葉觀音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蘇森仁:是的。開始做新山地茶業後,為了搞清楚鐵觀音的詳細制作過程,我就花了近半年時間親自到許多茶廠和茶農家裡去現場參觀體驗。在熟悉整套制作流程後,我終于發現了提升茶葉整體品質的新的“突破點”。

傳統的鐵觀音加工工序非常複雜,我主要把它歸類為“8+1”(8是出廠前的正常制作工序,1是後期精制擇茶工序): 第一道是“采青”,就是女工到茶山采摘青葉,一般為三葉一芽,也有隻采單葉的;第二道是“曬青”,就是将采摘回來的青葉倒到曬青場,主要作用是讓壓抑在茶蒌或布袋裡的青葉再經過陽光稍微曬一下,增加光合作用;第三道是“搖青”,就是把曬後有活力的青葉倒到搖青大竹筒裡滾翻,讓青葉在摩擦撞擊中産生裂口,加快水份的揮發;第四道是“涼青”,把搖過的青葉攤在茶簸上,讓它們在空調房裡恒溫發酵,散發香氣;第五道是“殺青”,把發酵後的青葉放到高溫殺青鍋裡熱炒,将它們炒熟留住香氣;第六道是“包揉”,把殺青後的半成品茶葉包在一塊布片裡,用包揉機裹緊;第七道是“揉撚”,把茶裹放在平闆機上翻壓,讓茶葉揉撚成美觀的顆粒狀;第八道是“烘焙”,把揉成顆粒狀的茶葉半成品攤到烤箱裡烘焙,制作出成品毛茶;這是出廠前正常的八道工序。

為了去除雜質提升茶葉的口感,還要将毛茶進行精制擇茶工序,就是通過手工将毛茶中看得見和枝梗和敗葉清除,将毛茶挑成不帶枝梗更為幹淨可以真接沖泡的成品,當地人管它叫“淨茶”,這就是第九道工序“擇茶”。“擇茶”工序對于茶葉品質和售價有關鍵的意義,售價因成品茶“淨茶”的工淨程度而異,比如,一般去掉粗梗的茶葉售價為每斤100元的話,如果勞工更為精心一些,把赤片和“顆粒頭”(葉脈頭)也去掉的話,那麼成品茶的色澤更為均勻,售價甚至能翻至數倍,當然人工耗時和茶葉損耗量更為巨大。

經過無數次的參觀和品鑒,我發現鐵觀音茶葉成品還有更為幹淨的提升空間。由于每道制茶工序過後的茶葉半成品都會産生一些敗葉和焦黑碎片等雜質,特别是在“搖青”、“涼青”和“殺青”工序過後,更容易産生這些雜質。而在傳統的工序中,殺青完後就進入“包揉”和“揉撚”工序,那麼就會将部分雜質包裹在葉片裡,即便進行擇茶工序也無法将它們去除。殺青後的半成品茶葉優劣顯而易見,如果把擇茶工序提前到殺青後進行,那不但可以輕易去除所有雜質,還可以用不鏽鋼剪刀将潛伏在葉片裡面影響茶葉品質的葉脈徹底裁除,這樣加工的優勢就是每批茶葉的綜合品質都能做到最高,但人工耗時和青葉耗量将巨大得讓人瞠目結舌,我把這個設想跟許多制茶師傅說了,他們在肯定這樣加工出來的茶葉品質超好的同時,也都反問我,“有這個必要嗎?這樣加工出來的茶葉得批多少錢才能保住成本?”

在2009年9月底,在安溪劍鬥鎮茶農吳憨自家茶廠現場實驗,第一次把鐵觀音裁掉葉脈後,口感更好得到驗證的情況下,我就決心更新工藝做這個半葉茶了,并和幾名制茶師研究如何給這個新産品取個新名稱。把鐵觀音加工成半葉的,在場的很多茶師自然而然就提議将它命名為 “半葉鐵觀音”或“半葉觀音”。“半葉觀音,半葉觀音”,這個名稱讀起來怎麼這麼熟悉,我随即聯想起了家鄉雪山村的一個傳說,并且意外發現,這竟然是一個非常絕妙的巧合。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我的家鄉福建安溪湖上鄉雪山村村形奇特,四面環山,水源充足,植被茂盛,像一個天然的“聚寶盆”,一條小龍河穿村而過,兩邊是肥沃的小平源,雪山村有個仙姆宮,裡面供奉着半葉觀音(仙姆)。

關于半葉觀音仙姆,當地流傳多個版本的傳說,其中有一個近500年的關于半葉觀音仙姆救世的傳說是這樣的:明朝嘉靖年間,雪山村周邊一帶遭遇特大旱災,許多災民逃難到雪山村求生,由于旱災持續不斷,雪山村山上草木幹桔,水源慢慢幹涸,災民面臨死亡威脅。就在災民奄奄一息的危急時刻,一位觀音菩薩帶着一個寶瓶來到雪山村上空,用一片葉子将寶瓶中的甘露灑向四周,頓時泉水四溢,植物重生,為了救起即将餓死的災民,菩薩還不惜将寶瓶中的那片葉子撕下一半,化成糧食救活百姓。

為了紀念觀音菩薩的救世,村民就在村尾修建了一座仙姆宮,供奉這位觀音菩薩,并尊稱她為半葉觀音仙姆。

沒想到自己絞盡腦汁開發出來的新産品半葉鐵觀音茶葉,竟然和半葉觀音傳說如此吻合,我一下子就來勁了,感覺這個茶葉産品非常有戲。

主持人(問三):跟普通茶葉相比,半葉觀音有何優點?

蘇森仁:至少有四個優點。

第一點:從制作工藝環節對比來看,由于将“擇茶”工序提前到殺青後進行,可以通過肉眼把敗葉、赤片、枝梗、碎沫雜質清除到最幹淨,輕易挑出品質上乘的半成品青葉,并把澀味和雜苦葉殘留的集結帶葉脈裁除,成品茶顆粒看起來更為小巧細緻,達到最幹淨的狀态。打個比方,制作茶葉和炒青菜類似,制作普通茶是把茶葉制成成品後再去掉枝梗雜質,這就像把從菜市場買來的青菜直接放鍋裡炒,炒好了再用手工把爛葉和其它雜質去除,這樣明顯會有很多雜質還殘留在茶葉裡面,特别是卷在顆粒裡;而制作半葉茶,就等于是技術更進一步了,現在不等茶青菜炒好後再清除雜碎,我把菜葉一葉葉摘下來,去掉所有雜葉和各種殘留雜質,清洗幹淨,再放進鍋裡炒,這樣炒出來的青菜能不更幹淨嗎?

第二點:從茶湯和口感對比來看,由于制作比較講究,和普通的全葉茶相比,半葉觀音的茶湯比較沒有泡沫,湯色更加清澈透亮,普通茶葉沖泡一分鐘以上,湯色迅速變深,入口又苦又澀,難于下咽。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全葉茶帶有葉脈,葉脈殘留大量的澀味,澀味大家都知道,小時候吃過柿子,特别是還沒成熟的那種,舌頭牙齒喉嚨甚至整個口腔感覺全部被貼上透明膠布一樣,有種沙沙的感覺。

很多喝過半葉觀音的茶商茶友告訴我們,半葉觀音茶湯和全葉茶茶湯對比讓人産生的感覺,就像是過濾後的純淨水和帶有漂白粉味的自來水一樣,說的也是同一種感覺。另外,全葉茶帶有很重的苦味,而半葉觀音則沒有。很多茶友聽了可能不了解,喝茶體驗的就是苦盡甘來,難道茶葉的苦還分純苦和雜苦嗎?

我在這裡告訴大家,還真有這麼回事。大家知道,回甘是好茶都具備的一個基本特征,經過研究我們發現,茶葉中間隻有葉片上面的苦味才能回甘,而枝梗和葉脈裡的苦味是死苦,不能産生回甘的,是以我這裡管它叫“雜苦”。普通全葉茶茶湯入口以後,要等澀味和雜苦味散去了,才能感覺到茶裡的甘甜,而半葉茶由于把澀味和雜苦味最後潛伏的地方,葉脈都去掉了,自然更能體驗茶葉的甘甜味了,前兩天北京這邊的一個合作商說得就挺有趣,他就說,“還用回嗎,半葉茶入口全都是甘”。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三點:加快流通速度,減少運輸成本。大家知道,在産茶區,普通茶葉生産出來大多是毛茶,為了搶得新茶,很多茶商就顧不上等茶葉挑成淨茶後再進購,而是直接進購毛茶,毛茶挑成淨茶後,去掉枝梗,一斤毛茶隻剩六兩淨茶,另外四兩枝梗的物流費就白花了,再加上現在物流費用越來越高了,全葉茶銷售市場越來越不景氣,是以現在有很多茶商就把目光對準了半葉觀音這個茶葉。

第四點:養生作用更加凸顯。大家知道,茶葉富含對身體非常有益的多種成份,自古以來都是達官貴人休閑養生的首選農産品。而半葉觀音茶葉精益求精,更是極品中的極品,許多不懂茶葉的朋友,一看半葉觀音葉底和茶湯,就愛不釋手了,都說非常幹淨,有的養生會所不但把半葉觀音拿來泡茶喝,也有的拿來和美食一起烹饪,煮着吃,有炖排骨的,也有油榨活蝦的,有的女士還拿它來泡澡,洗茶水澡,對皮膚都非常有好處的,茶葉本身就有的去菌殺毒功效也就更加明顯。

主持人(問四):做茶葉生意大家都講究多元化,為什麼從2010年起,你就放着别的茶葉錢不掙,隻做半葉觀音茶葉呢?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第三代茶葉半葉普洱

蘇森仁:這個我得解釋一下,其實我不是不做其它茶葉,而是目前還沒有開發其它茶葉産品的半葉茶。我原來是個記者,下海做茶葉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茶葉品牌,而不是單純賣茶,我當時是這麼認為的,要麼就不做茶葉,要做就做最好的茶葉。因為以前還沒有半葉茶,是以剛開始隻能做鐵觀音全葉茶,剛考慮做其它茶葉産品。但是半葉觀音新産品開發出來後,再做鐵觀音和其它茶葉的全葉茶,我就感覺失去意義了。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第三代茶葉半葉安吉白茶成品茶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第三代茶葉半葉大紅袍成品茶

開創中國茶葉“半葉時代”——對話第三代茶葉創始人蘇森仁

第三代茶葉半葉永春佛手葉底高淨,每片葉片都呈半月形狀

對于一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發出半葉觀音新産品的新山地品牌而言,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人無我有,等于“新山地”擁了一個在未來茶市品牌競争中占有一席之位的獨家籌碼,況且很多業界人士一緻認為,半葉觀音等半葉茶會成為未為茶葉市場的主流産品。我當時認為,隻有全心投入開發半葉觀音和其它半葉茶,才能讓“新山地”在未來的半葉茶市場競争中占有領先優勢。我們不但要做半葉鐵觀音,半葉黃金桂,也要做半葉佛手,半葉水仙,半葉大紅袍等烏龍茶,甚至開發半葉普洱,半葉龍井等,和鐵觀音制作工藝相近的茶葉先開發,然後再向其它茶系擴充,我們那時就是這麼想的,有條件做成半葉形的茶葉品種要開發,沒條件做成半葉形,隻市場認可,有客戶需要,我們就盡量開發,我們做茶葉“隻找市場不找市長”,市場認可的茶葉産品,我們就加大力度去做。

主持人(問五):半葉茶可以說是行業裡一項難得的創新,但是更讓驚訝的是研發這項成果的竟然是一個地道地道的80後,還有它的相關制作工藝應該是企業的高度機密才對,為什麼将商業機密公諸于世,下大力氣搞半葉觀音制作工藝公益推廣?

蘇森仁:包括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僚,很多人不明白,很多公司開發出來的新産品,新技術都非常保密,恨不得裝在保險櫃裡,為什麼你卻到處推廣制作工藝,不隻在安溪,還去龍岩,漳州等地方的茶葉産區,不但到茶廠茶農家裡給人義務指導,還自費投入價值上百萬元的推廣在報紙和網上等媒體做公益宣傳?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些問題,這也跟我的做事一貫的原則和下海做茶葉的初衷有關。從進入工作以來,我都以“成人達己”為原則,我先幫别人把事情做完了,再來談報酬。上司交待的工作,朋友委托的事,不管是事先講好報酬的,或者還沒談報酬的,我都盡量把事情做好,再來談報酬。是以工作六七年來,我做的事情非常多,有報酬的做,沒報酬的貼錢也做,但這樣堅持下來,我發現得到的報酬竟然比預想的還要多。是以在這裡我就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将心比心,不管在哪個崗位,隻要你把事情做好了,你就一定能得到應得的報酬。

正是帶着這個做事原則,經過兩年多的考察了解,我就下海做茶葉,當初帶着兩個目的:一個是做個茶葉品牌,另一個是破解茶市供過于求的難題。

2009年那年,很多茶農茶商盲目擴大茶葉種植規模,導緻茶葉産量每年數倍增長,許多茶商茶葉經營狀況明顯大不如前,不但鐵觀音,很多茶葉都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問題,我當初下海時心裡就想着怎麼才能通過自己的實踐,為解決整個茶行業的問題做點貢獻之類的,主要是解決供過于求的大問題。後來,半葉觀音研制出來後,我就認準這一點,如果全國的大部分産茶區都來更新制作工藝,轉作半葉茶,提升茶葉品質,減少茶葉産量,那不就能對症下藥解決這個問題了?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在2011年也就是去年,我和中華茗茶網聯合發起了“2011半葉觀音工藝文化茶博行”推廣活動,參加在北京、西安、濟南、青島、成都、哈爾濱、溫州、上海、廈門、安溪等10多個城市舉行的茶博會,自費推廣半葉茶制作工藝,開拓半葉茶銷售市場。每到一個城市參展,半葉觀音的回頭率都很高,很多茶客第一天買了樣品後,最後一天又趕過來多買些茶葉,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半葉的茶,第一次聽說,嘗嘗!”每次聽到這句話,那種被認可的感覺挺好,心裡别說有多開心了,對半葉茶的市場也就越來越有信心了。

今年以來,我仍然繼續花一大部分時間用來推廣半葉茶制作工藝。實話實說,我現在就是這麼考慮的,我希望通過推廣半葉茶制作工藝,讓越來越多的茶廠和茶農來生産和銷售半葉茶,我作過粗略計算,如果現在全國有條件生産半葉茶的茶廠和茶農都來更新工藝,那麼全國茶葉年産量大約為目前的三分之一,雖然制作成本有所增加,但銷售額和利潤必将數倍增長。以鐵觀音為例,現在不僅安溪地區有茶農茶廠在做半葉觀音,在龍岩,在漳州也有茶農在做半葉觀音了,由于現在産量仍然極少,茶葉利潤普遍都在100%以上,比例制作成本是400元,一般批發價都能做到800元,有的茶農通過電話和網絡銷售半葉觀音茶葉,售價比我們還高出很多。

今年茶葉行情下跌得更加厲害,有不少地方茶廠和茶農正在開發半葉茶産品,我相信,一兩年後,市面除了半葉觀音,其它茶葉産品的半葉茶應該也有不少了。同時,由于半葉茶不易假冒,是不是半葉的,茶葉沖開後,一目了然,赝品難以跟進,是以我認為,在未來較長的時間裡,一旦半葉茶成為主流茶葉産品,好茶也就有了一項看得見的标準“半葉”,大家買好茶再也不用擔心被忽悠了,不管是鐵觀音還是其它茶葉,一看到半葉的,就知道這茶貨真價實。

主持人(問六):你這麼年輕卻有着很多的職稱,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非主流經濟學家”和“品牌傳教士”,這兩個名号是怎麼來的?跟半葉觀音招商模式有關嗎,“半葉模式”是怎麼回事?

蘇森仁:主流經濟學家是理論派,而非主流經濟學家則是實踐派,在我看來,很多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都可以稱是“非主流經濟學家”,因為他們都做出了一個以上的成功商業案例,而“半葉觀音”就是我持之以恒要做的案例。

“品牌傳教士”跟我本人下海經商的初衷有關,我剛下海的那段時間裡,安溪茶葉有很多做得不錯的企業,但都停留在産品經營的層面上,還不能稱得上是運作品牌,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和探索,發掘出一種能幫助大家降低門檻,值得借鑒和參考的打造茶葉品牌的更行之有效的模式。“半葉模式”就是我們茶業目前在探索一種品牌共享招商模式,主要是用來推廣半葉觀音銷售市場和培植代理商的。正是因為和半葉觀音兩片半葉茶一樣,跟我們合作的商家可以掙取兩半利潤,一半是茶葉,一半是品牌,不僅可以通過銷售茶葉掙取利潤,還可以用閑餘資源和我們共同投資半葉觀音官方代理權。仿照目前茶葉市場流行的招商模式,三年免租。根據鐵觀音茶葉銷量水準,我們在全國總共劃出了51個代理經商一級區域,每個區域第一個具備代理條件的,我們都免費将代理權發放給他經營,有效合作期為三年。

在合作期間,代理商除了通過銷售半葉觀音茶葉掙取利潤,三年後,半葉觀音官方銷售量預計數百倍增長,茶業将收回部分一級區域代理權,通過競價方式轉讓代理權,成交額每個合作商将與茶業總公司按“五五比例”分享,也就是說,三年内,合作商不但能掙茶葉利潤,也能掙到三年經營的品牌增值利潤,或者叫“代理利潤”。例如,三年後,北京區域代理權實作轉讓,轉讓費為50萬元,那麼,北京區域的一級代理商,就可以分得25萬元的品牌增值利潤了。

為了保證一級代理商的利益和代理權的增值,我們定下死規定,凡是有代理商的區域,茶業将不再通過任何管道向該區域俏售一粒茶葉,包括電話和網絡,連淘寶、拍拍商場等網店都停止銷售,有的茶友感覺很奇怪,半葉觀音網上那麼火爆,官方淘寶店也都一鑽信譽了,卻還沒有加入消保,想從網上買到官方廠家的半葉觀音茶葉都很難,其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說到底是為了保障代理商的權益不受損害,推動官方代理權以最快的速度增值。

當然這種招商方式,也導緻很多人的不解。我舉個例子來表明我們這樣做的用意:大家可能有不少人都在植樹節都種過樹吧,種完了後可能就沒再去看過了,也不知道曾經種過的樹長成什麼樣了,而善于培植樹木的園林勞工就知道如何培植樹木,每顆小樹在成長過程中主幹旁邊都會不斷長出枝丫,如果不把這些枝丫砍掉,那麼主幹的營養就被分流了,長不成參天大樹,隻有不斷砍掉枝丫,主幹才能迅速成長,主幹的價值也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内得以展現。

主持人(問七):福建安溪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據說您還是蘇武後裔,這樣的家世背景給您帶來什麼影響?

蘇森仁:是的,我們村的蘇姓村民都是蘇武的後裔,先祖最初從陝西省武功縣,遷到廈門同安,後來又遷到安溪長坑鄉衡陽村,最後遷到湖上鄉雪山村。蘇武牧羊故事家喻戶曉,先祖20多年“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在下海做茶葉的三年時間裡,對我來講可謂是磨難重重,飽受各種誤解和非議,每當陷入困境想要退縮的時候,我都拿先祖放羊的的故事告誡自己:先祖二十多年都堅持下來了,我這點小困難算什麼。想到他,我就全身充滿幹勁,繼續迎難而上。

主持人(問八):從網上了解到,你做半葉觀音好像不隻為了做茶葉,您對半葉觀音的未來有什麼期許,還有哪些目标,最終的發展目标是什麼?

蘇森仁:是的,我們做半葉觀音按每個不同時間段設定不同發展目标。早在2010年,我們給半葉觀音的定位是“品牌規劃第一案”,規劃在2011年至2030年中,不走融資路線,以“隻向市場要資金”為營銷信條,從茶葉開始,逐漸向其它行業擴充,不斷開發各類行業适應市場需求的新産品,最終将配套的綜合型品牌集團企業發展成為“世界500強”,半葉觀音的目标不是立頓,而是沃而瑪,預計在2030年以後,“半葉觀音”商超裡賣的不再隻是單純的茶葉,而是品種繁多、物美價廉的各類産品。

在20年的預定規劃裡,“半葉觀音”共享品牌将衍生出一個泰鬥級茶界人物(蘇森仁),一個年茶葉産值超10億元的“中國茶葉第一村”(雪山村),一個半葉茶年銷售額超100億元人民币的茶業品牌,一個全民品嘗半葉茶的“半葉時代”,還有一個年銷售額超過1200億元人民币“世界五百強”式的品牌集團……

從兩年來的發展情況來看,“半葉觀音”品牌與茶葉捆綁推廣,推廣文章遍平電視、平面、網絡等數百家媒體,相關紀錄百度收錄達22萬條之多,半葉鐵觀音産品成功銷往全國各地,産銷同比其它茶葉産品,各項系數遙遙領先。是以,對于一步步實作這些目标,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也許到2030年,我們不能預期實作目标,不過至少在這20年的規劃時間裡,我們都會朝着這個目标不斷努力,努力,再努力!

謝謝大家!

附:“三分鐘定律”鑒别茶葉品質(實用小竅門)

在安溪等産茶區,不管是茶商收購茶葉,還是茶王賽,鑒别茶葉品質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就是把茶葉浸泡三分鐘以上再出水,根據茶湯色澤變化的入口苦澀程度來鑒别茶葉品質,一般說來,茶湯色澤變化越多,苦澀度越高的茶葉,品質就越為次級。如果,你是一個不懂茶葉的茶友,假設在一家茶店買過一個500元的茶葉,現在茶葉快喝完了,想再找過另一家茶店同樣買500元價位的茶葉,隻需帶上一小包原來買過的茶葉,和将要買的茶葉進行沖泡對比,三分鐘後再倒出湯水來鑒别,如果新的茶葉比原來的茶葉茶湯更為透亮,口感更加不苦不澀,那你就可能買到比原來超值的茶葉,如果是反過來,那你就要小心了,很可能你要被“宰”了。

“問香讀半葉”

“問香讀半葉”是一項鑒别半葉茶和全葉茶的超級絕活。茶師可以蒙住眼睛,通過聞取茶葉成品茶、茶湯、葉底的香氣判定茶葉是半葉茶還是全葉茶,目前掌握該項技能的隻有半葉觀音原創茶業的部分精英茶師和代理商。半葉觀音創始人蘇森仁稱,“問香讀半葉”其實品鑒的是茶葉枝梗葉脈和葉片的香氣差別,這裡面有個決竅,全葉茶的香氣比較雜,凡是帶枝梗葉脈的全葉茶,經過開水浸泡後,雜味特别重,放置時間長了易有臭味和馊味;而半葉茶的香氣比較醇,由于裁除枝梗葉脈,放置時間長了,茶底和茶湯也不會産生臭味和馊味;這也是為什麼全葉茶的隔夜茶不能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半葉茶,即使隔兩三夜,茶湯還是甘醇無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