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困月經小黑屋的尼泊爾女孩:污名與歧視文化誰來改寫?

作者:Manson國際聞

那間荒廢、幽暗的小屋曾經是尼泊爾14歲女孩馬利加(Manika)的惡夢。女性每月來月經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對馬利加和很多偏遠山區的尼泊爾女孩來說,每次來月經就要被獨自困在可怕的月經小屋,惶恐度日。

被困月經小黑屋的尼泊爾女孩:污名與歧視文化誰來改寫?

今日為世界月經衛生日,國際培幼會期望透過與大衆分享兩個尼泊爾女孩的月經故事,讓更多人參與月經平權的行動,改變當地的月經文化。

每晚我都害怕會活不到清晨,一個不慎就會被毒蛇和昆蟲咬到,更有可能被醉漢闖進來強奸。小屋簡陋破爛,甚至沒有完好的門窗,令席地而睡的馬利加終日提心吊膽。

受當地傳統文化影響,尼泊爾人對月經産生恐懼、厭惡與歧視。他們認為月經是「不潔的」,并會冒犯到神明,帶來厄運;于是他們除了要來經的女性在空洞的小木屋隔離外,更勒令她們在經期間不準接觸神聖的水源、家中男性成員,也不可吃喝如牛奶之類的食物,因為這樣會導緻牲畜被詛咒而病死。

被困月經小黑屋的尼泊爾女孩:污名與歧視文化誰來改寫?

月經污名将女性的地位在重男輕女的文化中推到最低賤的位置。即使女孩遇上什麼月經問題,也不敢提出,就連在學校裡,月經也是個禁忌話題,校方根本不會為女生提供生殖教育課,是以女孩對月經健康及保健知識相當貧乏。

種種「月經羞辱」已令女孩苦不堪言,她們還要面對「月經貧窮」的問題。尼泊爾的衛生巾非常昂貴,一包五片品質較好的衛生巾索價約10元人民币,以一個生理周期用量約三包來計算,一個女生購買衛生巾的花費相等于一個貧窮家庭一日收入30多元人民币。

被困月經小黑屋的尼泊爾女孩:污名與歧視文化誰來改寫?

新冠肺炎疫情亦令女孩的月經衛生情況加劇惡化。近年,在各組織積極推動下,當地政府開始關注女孩月經需要,并在學校派發免費衛生巾;現在卻因為停課,女孩又失去得到衛生用品的途徑。另因封城及貨運受阻,衛生巾價格進一步上揚,試問活在貧困的女孩如何應對處境?

為應對「月經羞辱」及「月經貧窮」的問題,國際培幼會于當地學校設立供女孩來經時休息、學習月經衛生知識及領取衛生用品的房間,并提供工作坊讓女孩學習制作可重用衛生巾,并了解月經知識,提升她們對自身權益的認知。

培幼會相信單單向女孩提供物資援助并不足夠,我們必須教育女孩、男孩、家長以及社群,讓月經不再被标簽為可怕的事物,使女孩得到公平和友善的對待,才能長遠地改變歧視文化。

被困月經小黑屋的尼泊爾女孩:污名與歧視文化誰來改寫?

教育的影響可以來得很快!同樣來自尼泊爾山區的14歲女孩帕蒂加(Pratika)去年從培幼會的工作坊中學會了制作可重用衛生巾,也明白了女孩不應因月經而受到不公平對待。她決心從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着手,希望可改變她居住社群的月經文化。

為此,帕蒂加抛開枷鎖,在朋友和家人間開始談論月經話題,并與朋友分享可重用衛生巾的制作方法,又與父親建議停用月經小屋。當中,她父親的反應讓她大吃一驚!帕蒂加的父親明白到他對月經的标簽令女兒難受,除了立即停用月經小屋,更主動參加學校的委員會,向校方和其他家長分享他的領悟和做法。

現時,社群中很多家長已經反對帕蒂加父親,将月經小屋改為養牲畜的栅欄,雖然有不少家長仍要求女兒在别的房間隔離,但對改善「月經羞辱」問題總算踏出一大步!

被困月經小黑屋的尼泊爾女孩:污名與歧視文化誰來改寫?

文化不可能在一時三刻中徹底改變,但通過教育和一層層推展的影響力,帕蒂加的決心造就了社群的新文化。培幼會盼望大衆可繼續支援我們在尼泊爾的月經支援及教育工作,讓更多女孩脫離月經污名,從小屋中走出來,邁向精彩人生。

現在您也可以捐款支援國際培幼會的「愛‧女孩」基金,為女孩提供可循環再用衛生巾及清潔水源,并支援舉辦講座及促進學校及政府之間的讨論,推廣月經衛生教育,改變社群文化,一起創造無憂的經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