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鈞正平:“表演式”工作請走開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前兩天,《解放軍報》發了一篇題為《加夜班的同志為啥這麼多》的文章,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傳播。

鈞正平:“表演式”工作請走開

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種“怪現象”:每到淩晨12點半領取夜餐時間,機關樓“夜餐領取機”前就會排起長隊——幾乎各科室均有人員出現在隊伍裡。此外,朋友圈還會時不時看到類似“漆黑的夜色襯托着辦公室明亮的燈光,煙灰缸裡參差不齊的煙頭,一段以‘終于忙完’‘第N個通宵’等開頭文字”的秀加班圖文。

加夜班的同志為何這麼多?不可否認,有時任務繁重,加班幹工作不可避免,但有的人唯上不唯實,搞的是形式上的“僞加班”。有讀者評論稱,現實中這類擅長“表演式”工作的人在每個機關都或多或少存在。

何為“表演式”工作?比如一些人在正常上班時間“摸魚”,深更半夜卻在朋友圈曬加班照;擅長在上司面前作秀,所謂“上司不在我不在,上司不走我不走”;抓經常、打基礎的工作不想幹,出風頭、顯政績的活搶着幹;執着于“造亮點”、“建門面”,在上司面前空洞的口号滿天飛,但實際熱度三分鐘,落實工作一陣風……諸如此類為取悅上級、刻意塑造虛假人設、帶表演性質的行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表演式”工作。此類人看似忙碌勤懇,其實不然。他們把大把時間耗在了作秀上,實則污染了奮鬥精神,帶偏了實幹作風。

滋生“表演式”工作亂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方面是個人的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一位基層政府從業人員就曾調侃道:“一些人上班時間磨洋工,下班才開始做事,擺出一種超級勤奮的加班姿态,天天加班就是為了表現給上司看。”如他所言,現實生活中确實有一些黨員幹部為了博取上司的好感,費盡心思溜須拍馬,故意裝出積極的一面,想用“僞勤奮”“僞加班”,為自己掙得“敬業”的光環和評優評先的籌碼。還有些人喜歡耍“小聰明”,幹工作時挑肥揀瘦,喊口号時張嘴就來,有好處時争先恐後,需要擔責時推诿塞責,做人做事太過急功近利,缺少實幹苦幹的精神。這些都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的表現。

鈞正平:“表演式”工作請走開

另一方面,機關的工作考核評價機制缺位失能。觀察發現,越是質效評價機制完備的機關,“表演式”工作越難有生存空間;反之,業績難以量化或者評價機制不完備的機關則成為“表演式”工作泛濫的重災區。究其原因?有些上司不将業績實效作為工作的評價标準,反而把個人的喜好摻雜其中。如此一來,規則在工作評價環節的作用通常難以正常發揮,客觀标準的缺失必然增加主觀因素在評價工作質效上的權重。于是,某些“高情商”的人便有了“更經濟”的工作方法,更多的希望通過拼“演技”來迎合上級。

如此看來,“表演式”工作亂象已然成為敗壞作風建設、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毒瘤”,需要及早根除。如若這種風氣陷入惡性循環,機關的工作效率不僅受到影響,其所帶來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會污染真抓實幹的良好作風,讓人産生“老實做事的不如會花言巧語的,勤懇工作的不如會花式取悅上級的”錯誤觀念,最終形成劣币驅逐良币的局面。

古人雲:“華而不實,恥也。”幹工作重要的不是“作姿态”,而是“在狀态”,“僞加班”、“僞奮鬥”與懶散無異,與實績無關。一味地使虛勁、做虛功、玩花活,看似表面熱鬧,實則無效,隻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損害真正幹事創業者的幹勁,贻誤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

鈞正平:“表演式”工作請走開

實踐證明,任何偉大的事業,都始于夢想而成于苦幹實幹。中國共産黨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奮鬥史。無實幹,難興邦。可以說,苦幹實幹,是我們過去不斷取得勝利的基礎,也是我們今天依舊需要堅持的重要品質。這就需要我們端正政績觀、校正價值觀,自覺根除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投機主義,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多一些坐穿“冷闆凳”的魄力,少一些“秀出前程”的僥幸。

此外,防範“表演式”工作離不開科學的制度建設。“衡量一個幹部的好與差,就是看他能不能辦實事。”當上司摒棄“拼演技”的行為,既重視實幹,也重視實幹的人,機關自然會形成苦幹實幹的氛圍,如此一來,那些“表演式”的工作亂象也難有其生存空間。

常言道:“幹部幹部,幹字當頭。”成績是幹出來的,不是演出來的。黨員幹部唯有把責任當做使命、以行動踐行諾言、用實事驗證明幹,杜絕虛耗空轉,摒棄浮華的“表演式”工作狀态,一張藍圖幹到底,一往無前克難關,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賴。畢竟黨和人民的事業需要的從來都是“實幹家”,而不是會作秀的“演員”。

作者 /葛森翼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