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

作者:春河月亮

視訊加載中...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5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的報道。

“從大漠回來你們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抖沙子。衣服和鞋裡的沙子還沒抖幹淨,電腦也送去維修除塵了。”

剛從“神十三”傳回現場歸來的張揚,已經習慣了“很疲憊又很興奮”的狀态。這位有着十年時政、科技、文化等領域新聞報道經驗的新華社記者,在張揚工作室成立後更是跑進“快車道”,其系列權威訪談作品以及衆多重大新聞現場的Vlog産品在新媒體平台上廣泛傳播,廣受年輕閱聽人喜愛。

最近,又有一個“賽道”傳來捷報:僅僅6個多月的時間,張揚個人抖音賬号粉絲數突破100萬。加上微網誌和B站,目前張揚在網絡已擁有超過450萬粉絲。

“談及抖音,就必須提到‘神十三’的發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招待所裡,我發了人生中的第一條抖音視訊。”張揚說。

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

入駐抖音前後的極限24小時

張揚和工作室的小夥伴們一直在尋找“開号”的時機。“入駐抖音可以加強工作室産品的輕量化呈現,使重點視訊的精彩片段得到高效利用和充分展示,這是大家長久以來達成的共識。”張揚工作室成員馬原馳說。

當工作室接到去現場報道“神十三”發射任務時,大家覺得,“開号”時機來了。

2021年10月14日,“神十三”發射前2天,這個名為“張揚”的賬号釋出了第一條抖音,“官宣”入駐。不到24小時,就迅速聚集起超過10萬名粉絲。

緊接着,“神十三”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名單公布,張揚工作室緊鑼密鼓,将精心制作的《權威訪談丨張揚對話王亞平:因熱愛而執着,因夢想而堅持》全網上線。該報道成為當天及之後幾天數百家新聞媒體及自媒體進行二次創作和二次傳播的主要資訊源,片中“王亞平想給女兒摘星星回來”“太空自帶美顔功能”等金句迅速傳播。

“剛剛抵達測發大廳時,整個現場出奇安靜,我們也跟着緊張,不确定這裡将會發生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錄影機不要停。”張揚工作室成員趙世通說,當從北京傳來“發射成功”這幾個字時,整個大廳“一瞬間就沸騰了”。

剛剛報道完火箭升空一幕的張揚,迅速從樓頂轉場至測發大廳,終于趕在宣布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時拍攝到了0号指揮員吳華和航天員系統總師黃偉芬。

現場的歡呼雀躍、擁抱慶祝,新聞關鍵人物的當下感受、本真表達,都作為這一曆史性時刻的鮮活注腳,永久镌刻進團隊的鏡頭。“立足核心現場,融入個人視角和感受”——這是工作室貫穿始終的理念。

淩晨,3條現場新聞新鮮出爐,成為網友了解發射成功後現場情況的主要資訊來源,引發上百家媒體轉載。

上午、下午、傍晚、晚上、午夜、淩晨、清晨——“神十三”發射前後的24小時,被拍攝任務分割成段,無縫銜接,一分鐘掰成兩半用。

載着“太空出差三人組”的飛船傳回地球時,張揚工作室再赴大漠,将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曆史瞬間,凝結成一篇篇刷屏的新媒體作品。

一段不到30秒的短視訊在抖音上收獲了160多萬次點贊,這是工作室小夥伴們不曾想象過的“驚喜”,也是他們深耕細作後的大豐收——從近2小時的采訪素材中,選出哪一個話題點作為短視訊的素材,團隊就此進行了反複讨論,視訊的剪輯節奏、景别選取、音樂、封面等元素更是精心設計。

“我們自感沒什麼秘訣,如果一定要說一個,那就是實幹出真章。”張揚說。

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

“張揚”抖音賬号作品登上抖音熱點榜首位。

如何打造“爆款制造機”

一篇叫好的傳統新聞作品并不意味着在新媒體平台一定叫座,對于如何把工作室打造成“爆款制造機”,在“離現場近一點”“趕時效快一點”之外,大家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尋找新聞核心人物之‘外’的采訪對象,挖掘出‘不一樣’的故事,這是每一次我在現場時會反複琢磨的事。”張揚說,“神十三”發射前夕,工作室制作播發了短視訊《王亞平女兒:我想讓媽媽為我摘一顆星》,以孩子的視角呼應王亞平此前接受采訪時說的“為女兒摘星星”,孩子充滿童真的那句“隻想讓媽媽摘一顆星星,不然天就不亮了”再次引發全網刷屏。

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

“神十三”發射前,張揚采訪航天員王亞平的女兒。受訪者供圖

“張揚老師特别擅長打開别人的話匣,總是能夠在現場迅速和采訪對象建立起情感連接配接,讓他們輕松而又自然地表達。”張揚工作室成員麥淩寒說。

如何找到“精彩故事”?“下一個訣竅就是思維觀念上的突破與創新。”張揚分享,“在拍攝過程中,我們會有意識地‘去記者化’,我不僅僅是一個好奇的提問者,更是事件的參與者、整體叙事的一部分,要忘記鏡頭的存在,和新聞人物共同完成這個故事。”

這種創作觀的形成,離不開團隊對目前最受歡迎的視訊産品形态的研究,“相比于有些模式化的傳統新聞播報,大家在新媒體端更想看到一個真實的人,看到第一視角的體驗和感受。”張揚說。

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

“神十三”傳回前,張揚(右)采訪開艙手蘇黎明。受訪者供圖

2022年4月16日,“神十三”傳回艙着陸後,團隊去采訪開艙手蘇黎明時,“體驗感”和“互動感”成了大家默念的關鍵詞。沒有“直愣愣”地提問開艙流程、如何訓練,而是掂一掂扳手,試一把開艙,對蘇黎明執行任務時的背包來一次“大開箱”。“動起來,玩起來,觀衆想了解的資訊就都在裡面了。”張揚說。

制造爆款還有一個秘籍,就是團隊的創作初心:向觀衆傳遞正向的情緒價值,讓主旋律有高聲量,讓正能量有大流量。

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

“神十三”傳回前,張揚(右二)采訪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任務地面分隊指揮員牛永進(左二)。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個新媒體視訊團隊,我們希望盡可能地用具象化的思維,更直覺、更感性地展示人物、講述故事,釋放出人物和故事中獨有的精神光芒,傳遞正面的情緒和價值觀。”張揚工作室成員李桢宇說。

“‘破圈’從來不是刻意為之的效果,而是有力量的内容的必然結果。正向的傳播收獲了閱聽人正面的回報,是對我們這份初心最大的回報。”張揚工作室成員宋育澤感慨。

星辰大漠的見證——新華社張揚工作室如何成為“爆款制造機”

張揚工作室團隊在“神十三”傳回艙前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屬于“分享者”的收獲

在“神十三”發射與傳回的兩次戰役性報道中,張揚工作室共播發了近50條稿件,在全網收獲了超5.5億的浏覽量和超450萬的互動量——這是屬于“分享者”的收獲。

“打理個人賬号的過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與新聞閱聽人之間的關系,更精确地說,是與粉絲群體的連結。”張揚說,“我跟他們之間的交流更加日常了,能真切感受到他們那份對我的信賴在一點一點加強。”

每次視訊發出後,彈幕區、評論區和賬号背景都會收到大量留言,有的粉絲甚至會手寫七八千字的長信,分享從“小羊姐姐”的作品中汲取到的力量。“兩會報道的認真嚴謹,武夷訪茶的柔美回甘,日照金山的落落大方,奧運百秒的靈動活潑,霍格沃茨的夢幻美好。一首賀曲,兩回逛展,三次讀信,四段鋼琴,無數次感動……”

向閱聽人分享和傳遞正能量,而閱聽人親切的留言、真誠的回報,又何嘗不是分享者的力量源泉呢?

對這支報道經驗豐富,制作過很多有影響力的紀錄片、權威訪談、現場新聞等的團隊而言,做好一段幾十秒的短視訊也是一項“很酷的事業”。前方還會有怎樣的好故事?他們擦亮了鏡頭,準備好去記錄和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