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枝一葉總關情——讀張朝林《祖傳》(青年作家網張英姿)

作者:青年作家網

一枝一葉總關情

—讀張朝林老師的小說集《祖傳》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張英姿

在“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的初夏五月,我很榮幸收到張朝林老師的短篇小說集《祖傳》,滿懷好奇輕輕翻開嶄新的書籍,浏覽目錄共收集了21篇小說。通過近幾日的細細閱讀,被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所折服,他是來自黃河科技學院的高校老師。他的小說大都聚焦鄉村裡的凡人小事,為我們塑造了一位位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讀他的文字樸實無華,簡潔流暢,耐人尋味。他不愧是“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本色作家,細微之處見精彩,一枝一葉總關情。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捧讀張朝林老師的短篇小說集,仿佛走進鄉民們的日常生活中,聆聽他們家族、家庭曾經發生的喜怒哀樂故事,感受着濃濃的人間煙火味。

《祖傳》作為本書的總命名,同時也是開篇小說名,文中講述了老孫家祖傳醫術十八代,延續了兩百多年的老字号診所關門歇業,讓孫家人深刻反思痛改老祖宗規矩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足以見識作者不凡的實力,讓身為讀者的我浮想聯翩。是啊,老孫家百年的中醫秘方傳承,确實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許多福音,但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一味墨守成規已不能适應未來的需要,應該與時俱進;《嫁妝》則娓娓道來趙家兩代人“三十年河東三十河西”的故事,想當年趙家很貧窮,把女兒嫁到山外,隻能将大碾盤作為女兒象征性的嫁妝,父母以此求得心安。幾十年過去,鬥轉星移,鄉村旅遊和特産銷售使山裡變成了香饽饽,大碾盤成了山裡對外的一個重要标志,趙家兒女們也借此契機實作共同緻富。在文裡,作者不惜筆墨展現了家人們互幫互助的溫暖親情。小說的結尾處,父親趙有地看着眼前的大碾盤,又看了看遠處郁郁蔥蔥的山巒,自言自語嘀咕道:“嗳,人世間的事真叫人難捉摸。仔細想想,啥東西都是有用的,眼下看着沒用的,保不齊将來都會有用的。”我想這段再樸實不過的話語卻暗示了很深的哲理,引人三思;《回歸》采用倒叙,開頭就點明兩口子袁源和周惠果斷辭職的結果,消失在袁家人的視野,這篇小說有關袁家的故事恰和《嫁妝》裡的趙家形成鮮明的對比。《回歸》中袁源的姐姐袁紅利欲熏心,把有出息的袁源弟弟當作“搖錢樹”,為了自己小家的利益,竟然提出要弟弟為兒子在城市買房的過分要求。袁家的姐妹兄弟内部因為利益的沖突,漸漸疏遠了親情,這是袁源和周惠兩口子不願看到的現象,後續發生的事情也違背了他們熱心幫助家人的初衷。文章的最後雖然沒有直接說出袁源和周惠兩口子不辭而别的原因,但這就是小說留白手法的運用吧,聰明的讀者看完會慢慢品味作者的言外之意;《無愧》裡的劉志強在三個姐姐遠嫁他鄉後,毅然挑起照顧重病父親的重擔,堅持十幾年,人已瘦成皮包骨頭。聽說志強父親病危快不行了,志強叔這才主動來看望,其實志強叔和父親多年前分家曾因宅基地的事鬧過别扭,平時來往很少。我看了志強文中的一番感慨話語非常揪心:“唉,能說話的時候,跟仇人似的,從來不說話,不會說話了,如今又成親人了。唉,我真弄不懂,不過,我爹和他畢竟是打斷骨頭還連着筋的親兄弟。”真的,人生很短暫,沒有過不去的坎,我們要好好愛自己的親人!

一枝一葉總關情——讀張朝林《祖傳》(青年作家網張英姿)

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憾。在《祖傳》小說集中,作者沒有刻意美化小說中的人物,讓我們就像讀着身邊人的故事一樣,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和真實感。下面列舉小說中的幾位鄰居,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能看到和他們相似的影子。

《邊界》中“我”的鄰居鄧有福和鄧有會兩家原本關系不錯,不分你我,自打院牆壘好以後,就變得漸漸生疏了,彼此心存芥蒂,再加上好事人的添油加醋,兩家的來往很少,田頭地塊也有了明顯的界線。但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留戀,兩家通過兒女們這根紐帶,最終消除隔閡,又和好如初,團結友愛;《差距》裡的兩位鄰居沈實成和韓來福,一個是嗜酒如命,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個是處事精明,總愛深思熟慮。他倆的性格差異,就帶來了不同的人生命運;《信任》小說的主人公劉浩是個帥小夥,但有夜遊症的毛病,他是以自卑,獨來獨往。日複一日過去,他的鄰居鄭大寶媳婦先是猜測他夜遊時偷了鋤頭,後又懷疑他洪水來臨時把鄭大寶推下河去。鄰裡之間失去了信任,最後還是鄭大寶回來澄清事實,挽回劉浩名譽。

《祖傳》小說集中,通過鄉村淳樸的人們所表現出的親情、友愛、勤勞、拼搏、奉獻等等,無不展現真善美,展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平凡中顯示着不平凡的力量,使讀者心生感動和敬佩。

《甘來》的主人公德法在家裡頂梁柱德興哥病倒後,無奈自編一些善意的謊言安慰家人,偷偷跟朋友去南方打工,挑起養家糊口的重任。果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拼命加班幹活,努力鑽研,在工作上很有起色,成為工廠的技術總監。他不僅報答了父母兄弟,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真是好人有好報,滿滿的正能量,必須點贊;《都該》的主人公劉躍德軍人出身,政治素質高,為響應政府号召,自願報名擔任巡邏小分隊隊長。在大暴雨來臨之前,苦口婆心勸說群衆轉移到安全地帶。暴風雨突然襲擊後,劉躍德為救落水女子和她的孩子,眼睜睜看着妻子被大水沖走。盡管他當時沒有做錯,但事後内心仍很愧疚。劉躍德當之無愧是英雄,值得高興地是英雄的背後還有一位心胸寬廣、善解人意的賢内助,他的妻子說的多好:“在那個時候,誰都該救,你盡力了,沒必要有愧。”;《墾荒》裡的四嫂溫良賢惠,待人誠懇,村裡人們都一緻認為四嫂是幹活上瘾的人。幾年下來,她開墾了十多畝荒地,雖然收獲不多,但她依然堅持,說道:“旱也罷,澇也罷,那都不是咱莊稼人操心的事,莊稼人就得一門心思地把地種好”。後來,村上建了攔河壩,把四嫂開墾的荒地全淹沒了,可四嫂表現的何等豁達:“我開墾的莊稼地本來就是撂荒地,沒啥可惜的,隻當我這幾年鍛煉身體了”。我想在職場中的創業打拼者,如果摔倒了就要堅強爬起來,越挫越勇,要像四嫂那樣有一種不服輸不罷休的沖勁!

欣賞這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運用本土化樸實化的語言,對人物的描寫惟妙惟肖,将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如《祖傳》中對九十高齡祖父孫繼祖的描寫:“天天戴着瓜皮帽,穿長袍馬褂,鼻梁上架着一副不帶框的老式石頭鏡”,“留着小山羊胡,一杆長長的旱煙袋不離手。”,将一副前清遺老的形象活生生展現在讀者面前;《人物》中對趙胖子的描寫:“他慢慢地把那隻解放鞋穿上,拎着蛇皮袋子,企鵝搬地晃動身子,走到馬路對面一座房子的陰影下”,“胖子粗大如牛的大腿也實在是不能長久地支撐那巨大的體格。他站了一會兒,退麻得厲害,于是,他晃悠到路邊的路牙子上,找了個比較高的地方,把蛇皮袋子攤在那兒,一屁股坐了上去。”,作者雖沒有告訴我們他到底有多重,但從文字裡就可以想象趙胖子的熊樣,仿佛他就在我們的面前晃蕩起來;《行屍》中對劉興業的描寫:“興業隻穿了個大褲衩,正躺在堂屋靠西牆地上鋪的蘆葦席上午休,一把爛蒲扇蓋着大半個白花花的肚皮。”,“他頭發很長,蓬松着,遠看上去,若不是胡子拉碴的樣子,真像個瘋女人。”作者把劉興業的懶惰形象刻畫得淋漓盡緻,讓讀者領教了這個千年不遇的“神人”了。

另外還有三篇以孩子為主題的小說《戒殺》﹑《童心》﹑《另類》,讀起來印象也非常深刻。孩子們大都處于成長期,有他們自己不成熟的人生觀,有他們這個階段特有的煩惱,甚至還帶有點虛榮心,這些都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加以教育引導,使他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同時,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隻要不礙大事,我們大人要給予适度的寬容,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拜讀張朝林老師的《祖傳》全書,簡直愛不釋手,直抵人心。張老師的文筆看似平淡樸實,卻字裡行間蘊含深意。他紮根于普通百姓之中,運用多種藝術描寫手法,細緻刻畫人物的個性特征,讓我們讀來耳目一新,别有味道。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虛心學習的地方,讓我們受益匪淺。通過張朝林老師的文筆,我們感悟人世間的真善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有真善美的存在,就會有假惡醜的出現。正因如此,我們要大力弘揚真善美,熱情讴歌真善美,讓它永遠成為全社會的主流。

回想《祖傳》小說中一篇篇生動的故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腦海裡浮現,或悲或喜,無不牽動我們的心,關乎我們的情。因為我們的祖先大都來自農村,我們和作者一樣,對廣袤的鄉土滿懷深沉的情感。随着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相信老百姓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最後再次感謝張朝林老師為我們傾情奉獻的重磅佳作!

作者簡介:

張英姿,安徽宣城人,某通信央企進階工程師,曾獲安徽電信優秀人才稱号。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