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8歲的康熙登基。孝莊太後霸氣地說:“這天由你來撐,地任你來踏!”然而,6年後,鳌拜卻私自砍了康熙的貼身侍衛,康熙氣得臉都綠了。
這天,是康熙登基之前的最後時刻,小康熙正在緊張的進行最後的彩排,一遍遍的“上朝”、“退朝”讓8歲的康熙累得不行。
于是他屁颠屁颠地跑到孝莊太後身邊,跪在她面前,撒嬌道:“祖母~”
看着小康熙萌萌的樣子,孝莊太後也是一陣無語,既心疼又好笑。她伸手扶起康熙,讓他坐到龍椅上,然後開始手把手地傳授他帝王之術。
“玄烨啊,打今兒起,你就是皇帝,要像個皇帝的樣子!你要坐朝聽政了,上朝就是你最好的師父。
你要多聽、多學、多問。”孝莊太後意味深長地說。
多聽、多學、多問,小康熙是知道的,想要當一個好皇帝,就得先學會如何處理政務。可玄烨有他自己的主見,他可不想隻當一個吉祥物。
于是,他提出了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孫兒知道。那孫兒可以在朝堂上下旨嗎?”
孝莊太後搖搖頭,說:“在你16歲親政之前,不可以。”
孝莊太後首先拒絕了年僅8歲的康熙,想要執掌大權的這種不成熟的想法。然後又告訴他,現在最應該做的是什麼。
“不過,對大臣們呈上來的每一道折子,都由你來批複。是以呀,你對每一道折子,都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問清、問透。”
聽孝莊這麼一說,小康熙更忐忑了:“孫兒擔心自己年幼無知,問出笑話來怎麼辦?”
“那不會,隻要皇上不笑,大臣們都不敢笑。得了,時辰到了,上朝吧。”孝莊溫和地說。
小康熙就要登基了,孝莊欣慰地站起身來,霸氣地叫住懂事的玄烨:“孫兒,你要昂首闊步地走!
記着,這天由你來撐,地任你來踏!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
去吧,皮卡丘!
轉眼6年過去了,康熙14歲。
有一天,他興緻勃勃地回到寝宮,發現一直陪伴自己的侍衛忽然間被換了。
原來吳良輔竟然派人抓走了他的侍衛統領,并且擅自更換了他的侍衛。
康熙的怒火沒處發洩,就跑到禦花園散心。看到那幾個新侍衛,他就更窩火。
他突然明白過來,這些人就是鳌拜安排在他身邊的耳目。康熙眼珠子一轉,馬上有了主意。
他跑到假山上去,要看看這幾個侍衛的武功,讓他們對打。
這幾個侍衛,剛開始還客客氣氣,裝裝樣子。可誰知,他們打着打着就動起了真格。
後來,康熙以他們武功一般為由,把魏東亭升為四品帶刀侍衛,讓他來管帶鳌拜派來的新侍衛。
康熙這麼做,就是他對宮廷鬥争的了解。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宮廷鬥争遠比他想的還要殘酷與無情。
第二天上朝,康熙直接指令鳌拜:“趕緊把朕的貼身侍衛,倭赫放了!”
誰知,鳌拜竟然淡定地說:“皇上,倭赫放不成了。今天一早,刑部已經将該犯押到菜市口,斬首了。”
康熙一聽,瞬間炸了:“什麼!你們放肆!朕的近侍,你們說殺就殺了?!真是膽大包天!”
鳌拜卻一點不緊張,還面帶微笑,一副我殺了能怎麼着地表情。
“皇上尚未親政,當以先皇遺訓,由臣等輔理朝政。倭赫之事,臣叩請皇上,不必問得太多。”
鳌拜雖然嘴上說着叩請,可身子還是筆直地立在那。
康熙氣得牙癢癢,恨不能将他五馬分屍,你這說殺就殺了,問都不讓問了還,這不明顯就是不把我放在眼裡。
康熙氣得臉都綠了,怒吼:“退朝!!!”
康熙能咽下這口氣嗎?肯定不能。
他一回到寝宮,拿起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奴才對主子沒有半點敬畏之心,發展下去,還不翻天!
倭赫這條命,朕要替他找回來!敲山震虎,警告鳌拜!”
那康熙準備拿誰開刀呢?正是鳌拜的幹兒子,吳良輔。
剛好,吳良輔就趕着點的來了。他偷偷抱着兩個大瓶子,被魏東亭抓了個正着。
康熙一頓審問,吳良輔一不小心把國寶打碎了,說這兩國寶是準備做壽禮孝敬鳌拜的。
就這樣,康熙讓人按律處置,先廷杖再送内務府。至于廷杖多少,康熙就一句“打就是了”。
開玩笑吧,這不就是不揍死不罷休啊。
廷杖可是個技術活,可以打的皮開肉綻卻沒有絲毫内傷,也可以打的五髒俱裂,幾下就要了小命。
打的人知道康熙是想要了吳良輔的命,是以沒幾下,吳良輔就沒動靜了。
恰巧鳌拜趕過來,看着沒了氣息的吳良輔,也是一怔。
康熙淡定地對鳌拜說:“鳌拜,你瞧,朕一句話就把一個人給打死了,難怪天下人都想當皇上。”
失去了吳良輔這個耳目,鳌拜也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依珊文史齋】
康熙天生就是做皇上的料,8歲登基都不怯場,還有自己的主見。
鳌拜從一開始,就對康熙沒有敬畏之心,以至于私自處置了康熙的貼身侍衛。
但是,康熙也不是個軟柿子,設計處置了鳌拜的幹兒子吳良輔這個眼線,給鳌拜一個“殺雞儆猴”。
能成大事者,必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