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8岁的康熙登基。孝庄太后霸气地说:“这天由你来撑,地任你来踏!”然而,6年后,鳌拜却私自砍了康熙的贴身侍卫,康熙气得脸都绿了。
这天,是康熙登基之前的最后时刻,小康熙正在紧张的进行最后的彩排,一遍遍的“上朝”、“退朝”让8岁的康熙累得不行。
于是他屁颠屁颠地跑到孝庄太后身边,跪在她面前,撒娇道:“祖母~”
看着小康熙萌萌的样子,孝庄太后也是一阵无语,既心疼又好笑。她伸手扶起康熙,让他坐到龙椅上,然后开始手把手地传授他帝王之术。
“玄烨啊,打今儿起,你就是皇帝,要像个皇帝的样子!你要坐朝听政了,上朝就是你最好的师父。
你要多听、多学、多问。”孝庄太后意味深长地说。
多听、多学、多问,小康熙是知道的,想要当一个好皇帝,就得先学会如何处理政务。可玄烨有他自己的主见,他可不想只当一个吉祥物。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孙儿知道。那孙儿可以在朝堂上下旨吗?”
孝庄太后摇摇头,说:“在你16岁亲政之前,不可以。”
孝庄太后首先拒绝了年仅8岁的康熙,想要执掌大权的这种不成熟的想法。然后又告诉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不过,对大臣们呈上来的每一道折子,都由你来批复。所以呀,你对每一道折子,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问清、问透。”
听孝庄这么一说,小康熙更忐忑了:“孙儿担心自己年幼无知,问出笑话来怎么办?”
“那不会,只要皇上不笑,大臣们都不敢笑。得了,时辰到了,上朝吧。”孝庄温和地说。
小康熙就要登基了,孝庄欣慰地站起身来,霸气地叫住懂事的玄烨:“孙儿,你要昂首阔步地走!
记着,这天由你来撑,地任你来踏!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
去吧,皮卡丘!
转眼6年过去了,康熙14岁。
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回到寝宫,发现一直陪伴自己的侍卫忽然间被换了。
原来吴良辅竟然派人抓走了他的侍卫统领,并且擅自更换了他的侍卫。
康熙的怒火没处发泄,就跑到御花园散心。看到那几个新侍卫,他就更窝火。
他突然明白过来,这些人就是鳌拜安排在他身边的耳目。康熙眼珠子一转,马上有了主意。
他跑到假山上去,要看看这几个侍卫的武功,让他们对打。
这几个侍卫,刚开始还客客气气,装装样子。可谁知,他们打着打着就动起了真格。
后来,康熙以他们武功一般为由,把魏东亭升为四品带刀侍卫,让他来管带鳌拜派来的新侍卫。
康熙这么做,就是他对宫廷斗争的理解。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宫廷斗争远比他想的还要残酷与无情。
第二天上朝,康熙直接命令鳌拜:“赶紧把朕的贴身侍卫,倭赫放了!”
谁知,鳌拜竟然淡定地说:“皇上,倭赫放不成了。今天一早,刑部已经将该犯押到菜市口,斩首了。”
康熙一听,瞬间炸了:“什么!你们放肆!朕的近侍,你们说杀就杀了?!真是胆大包天!”
鳌拜却一点不紧张,还面带微笑,一副我杀了能怎么着地表情。
“皇上尚未亲政,当以先皇遗训,由臣等辅理朝政。倭赫之事,臣叩请皇上,不必问得太多。”
鳌拜虽然嘴上说着叩请,可身子还是笔直地立在那。
康熙气得牙痒痒,恨不能将他五马分尸,你这说杀就杀了,问都不让问了还,这不明显就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康熙气得脸都绿了,怒吼:“退朝!!!”
康熙能咽下这口气吗?肯定不能。
他一回到寝宫,拿起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奴才对主子没有半点敬畏之心,发展下去,还不翻天!
倭赫这条命,朕要替他找回来!敲山震虎,警告鳌拜!”
那康熙准备拿谁开刀呢?正是鳌拜的干儿子,吴良辅。
刚好,吴良辅就赶着点的来了。他偷偷抱着两个大瓶子,被魏东亭抓了个正着。
康熙一顿审问,吴良辅一不小心把国宝打碎了,说这两国宝是准备做寿礼孝敬鳌拜的。
就这样,康熙让人按律处置,先廷杖再送内务府。至于廷杖多少,康熙就一句“打就是了”。
开玩笑吧,这不就是不揍死不罢休啊。
廷杖可是个技术活,可以打的皮开肉绽却没有丝毫内伤,也可以打的五脏俱裂,几下就要了小命。
打的人知道康熙是想要了吴良辅的命,所以没几下,吴良辅就没动静了。
恰巧鳌拜赶过来,看着没了气息的吴良辅,也是一怔。
康熙淡定地对鳌拜说:“鳌拜,你瞧,朕一句话就把一个人给打死了,难怪天下人都想当皇上。”
失去了吴良辅这个耳目,鳌拜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依珊文史斋】
康熙天生就是做皇上的料,8岁登基都不怯场,还有自己的主见。
鳌拜从一开始,就对康熙没有敬畏之心,以至于私自处置了康熙的贴身侍卫。
但是,康熙也不是个软柿子,设计处置了鳌拜的干儿子吴良辅这个眼线,给鳌拜一个“杀鸡儆猴”。
能成大事者,必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