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爺今年75歲了,雖然他退休前比較喜歡吸煙、喝酒,但是身體一直都還可以。可是在一月前的晚上,下床小便時突然頭暈摔倒在地,家人急忙聯系120送到急診,經CT檢查後診斷為急性腦梗死,好在發現及時還在溶栓的“黃金四小時”内,進入綠色通道溶栓後脫離了生命危險。

出院後醫生一直讓他服用進口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抗凝治療。但是因為朱大爺住在農村,有時候阿司匹林吃完了,就去村裡的衛生室買,但是當他拿出醫院的藥盒子後,醫生卻犯了難,說我這裡隻有國産的阿司匹林,廠家和你這不一樣,價格便宜一半多,可是效果差不多的,你還要不要?
這也讓朱大爺犯了難,心裡想着自己好不容易死裡逃生,不能省這個錢,還是想買高價的進口阿司匹林,說着還是騎摩托去鎮裡買。
下面林醫生就好好談一談仿藥和進口藥的差別,同樣是阿司匹林,為何價錢會相差幾十倍?是不是國産藥偷工減料呢?
什麼是仿制藥?
說到仿制藥,我們就會想起幾年前大火的《我不是藥神》電影裡的抗癌神藥格列甯,一瓶格列甯的品牌藥得花幾萬元,而一瓶藥效相同的印度仿制藥,價格隻需要幾千元。
其實想要研發仿制藥,不是簡單的複制,難度不亞于重新研制,有些原研藥專利過期多年了,依然沒有仿制藥上市,如部分吸入制劑和長效緩控釋注射劑等。因為原研藥在處方和工藝技術方面有種種專利和非專利壁壘,需要逐一攻克。
并且在大陸還有一個“仿制藥一緻性評價”考核,是國家藥監局基于歐美通行技術标準嚴格審評和監管的,是以研發到臨床實驗都是恪守歐美原研藥标準,是以品質和療效還是可以和進口藥媲美的。
3毛錢的國産阿司匹林與7塊錢一片的進口藥,差别到底有多大?
同樣是阿司匹林,為何價錢會相差幾十倍?是不是國産藥偷工減料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醫藥界的雙十定律——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和10億美元的投入。新藥的研發難度加大,成本呈現逐年上升的态勢,目前一款新藥的投入已經接近18億美元。
是以從藥物研發的成本來看确實是巨大的,正所謂無利不起早,資本是逐利的,花費了代價是要用來千倍盈利的,是以在專利期的20年裡,價格肯定會定的非常非常高,相比之下,仿制藥不需要為臨床研究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成本較原研藥低了很多,是以成本就低了很多,再加上大陸醫保藥品集采,再把價格繼續下壓,是以很多藥物價格低到難以想象。
而從療效上看,國産仿制藥都是通過了一緻性評價,要求國産藥物與同類的進口原研藥在藥效學和藥動學方面都保持高度一緻性,說白了就是沒有明顯差别。
目前國産阿司匹林,有些廠家已經通過了一緻性評價,是以即使價格賣到3毛錢一片,其品質和臨床效果也與7塊錢一片的進口藥沒有差別,即使沒有通過一緻性評價的廠家,由于國家在藥品品質上的嚴格要求,這個差别也不會太大。是以患者可以放心使用國産藥。
#防災減災謠零零##心健康信科普##頭條抗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