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作者:汗八裡文藝之聲

蘇聯解體後,獨立的“中亞五國”,為了彰顯其國家獨立的“決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先後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去俄化”運動。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中亞國家為什麼要進行“去俄化”運動?“去俄化”運動的得與失又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就以烏茲别克斯坦為例,跟大家簡單聊聊。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撒馬爾罕的曆史遺迹

1)烏茲别克斯坦的“去俄化”舉措

自1991年9月宣布獨立後,烏茲别克斯坦政府為了徹底擺脫蘇聯“痕迹”,彰顯其國家獨立性,在曆史、語言、文化等領域,開啟了大規模的“去俄化”運動。

1)确立烏茲别克語為“國語”

烏茲别克斯坦獨立後,在憲法中明确規定,“烏茲别克斯坦的國語,是烏茲别克語”,并在後續頒布了多項法律,進一步明确了烏茲别克語的“國語地位”。作為對比,俄語受到了極大限制。資料顯示,在國家獨立之初,俄語學校的數量一度減少了50%。

另外,很多在蘇聯時期出版的俄語書籍被銷毀,甚至一些蘇聯(俄)時期的俄語檔案資料也被銷毀了。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烏茲别克手抓飯

2)文字的“拉丁化”改革

衆所周知,古烏茲别克語一直使用阿拉伯文字母進行拼寫。蘇聯時期,烏茲别克語改用俄文字母(西裡爾文)進行拼寫。

1993年9月,獨立的烏茲别克斯坦通過了一項名為《關于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烏茲别克語》的法律,正式開啟了“文字拉丁化”的程序。該法律規定:

  • 1996年9月入學的國小生,開始使用“拉丁文版本”的烏茲别克語課本;
  • 從2001年開始,各級别學校的教科書都應實作“文字拉丁化”;
  • 到2005年,要全面完成“文字去俄文化”。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浩罕汗王胡達雅爾汗緻俄羅斯土耳其司坦總督府長官考夫曼的書信

3)大肆排擠俄羅斯族裔居民

烏茲别克斯坦獨立後,在本民族居民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的同時,俄羅斯族裔居民的“上升通道”幾乎被“封死”。

“在烏茲别克斯坦議會的3名副主席和各委員會的上司人中,僅有1名俄羅斯人;在各州的上司人中,沒有一個是俄羅斯人,在企業和機關的上司人中,俄羅斯人不斷減少”。

一言概之,當地的俄羅斯族裔居民,很難獲得在國家各級機關和企事業機關中擔任上司職務的機會。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今天的塔什幹

4)地标性建築的“去俄化”

烏茲别克斯坦獨立後,大量與蘇聯(俄羅斯)有關的地标性建築物,都被官方拆毀了。

1992年,為紀念塔什幹大地震(1966)災後重建的“蘇聯建設者紀念碑”被拆除。2009年11月,始建于1973年,位于塔什幹市士兵榮譽公園的“祖國保衛者紀念碑”也被拆除

2015年,在塔什幹市國立阿力什爾·納沃伊大劇院翻修後的竣工典禮前夕,鑲嵌于該劇院牆上的刻有著名設計師阿·維·休謝夫(紅場列甯墓的設計師)名字的大理石紀念銘牌,也被官方拆除了。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在塔什幹“幸存”的大地震紀念雕像

5)“蘇聯史觀”的重塑

烏茲别克斯坦獨立後,在本國學生使用的曆史教科書中,“偉大的衛國戰争”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取代。與此同時,蘇聯從過去的“解放者”,變成了“俄羅斯殖民主義帝國”的化身。至于烏茲别克共和國作為蘇聯加盟國的這段曆史,被視為“苦難、屈辱和被剝削的一段經曆”。

另外,以“十月革命節”為代表的大部分“蘇聯節日”被取消,僅有“勝利日(5月9日)”得以“幸存”。隻不過,“烏茲别克斯坦版本”的“勝利日”,已經與“紀念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沒有了太多關聯,因為這個節日紀念的對象,是“幾百年來英勇無私保衛烏茲别克國家邊疆、為使國家獲得獨立和自由、人民過上和平生活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烏茲别克)英雄們”。

作為對比,在蘇聯政府的支援下,烏茲别克人在文學、戲劇等文化領域取得的成果,蘇聯在當地興建學校、工廠、醫院的舉措乃至全蘇人民幫助塔什幹震後重建的曆史事實,或者一筆帶過,或者幹脆被無視掉了。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援建”塔什幹

2)為什麼實行“去俄化”?

1)确立和鞏固國家的“獨立身份”

對于獨立國家而言,首先解決的問題,便是國家獨立身份的有效穩固。但不可否認的是,“中亞各國的曆史記憶、文化傳統甚或經濟政治基礎,都與‘蘇聯(俄羅斯)化’有着密切的聯系”。是以,中亞國家隻能通過簡單粗暴的“去俄化”運動,甩掉這一“沉重”的曆史包袱。

于是,烏茲别克斯坦通過重塑蘇聯史觀、确立烏茲别克語為國語、取消“蘇聯節日”等措施,“實體清除”了國家境内的“蘇聯印記”,旨在向世界明确“新生國家由烏茲别克人主導”的既定事實。換言之,“去俄化”舉措,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烏茲别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振民族士氣。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位于塔什幹的普希金紀念碑

2)蘇聯(沙俄)時期推行“俄羅斯化”的“反噬”

16世紀60—80年代,大肆對外擴張的沙俄先後吞并了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1876年,他們徹底征服了烏茲别克“三汗國”的“獨苗”——浩罕汗國(拓展閱讀:一文概述:新疆“和卓”的前世今生)。至此,整個烏茲别克地區被并入沙俄版圖。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烏茲别克“三汗國”

在完成征服後,沙俄在當地大力推行殖民化和“俄羅斯化”政策。他們用行政手段推行俄語教學、開辦俄語學校,殘酷打壓烏茲别克人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甚至禁止當地穆斯林使用阿拉伯語或波斯語誦默經文。

顯而易見,這種“大民族沙文主義”舉措,必然會激起當地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拓展閱讀:理性讨論:為什麼烏克蘭如此痛恨俄羅斯?)。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浩罕汗國老照片

蘇聯時期,當局不僅在中亞各加盟國繼續推行“俄羅斯化”舉措,還鼓勵和号召俄羅斯人以“開發和建設邊疆”的名義,向中亞移民。資料顯示,截至1989年,烏茲别克共和國境内的俄羅斯人已經高達166萬。

在幹部任用上,蘇聯當局更傾向于任用俄羅斯人,“(烏茲别克等)中亞各民族的幹部,很少被結合到蘇聯國家政權機關中去”。在蘇聯軍隊中,“來自中亞的士兵很少直接加入戰鬥部隊,更當不了軍官。他們的技術水準、教育水準比較低,沒有一個具備充當蘇聯上司的能力”(拓展閱讀:一文概述:蘇聯民族政策的演變軌迹)。

另外,蘇聯推行的語言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在中亞加盟國, “本民族語言”一直沒有獲得與俄語“平起平坐”的地位(拓展閱讀:讀書筆記:“過度”的民族語言政策,埋下了蘇聯解體的伏筆)。

可以預見,這些帶有“大俄羅斯”意味的政策的頒布與施行,嚴重傷害了中亞各地人民的民族感情。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對俄語乃至俄羅斯人産生逆反和排斥的心理,也實屬意料之中。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烏茲别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

3)向土耳其和其他西方國家主動示好

有趣的是,在烏茲别克斯坦獨立之初,一直與土耳其保持着頗為親密的關系。在1992年—1993年間,時任總統卡裡莫夫多次強調,“自己一直把土耳其當作效仿的樣闆”。與此同時,他們還請求土耳其,“在外國和世界組織中,為烏茲别克斯坦發聲”。

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卡裡莫夫愈發“感覺到了不對勁”。後來,他在《臨近21世紀的烏茲别克斯坦》一書中指出:“曆史上我們屬于突厥語大家庭,但我們的人民要堅決抛棄‘大圖蘭’這一沙文主義思想。對于我們來說,‘圖蘭’是地區突厥語各族人民文化共同體的象征,而不是政治共同體的象征。”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首任烏茲别克斯坦總統卡裡莫夫(1938—2016)

與此同時,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動和發展與西方國家的外交關系,旨在尋求資金和技術上的援助和支援。

1997年7月,美國出台了新的中亞戰略,旨在将中亞國家打造為自己的“戰略能源基地”和“制衡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支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烏關系變得愈發密切,前者一再加大了對烏的經濟和技術援助。其他西方國家見狀,也紛紛以提供貸款、建設合資企業等形式,主動與烏茲别克斯坦“拉關系”。

由此可見,烏茲别克斯坦推動的“去俄化”舉措,也在很大程度上蘊含着“向西方國家主動示好”的内涵。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塔什幹夜景

3) “去俄化”舉措的得與失

1)國家經濟建設

在國家大力推行“去俄化”舉措的背景下,當地的很多俄羅斯族(包括其他俄語系民族)居民選擇主動離開。

資料顯示,1989年,境内的俄羅斯族居民,共有165萬多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8.34%。到了21世紀初,在當地居住的俄羅斯族居民已不足112萬人,“縮水”至總人口數的4.78%。

由于很多俄羅斯族居民從事醫療、科研、技術、管理等“高精尖工作”。基于國家發展的角度看,這些高水準人才的主動離開,是一次較為嚴重的“人才外流”事件。換言之,對于新生的烏茲别克斯坦而言,“去俄化”運動帶來了負面影響,是肉眼可見的。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位于塔什幹的帖木兒廣場

2)俄烏兩大民族的關系

前面提到,蘇聯(沙俄)官方在中亞加盟國推行的“俄羅斯化”舉措,讓當地居民對俄語乃至俄羅斯人,産生了嚴重的排斥心理。是以,在烏茲别克斯坦宣告獨立後,當地的俄羅斯族居民成為了官方和民間的“雙重報複對象”。

在幹部任免上,俄羅斯族居民不僅難以獲得上司崗位,還在就業等方面備受歧視。如果機關效益不好,首先被裁掉的就是俄羅斯族員工。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甚至當街辱罵和毆打無辜的俄羅斯族居民。換言之,在國家獨立之初,不少俄羅斯族居民的人身安全,都很難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時間的推移,俄烏兩大民族原本較為和諧的民族關系,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和挑戰。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撒馬爾罕俯瞰

3)烏茲别克語言的發展

實際上,烏茲别克人對于官方主導的“文字拉丁化”改革,并不是十分感冒。除1996年開始上學的國小生外,大部分居民更習慣于使用西裡爾字母拼寫的烏茲别克文。是以,烏茲别克語的“拉丁化”改革,進展得十分緩慢。

實際上,直到今天,在烏茲别克斯坦的很多領域,依然處于“兩種文字并存”的狀态。

  • 許多部門或機關的标牌,同時使用兩種文字書寫;
  • 政府部門和機構的官網頁面,除了公告和文章的題目使用拉丁字母拼寫外,大多數正文依然使用西裡爾字母拼寫;
  • 官方貨币(蘇姆)也同時使用兩種字母,在紙币上隻使用西裡爾字母拼寫,硬币上同時使用兩種字母拼寫(比如5蘇姆和10蘇姆的硬币,同時發行了兩種版本);
  • 以國家中央銀行為代表的很多機構,幹脆制作了兩種文字拼寫的官網頁面,供國民“靈活使用”。

一言概之,“去俄化”舉措,似乎也并未對烏茲别克語言的發展,起到想象中的促進作用。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希瓦古城俯瞰

4)文化與教育水準的發展

在蘇聯時期,烏茲别克共和國出版了大量使用西裡爾字母拼寫包括科學著作、文學作品、專業文獻與論文在内的高品質烏茲别克文書籍。但是,由于文字拉丁化改革,年輕一代很難通讀這些讀物。

另外,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的烏茲别克文書籍,出版數量相對很少。是以,年輕一代的閱讀量與老一輩人相比要少得多,社會的平均文化水準呈現出了走低态勢。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烏茲别克斯坦地形圖

另外,由于文字拉丁化舉措,緻使過往使用西裡爾字母拼寫的烏茲别克文教材無法繼續使用。于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眼前——“各級學校均缺少高水準的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的烏茲别克文教材”。原因很簡單,既精通拉丁版烏茲别克文又精通本專業的學者,實在是少之又少。

以高等教育為例,烏茲别克斯坦的大學生們為了學習,隻好“就近”使用俄語教材和參考書。但是,他們的俄語水準極為有限,很難通讀這些高品質的俄語書籍。是以,烏茲别克斯坦的高等教育水準,同樣出現了幅度不小的下降迹象。

一言概之,“去俄化”舉措的實行,似乎不僅沒有推動國家文化和教育水準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後腿”。

理性讨論:為什麼烏茲别克斯坦大力推行“去俄化”?

烏茲别克斯坦的地鐵站

4)結語

實踐證明,對于烏茲别克斯坦而言,“去俄化”運動是一把雙刃劍。“去俄化”運動的推動,固然增加了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但從負面角度看,因為“去俄化”運動,國家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蒙受了不小的“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

由此可見,在國家内外局勢均較為穩固的大背景下,當局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态度,重新審視和研判“去俄化”運動對國家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一言概之,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不應該成為阻礙國家發展的“絆腳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