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談我成長中的内驅力,有關孩子的教育話題

作者:重症醫生土博劉

最近有粉絲朋友留言問我這麼會讀書,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分享出來。我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個人的一點經曆和淺薄的見解。

說來慚愧,我實在算不上什麼好讀書的典範,從小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促使我一路走到今天(當然,也不過是個普通人,雖然偶爾也會成為親朋好友家裡教育孩子的模範),可以用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做總結:内驅力!

我就以我個人的成長和讀書經曆圍繞着“内驅力”展開講述,希望以後在教育我自己家孩子方面也能用得上。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父母盡職盡責地賺錢養我們糊口都夠嗆,其他的事情根本都沒時間管!玩到入學年齡,我讓我爸送我去上學,我爸覺得丫頭片子晚上一年還能省學費,放在現代誰敢信?我極力抗争,他才帶我去一個當老師的伯伯家詢問意見,走路上他還很煩,大步走在前面,把我遠遠拉在後面。其實我爸算是開明的,并不是說不讓女孩子上學,他可能覺得女孩子也讀不出來什麼名堂,随便混幾年認識字就行了。晚一年上,還能在家多幹活,還能省點學費。在他的世界裡,也最多就這種認知了。至于我為什麼鬧着要上學,因為我的小夥伴都去上學了,我當然也要去,極力反對晚一年再上學。我們家雖然窮,但父母還是很寵愛我們的,是以我從小就很有主見,也敢于反抗。後來到了老師伯伯家,他讓我寫幾個字,我就在地上用樹枝寫了自己的名字,和他随機說的幾個簡單的字。伯伯誇我聰明,我爸很開心,就同意我當年入學了。

要我現在說我從一年級就知道讀書能改變人生,肯定是騙人的。混混沌沌,真的是不開竅,但是幸運的是我生在了一個公平篩選的年代,在簡陋的土房子教室裡,大家學成啥樣全憑天分。這樣說呢,我應該屬于天分比較好的吧,輕輕松松也在一個鄉村學校考過第一名。但是從來不是穩定的,因為我沒有自尊心之類的覺悟,學習沒人管,全憑喜好和覺悟,是以成績時好時壞。但是我自己總結,我是屬于擅長讀書的那一類人。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支援,也不反對。我記得國小一年級第一次考試,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試,我得了第一名,我爸非常開心,面上有光呗,把獎狀貼到正堂屋的牆上。到了第二次呢,就是第二名,我爸就開玩笑說第二名退步了,要把獎狀撕掉,結果我弟弟真的把獎狀撕掉了,我氣哭了,我爸罵了我弟一頓。就這樣,我在學校老師喜歡,雖然成績波動,但也能考得不算太差為我爸争點光,是以我爸就開開心心地為我交學費(一學期幾十塊錢吧)。我爸沒糾結過每一次考得怎麼樣,他沒那個精力,也不太在乎,考好了他高興,考差了就讓我下次考好點,從沒有責罵過,更别提打人了。

但是很快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驗。國中一年級,第一次摸底考試,我在班級考第一名,階段前幾名吧。然後我又開始驕傲了,反正就是啥朋友都交,學習還是全憑心情和喜好。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中考的時候我落榜了(純屬活該)。我記得中考前夕我初三的英語老師看我快中考了還天天玩,有一天她在教室外邊攔住我問:你的理想是什麼?我笑嘻嘻地說:沒想過。她看我的眼神我也不明白,現在看來是有點恨鐵不成鋼。

我國中的幾個老師對我都很好,是真的偏愛的那種好!我在班上屬于年齡偏小的裡面學習成績比較好的。當時的鄉村中學,年齡參差不齊,大我四五歲的都有,估計也是被和我爸一樣的爹的想法害了。他們管束過我,每次講題目都很認真,比如那位英語老師,我就算是休息時間去她辦公室請教問題,她也都很認真。這裡不摻雜利益等等,我很感恩遇到她們。而且國中我還早戀過,叛逆過等等吧!這些事兒我爸媽現在都不知道,他們不關心也沒時間、沒那個閑心知道!

是以我落榜了,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打擊。落榜之後有一個場景讓我記憶深刻,至今回憶起來都曆曆在目!

我和我爸蹲在我們家的豬圈上,我摳着豬圈牆上的水泥說我要複讀,我爸說可以,反正你考得還可以,複讀不要學費!我媽說複讀啥,早點打工賺錢!那個時候是打工潮,我好多小夥伴已經出去“賺大錢”了。我怒視着我媽:你不讓我上學,我就去法院告你!我媽:。。。。

而我那時候如此執着的原因:我不喜歡幹農活,不想打工,更不想被“找個婆家”嫁人。我明白我再吊兒郎當下去,我将深陷此泥潭,永無出頭之日!

從此以後,我的學習才有了内驅力,複讀後考上了縣城比較好的高中,平價生,學費一學期六百。當時高一年級隻收三百名平價生,其他上千名學生都是拿錢買差額,更差的就直接不錄取。我爸考試之前就說了,差一分都不讀,他不會拿錢給我買分的,一分都不行。結果我正好挂線,一分都沒多考,也沒少考。

就這樣跌跌撞撞考上了高中,讀了高中就覺悟了,開始好好學習。要反抗既定的命運,隻能好好學習,别無它選。但是前期的無人管束和全憑智商學習的弊端也出來了,我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國中勉強偶爾還能嶄露頭角,到了高中大家都是靠智商篩選出來的,是以我隻能泯然衆人。再加上我沒有得到過學習習慣的培養,自律性很差,也沒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隻能勉勉強強考上個大學,當然這在河南的聯考大省來說,當年也算不容易了。雖然和名牌大學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但對我一個農村小姑娘來說,也算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其實有很多和我同樣經曆的同學選擇了複讀,希望能考一個更好的院校。但是我沒有,我害怕複讀,也對進階院校沒那麼執着。我選擇學了醫,覺得這是個餓不死的職業,我得先混口飯吃。是以當年熱門的計算機、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之類的專業,我看不懂,是以堅決不摻和。這更加說明見識的重要性,但是我人生中沒有這樣的人指引我,我能咋辦?是以命運決定了我的選擇,而選擇又成就了這樣的我。

考上大學以後,眼界開闊了,也是成年人了,事情就更簡單了,總之就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為達目标不怕苦。

後來讀碩、讀博,也是因為學醫大學出去找不到好工作。沒辦法,隻能往上讀,越長大越自律,眼界也開闊了,也認識了更多優秀的人,然後就不小心變成了看起來會念書的人。

綜合這些經曆,我覺得學習這件事兒,内驅力很重要。而怎麼樣才能獲得内驅力,那就是讓孩子自由去探索這個世界,清楚地知道自己處于一種什麼樣的境遇,讓他而他想要想要的生活狀态又是怎麼樣的,然後家長盡力的來輔助他完成即可。天分也很重要,有的人适合做點兒學問,有的孩子确實不适合,家長還是要佛系一點,給孩子的選擇多元化一點兒,如果價值觀過于單一,容易走入死胡同。我媽還擔心過我一根筋,萬一考不上大學會不會精神出問題。我隻能說她太不了解自己的女兒,考大學隻不過是我擷取生存資本的一個途徑,而我恰恰又算是擅長才選了這條路,我怎麼可能因為一個“工具”而精神失常呢?如果我不是輕松就擷取過第一名,我的志氣可能也會用在其他方面,是以,讀書這件事兒,天分真的很重要,父母要适度的“認命”,會讀書的孩子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天分加上适度的輔助和拔高!

和小孩子講大道理也沒啥用,我反正是從小就聽不進去,我的認知都是我自己總結來的,我讀的書、經曆的事兒塑造的,絕對不是誰能夠強行灌輸的。

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在我看來,好處就是我長成了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抗擊打的人。我對我的選擇負責、對我的生活負責、對我該擔的責任負責!從我對我媽說了那句“你不讓我讀,我就去告你”,我就明白了,我選擇的路,隻能靠我自己,我沒有退路。學醫也好,讀博也好,工作也好,全憑我自己做主。

當然,我喜歡讀生存需求外的書,喜歡寫東西,雖然屬于個人愛好,但也是内在需求。人在世間,不如意事兒十有八九啊,怎麼疏解呢,各有各的方式,我的方式就是讀書、寫字,算是把愛好和生活需求結合起來了。

總而言之:童年的經曆、生活的壓力是我一路走來的内驅力,而這樣的内驅力就是一切的基石。我曾開玩笑和朋友說:隻要交錢的考試,我肯定一次性通過,因為我不能允許我的錢白花。

和優秀的人相比,特别是個人優秀、家庭也優秀的孩子,我真的是太普通了,而他們能夠達到的高度也是我不想去觸碰的,因為過于拼搏的人生太累了,我真的不喜歡。一直以來,我被生存的“内驅力”推着走,一直在和我的命運抗争,到我現在這個年齡,從我個人的經曆和閱曆來說,我既不會驕傲自大,也不會妄自菲薄,真正了解了不卑不亢的内涵,算是一個相對合格的成年人吧!

最想對家長說的話(包括我自己)

在我看來:孩子會不會讀書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最終找到自我,求得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狀态才是最重要的。少年時的沖動熱情、青年時的奮發圖強、中年時的溫潤平和、老年時的不遺憾,我以為就是圓滿的人生。從這樣的目标上來講,我們該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呢?也許可以是:少年時的引導,青年時的支援,中年以後的不摻合。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個大工程,也是為人父母的頭等大事,我實在是經驗有限,黔驢技窮,姑且分享到這裡吧!

我寶寶剛過完三歲生日,來日方長啊,如果我的孩子教育好了,我大概才有更多的發言權吧!

照片中是立志要考武漢大學的小姑娘和我們醫療隊的合影。少年強、則中國強!希望做了父母的我們,都能夠用“心”對待自己的孩子:愛他,更要尊重他!

談談我成長中的内驅力,有關孩子的教育話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