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有多少人能拒絕一隻翻過肚子,伸出肉墊,眯起眼睛的小貓?作為人類生活中最瘋狂的動物之一,貓幾乎接管了人們的生活。但除了貓,你有沒有想過你懷裡的貓來自哪裡,它是如何被馴化的?或者,相反,他們如何馴化人們似乎是合理的?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最早的家貓是在大約1萬年前被非洲野貓馴化的。

這項研究是由地球上最神秘的野貓沙漠貓進行的。

他們看起來像精靈。黑色的瞳孔嵌入藍色的眼睛,一簇頭發從貓的耳朵尖突出,好像是一對角,在陽光下呈橙紅色。它有灰褐色到棕褐色的皮毛,在柔軟的尾巴末端有3-5個黑色環。隻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個相對狹窄的地區。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沙漠貓。(Kuanji/Instagram)

對此知之甚少。在世界上大約40種貓中,沙漠貓隻在中國發現。2009年出版的《中國野生動物手冊》将其描述為"最不為人知的貓"。

2021年,這隻沙漠貓曾短暫"出圈",被青海代表團照片展示,并被廣泛報道。雖然是國家重點關注動物保護,但目前對沙漠貓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它們還有很多謎團需要解開。

<h3>地球上最神秘的貓</h3>

專業術語中的"野貓"在野外獨立生活,不是流浪的家貓。像老虎,豹子和獅子一樣,野貓是一種獨立的貓科動物。老虎分為東北虎和華南虎等亞種,野貓包括非洲野貓、亞洲野貓、歐洲野貓等亞種。

從外表上看,沙漠貓離它們很遠。中國野貓保護局"貓聯盟CFCA"創始人兼董事長宋大昭描述了其中的差別:非洲野貓瘦弱,有淺條紋,主要栖息地是開闊的草原,灌木叢;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資料來源:Cat League (Mrs Leung/Instagram)

沙漠貓也是野貓,和這三類野貓有什麼關系,一度沒有答案。沙漠貓是如此神秘,人類對沙漠貓知之甚少?甚至其名稱的起源也是一種誤解。

1892年,法國動物學家米爾恩·愛德華茲(Milne Edwards)在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看到了兩隻沙漠貓毛皮,三年前從四川西部購得,灰褐色的皮毛使他相信這是一隻生活在沙漠中的貓。

沙漠貓在沙漠中并不存在。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四川西北高原、甘肅西部、三江源、橫斷面山脈、延連山脈,不斷有觀賞荒漠貓的目擊。它喜歡在淺山上移動,那裡有高山草甸,灌木叢和人類耕種的農田。

沙漠貓現在在英語中被翻譯為"中國山貓",而青藏高原的牧民則稱它們為"草貓"。這兩個名字似乎都比沙漠貓更适合。

雖然沙漠貓的皮毛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類首次拍攝,但野生沙漠貓的真實面貌直到2007年才被拍攝下來。那一年,北京大學學生倪玉峰的碩士論文旨在探索沙漠貓的分布。在阿壩縣宏遠縣,他用當時罕見的紅外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野生沙漠貓的照片:一隻沙漠貓晝夜不停地穿過一個洞,露出尖尖的側臉和薄薄的半切身體,其餘都被比它高的雜草覆寫。

十多年後,沙漠貓的熱量急劇增加,這也是由于紅外相機的普及。2019年底,受青海省鹽煉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和北京大學委托,貓盟研究與保護主任劉延林帶領團隊對燕連山沙漠貓進行了一次調查。這張照片在"兩會"中廣為流傳,由劉豔麟的團隊拍攝。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2020年8月,廬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地區的紅外錄影機捕捉到了一隻沙漠貓的同一幀。(新華社、青海省鹽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圖)

<h3>神秘但不冷</h3>

更多的視訊素材,沙漠貓去掉了神秘感,氣質也被發現與家貓相似。"根本沒有野生動物的感覺。即使用地圖修複軟體将野外的場景替換為客廳,也會認為這是幾隻寵物貓。"韓雪松笑着說。2018年,時任山水保護中心三江源濕地項目協調員的韓雪松在青海省意外發現了一隻沙漠貓的身影,但三江源牧民們都不同意。"

甚至沙漠貓也喜歡類似于家貓的玩具。韓雪松曾想辦法采集一隻沙漠貓的基因樣本,發現一根長長的棉棍,上面有一塊海綿,"家貓看到這根棍子形狀、毛茸茸的東西像玩。"他帶着嘗試的心态在洞裡放了幾根棍子,但沒想到第二天去的時候,已經咬了幾根棉簽。

和沙漠貓打交道後,劉豔麟不再覺得冷了。他觀察到,它們不僅會吃掉自己的獵物,還會吃一些死牛和死羊,和家貓一樣。沙漠貓喜歡吃在地下移動的高原鼹鼠,隻吃植物。6月初,地面剛種了綠油綠草,油菜,剛翻過土就很軟,山脊上的沙漠貓,刺耳朵仔細聽着老鼠腳下"沙"的腳步聲,聽完,空虛,一頭猛犸象鑽進土裡,拖出了藏起來的鼹鼠。

Han Cedar花了四個月的時間使用紅外相機跟蹤一個沙漠貓家族,獲得了7000多張照片和近3000個視訊,這是沙漠貓繁殖過程的第一次系統記錄。

這個家庭由一隻大貓和兩隻小貓組成。他們以草原上的洞穴為家,小貓躲在山洞裡,追回,高地兔的母親回到洞裡,當家貓踩牛奶時,會發出類似的"咕噜咕噜"的聲音,小貓聽到叫聲,跑出去玩食物,玩夠了,然後回到洞裡享受食物。在晴朗的午後,小貓有時懶洋洋地躺在洞裡的陽光下,有時好奇地探索世界,媽媽在一旁警戒。

沙漠貓居住的洞穴實際上是野生動物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劉豔麟觀察到,洞穴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居住者。"冬天是一隻沙漠貓,春天狐狸用來繁殖,夏天它們又活了。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h3>沙漠貓不是中國國貓的祖先</h3>

中國國貓從何而來?研究人員為沙漠貓的研究找到了一些答案。

關于中國國貓的起源有兩種假設 - 單一起源和多來源。單一起源假說認為,世界各地的家貓都被非洲野貓馴化。以前的遺傳研究表明,大約1萬年前,非洲野貓首先進入從西亞到北非的新月地帶的古老家園,并逐漸被馴化成為人類的伴侶,家貓,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地。但之前的研究尚未涵蓋東亞家貓的樣本,這對中國貓的起源提出了質疑。

多源假說認為,中國國貓不是非洲野貓的後代,中國本土野貓,如沙漠貓,參與了家貓的馴化。"作為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是許多動植物馴化的起源中心。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羅樹進說。

在多産地假說下,沙漠貓被認為與非洲野貓有不同的起源,因為它們的外表不同。人類不知道沙漠貓是否應該像雪豹或野貓亞種那樣是單獨的貓種。從形态判斷來看,沙漠貓獨特的外觀和栖息地可以支援它們獨立的物種地位,但從遺傳層面最有說服力的研究卻是空白的。

2014年,一項動物考古研究發現,在陝西省花仙縣仰光文化遺址(約7000至5000年前)出土了貓骨,同位素分析顯示,貓和人類一樣,也以小米為食物,反映出貓與人類之間更穩定的陪伴,但尚不清楚貓是否已經完全馴化。這引起了Theroitkin和其他人的好奇心。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2021年6月,一項科學研究對處于進化分類狀态的沙漠貓發放了"身份證":沙漠貓和非洲野貓、亞洲野貓、歐洲野貓是"親戚",應被視為野貓的第四亞種。

本文由羅樹進工作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大學蛋白質與植物遺傳學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合作發表。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羅淑金(Luo Shujin)從2014年底到2017年初,她和同學們幾乎一路走遍了大河的南北,從27隻沙漠貓、4隻亞洲野貓和239隻家貓身上采集了血液、組織、毛發、糞便或标本,并從中提取DNA。

大多數家貓采集唾液樣本,最友善的是,"隻需将棉簽放入口中攪拌即可。他告訴《南方周末》,下落不可預測的野貓隻能從動物園、博物館标本、實驗室儲存的樣本、銷售的皮毛甚至車禍的屍體中收集糞便。

對沙漠貓、亞洲野貓和家貓的進化樹的分析發現,這三者被分割了大約150萬年。"由于亞洲野貓被認為是野貓的亞智者,沙漠貓應該屬于同一分類。

在另一項證據中,研究人員發現沙漠貓,亞洲野貓和家貓之間的遺傳通訊在不同時間。在物種的定義中,人們普遍認為自然雜交應該是同一物種。

"簡單地說,沙漠貓可以與其他野貓雜交,并将它們與其他野貓亞種區分開來,是以它應該是一個物種。"遇見他說。

對中國本土貓和世界貓群的DNA測序和分析也發現它們具有相同的遺傳背景,進而支援了家貓馴化的單一起源假說。然而,這隻家貓何時以及如何進入中國仍然是一個謎。這也是羅書金專案組的下一個研究方向。為了弄清楚這一點,來自考古發掘的遺骸的DNA可以回答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前的進化密碼。随着近年來古代DNA技術的飛速發展,他說,"如果儲存得好,即使是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也能提取DNA。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h3>基因污染的潛在威脅</h3>

雖然中國本土野貓沒有參與中國國貓的馴化,但研究人員發現,在同一領域,沙漠貓和家貓之間最近存在廣泛的遺傳滲透。

事實上,在遺傳證據得到證明之前,經常會看到沙漠貓和家貓的後代雜交。早在2007年,倪玉峰就在四川省阿壩藏傣族自治州的牧民家中,就看到了一些"明顯雜交的小貓"。這些小貓沒有沙漠貓标志性的藍眼睛,但尾巴末端有沙漠貓特有的黑色環,一些耳塞也可以看到隐約的簇狀毛發。

在實驗室裡,羅斯金收養了一隻沙漠貓和一隻家貓,生下了一隻"沙漠"。經過多代雜交,沙漠貓的基因還不到5%,純黑色的皮毛和沙漠貓的顔色完全不同,外觀上幾乎沒見過沙漠貓的影子,雖然與人很親近,但一雙"特盜"的眼睛依然顯露出野性。

"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野貓,"羅斯金先生說,他和很多貓打過交道。"無動于衷"的感覺,也會在家裡到處噴尿,甚至自己的盆子都不放手,目的就是标出領土,宣告主權。實驗室的主人與它沒有任何關系,不得不把它放在一個貓屋裡。在一起兩年後,羅斯金把它寄回了阿巴。當自由重新獲得時,"冷漠"的狀态明顯更加放松。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沙漠貓和家貓"自由戀愛",繁殖貓的後代是一件小事,需要警惕,這很可能把沙漠貓帶到災難的頂端。

遺傳入侵性是物種保護中的常見威脅。蘇格蘭野貓是一種本土的英國貓,被稱為高地虎。曾經廣泛分布在英國的蘇格蘭野貓,在中世紀之後,由于栖息地喪失和人為狩獵的急劇下降,現在已經極度瀕臨滅絕。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與家貓交配,純蘇格蘭野貓變得越來越罕見,科學家們擔心它已經"功能性滅絕"。

"沙漠貓的基因已經寫了一百多萬年來高原環境的适應。羅先生說,家貓可能在上個世紀中葉跟随牧民來到青藏高原,而有庇護所的家貓無法在嚴酷的荒野中站穩腳跟。"盲目的愛情"會讓沙漠貓獨特的遺傳多樣性受到幹擾,這也是一種人為的幹預,"畢竟青藏高原之前沒有家貓,都是從平原上來的。

在這項研究中,隻發現了從沙漠貓到家貓的單向滲透。也就是說,隻有公益的沙漠貓和母貓才産生了"愛情的結晶"。在青四交界處,沙漠貓分布的核心區域,家貓中沙漠貓的遺傳組成達到5%-10%,而在荒漠貓分布的邊緣地區,如甘肅-青海交界處,這一滲透率為1%-5%。

有趣的是,邂逅并沒有發現雄性貓與雌性沙漠貓有關,這意味着家貓的基因還沒有污染沙漠貓的數量。但她的分析可能是樣本短缺(隻有27隻沙漠貓)的結果,需要更大的樣本。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沙漠貓的體重是家貓的兩倍,野生動物中隻有更強壯的雄性才受到雌性的青睐,也許是因為雌性沙漠貓看起來不像"小兄弟"家貓。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h3>不喜歡的小動物</h3>

"在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中,沙漠貓應該是一種地位非常高的動物,不僅因為它們隻存在于中國,還因為它們對高原的遺傳适應性。羅斯金認為。但是在沙漠貓中還有很多謎團有待解開。

在Han Cedar看來,沙漠貓适合作為旗艦物種,吸引了人們對它所居住的生态系統和生活在這裡的動物的關注。沙漠貓生活在跨山脈北部至青藏高原東部,也是我國從第一步到第二步的過渡地帶。"當你想到這個地區時,在東部,人們會想到竹林中的大熊貓;在西方,人們想到雪山中的雪豹和草原上的藏羚羊,但在景觀中間卻缺少一種代表性的動物。在目前的熱貓養殖背景下,沙漠貓适合填補這一生态地位。

但沙漠貓所做的研究很少。"任何研究都需要财政支援。劉豔麟說,以前沙漠貓很少見,"空虛"的風險非常高,自然不容易得到資金支援。在2017年和2018年,青海省鹽蓮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對雪豹進行的一項當地調查中,它用紅外相機捕捉了這隻沙漠貓,"并決定對沙漠貓進行研究。

此外,研究經費通常更偏向于大型動物。"大型物種往往更美麗,吸引更多關注,而小動物往往不被認真對待。倪先生說,在他2007年的畢業論文之前,對野生沙漠貓的研究幾乎是空白的。甚至這個研究項目最初也是由美國小貓專家吉姆·桑德森(Jim Sanderson)發起的,他聯系了北京大學,希望能一起研究沙漠貓。

"有很多小貓科動物比沙漠貓更瀕危,比如蟒蛇、金貓、蜻蜓,這些都很少見,更不用說研究了。"倪玉峰說。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張偉在2021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也表明,捕食者研究對物種有偏見,熊和大型貓科動物受到的關注最多,而大多數中小型捕食者受到的關注很少。

羅樹金對沙漠貓的研究并不是一項全國性的項目,2016年一群人到西甯野生動物園采集沙漠貓的基因樣本,或者自費買票,等着看沙漠貓出現,最終好種人從籠子裡給它們一點新鮮的糞便。

荒漠貓:地球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神秘正消去,研究仍不足

2021年5月,西甯野生動物園(青海野生動物救援繁殖中心)人工營救了沙漠貓"沙漠沙漠"。(新華社記者張龍/Instagram)

2020年,西甯野生動物園在被稱為沙漠的門源縣救出了一隻瘦瘦的、皮膚結皮的野生沙漠貓,左前肢被壓碎,最初擔心麻醉、截肢和後期護理方面的一系列幹預措施會引發應激反應。但是沙漠幸存了下來,而且治療效果很好。副主任齊新章覺得,除了原本的實力外,還展現了成年雄性荒漠貓的自信,讓它能夠站在高原的惡劣環境中。

齊新章帶領遊客參觀,第一站總會走到門口的一個牌子上,上面寫着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的話:"隻有了解,才會在乎;這句話解釋了動物園的存在,同樣适用于沙漠貓。

南方周末記者 林方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