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賈岩峰報道 2009年12月,張琳芃首次入選高洪波執教的國家隊,成為當屆最年輕國腳,從那之後至今,他代表國家隊出戰正式比賽92場,出場次數目前隊内第一,并跻身曆史前十。但對于國家隊,他對球迷歉疚,能回報球迷的,是他從未放棄的對自身的要求,還有,永不放棄的,任何一次繼續為國拼搏的機會。
◆《足球》:很多人都把恒大當成真正的國家隊看,你有這種感覺嗎?
張琳芃:有這種感覺。而我了解,之是以大家會這麼想,是當時恒大在亞洲賽場所表現出來的統治力,是所有球迷對于中國國家隊在亞洲表現的一種渴望。球迷們是希望我們能夠表現得更好,看到精彩的比賽,但俱樂部本身和國家隊還是有差别的。外援就是最大的差别。
◆能說說對越南那場比賽嗎?雖然大家都在罵吳曦,但是我知道你心裡也很難受。
所有參加過那場比賽的球員,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場比賽之後我們會經常聊起,于我而言,可能是我永遠也過不去的一個坎,對于我個人來講,它的影響遠遠超過我進的那個烏龍球。和越南的比賽正好是大年初一,我們每個人都想為大家送上一份過年的大禮,壓力是存在的,但是我們準備不足,從日本到越南,兩天的時間去準備,中間又趕上蔣光太狀态不好出戰成疑,我們大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想想越南,一個我們從來沒有輸過的對手,心裡多少有些輕視,再加上我們準備不足,整場比賽我們發揮得特别差,整場比賽都像在夢遊。
對于吳曦的事情,我們是從小一起踢球長大的,從國青到國家隊。球場上他一直都是一個兢兢業業的球員,球場下我們是很要好的朋友,他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但是這些謾罵我們也早就習慣了,隻有愛才會生恨,球場上當我們做不好,首先教練會批評我們,指出我們的不足,球迷的指責也是正常的。
◆12強賽算不算是你國家隊生涯最低谷?
我想這一屆12強賽我們确實發揮得不好,至于說是否到谷底我不這麼認為,首先我們要承認實力上的差距是很大的,亞洲的這些球隊他們進步很快,而我們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從球場上來說,我們從欲望、節奏、處理球合理性上都做得不好,足球是一項講究細節的運動,一環沒做好就會導緻失球和失利,是以我們的準備是不充分的,好多的點沒做好,才會導緻這樣的結果。
◆整個漫長的集訓和隔離生涯中,你想的最多的是什麼?
想得最多的就是疫情什麼時候才能過去,回到正常的生活,每天想孩子,兩年的時間封閉了一年多,失去的是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一年多,沒有見證他們的一點一滴,是最大的遺憾,尤其是老二,從2019年出生,之後的兩年他學會走路,學會說話,我都不在身邊,這些過去就過去了,沒有重新再來過的機會。
◆從俱樂部那樣一個巅峰,到現在國家隊千夫所指,這種落差你能适應嗎?
也許這些我早就适應了,我能赢得榮譽,也能承受失敗,就像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你總要去追求做到更好,足球也一樣,這才使得我更有動力。
◆如果再遇到,我們還會輸給越南嗎?
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差距在縮小,但我也不覺得越南赢下我們會成為常态。我們之間本身沒有巨大的落差,以往我們領先的優勢在不斷縮小,但是不意味着他們已經從絕對實力上反超我們了。下次相遇我們會更加謹慎面對,而且赢回來的欲望會更加強烈。
◆你曾經很想出國留洋,其實那時候恒大能賺那麼多錢,你都舍得放下想出國,就沖這點我都很佩服你,你跟武磊會交流嗎?有沒有談過他在國外的生活和感受?
因為我前面說過,徐指導教育我們,永遠把夢想放在第一位,我要完成自我價值的展現、要完成對自我的提升,就必然要放下金錢的束縛,因為能夠實作夢想的時間是有限的,這不是錢能夠換來的,但是很可惜,我沒有走出去。
和武磊我們會經常聯系,也會聊起他在那邊踢球的經曆,說心裡話,很羨慕他,他此生的經曆我是沒機會實作了,這是一個我不接受也得接受的現實。
◆你會讓兩個孩子踢球嗎?為什麼?
首先我會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他們喜歡,我當然會同意他們踢球,我們家老大現在就踢球,我問過他長大的目标是什麼?你最喜歡什麼?他告訴我是踢足球,但是老二我現在不知道,我覺得足球就像是人生的寫照,為之努力付出、學會、得到、失去,經曆成功和失敗,不斷去完善自己,到頭來你細細去品味,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看國家隊比賽和自己上去踢,這中間有沒有落差?比如說以前有沒有一些場面或者隊員表現是你不能了解的,但是自己上去踢了,發現跟看的是兩回事?
這點我深有感觸,最近一兩年我在學習教練員證,當你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答案也是不一樣的,隻有真正去體會了,才會了解問題是多面的,是以我也感受到了教練的不易,同樣的問題放在球場上也一樣,隻有去踢比賽然後再看比賽,你會感覺到不同,會進步更快。
◆其實之前我跟陳濤(現任深足助教)聊天,他說我們外界真的冤枉國家隊了,其實我們落後不是在成年國家隊,而是從青年隊就開始了。你當時在青年隊的時候,有感覺跟日韓的差距嗎?
那時的感覺還不是特别明顯,但差距還是有的,可當時并沒有讓我意識到,這種差距會被拉到現在這麼大。我們想要改變,确實需要着手在孩子的培養上,我們需要好的教練和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