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公衆号:腦洞時史
1935年3月8日,萬念俱灰的“民國第一美女”阮玲玉在留下兩封遺書之後,一口氣吞下30幾粒安眠藥,決絕地離開了人世。
六天之後,阮玲玉的葬禮在上海舉行,規模空前隆重。當時整個上海灘的名流和群眾都在為這位絕代佳人的離開哀悼,大約有30萬人自發前來為她送行。
阮玲玉為什麼會在25歲的年紀選擇自殺?她生前究竟經曆了什麼,才會對這個世界如此絕望,不帶一絲留戀地離開?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阮玲玉的父親是一名勞工,母親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傭人,一家三口,日子雖然清苦,倒也算得上和美安樂。那個時候阮玲玉還不叫這個名字,當時她的父親給她起了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阮鳳根。
她六歲這一年,家中的頂梁柱塌了。
父親阮用榮積勞成疾,得了肺痨。以家中的條件,根本維持不了龐大的醫藥費,阮用榮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阮玲玉和她的母親。
一年後,母親帶着阮玲玉輾轉來到了一戶張姓人家做女傭,這張家是在上海灘都排得上名号的富豪。
阮玲玉的母親是個有着開明思想的女人,她認為阮玲玉不該和她一樣當一輩子的女傭。
在張老爺的幫助下,阮玲玉進了海崇德女子中學。雖然她成績優秀,且在舞蹈表演上頗有造詣,可母親每次都會告誡她“千萬别讓人知道你是傭人的女兒,他們會看不起你的。”
同學們還是知道了阮玲玉的身世,在一次舞台劇表演時,同學笑她是仆人之女,根本不配演身份尊貴的主人公。
回到家後,阮玲玉向母親哭訴在學校的遭遇,何阿英也隻能歎息道:“這就是你的命啊!”
1925年,15歲的阮玲玉出落得亭亭玉立,加上她身上那股溫柔的女人味,阮玲玉的身邊出現了不少癡迷的追求者。
這些追求者裡有一人阮玲玉最為中意,此人名叫張達民,乃是張家的四少爺。父親為讓老四學習經商,就經常帶他出于舞廳、歌榭、跑馬廳、跑狗場。不到一年,張達民經商之道還未入門,吃、喝、嫖、賭卻已成老手。張達民因見阮玲玉生得麗色嬌容、伶俐剔透,就不顧其出身微賤,緊追不舍。張達民憑着自己對男女情愛的經驗,很快就獲得了阮玲玉的好感。阮玲玉缺什麼,他就給她添置什麼,還主動資助阮玲玉學費。
阮玲玉與張達民也算是青梅竹馬,二人年齡相仿,童年時候也是很好的玩伴。如今張達民相貌俊朗,意氣風發;阮玲玉溫柔端莊,秀外慧中,兩人好似天生一對,甚是般配。
就在阮玲玉和張達民日漸情深的時候,二人的戀情被張母知曉,她自然是不會允許兒子和傭人的女兒在一起的,一怒之下,張達民家人冤枉她們偷錢,進而将阮玲玉母女趕出了張家,阮玲玉也是以失去讀書的機會。母女二人的生活再次跌入深淵。
張達民将她安置在一間小小的民房裡,每日接濟她一份夥食和一點閑錢,輕易就将她變為了自己的私人物品。
阮玲玉自從逐漸長大以來,所遇見的男人隻有張達民。她也認為張達民對自己很好,兩人也有過一段如膠似漆的過往。
1926年,阮玲玉在一處新聞報紙上見到了電影《挂名夫妻》正在招募女演員。一心想着找到工作的她,為自己起了一個藝名阮玲玉。她懷着忐忑的心情走進影視工作組,準備應聘這一職位。
結果出乎她意料,她成功被上海明星公司錄取。其實如果阮玲玉當日在導演室内有留意從業人員神情的話,便能知曉她的面試肯定是穩了。
她往前一站的那一刻,在場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影片導演甚至還對在場其他人說:“你們看,她像永遠抒發不盡的悲傷,惹人憐愛,一定是個有希望的悲劇演員。”
戲劇源于生活,阮玲玉的表演情緒多多少少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影響。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阮玲玉的生活,大概是“起起落落”吧。
阮玲玉很珍惜這次機會。整個戲的拍攝過程,阮玲玉給導演和劇組的人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導演願意教她,阮玲玉也願意盡心去學。使得這部電影拍攝得很成功,初映後,得到了觀衆的極大好評。
上天賜予阮玲玉的機會,被她把握得很好。一炮走紅,電影業有了阮玲玉很重要的位置。
此時,張達民纨绔子弟的本性暴露無遺,不僅整日遊手好閑,不思進取,還深陷賭博,欠下一屁股債。更讓阮玲玉無法接受的,是在同居不久後,張達民便很快對她失去了寵愛與熱情。稍有不順心的事,還會拿她母女倆出氣。
此時已在影視圈站穩腳跟的阮玲玉,能夠經濟獨立的她,大可在此時提出分手,及時止損。
但想到眼前這個男人曾給自己帶來溫暖,阮玲玉不僅沒有離開他,還試圖用更多的付出讓張達民“浪子回頭”。
此後又出演了《北京楊貴妃》、《血淚碑》、《洛陽橋》和《白雲塔》,她慢慢地走進了公衆視野。
可張達民卻越發地自暴自棄,将所得到的數十萬遺産花了個精光,還欠下一屁股債。他不斷地向阮玲玉索錢,到電影公司去鬧事,惡語傷人,甚至捏造玲玉偷情的故事,還揚言要登報,逼其就範。
為了事業和女人的自尊心,阮玲玉隻好妥協。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占領東三省。上海的社會名流紛紛前往香港避難,阮玲玉作為當紅影星也是其中一員。
張達民跟了過去,阮玲玉即使跨越了半個中國,也無法獲得自由。
身處香港的張達民,更加無法無天。他日日夜夜混迹各個賭場,揮霍着阮玲玉的片酬,直至戰争結束。
張達民在阮玲玉回到上海後,仍然留在香港賭博,直到負債累累,被賭場趕走。
看着沒有任何變化的張達民,阮玲玉幼時那顆懷着朦胧情愫的心,被傷害的支離破碎。
在無法緩解的悲痛之下,她吞下了半瓶安眠藥。但命運總是無常,阮玲玉在昏迷之際被人發現,撿回了一條命。
離婚之後,阮玲玉的追求者如狂蜂浪蝶般蜂擁而至,但她已經失去了對愛情的純粹向往,那段失敗的婚姻讓她心如死灰。再加上戰争的原因,阮玲玉隻想活命。她從内地跑到了香港,在這裡紮下根來,繼續演電影。她名聲大噪,春風得意,整個人美得不可方物。
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發,阮玲玉去往香港避難,在一次酒會上她認識了一位商界大佬唐季珊。
這個男人不僅是聯華電影公司的大股東,還是遠近聞名的茶業大亨。
他家财萬貫,而與财力伴随的則是他的花心。對待女人,唐季珊總是能夠輕易地俘獲對方的芳心,即便在老家有一位妻子,也不耽誤他在外面彩旗飄飄。而阮玲玉也毫不意外地拜倒在他的甜言蜜語之下。
沒過多久,阮玲玉就帶着家人和唐季珊回到上海。而唐季珊為了表示自己的真誠,就為阮玲玉在上海新閘路買了一棟三層的小樓。
在之後一年的時間裡,唐季範對阮玲玉非常關愛,這讓阮玲玉覺得很溫馨,也覺得很幸福,因為這些關愛,除了物質上的,還有就是精神上的,而無論是哪種關愛,都是張達民所不能給的。
是以,阮玲玉一度認為,自己找到了真愛。
1933年的一天,張達民從福清縣傳回上海,聞知阮玲玉成為唐季珊情人之後,恨意難平,他不甘心搖錢樹被移植到别人家後院,也不甘心自己發洩獸欲的尤物成為别人的枕邊人,男人的占有欲促使他再次登門拜訪。
但是段位極高的唐季珊從中調停,最後的結果是,張達民和阮玲玉,簽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協定,阮玲玉答應每個月給張達民300元,然而,這卻是張達民設下的一個陷阱。
解決了這一心頭大事之後,阮玲玉以為自己終于能夠和唐季珊過上幸福的生活了。
和很多感情一樣,一開始唐季珊對阮玲玉呵護備至,十分疼愛。可是慢慢的,他的花心本性就開始暴露出來,經常打罵阮玲玉,甚至還将她關在門外,不讓她進門。不過這還不是讓阮玲玉最難過的,最難過的是,唐季珊又出軌了,而出軌的這個人不是别人,正是阮玲玉的好友梁賽珍。變心之後的唐季珊開始變本加厲地打罵阮玲玉,濃情蜜意的三層小洋樓也開始讓阮玲玉變得無比的恐懼和冰冷。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兩個人約定的期限快要到了的時候,張達民不舍得每一個月這一大筆錢,于是提出延長期限。
張達民又心生一計:他決定再向阮玲玉“敲詐”一筆錢,并威脅:“不給錢,我就曝光你的是保姆女兒的身份。”
于是張達民三番兩次來到阮、唐兩人的住處耍無賴、胡作非為,揚言不拿到5000塊錢便不罷休。本該保護夫妻、挺身而出的唐季珊隻扔下一句:“這是個無賴,你自己解決,我是不會出一毛錢的”便轉身離去留下阮玲玉一人獨自面對。
遭到了阮玲玉的拒絕之後,張達民惱羞成怒,他做出了一個極端的決定:把阮玲玉告上法庭。
更可恨的是,此時張達民為了勒索阮玲玉,竟将他與阮玲玉、唐季珊的事情出賣給了小報記者。
“僞造文書、同居之愛、通奸之罪”,加上《新女性》的表演,小報記者的惡意中傷,激起了整個社會對阮玲玉的敵視。
唐季珊也為了自己的面子,動手打了阮玲玉。
這一次,阮玲玉感受到了“蝴蝶”曾感受的“人言可畏”的切膚之痛。
張達民瘋狂的報複,将她的心理防線攻破,剩下的隻有無盡的崩潰,而另一邊的唐季珊早已經不管她的死活,她沒有選擇再撐一撐。
1935年的3月7日,她和貌合神離的唐季珊一起出席黎民偉家的晚宴。
她打扮光鮮亮麗,在晚宴上談笑風聲,和在場的每一個友人擁抱,大家都以為她走了出來。
他們回到新閘路沁園村9号的家裡,已經是3月8日淩晨一點。兩人在回來的路上,不知因為什麼争吵起來,唐季珊還動手打了阮玲玉。到家後,唐季珊吩咐女傭給阮玲玉準備了一些點心,就上樓進了卧室。
阮玲玉說:“很晚了,你先睡,我記好零用賬就來睡。”一個行将遠去的苦命女子,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深夜,阮玲玉在自家廚房親自熬了一碗粥。
她看着這碗粥,顫抖的雙手将3瓶安眠藥放在了粥裡。
臨死之前,阮玲玉留下了兩封書信,一封給唐季珊,一封給張達民:
季珊:
沒有你迷戀(梁賽珍),沒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約不會這樣吧!
我死之後,将來一定會有人說你是玩弄女性的惡魔,更加要說我是沒有靈魂的女性,但,那時,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
過去的織雲,今日的我,明日是誰,我想你自己知道了就是。
我死了,我并不敢恨你,希望你好好待媽媽和小囡囡,還有聯華欠我的人工二千零五十元,請作撫養她們的費用,還請你細心看顧她們,因為她們唯有你可以靠了!
沒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了,我很快樂。
---玲玉絕筆
達民:
我是被你迫死的,哪個人肯相信呢?
你不想想我和你分離後,每月又津貼你一百元嗎!
你真無良心,現在我死了,你大概心滿意足啊!
人們一定以為我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我不過很悔悟不應該做你們兩人的争奪品,但是,太遲了!
不必哭啊!我不會活了,也不用悔改,因為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兩封簡短的遺書,如今讀來,仍然讓人淚目。十裡洋場,萬裡風華,隻是在這繁華的背後,實在有着太多的辛酸和悲情。
1935年3月11日,阮玲玉出殡。12個中國電影史上偉大的人物,擡着阮玲玉的棺木,緩緩走向靈車。
四周滿是花圈,阮玲玉靜靜躺在靈床上,身穿綠色繡花旗袍,仿佛隻是睡着了一般。
從靈堂到墓地的二十多裡地,三十萬上海群眾自發為阮玲玉送行,擠滿了膠州路。
在阮玲玉投身電影界的九年時間裡,是她,給他們貧困的生活,帶來了希望的光彩。
靈車所過之處萬人空巷,生前大紅大紫的她,死後也是極盡哀榮。
更讓人震驚的是,當天僅上海就有7人為阮玲玉殉情自殺,他們留下遺言說:“阮玲玉死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活着?”
美國《紐約時報》也稱,“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哀禮”。
可再豪華的葬禮,也不能改寫阮玲玉悲慘的一生了,她這朵人間富貴花,提前凋落了。
回首阮玲玉的一生,張達民、唐季珊、蔡楚生,三個男人剛好是三種典型,第一個無賴,第二個自私,第三個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