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作者:國關大俠客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作為一個“彈丸小國”,立陶宛最近又開始作死了!

5月10日,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在通路美國時公開表示,在未來能夠保護歐洲各國免受莫斯科威脅的唯一途徑,是讓現任總統普京為首的俄羅斯政權下台。美聯社如此評論:立陶宛的表态,已經超出了北約成員國的範疇。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而在同一天,立陶宛議會全票通過認定俄羅斯為“支援和實施恐怖主義國家”的議案,指責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犯下戰争罪行”。立陶宛政府此舉無疑會惹怒普京,将整個立陶宛置于危險的境地中。

立陶宛的作死行為很快遭到了俄羅斯的回應,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警告稱:立陶宛的行為将導緻兩國經貿關系完全中斷,還可能導緻兩國關系降為臨時待辦級。立陶宛這次招惹俄羅斯,可能給自己招惹大禍,如今俄羅斯與北約關系禁止,一旦雙方撕破臉,作為北約成員國的立陶宛,恐怕要被第一個清算。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同一天,立陶宛又收到了第二個壞消息,此前立陶宛農業部的進階官員持續對台灣施壓,要求台方提供進口許可,但台灣擱置了這一計劃;并在5月10日當天宣布暫停對立陶宛農産品的進口,原因在于立陶宛方面提供的農産品品質不合格。立陶宛當局不遺餘力地挺台,結果現在卻被台灣嫌棄了!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作為美國在歐洲的“忠實”小弟,立陶宛在最近幾個月接連招惹中俄,其表現多次獲得美國政府的口頭表揚,堪稱是美國“炮灰”中的典範。

在立陶宛議會通過的決議中,立陶宛政府将俄軍刻畫成“恐怖主義勢力”,又抹黑俄羅斯為“支援和實施恐怖主義的國家”,理由是俄軍在“俄軍和雇傭軍在烏克蘭境内的布恰、伊爾本、馬裡烏波爾、别爾江斯克、戈斯托梅爾等地區犯下了大規模戰争罪行”,并“有意識、系統性地選擇攻擊民用目标”。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但是,立陶宛方面顯然選擇性忽視了一些東西,如烏克蘭武裝力量将炮兵陣地藏匿在幼稚園中,亦或者是将兵力分散在居民樓内負隅頑抗。這樣一來,所謂的居民區性質也就變化為軍事要塞、炮兵陣地。俄軍為了避免大量的傷亡,不得不對這些區域進行打擊。而俄方在戰鬥發起前,屢屢開辟“人道主義通道”,為戰鬥區内的烏克蘭居民留出撤離的時間和空間。這些統統被立陶宛方面忽視了。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馬裡烏波爾的鋼鐵廠雖然并不在俄方主要打擊的軍事設施之列,但其内部藏匿了諸多武裝分子,其中還包括有在烏克蘭境内鼓吹納粹主義的“亞速營”主力作戰力量;整座鋼鐵廠内已無烏克蘭居民,卻因為鋼鐵廠并非軍用設施為由抹黑俄軍。殊不知,俄軍在整場戰鬥中才是盡可能避免無差别攻擊平民的角色,烏克蘭則在2014年克裡米亞半島事件後一直保持着對烏東親俄居民的迫害。關于烏克蘭在戰前對烏東地區的種種行徑,立陶宛方面隻字未提。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而俄烏戰争的本意隻是針對烏克蘭國内納粹主義矛頭的特别軍事行動,卻被立陶宛方面延伸成了“俄羅斯政權企圖摧毀烏克蘭民族,是以這樣的行為應被認定為對烏克蘭人民的種族滅絕”的戰争行為。同日,立陶宛的外交部長還提到北約要颠覆現有的俄羅斯政權,以避免在未來俄羅斯不再出現類似普京的強權人物。可見,立陶宛在極端反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哪怕俄羅斯與立陶宛近在咫尺,也敢于以極端反俄的形象來激怒普京。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如果說立陶宛挑釁俄羅斯,還可以用曆史原因來解釋,那麼立陶宛幹涉萬裡之外的台灣問題,就明顯理虧了。此前立陶宛當局瘋狂炒作台灣問題,甚至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的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嚴重違背了立陶宛當局承認的“一個中國”原則,中國在多次勸阻與警告無效後,将兩國關系降為代辦級。是以不少中國商家自發組織起來,拒絕繼續采購、銷售立陶宛的商品,導緻大批立陶宛商品無法入關,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立陶宛啤酒。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後來這批啤酒被台當局“接盤”,轉而在台灣售賣,島内政客以此授意綠媒大做文章,宣稱這是幫助“立陶宛朋友”免受大國壓迫。

這讓立陶宛政府嗅到了一絲甜蜜,随即啟動了熱烈的回應,稱“台灣更愛我們的産品”、“這将大大地激勵我們”,進而尋求與台灣更加密切的合作。其中就包括立陶宛希望向台灣出口大量的農産品。

但是,在5月10日當天,立陶宛國内媒體發出資訊:一家負責出口談判的公司向立陶宛農業部反應,台灣拒絕購買來自立陶宛的農産品,理由是這些農産品存在着品質問題。随後這一則新聞得到了台灣方面的承認和證明,不過,雙方都未明确這些農産品具體存在的問題。在台灣證明這則消息後,又向立陶宛方面保證,沒有刻意限制立陶宛的各種商品進入台灣,“因為立陶宛對于台灣來說是一個新的農産品市場,農産品的進口許可稽核需要時間”。

在今年1月份以來,立陶宛農業部的進階官員就借着“台灣是立陶宛農産品的潛在市場,呼籲台灣加快許可的頒發、幫助這些企業獲批進口許可”為由持續對台灣施壓、不斷催促台方提供進口許可的情況下,這一項農業貿易合作隻會被擱置。

而背後的原因也相當簡單:立陶宛和台灣的距離過于遙遠,且雙方的體量都不大。立陶宛是個發展極度畸形的國家,服務業占GDP占比達到68%,工農業僅有32%。而立陶宛的國土面積隻有6.5萬平方公裡,人口更是隻有279萬。那麼,立陶宛顯然無法出口大量的農産品。這些農産品卻需要從波羅的海借道大西洋、途徑印度洋來到台灣,恐怕其運費還要較農産品本身的價值昂貴,台當局自然不願意當“冤大頭”,隻能想盡各種理由敷衍立陶宛,立陶宛的反華舉動可謂“人才兩空”,失去了中國大陸市場,也無法在台灣那裡獲得好處。

立陶宛這一小國,敢于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公然挑釁中俄,顯然得到了美國在其背後為其撐腰。為了迎合美國,以這些出格的行為來換取美國政客提供的利益許諾,甚至不惜與中俄鬧僵,這本身就是十分荒唐的事情。

立陶宛又作死了!一天内傳出兩個壞消息,惹怒普京、又遭台灣嫌棄

當然,立陶宛方面自認為過去跟中俄的貿易總額并不大,也無需依靠中俄能提供的經濟合作項目過日子。是以,我們也不難了解立陶宛隻需要向美國卑躬屈膝、充當美國的傳話筒以及沖在反俄反華的第一線,以“曲線救國”的形式滿足自身“國際活動空間”的可笑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