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彙添富基金國際業務總監、首席經濟學家韓賢旺最新發聲

作者: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秦薇

2009年,作為首批獲準設立的中資基金公司海外子公司,彙添富資産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彙添富香港”)邁出了海外布局的第一步。

短短3個月時間,彙添富香港就拿下了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四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和第九類(提供資産管理)牌照,正式在香港展開資産管理及投資顧問等業務,随後獲得更多資格,為如今的國際業務版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過去12年間,彙添富香港抓住時代和政策的紅利,業務一步步拓展至中國台灣地區、北亞和歐洲等多個市場,兼顧機構和零售客戶群。2021年8月,彙添富基金的第二家境外子公司——彙添富資産管理(美國)控股有限公司(“彙添富美國”)正式成立,标志着彙添富國際化布局再上新台階。現在,第三家境外子公司——彙添富新加坡的設立申請也在積極推進中。

回顧國際業務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彙添富基金國際業務總監、首席經濟學家韓賢旺坦言,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放眼全球的三維背景,是包括彙添富香港在内的所有香港中資機構的基本優勢,而彙添富香港更是在此基礎上,把握住每個階段的政策紅利,不斷強化自身優勢,并以香港為支點,撬動國際大市場。

彙添富基金國際業務總監、首席經濟學家韓賢旺最新發聲

從起步到壯大

全面布局海外及跨境類産品

中國基金報記者:從2009年成立至今,彙添富香港的整體業務發展狀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

韓賢旺:彙添富香港在2009年11月正式注冊成立,由母公司彙添富基金全資持有,2010年2月,獲得了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四類和第九類牌照。

為配合業務持續發展和服務投資者的需求,我們陸續獲得了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和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以及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一類(證券交易)牌照、南韓金融委員會準許開展投資顧問業務的資格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準許開展港股投資顧問業務的資格。

現在,我們的業務覆寫了内地、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北亞和歐洲等多個市場,兼顧機構和零售客戶群,豐富了母公司的國際業務版圖。産品布局方面,我們又先後在中國香港地區、盧森堡和開曼群島發行及管理多隻公募及私募基金産品,包括股票類、債券類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并通過QFII、RQFII、QDII等多元化的跨境投資管道,為境内外投資者提供不同的投資機會和選擇。

目前,我們已經建立起一支優秀的投資團隊。同時,我們也成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境外委托管理機構之一。

中國基金報記者:在過去十幾年的業務發展過程中,您認為哪些關鍵的政策或時間節點對業務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韓賢旺:2012年,我們成為獲得RQFII試點資格的首批機構,并成為第一家在香港發行RQFII人民币債券基金的中資公募基金香港子公司。2013年又在香港發行RQFII ETF基金,首募金額超過了10億元。自那以後,随着政策制度不斷開放和完善,我們也不斷更新自己的QFII和RQFII業務,設計發行了一系列面向海外投資者的創新産品,在業内産生了廣泛影響,也為業務的持續發展開拓了有效路徑。

RQFII不僅為外資投資中國境内資産提供了途徑,也有助于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機制,成為人民币回流載體,推進人民币國際化程序。同時,RQFII推動海外資金形成多元化的A股和中國債券市場投資政策,中資背景的資産管理機構也在外資的關注和共同參與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化水準。

近年來,國家外彙管理局不斷深化QFII和RQFII相關制度的改革,包括提升總額度上限、取消彙出比例限制以及鎖定期等要求,極大地便利了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内金融市場。QFII及RQFII的制度改革及擴容,對我們在香港以及其他海外市場的國際業務拓展都有很大幫助。

此外,2014年港股通開通以來,我們也能借助外資加快進入中國的“東風”,依靠市場認可的“選股能力”,不斷拓展滬深港通等跨境投資的産品創新。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拓展機構投資者港股委外業務,已經中标了社保以及各類中資大型保險、銀行的委外招标,資産管理規模穩步快速增長,成功在國際機構林立的香港市場站穩了腳跟。

中國基金報記者:現在,香港團隊和母公司之間是如何協同發展的?

韓賢旺:母公司彙添富基金在業内率先探索和建立了母子公司垂直一體化管理體系,涵蓋了投資研究交易、銷售、中背景等條線。這種兩地一體化營運、垂直化管理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兩地資源優勢互補,并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比如,垂直一體化投資研究組織架構下,橫向來看,彙添富的研究團隊是統一管理的;縱向來看又形成了多個優勢行業、成長和價值風格小組,每個小組垂直管理,從行業總監、到基金經理、再到研究員,内部充分讨論和分享,整個投研團隊高效協同。

再比如合規方面采取母子公司垂直合規管理體系,制定了涵蓋境内外子公司的合規管理政策,上司和監督子公司的合規管理工作,在日常合規管理方面強化指導,同時加強對子公司的監督和檢查,并完善子公司報告機制。

中國基金報記者:以香港為基礎,海外業務如今已經拓展到美國,并在新加坡申請設立分支,目前香港以外的境外業務發展情況如何?

韓賢旺:去年8月,在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複同意後,第二家境外子公司——彙添富美國正式成立,現在核心團隊已經搭建完成、正在全力推進各項流程和牌照申請,時機成熟就可以正式開展業務。

彙添富美國将能更好地服務來自全球,尤其是北美的機構投資者,幫助彙添富進一步在國際市場上輸出和優化中資資管機構的專業管理能力,也進一步引導海外長期資金投資中國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彙添富也會利用美國彙聚的全球金融資源,挖掘更多來自北美和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在加強全球分散化投資能力的同時,力争更好地為客戶創造收益。

目前,第三家境外子公司——彙添富新加坡的設立申請正在等待中國證監會的批複,未來将主要服務分布于環太平洋及中東地區,比如新加坡本地、澳洲及東南亞等地區的客戶。

下一個十年

香港地區關注三大領域

中國基金報記者: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您認為彙添富香港目前的定位或者說優勢是什麼?

韓賢旺:依托母公司彙添富基金的強大實力,輻射大中華及北亞地區,積極深耕香港本地和海外市場。我們希望建構起一個國際化的優秀團隊,同時堅持長期投資理念,發揮彙添富香港作為彙添富海外第一個投資中心的優勢,全方位滿足境内外機構和零售客戶的中國資産投資及配置需求。

中國基金報記者:下一個十年,彙添富香港的整體發展戰略如何?對在香港以外的境外業務有哪些發展規劃?

韓賢旺:作為彙添富基金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闆塊,彙添富香港是彙添富基金開展跨境業務和合作的重要平台。一直以來,彙添富基金都堅定地推進國際化戰略,充分發揮母子公司協同優勢,努力打造國際化品牌。未來十年,我們在香港的業務主要會專注于三大領域。

一是繼續深耕香港市場,持續了解客戶需求。自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努力深入了解香港本地和海外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和偏好,希望借助于我們對中國資産的深入了解和積累,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力争為投資者創造理想的回報。

二是挖掘内地機構和零售客戶中國資産多元化投資需求。現在,内地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強勁,資産配置逐漸從實物資産轉向金融資産,為資産管理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依托彙添富基金在權益和固收等方面突出的主動管理能力,憑借着香港團隊對于海外市場的了解,我們将不斷發掘内地投資者多元化的海外配置需求,為他們提供符合投資風險偏好的政策及服務。同時,在資産配置多元化的過程中,還會借力兩地關聯,進一步提升全方位服務客戶的能力。

最後是作為海外業務的支點,不斷探索業務機會,從實際需求出發逐漸完善海外及跨境類産品布局,積極參與國際業務的拓展,并重點挖掘境内機構與零售客戶的海外多元化投資需求。

未來,随着彙添富基金全球整體布局戰略規劃逐漸落地,彙添富香港也會加強與彙添富美國、彙添富新加坡等其他海外分支的互動。

十多年激流勇進

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影響力大增

中國基金報記者:自2009年進入香港市場,過去十多年,您認為香港市場經曆了哪些重大變化?

韓賢旺:連接配接中外、中西合璧的特點讓香港既具有國際大都市的包容性,也能在中外比較中汲取優勢打造自身特色。香港是全球著名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也是最大的人民币離岸中心,具備開展國際經貿和金融活動最基本的優勢,同時具有低稅制、法制完善、高端專業人才衆多等配套服務優勢。背靠祖國,面向全球,又讓這個市場收獲了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

随着國家日新月異、蒸蒸日上,我們看到的香港也在不斷地積極調整、變化和發展。例如,中資在港金融企業的數量和資産管理規模都實作了大幅增長,在香港的核心區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資銀行、金融機構、企業,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服務提供商也随之而來,各類金融行業協會逐漸設立。

随着品牌形象逐漸樹立,中資機構的業務能力和市場影響力與日俱增,現在可以說已經與港資和外資三分天下。香港回歸前後,金融業基本上還是以外資和港資為主,當時中資金融機構數量少,業務量也小,在香港市場的地位和聲音還比較弱。21世紀的頭一個10年,中資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量持續增加,影響開始提升,但還沒迎來質的變化。到了第二個10年,随着國家金融開放的推進,境内外資金雙向流動越來越頻繁,更多中資企業有效運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在香港市場IPO連續登頂的同時,中資金融機構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強。

中資企業走出來,也給香港的資本市場帶來變化,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業數量及市值不斷增加,中資股的比重也在提高。2018年,港交所對上市制度做了25年來最大的改革,友善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創新公司、還沒實作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受益于這項改革,2018年港交所的業務也創下多項新紀錄。

随着内地金融市場的開放和人民币國際化,香港金融市場也承擔起新的重任,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币業務樞紐、國際資産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凸顯出其在跨境金融投資領域不可替代的角色。反過來,香港逐漸發展壯大全球離岸人民币業務樞紐地位,加強與内地金融監管和機構的聯系和合作,共同推出互聯互通機制,相繼推出滬深港股票通、債券通、粵港澳大灣區理财通等機制,又為内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管道。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到大灣區工作、定居的香港居民已越來越多,也擴充了香港居民的生活和就業空間,讓大灣區成為香港的廣闊腹地。

雖然最近幾年,香港市場連續受到新冠疫情、嚴峻的經濟環境、外部勢力的攪擾和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不利影響。但我們看到,香港整體經濟仍然保持增長,經濟和金融體系都韌性十足。特别是香港金融體系穩健,本地銀行财務狀況良好并且存款保持增長,資本和流動資金水準也遠高于全球标準,貸款品質、盈利能力和全球同行相比也毫不遜色。

互聯互通帶來機遇

中資機構積極搏擊風口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提到了香港市場與内地市場之間的多種互聯互通管道,您認為這種互聯互通給香港的中資機構帶來哪些獨特的發展機遇?

韓賢旺: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放眼全球的三維背景,是所有香港中資機構的基本優勢。

中資機構深耕本土市場,對内地投資者、内地和香港市場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能較好地為中國客戶做好全球化配置資産,同時加快推進中資機構國際化,進一步促進和助力内地和香港市場的穩定和繁榮發展。

在港中資機構面向全球,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夠融入國際市場。在國家推進金融開放、金融跨境交流與互聯互通的程序中,在香港緊抓“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機遇,發揮離岸人民币樞紐、綠色金融等優勢的背景下,香港中資機構将會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港中資機構現在不僅有能力、有實力承接中資企業與内地居民的境外金融需求,也能夠根據國際規則把境外機構和零售客戶的金融投資需求引入境内。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認為,對香港的金融機構而言,即将落地的ETF通将給市場帶來哪些新的機會?

韓賢旺:ETF通将有助于持續發展香港、内地甚至是亞太區的ETF市場,有利于不同市場之間在産品設計方面優勢互補,也為市場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和機會,并加強香港與内地資本市場的聯系,完善互聯互通全鍊條産品生态體系,進一步牢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ETF市場已經是亞洲最多元化的ETF市場之一,内地新經濟的湧現也将進一步豐富ETF市場産品的廣度。對于境内外零售投資者而言,能夠以更便利的方式進入原本隻有部分機構投資者才可以參與的市場,獲得不同類型的風險回報和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在QFII和QDII制度的基礎上,又多了一項流程相對簡單的投資方式,現有的滬深港通模式也多了一個選項。

以彙添富MSCI A50 ETF為例,這隻産品聚焦中國經濟各行業龍頭股票,行業配置均衡,反映中國新經濟、新産業增長。該産品現在卻隻限于境内銷售和交易。未來,ETF通落地,在滿足監管條件的基礎上,境外投資者就可以直接在港滬通項下投資這隻基金,國際機構及零售投資者都可以直接參與進來,有利于海外投資者更好地配置中國資産、分享中國經濟的增長機會。

香港“超級聯系人”作用大

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除了互聯互通機制,您認為香港市場還有哪些重大發展機遇?

韓賢旺:一直以來,香港市場都在發揮自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币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的優勢,參與國家雙向開放。

相信未來,香港與内地市場的互聯互通還會不斷增強,進一步發揮其“橋頭堡”、“超級聯系人”的作用,充分利用成熟的規則體系和互聯互通的制度創新,助力國家金融開放程序。随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深入推進,香港有望長期受益,承擔更多連接配接境内外金融市場的責任,成為新環境下境内資本走出去和境外資本走進來的重要橋梁。

同時,由于上市門檻較低、機制更為靈活,港交所仍是内地許多創新型成長企業上市的不二選擇,地緣環境變化也加快了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的步伐。互聯互通與中概股回歸二者互相促進,将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的活躍度,IPO和新股發行後續的各類衍生業務也将成為中資券商、中介及服務機構在香港市場乃至全球業務擴張的重要突破領域。

此外,香港在一帶一路、綠色金融、數字經濟、人民币國際化等方面不斷努力推進,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必将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無限活力和巨大的成長空間,東方之珠必将更閃耀。

中國基金報記者:香港作為外向型市場,容易受到外圍局勢的影響,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風險都給香港市場帶來極大波動,您如何看待香港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

韓賢旺: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事件爆發以來,全球各地經濟、金融及營商環境都受到重大挑戰。盡管短期内香港經濟和社會運作承壓,但有賴于“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國家的強大支援、香港本身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健全的法治、豐富的優秀人才儲備、以及國安法的出台和實施,香港總體情況保持穩定,未來必将走出陰霾。

相信香港一定能抓好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機遇,繼續鞏固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打造創新科技和創意産業基地、全球樞紐中心,進一步對内對外雙向開放,充分發揮互聯互通、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自身的推動作用。

中國基金報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您認為回歸以來香港建立起哪些新的競争優勢?現在的香港市場最核心的競争力是什麼?

韓賢旺:回歸以來,香港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背靠内地巨大的需求規模、人才規模、科研規模與資金規模,依托相對獨特的經濟與法制體系,建立起獨特的優勢及核心競争力。同時,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的連接配接點,成為内地市場開放的試驗田,也是中國與世界的中間人和交流地。

香港依靠着國家經濟崛起、新一輪技術革命、内地市場規模擴大以及“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多重優勢,有助于通過聚集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重構産業鍊等方式,來積極應對科技革命和内地轉型更新加速帶來的挑戰,并與内地城市達成合作共赢。

未來,香港的發展還可以考慮“國家所需、香港之長”來構築新的優勢。比如,發揮自身優勢,協助國家建設國際經濟合作新模式、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更有前瞻性的國際标準和規則體系。在綠色金融、社會責任、數字金融等方面,也可以構築新的優勢,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綜合競争力,打造綠色金融中心,帶動綠色産業發展,順應ESG等外部監管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