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陸軍亟待重建,卻是困難重重

作者:指文圖書

作者:David M. Grants Jonathan M. House

翻譯:孫琦 趙國興 張俊明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陸軍亟待重建,卻是困難重重

雖然對庫爾斯克戰争的提及經常讓人想起"老虎"和"黑豹"坦克,但3号坦克(圖為背景)和4号坦克(前景所示)是1943年組成德國坦克軍的主要力量。

岡特·馮·克魯格(Gunter von Klug)在一件事上是對的:德國陸軍在這個時候真的需要徹底的休息。經過 1942 年 6 月至 1943 年 3 月的一系列行動,德國的大部分部隊都筋疲力盡。

現在最需要的是人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第三帝國的極權主義獨裁政權在動員人民方面比西方民主國家和遭受重創的蘇聯要慢得多。阿道夫·希特勒堅決反對嚴重擾亂德國人日常生活的做法,例如減少消費品的供應和增加在工廠工作的婦女人數。但到 1943 年 1 月,他不得不任命一個三人委員會為軍隊招募 800,000 名新兵,其中一半是從非重點行業的工廠招募的。凱特爾元帥、馬丁·鮑曼元帥和文職人員漢斯·拉默斯分别代表軍隊、納粹黨和政府。

在與阿爾伯特·施佩爾(Albert Speer)和其他人協商後,該委員會找到了一種在不影響戰時生産的情況下補充軍隊的方法,即在德國土地上使用15歲的學生來操作高射炮,騰出更多部隊被派往前線,并将德國占領地區的人民德國重新定義為足夠可靠的軍事人員。在這些新發現的增援部隊中,有100萬人被派往西歐,以補充斯大林格勒戰争後重建的德軍。無論如何,到 1943 年 5 月 30 日,這一巨大努力使德國武裝部隊的總兵力增加到 950 萬,這是整個戰争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陸軍亟待重建,卻是困難重重

1943年在庫爾斯克發動襲擊的德國4坦克。

1943年2月,希特勒召回了倒下的海因茨·古德裡安(Heinz Goodrian),以監督機械化階級的重建(這一切都取決于此)。古德裡安在1930年代建立了德國裝甲兵團,現在再次擔任裝甲兵團團長。盡管第三帝國互相攫取資源受到官僚主義的限制,希特勒的支援和施佩爾的合作在生産、組織和教育訓練方面創造了奇迹。泥濘的季節一結束,古德裡安就開始為東線的裝甲師增加大量的人員和裝備。這些師中的大多數将從前線撤出,并有一些時間休息以填補。雖然古德裡安從未實作過每個裝甲師擁有400輛坦克的目标,但到1943年6月,許多裝甲師再次擁有100-130輛坦克,基本上恢複了前幾年的戰鬥力。

古德裡安還試圖增加突擊炮和半履帶裝甲車的生産,這些裝甲車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為步兵提供裝甲支援,以及半履帶裝甲車,這對于機械化師的偵察兵和步兵至關重要。由于新生産的坦克需要大量的優質鋼材,這意味着一些突擊炮隻能使用品質較差的材料。

這些專用裝備很少被添加到普通步兵師,甚至裝甲師中。德國各政治派别之間的内讧也反映在對精銳部隊的争奪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武裝黨衛軍的幾個師。這些師的實際編制經常變化,但其武器裝備的數量和品質一般會優于德軍正規師。1943年,一個典型的黨衛軍師通常擁有150多輛坦克,包括下面提到的新坦克。此外,黨衛軍師通常有一個突擊隊炮兵營,他們的半履帶式裝甲車足夠大,可以攜帶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步兵和偵察兵。不屬于黨衛軍的大德裝甲射彈師在突擊炮和裝甲運兵車方面具有相同的優先級。相比之下,普通的裝甲師通常隻有一個連的突擊炮和一兩個連的半履帶式車輛,而其他士兵隻能乘坐戒備較少的卡車。一個這樣的裝甲師有兩到三個中型坦克營,三個步兵營和三個牽引中型火炮營,以及戰鬥工兵,反坦克火炮和通信的特種部隊。1943年裝甲師的正常兵力應該是13,000-17,000人,但即使有古德裡安的盡力,每個師的平均兵力也隻有大約10,000或11,000人。

構成德國陸軍主力的步兵師的戰鬥力一直在下降,因為補給的優先級最低。1942年春,北方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的75個步兵師中有69個因損失慘重而不得不進行調整。每個師編隊的九個步兵營減少到六個營,每個營的炮兵連現在有四門火炮,現在已經減少到三個。是以,簡單地說,這些步兵師用其原始戰鬥力的三分之二做同樣的事情。到1943年春天,這種縮編在東線幾乎變得普遍,步兵師相對較好,隻有8,000名有效的戰鬥人員,加上多達1,000名手無寸鐵的俄羅斯"助手"。随着可用馬匹和汽車數量的減少,這些步兵師的機動性遠低于1941年。蘇聯有時能夠在攻擊中摧毀德國砲兵連,僅僅是因為砲兵無法移動,德國步兵部隊不得不使用自行車進行偵察和部分反擊。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陸軍亟待重建,卻是困難重重

在庫爾斯克戰争期間,紅軍的主力坦克是1943年的T-34。因為蘇聯的戰略是減少現代化和改進,以換取最大産量

更複雜的是,面對蘇聯集中的裝甲部隊,德國步兵師幾乎無能為力。他們剛進入蘇聯時使用的37毫米反坦克炮現在在蘇聯風格的T-34中型坦克上幾乎無能為力。1942年,大多數步兵師都獲得了數量有限的新型75毫米反坦克炮,但往往缺乏相應的炮彈。結果,德軍步兵師變成了一個被動的角色,在防守前線的長戰壕方面,進攻和防禦能力有限。

摘自庫爾斯克戰争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陸軍亟待重建,卻是困難重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