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童年就是你的人生腳本,他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和死亡

人生腳本

你的幼年經曆,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如何死亡。這就是人生腳本,無論你以後走到哪裡,這個腳本都會始終處于你的頭腦當中,指引着你做出決定。

對于一部分并不重要的事情,人類能夠理智的決定,但是對于那些人生當中的重大事情,實際上人們早在幼年時期就已經決定好了。

将會和什麼樣的人結婚,以後将會生育幾個孩子,會死在什麼樣的床上,會死在什麼人的身邊。未來将會發生的一切,或許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但卻依舊在某種無形力量的引導之下不斷前行。

你的童年就是你的人生腳本,他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和死亡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上述描述來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

你是否在幼年時期就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模糊的想法,并在成長的道路當中不斷朝着自己的計劃行動。是誰給予了你這些模糊的引導,讓你對于人生有了模糊的方向和渴求?

如果說每個人在誕生之初都是一張白紙,那麼最早在這張白紙上留下印記的又是誰呢?艾瑞克在其著名的《人生腳本》一書當中,有過這樣的描述:“人生腳本類似于一場持久的人生計劃,個體年幼的時候會在父母的壓力之下形成,個體一旦進入人生腳本,無論其怎麼掙紮,如何努力,都有一種無形的心理力量,推動他走向命運的最終結局。”

你的童年就是你的人生腳本,他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和死亡

腳本怎樣影響幼兒期、兒童期的人

當一個嬰兒剛從母親的子宮當中出來的時候,世界對他而言是巨大且空洞的,在這一時期個體沒有任何語言系統,也不會獨立思考,隻擁有最為脆弱的生命體征,外界的任何影響都有可能會對個體的生命造成威脅。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人們必須不斷學習,并想方設法讓自己在社會當中存活下去。

于是,嬰兒隻能用大聲地哭鬧來提醒媽媽自己的肚子餓了,或是該換尿布了,并且會尋求母親的安撫,從中擷取安全感以及内心的滿足。

你的童年就是你的人生腳本,他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和死亡

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不能積極地回應嬰兒的感受,在他長大之後,就有可能會不信任父母。依照嬰兒的思維以此類推,類似于自己父親母親這一類的人都不應該被親近和信賴,甚至會産生社會上所有人都不值得信賴的感覺。

當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當中,如果父母經常争吵,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的出生是一種錯誤,自己是不被需要且不應該存在的。

而弱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接收到“爸爸很暴躁,媽媽很溫柔”的訊息,就會逐漸産生“我不能像爸爸那樣暴躁,一定要像媽媽那樣溫柔,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愛”這樣的想法。

你的童年就是你的人生腳本,他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和死亡

并且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孩子會拒絕像其他男孩一樣調皮,盡量地讓自己成為一個安靜溫柔的人。因為像其他男孩一樣玩耍在他看來是粗魯的,他不想成為爸爸那樣。

以上這些例子都能夠被稱作是早期決定,這些決定是個體處于嬰兒或是兒童時期,接受到各種外界訊息之後做出的簡單判斷。

是以,你完全能夠根據自己兒童時期的經曆,在腦海當中繪制你自己的人生腳本。

原生家庭設定你的人生腳本

如此看來,人生腳本對于一個人的命運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腳本也能夠合理地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終其一生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你的童年就是你的人生腳本,他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和死亡

當個體繪制人生腳本的時候大多都是孩子,而這個腳本也基于個體當時對于世界的認知。是以原生家庭對于人生腳本的設定将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行舉止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如果父母是人生赢家,那麼傳遞給孩子的人生腳本也将是人生赢家。但是,人生腳本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原生家庭會給個體帶來巨大的影響,但是結局依舊是靠每個人自己選擇的。

修改你的腳本

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腳本,就必須知道自己的人生腳本是什麼樣的,首先你要回憶自己在童年時期,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與細節,其次,仔細地回想你人生當中發生過的重大事件。

你的童年就是你的人生腳本,他決定了你将如何生活和死亡

觀察這些事情發生的過程,并着重關注你在這些過程當中的感受。當你清楚自己人生腳本的走向時,就可以開始嘗試去改變了,而具體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向死而生,通過重新叙事改變你既定的人生腳本。

簡單而言就是徹底告别你以前的生活,去過全新的人生,與過去的自己徹底決裂,遵從自己内心的真實想法,修改自己的人生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