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雲九資本王京:今天的自動駕駛像30年前中國網際網路 熱身剛開始

文/趙傑、葉然

作為智能汽車行業門檻最高、周期最為持久的創業賽道之一,自動駕駛近年來頗受資本的青睐,2021年的投融資規模就已達到近年峰值。而今年年初以來,資本市場的火熱再次讓人對這一賽道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根據智能網聯研究院的資料,今年一季度國内共發生46起自動駕駛企業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過17億美元,有6家企業獲得超過1億美元融資。其中文遠知行以超4億美元的融資金額成為國内第一季度融資王,投後估值44億美元。

從更細分的領域來看,量産型進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一季度融資表現最為亮眼,吸金明顯,最高融資額達到了13億元人民币。在這一領域,資産管理規模近20億美元的早期風險投資機構雲九資本先後投資了其中的三位頭部玩家,分别是圖森未來(http://TSP.US)、文遠知行和宏景智駕。

2022年第一季度國内自動駕駛行業融資情況

專訪雲九資本王京:今天的自動駕駛像30年前中國網際網路 熱身剛開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智能網聯研究院整理,第一電動制表

在2021年快速完成兩輪超億元融資後,宏景智駕2月份再次完成過億元融資。其2021年大規模量産落地的L2/L2+ADAS産品,今年下半年将在多個頭部主機廠實作規模量産域控産品。此外,公司還計劃今年正式量産L3級幹線物流智能卡車HyperTruck One。

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于2021年4月在美國上市。剛剛過去的5月4日,其公布了2022 财年第一季度财報,公司第一季度營收226.4萬美元,同比增長140%,環比增長10%。淨虧損1.1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85 億美元淨虧損相比有所收窄。

風險資本的持續熱捧,是否昭示着自動駕駛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開始步入下半場?礦車、乘用車、卡車、巴士哪條賽道會更先實作無人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如何對自動駕駛企業進行合理的估值?

4月28日,《第一電動》與雲九資本合夥人王京在其北京三元橋的辦公室進行了一場關于無人駕駛的深入溝通。有13年投資經驗的王京主導完成了雲九資本對文遠知行和宏景智駕的投資。在他看來,自動駕駛各個賽道的實際商業化還需時間,目前僅僅還在熱身階段,需要用一個更長的時間次元去觀察;從商業模式看,無人礦車和無人巴士或最早能實作商業化,但大規模落地尚需時日。

對大消費亦有關注的王京更看好“零售+自動駕駛”的模式,在他看來,未來其極有可能颠覆現在的商業形态,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此外,王京還分享了他的投資理念與投資邏輯。作為一位長期主義者,他更多關注企業所代表的技術高度,并強調财務回報與社會價值的結合。

以下為訪談實錄,有删改。

專訪雲九資本王京:今天的自動駕駛像30年前中國網際網路 熱身剛開始

雲九資本合夥人王京

自動駕駛剛剛開始熱身,遠未行至中場

《第一電動》:您怎麼看自動駕駛領域不同賽道的商業化前景?

王京:對自動駕駛領域的不同分類我們都關注過。在中國,我們認為無人礦車可以最早實作商業化,理由是場景單一,沒有複雜的路況,産品功能簡單,不管是控制系統還是使用場景,實作起來比較容易。但正因如此,其對企業來說,降本增效并不清晰可見,實際使用中大多企業隻嘗試購買少數幾台用來體驗。從投資的角度,通常分析認為這一應用落地之後,缺乏進一步想象空間。也許未來礦用自動駕駛車會非常豐富,但其商業化路徑應該不是今天看到的這樣發展,未來還應該會發生其他的變化。

自動駕駛卡車在海外特别是美國市場非常成熟,資本化走得也比較遠,也可以和電或氫燃料結合,是以故事可以講得很豐富。但從國内真正落地商業化角度,我個人覺得短期還看不到。它涉及到很多東西,比如政策法規、社會輿論等等。

在我投資的理念中,社會性一直是我關注的一個部分。所謂社會性,就是不管技術、資本、産品如何成熟,其所在社會的大環境或小環境能否認可它,文化、概念、意識能否接納它,這是我對于未來世界投資的參考名額之一。

自動駕駛卡車項目我們現在也還在看,但從商業化落地,我覺得還比較遠。不是短期技術成熟或産品成熟,組建一個車隊或節約多少人力資本,就可以判斷商業化了。

乘用車離公衆最近,關注度最高,政府的支援力度也最大,可能社會輿論接受的會最早,我們也做了一些布局。但由于涉及到人的安全問題,是以測試的時間會很久,可能5年以後還是現在的在特定區域的測試狀态。

與礦車相比,無人巴士落地也會很快。但這一領域更多是To G(政府客戶)業務,是政府對公共事業技術更新的一種嘗試,真正應用到民生或改善民生還比較難,短期内仍然隻能是一個固定線路封閉區域的測試。

如果按這四類劃分的話,你會發現它們離實際商業化都很遠。我個人比較保守,我認為真正的商業化即以收入數字等商業化營運名額來評價,至少都需要5年以上,在此之前應該都是測試階段。

如果對标一個“商業無人駕駛網約車”,有可能10年以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開個玩笑說,現在更像是一個大型遊樂場的觀光小火車一樣,僅僅是讓人體驗而已。一個新産品或新技術在社會的成熟應用,不僅圍繞産品或技術本身,還意味着法律法規、基礎設施、交通狀況甚至交通工具等都要發生改變。

專訪雲九資本王京:今天的自動駕駛像30年前中國網際網路 熱身剛開始

越是高精尖的産品,對環境的要求越高。你很難想象一台高度智能、有自己規則的自動駕駛車輛和一群不那麼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或車混在一起,這樣的場景是不存在的。相對而言,自動駕駛卡車的場景似乎更好實作,因為路況設定起來更容易,場景更封閉。

《第一電動》:有人說,自動駕駛已經進入下半場,您怎麼看?

王京:我覺得說中局都還太早。極端來說,從現在開始的5年内,任何一時間點去投都是對的。如果現在有新的團隊帶來新的技術、新的創新,有資本去支援,符合投資的邏輯都可以投。無論是哪個場景,都有很大的機會。

10年後再看這個市場,最有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和資本價值的是誰?也許今天還都沒出來。我覺得熱身剛剛開始,10年後真正影響群眾生活的大機率不是現在看到的所有東西。如果非要讓我類比的話,我覺得現在可能像1992、1993年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

《第一電動》:你們更願意選擇什麼階段進入企業?

王京:我願意更早期一點,比如企業剛剛創業的時候進入。或者更晚期,比如有上市預期的企業。這些都是基于投資回報率的考量:早期企業成長空間比較大;晚期确定性相對比較強。退出的時點一般在上市後。

《第一電動》:你們每個項目的投資規模大概多少?

王京:大概在1500萬美元以内,個别項目也可能多一些。

《第一電動》:對自動駕駛領域,今年在關注哪些變化?

王京:最近我們關注的大多和新能源有關,包括最新一輪的造車新勢力,比如Niutron品牌我們就參與了A輪融資。

《第一電動》:我們注意到,今年一季度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規模和案例都高于去年同期,這一情況會增加你們對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比例嗎?

王京:你們在這個領域,會關注這個行業的變化,這是典型的“孕婦效應”。我也很認可這個行業今年以來非常火熱,但這個結論對我們不是很重要。

我們不止投資自動駕駛,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投資,自動駕駛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占比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内。

雲九有自己的投資政策。作為長期主義者,我們更關注未來3年、5年甚至10年的變化,包括上市乃至退出會怎麼樣,這是我要考慮的。

“自動駕駛+零售”模式想象空間巨大

《第一電動》:您怎麼看末端的無人配送車?

王京:疫情這兩年我們做過大量的行業研究。從用途看,分為物流和零售兩種,這兩類都有大量的公司。

配送包括城市道路配送、最後1公裡配送、園區配送、樓宇配送和餐廳酒店機器人配送。可以看到酒店和餐飲這一塊落地很多,對于企業來說,這部分的經濟賬能算清,被接受認可度較高,是已經被驗證的應用。是以我更看好在一個封閉區域内做配送。

無人駕駛衍生的無人零售是我們比較感興趣的一個方向,因為它可能會衍生出一種新的零售形态。可移動、可分拆、可随意組合,帶來了一種新的變化和玩法,我們更願意從零售的角度去考量它。

專訪雲九資本王京:今天的自動駕駛像30年前中國網際網路 熱身剛開始

百年來零售行業總階段經營原則,最根本的第一要素就是選址,有人無人并不重要。自動駕駛的出現使選址這件事情徹底被颠覆,假如便利店都可以移動,那便利店應該怎麼開?人群應該怎麼覆寫?過去對零售行業所有的評價體系和名額應該怎麼去了解?過去說一個商場要選在商業密集區,人流量大,而移動的便利店意味着這些選址的要求可能都要有所變化了。相應的,城市的建設也會去中心化。人們不需要到一個固定的場所進行貨物的交換,所有的貨物自動到家門口。

是以,自動駕駛搭配零售,它可能改變零售業乃至城市的形态,這個價值會超過自動駕駛和無人配送的簡單加和,其中任何一個你想象不到的點都有可能會跳出來、引爆它,想象空間很大。

雲九資本投的是技術高度

《第一電動》:對于自動駕駛企業來說,合理的估值方法是什麼樣的?

王京:目前看很難說“合理的”估值方法是什麼。商業化常用的PS(市銷率)、PE(市盈率)等方法都無法算清财務的賬,估值更多還是對未來的預期,缺少其他行業市場底層的支撐。這一塊不像很多年前的網際網路企業,雖然商業模式不清晰,但有流量、内容、通路量,這些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變現的。但自動駕駛還缺少這樣的支撐,沒有龐大數量在路上跑的車,就無法變化為真正的财務資料。

不過這不重要,拉長到10年的時間來看,就是一個完整的投資周期。對于投資者來說,了解周期對于自己的投資意義所在最重要。

《第一電動》:除了文遠知行、宏景智駕和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圖森未來,在自動駕駛領域,雲九資本還投資了哪些公司?

王京:從狹義的自動駕駛領域來看,目前已投資的就是這3家。我們還投資了一些國内新能源整車企業,其中也涉及到自動駕駛業務。

《第一電動》:什麼樣的公司你覺得值得投?是更容易商業化落地的嗎?

王京:是否能商業化的落地,這隻是衆多投資邏輯中的一個考慮因素。對于自動駕駛這樣的技術驅動賽道,我們選擇一家企業,更多的是由于它的技術代表這個領域一個方向和邊界,其所呈現出來的技術高度是我們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電動》:已經上市的圖森未來算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嗎?雲九資本退出了嗎?

王京:從投資的角度來說,顯然是一個成功案例。但如果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正如我前面所說,這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們還在期待新的技術為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更多的貢獻。

《第一電動》:除了資金,我們還會給被投企業哪些資源或支援?

王京:投資機構最主要的資源第一是戰略方向。投資機構有自己的視角,可以和企業一起探讨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未來會發生什麼。第二是人力支援。投資機構有非常強大的人脈網絡和挖掘人才的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在每個發展階段找到想要的不同人才。第三是資本。成熟的投資機構,對于資本的節奏都比較了解,下一輪估值如何,什麼時候融資,什麼時候上市,每個時間節點都會看得比較準。

《第一電動》:與被投企業日常溝通機制如何?

王京:我們比較靈活,除了一些定期董事會之外,基本上都是随時可以溝通的狀态。我們内部也有每周一次的溝通。遇到一些共性的問題時,我們和被投企業一定會有溝通。

《第一電動》:雲九資本今年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沒有具體的投資計劃或預算?

王京:對于行業我們一直在持續關注,但不會去做“命題作文”,那樣很容易“拿着錘子找釘子”,會失去對市場的客觀判斷。從我們的投資組合上,會有消費、科技、生物醫藥這樣的配備比例,但很難講“自動駕駛會投資多少”這樣的話。從投資邏輯上,我們會關注、考察自動駕駛,并進行研究分類和分析,進而走訪相關公司,最終形成結論。一旦這個過程完成,我們基本就形成了投或不投的判斷。

比如一年以前我們在關注自動駕駛小巴,現在我們會形成對這個分類的判斷,但我們還會持續關注這一領域,因為還會有新的内容和新的玩法。

自動駕駛算我們的科技闆塊,而科技闆塊是我們資産配置的重點領域,占比約1/3。除了自動駕駛,我們還在關注這一領域的人工智能、晶片、資料庫等等。

成功投資是财務回報和社會效益的結合

《第一電動》:您在雲九資本還擔任CIC(作戰情報中心)的負責人,您最初創立這個部門是怎麼考慮的?

王京:簡單了解這是一個投研團隊,但是和傳統投研團隊不一樣之處在于,傳統的研究團隊是背景或中台團隊,查資料資料進行資訊彙總分析研究,但CIC是前台,更像狙擊手的觀察員,與投資人站在一起,提供有實際價值和時效性的資訊。

舉個例子,對于我面前的訪客,CIC會快速的給我一份簡報,告訴我訪客是什麼背景,機構是哪家,做過什麼事情,我有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應對等等。

這是一個快速響應的部門,CIC并不需要多麼進階的情報人員,需要的是專注。CIC的概念最早來源于“二戰”海軍,由細分的情報人員比如雷達分析員或者武器系統分析員各自提供情報,最終彙總至指揮官,進行決策。

我們這個團隊不需要很多人,但他們會研究很多領域,每天會給我們提供非常有益的情報,且我們的每一份情報基本都是以天甚至小時為周期來出的,時效性非常強。

《第一電動》:過往的投資案例中有沒有讓您個人特别滿意的項目?

王京:我覺得還遠遠談不上滿意。我滿意的标準第一是給基金帶來足夠大的回報,第二是解決社會性的問題,這兩點缺一不可。現在很多項目隻滿足了其中一點。

對于我來說,與其去研究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我更希望關注新興的業态或産品服務是否有它存在的土壤,它的出現能給社會帶來哪些改變,和社會是否比對。過去10多年我見過太多的新技術,但真正能走進生活實作商業化的少之又少。

最近10年,能夠颠覆我們生活的産品從根上來說隻有智能手機,它的橫空出世帶來了整個生态的改變。如果我投出這樣的産品,才可以說滿意或成功。自動駕駛也許将來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但現在看太早了,需要從一個很長的時間次元去觀察。

王京簡介

雲九資本合夥人兼CIC(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作戰情報中心)負責人。擁有13年投資及5年網際網路創業經驗,關注企業服務、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網際網路、前沿科技和生物醫療等領域,主要投資公司包括聚美優品、找鋼網、文遠知行、51WORLD、快塑網、ZEPP、宏景智駕、東方空間、RootPath等。

建立并擔任雲九資本CIC負責人。CIC旨在通過對市場資訊進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研判和分發,實作快速、精準地為投資團隊提供情報支援,進而協助日常投資工作的高質高效完成。

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專業,加入雲九資本前,曾任險峰(K2VC)投資經理,并協助成立第一期險峰天使基金;2014年加入光速安振中國創投,擔任副總裁。

關于雲九資本

雲九資本(Sky9 Capital)是一家領先的創業投資基金,緻力于支援傑出創新者和颠覆性技術,為生态、社會和個體生命創造積極價值。

關注深科技、網際網路、消費、企業服務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創新主題,通過資本、戰略和資源助力創新者,促進技術力量轉化為解決社會和生态問題的鑰匙。

團隊由多元背景的成員組成,包括資深技術專家、成功創業者和經驗豐富的投資人等。2011年至今,團隊共管理多支美元和人民币基金,資産管理規模近20億美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