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作者:觀象台

文|程靖 編輯|漆菲

位于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總統府馬拉坎南宮,曆來是大選激烈争奪的目标。而在數百公裡外的北伊羅戈省,還有另一座“北方馬拉坎南宮”——這是菲律賓旅遊部1977年為時任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建造的“行宮”。馬科斯執政期間,他的家人經常在此居住。

多年後,在馬科斯的女兒、時任北伊羅戈省省長艾米·馬科斯的推動下,這座兩層建築被改造為馬科斯總統紀念館,并成為該省著名旅遊景點之一。

馬科斯昔日的支援者們來到這裡,在前總統夫婦的豪華肖像前自拍,探訪他們住過的房間。他們的兒子小費迪南德·馬科斯(即小馬科斯)青年時期也曾在此居住,他的房間内挂着一幅肖像。畫中頭戴金冠的他騎着一匹白馬穿過雲層,一手拿着《聖經》,一手舉着菲律賓國旗。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北馬拉坎南宮裡小馬科斯的肖像。

如今畫中的年輕人代替其父親,即将登上菲律賓最高的政治舞台。菲律賓媒體5月10日淩晨2時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在已完成計票的92%選票中,小馬科斯的得票率達到57.04%,是其主要競争對手、現任副總統萊妮·羅布雷多的兩倍多,取得壓倒性優勢。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5月9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的一個投票站。

小馬科斯和羅布雷多的對壘,象征着菲律賓40多年來的政治對立。由于階層、經曆、世代和資訊不對稱等因素的疊加,菲律賓選民對兩位候選人的看法也呈兩極化。分析人士擔憂,不論誰勝出,菲律賓恐怕都會進一步撕裂。

大力宣傳父親治下的“黃金年代”

在“行宮”建成9年後,馬科斯政權在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運動中被推翻,一家被迫流亡美國夏威夷。三年後,時年32歲的小馬科斯見證了父親在流亡中去世。彼時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夫人允許馬科斯家族其餘成員回國接受審判。小馬科斯于1991年回到菲律賓,是家族中回國最早的人之一。

早在1981年,小馬科斯就在其家鄉北伊羅戈省當選副省長,首次步入政壇。回到故土後,他一邊面臨貪腐訴訟和審判,一邊繼續拓展其政治生涯。二十多年間,他先後擔任北伊羅戈省省長、國會衆議員和參議員,直到2016年在副總統競選中落敗于萊妮·羅布雷多——那是兩人最近,也是僅次于此次大選的一次重要交手。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北伊羅戈省是馬科斯家族的大學營。

他的父親無疑是菲律賓共和國曆史上最富争議的人物。馬科斯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擔任總統長達20年之久,但根據1935年實施的憲法,菲律賓總統僅依法享有兩個四年任期。1965年就任總統後,馬科斯史無前例地将自己任命為國防部長,直接掌管軍隊并增加武裝部隊預算,此舉被其政敵、時任參議員阿基諾稱為“建立衛戍國家”。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菲律賓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

除了重整軍隊和警察外,馬科斯在就任後強化征稅并大範圍開建道路、學校等公共工程,但由于稅收也無法支撐其基建野心,馬科斯政府因大量接收外國貸款而使國家背負了巨額外債。

他曾因主張經濟和社會改革而上台,但在任期間實行裙帶資本主義,通過家族成員掌握的企業在基建活動中大肆斂财。在他第二個任期中,由于貪腐嚴重、貧富差距擴大、民族宗教沖突和共産主義運動等因素,菲律賓社會動蕩加劇,多地出現了小規模武裝沖突。

更令馬科斯聞名于世的是他長達14年的戒嚴統治。由于依法不得在1973年參與大選,馬科斯自1972年實施戒嚴令,解散國會并通過軍權壓制反對者和違反戒嚴的群眾。據人權組織統計,戒嚴時期的菲律賓有7萬人被囚禁,35000人遭受酷刑,3200多人被法外處決,另有數百人失蹤。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1972年,時任總統馬科斯宣布戒嚴當天的報紙。

在這種狀态下,菲律賓上世紀70年代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速僅有3.4%,落後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平均增長率5.4%。

經濟低迷迫使大量菲律賓人出國謀生。馬尼拉市民馬裡奧(Mario)告訴《鳳凰周刊》,他的父親正是上世紀70年代首批出國務工的菲律賓人之一。馬裡奧的父親擁有商科學位證書,當時前往中東某國的企業擔任文職。他說,在菲律賓也能找到類似的工作,但收入完全無法養家糊口。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上世紀70年代起,大批菲律賓人開始出國尋找工作機會。

獨裁統治期間,馬科斯一家攫取的财富數額更為驚人。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過後,抗議者闖入他們出逃後的總統府發現,“第一夫人”伊梅爾達的衣櫃裡留下了15件貂皮大衣、508件禮服、888個手袋和約3000雙鞋子。而在當時,菲律賓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天僅靠1美元生活。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3000雙鞋”是馬科斯夫婦奢侈無度的象征。1986年,時任總統阿基諾夫人成立“總統善治委員會”,意在追查總統任職期間的渎職和腐敗行為。該委員會2020年釋出的報告指出,截至當年,已從馬科斯家族及其親信那裡追回約34億美元的非法财富,另外13億美元仍處于“訴訟中”。據政府估計,馬科斯家族聚斂的财富達到50億至100億美元。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伊梅爾達的鞋履收藏。

但如今,小馬科斯競選團隊的社交媒體廣告多将其父親的執政時期描繪為“和平與繁榮的黃金年代”。

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菲律賓人簡恩(Jan)對軍事戒嚴下的生活有着直接體會。簡恩來自菲律賓中部的内格羅斯島,是該國主要的糖業産地之一。内格羅斯島種甘蔗的農民受雇于莊園主,沒有自己的土地,常因收入微薄而吃不起飯。

1985年在此發生過“艾斯卡蘭特屠殺”,因當地農民聚集起來反對馬科斯的土地政策,最終20餘人死于軍方鎮壓。簡恩告訴《鳳凰周刊》,她小時候曾和母親一起煮粥,發放給那些吃不起飯的農民。是以她很難接受小馬科斯關于“黃金年代”的宣傳。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菲律賓軍事戒嚴時期的一次抗議。

但依然有不少人懷念馬科斯的時代。生活在上海的菲律賓人莉亞(Leah)則告訴《鳳凰周刊》,她的母親也是其中一員。“她們認為馬科斯有好有壞:菲律賓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馬科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很大功勞;軍事戒嚴則是當時社會動蕩下不得不采取的決定。”

這樣的解釋讓莉亞感到費解。她認為,無論馬科斯的執政水準如何,都是屬于前總統的過往,而小馬科斯從政至今政績乏善可陳,“小馬科斯的一些支援者在讨論他的時候,就好像他的父親還活着似的”。

15歲的菲律賓女孩艾拉(Ella Mae Alipao)說,自己大部分關于小馬科斯的資訊都是從TikTok和臉書獲得的,而且她“不太相信書本”。艾拉認為,直到馬科斯被趕下台,菲律賓人民才發現這位老總統有多優秀,“那時人們意識到,應該讓他掌權更長時間”。

小馬科斯也發表過類似言論。4月26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菲律賓台的采訪時,小馬科斯稱自己的父親為“政治天才”,對于其父親執政時期的種種問題,他則說,“曆史問題應該留給教授”。

“布局6年,很好控制了網絡空間”

菲律賓憲法規定,總統任期6年且不得連任。現任總統杜特爾特的任期将于今年6月30日結束,新一屆菲律賓政府也将于當天就職。

雖說5月9日的大選共有10名候選人角逐,但在此前種種民調中,小馬科斯一直領跑且優勢明顯。英國《經濟學人》形容,除非發生驚天動地的意外或者前所未有的民調錯誤,小馬科斯将在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勝。

通過社交媒體,小馬科斯獲得了大批支援者。他在視訊網站上的VLOG頻道以自己的昵稱“邦邦·馬科斯”命名,目前有227萬名訂閱者。他的視訊中不僅有競選主張、集會現場、新冠防疫指南,還有彈吉他、玩手機遊戲、旅遊聚餐等日常生活記錄。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71歲的馬尼拉市民赫蘇斯·鮑提斯塔是小馬科斯的支援者。

或許是為了拉近與年輕選民的距離、展示慈父形象,他和兒子一起錄制了一期對談,以“我從未問過父親的問題”為主題,這條視訊觀看量超過88萬次,超過了他與競選搭檔“答選民問”主題視訊的84萬次。

這與菲律賓人作為全球第一的社交媒體重度使用者密不可分。據一家數字營銷公司2021年的報告,菲律賓1.1億人口中超過80%是社交媒體使用者;該國網民的社交媒體使用時間排名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4小時15分鐘。

自去年10月宣布參選以來,小馬科斯在VLOG頻道上釋出了超過60條視訊。但批評者指出,他始終缺乏詳細的施政綱領,表态多流于口号。簡恩對小馬科斯提及的“團結讓菲律賓再次崛起”印象深刻,但她并沒看到小馬科斯發表任何實際規劃。

也有人指責小馬科斯的競選宣傳政策是“粉飾曆史”和“虛假宣傳”。TikTok上一條與馬科斯時期司法部長胡安·恩裡萊(Juan Enrile)的對談視訊稱,戒嚴時期的菲律賓非常安全,居民可以“夜不閉戶”,因為沒人敢實施偷盜行為;另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馬科斯的财富“并非盜取國庫所得”,而是來自其擔任律師時期客戶支付的黃金。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小馬科斯和兒子一起錄制的對談視訊。

來自反對者的消息稱,小馬科斯的團隊在網絡部署水軍,營造出他深受選民支援的氛圍。菲律賓德拉薩大學政治學助理講師阿蓋勒斯(Cleve Arguelles)說:“其他候選人很難在網上與馬科斯的宣傳機器競争,因為他對此布局已經超過6年。”

菲律賓網媒Rappler的調查報道顯示,小馬科斯正在收獲其布局社交媒體的成果。據當地公關公司Agents International透露,一些内容創作者每月可獲得4700美元的收入,這對于最低月收入僅為170美元的菲律賓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财富。但小馬科斯在4月下旬接受采訪時否認使用水軍來為自己造勢。

對此,暨南大學菲律賓研究中心主任代帆向《鳳凰周刊》解釋道,“由于老一輩的知識分子、精英階層在馬科斯戒嚴統治時期受到傷害,确實會對馬科斯家族存在偏見。但由于菲律賓媒體多為傳統精英所控制,其中一些人持親美立場,是以通常會誇大社交媒體對選情的作用。”

他認為,社交媒體和機構媒體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輿論,是因為不同階層和年齡段的選民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據悉,菲律賓民調通常根據收入将選民分為A、B、C、D、E等五個階層,其中A、B、C所代表的中高收入階層在菲律賓占比僅約10%,這意味着90%是中等偏下收入的階層,後者支援小馬科斯的比例在50%以上。“小馬科斯在選票上擁有結構性優勢,這用(媒體口中的)‘曆史修正主義’來解釋是不夠的。”代帆說。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小馬科斯的支援者。

菲律賓有着亞洲最年輕的人口結構,如今一半菲律賓人在1986年馬科斯下台時還不到8歲。出版過多本東南亞政治專著的美國曆史學家阿爾弗雷德·麥考伊(Alfred W.McCoy)說,“今天活着的大多數菲律賓人都不記得馬科斯執政最後幾年,國家經濟崩潰帶來的痛苦。陷入困境的人們常常會将獨裁者的統治浪漫化,反而懷念起曾經的美好時光。”

馬科斯獨裁統治毫無疑問在老一輩菲律賓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在一些人看來,那時的菲律賓雖有貪腐,但社會保持進步,經濟也有發展;馬科斯下台後貪腐依舊,社會發展卻變得緩慢。

代帆還提到,年輕群體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傾向于反對小馬科斯,其餘的年輕選民“或對曆史了解較少,或有着自己獨立的判斷”。

此外,菲律賓人一向推崇個人魅力十足的政治強人,若其他候選人沒有突出表現,也就難以獲得大多數選民的青睐。莉亞也坦言,母親之是以選擇小馬科斯,更多是因為覺得羅布雷多“不是當總統的料”。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菲律賓總統大選候選人羅布雷多。

不可忽視的是,小馬科斯的競選搭檔、現任總統杜特爾特的女兒莎拉·杜特爾特為他助力頗多。莎拉曾在其家族大學營——棉蘭老島達沃市擔任過一屆副市長和三屆市長,加上杜特爾特擔任市長的28年,父女倆在當地深耕30餘年。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副總統候選人莎拉·杜特爾特。

代帆解釋說,馬科斯家族擁有菲律賓北部的票倉,杜特爾特家族在南部實力雄厚。“在菲律賓,很多老百姓不一定會看報紙,也不一定會研究候選人的競選綱領,而可能會選擇一個耳熟能詳的政治家族;在一些農村地區,一張選票能換得來自地方勢力的好處,是以選民很可能會跟随當地省長的号召去投票。”

但直到選舉日,杜特爾特都沒有公開為小馬科斯背書,他還在私下的會議上表明自己“中立”,這在曆屆大選中都很罕見。分析人士說,這是因為杜特爾特不能接受莎拉作為邊緣角色競選副總統,他一直希望女兒競選總統,以保護自己不受國際刑事法庭對菲掃毒行動“反人類罪”調查的牽連。

亦有觀點認為,莎拉擔任副總統後不太可能滿足于“備胎”角色,她很可能要求兼任部長職務,為六年後的總統選舉鋪路。

對手沒能成為第二個阿基諾夫人

5月7日上午,距離大選日兩天之際,數千名羅布雷多的支援者聚集到馬尼拉馬卡蒂市繁華的阿亞拉大道為其做最後的造勢。一些人身着粉色T恤,戴着粉色口罩,背着粉色購物袋,手拿粉色的毛巾、扇子和遮陽傘。

2021年10月,羅布雷多以獨立候選人參選之時放棄了所屬的自由黨身份,也跳出了菲律賓傳統選舉政治中的“紅黃藍三色”架構。其中黃色是自由黨的代表色;紅色象征民族主義,也是小馬科斯這次選擇的競選色;前總統阿羅約則經常身着藍色服飾。

根據羅布雷多競選團隊從業人員内波姆塞諾(Pinky Nepomuceno)的說法,在羅布雷多作為唯一的女性候選人宣布參選的那天,支援者們在網上釋出了海量帶有粉色元素的照片,因為“粉色代表女性”。羅布雷多便将粉色定為競選活動的代表色,稱這是“對人民訴求的回答”。她的支援者也被稱為“粉紅同盟”(pink allies)。

現年57歲的萊妮·羅布雷多出生于菲律賓中部南甘馬粦省首府那牙市(Naga)的一個法官家庭,中文名為林麗妮,擁有經濟學和法律學士學位,步入政壇前曾擔任過經濟研究員和公益律師。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萊妮·羅布雷多(前排中)。

1986年,21歲的她進入家鄉的比科爾流域發展項目辦公室工作。在那裡,她結識了未來的丈夫傑西·羅布雷多(中文名林炳智,祖籍為中國福建晉江)。同年2月,由200多萬人組成的“人民力量革命”運動推翻了馬科斯長達20年的獨裁統治。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難言浪漫,但羅布雷多日後回憶稱,她當時就發現傑西“與她同頻”——他們都渴望人生的意義、想要為國家效勞,當時的愛情萌芽也源自政治動蕩後人們渴望變革的餘波。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羅布雷多夫婦。

兩人結婚後,傑西于1988年擔任那牙市市長,羅布雷多則于同一時期創立了一個為女性提供教育訓練和謀生機會的組織。她曾在受訪時說,她希望推動女性賦權,以幫助女性在經濟上更加獨立,受益者包括那些在家庭遭受虐待而無法離開伴侶的婦女。

32歲時,羅布雷多通過出庭律師資格考試,随後進入地區檢察官辦公室工作。1998年起,她開始在一家法律援助組織擔任協調員,這家總部位于奎松市的組織旨在為婦女、農民、勞工、城市貧民、土著人民等邊緣化群體帶去法律服務。

但無論是從事法律援助還是婦女賦權,羅布雷多都算是一個低調的“政客妻子”。傑西擔任市長長達19年,其中僅有3年沒有任職。在傑西的治理下,那牙市被香港《亞洲周刊》稱贊為亞洲“進步最快”的城市之一,他更在2010年被時任總統阿基諾三世任命為内政部長。

然而不久後,這對夫婦遭遇了變故。2012年8月,擔任内閣職位僅僅兩年的傑西在一次空難中去世。他的支援者是以呼籲羅布雷多從政。2013年,羅布雷多被任命為自由黨南甘馬粦選區主席,并于同年當選衆議員。在國會任職期間,她的主要關切在于人民政治賦權、政府資訊公開、反歧視等等。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今年4月,萊妮·羅布雷多支援者在一次競選集會上。

羅布雷多參政初期的政治資産大多來自丈夫,而傑西的家族中并無多少祖輩參政的根基。在許多菲律賓人看來,羅布雷多的出現給深陷政治王朝循環的國家吹起一陣“新風”。她和丈夫均以相當樸素的面貌出現在公衆面前:傑西生前接觸選民時常穿着一雙拖鞋,而羅布雷多在擔任衆議員時,一度被拍到下班後等待夜班巴士的照片。

羅布雷多的參政從反馬科斯獨裁的社會運動時期萌芽,而在那場轟轟烈烈的革命結束近30年後,她與馬科斯的兒子開始了第一次正面交鋒。

2015年10月,羅布雷多宣布作為自由黨候選人馬爾·羅薩斯二世(Mar Roxas)的競選搭檔參選副總統,次年以0.64%的微弱優勢擊敗了小馬科斯,成功當選。宣誓就職後,她也被杜特爾特任命為主管住房和城市發展的内閣成員。

就任副總統後,羅布雷多成立了名為Angat Buhay(意為“提高生命品質”)的扶貧項目,内容涵蓋公共教育、農村發展、糧食安全和營養、婦女賦權、全民醫療和安居等領域,也在自然災害和疫情發生後籌措資金進行救災。

但由于副總統辦公室的資金不足,羅布雷多不得不額外籌集資金以推進項目。2021年9月,杜特爾特為其準許的2022年度預算數額同比下降了21%,她也坦承,在接到一些地方政府求助的時候,她因資金短缺而無法給予支援。但羅布雷多堅稱,“這種狀況從2016年起就已習慣,資金有限不會成為公共服務的障礙。”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身在海外的莉亞通過Angat Buhay旗下的疫情援助項目為家鄉捐款。她告訴《鳳凰周刊》,那次捐贈經曆讓她印象深刻:她的咨詢郵件發出後,團隊很快給予回複,郵件還告知她,“目前籌款目标已經達到,但如果您仍希望捐贈善款,我們可以接收。”莉亞笑稱,“如果換一個政客,肯定二話不說先把錢收了。”

捐贈後,莉亞收到了多封公示捐贈細節的郵件,其社媒首頁也實時保持更新。她指出,疫情期間,副總統辦公室為前線抗疫醫護人員提供防疫用品,安排臨時住所、交通和食物,還為公衆提供檢測點,這些行動是有目共睹的。

她還提到,Angat Buhay長期會收到包括普通公民在内的求助,甚至一些事情細節到“請幫幫我爸爸”,而求助者大多能及時得到回複。她猜測,副總統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在營運和對接這些請求。

簡恩亦說,羅布雷多是她見過的“職能最多”的副總統了。她戲稱,菲律賓副總統通常隻是總統的備選人物,主要職能是“在重大場合剪彩揭幕”。“有些人指責羅布雷多在基建等大型項目上并無建樹,這種指控本身很不公平——那就不是副總統的工作,她已經做得夠多了!”

自從羅布雷多2015年參選副總統起,有人将她與菲律賓首位女總統阿基諾夫人相提并論:兩人都是女性,丈夫從政,政治對手都來自馬科斯家族,也都經曆過喪夫之痛。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

阿基諾夫人的丈夫貝尼格諾·阿基諾曾在軍事戒嚴時期被捕入獄,後獲準保外就醫流亡美國。1983年,阿基諾在美國重建了針對馬科斯獨裁政府的反對黨,同年被準許回到祖國,但在馬尼拉下飛機時遭到暗殺。

正是阿基諾的遇刺,引爆國内反對馬科斯的社會運動。馬科斯被迫削弱軍權,并在1985年宣布将在次年重新舉行大選。1986年,阿基諾夫人參選總統。但選舉結束後,雙方都号稱自己當選。為抗議馬科斯選舉舞弊,100萬菲律賓群眾走上街頭包圍了總統府,随後武裝部隊倒戈、多位政府高官宣布辭職。馬科斯深知大勢已去,在美國使館的協助下流亡夏威夷,其長達20年的統治宣告結束。

然而,羅布雷多終究沒能成為第二個阿基諾夫人。代帆認為,羅布雷多雖有教會、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的支援,但本質上仍屬于沒有家族背景的政治素人,這就意味着她無法擷取地方豪強動員的大量選票,“她面對的是馬科斯和杜特爾特兩大政治家族,在大量地方省長宣布支援馬科斯的情況下,勝算很小”。

相比于阿基諾夫人在1986年參選時獲得反對派的一緻推薦,羅布雷多在此次大選最後階段呼籲其他候選人棄選、加入她的陣營卻被拒絕,說明她在整合反對派方面的努力是失敗的,其政治威望也遠沒達到阿基諾夫人的高度。

不過,在缺少政治家族和反對派聯合背書的情況下,羅布雷多獲得了全國成百上千個草根志願助選團隊的支援。

家住拉古納省的程式員羅赫(JP Loch)就加入了其中一支志願者團隊。他告訴《鳳凰周刊》,這位副總統在疫情時期的表現赢得了他的好感,今年3月,他在朋友邀請下加入該團隊,開發了一款手機猜字遊戲,謎底為羅布雷多的競選綱領。羅赫說,團隊中有志願者負責和羅布雷多競選團隊聯系,以獲得授權、跟進資訊,但這種聯系比較松散。

羅赫參加過兩次支援羅布雷多的競選集會,參加者有不少像他一樣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這種“志同道合”的氛圍讓他感到安心。他說,每次集會上,參與者都互相照顧,也有志願者協調各種服務,還會為交通不便的選民提供拼車接送,“志願者們付出了時間、金錢和資源,這些舉動真的會傳染,讓我常常感覺自己做得太少。”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羅布雷多與杜特爾特。

比起政客,簡恩認為羅布雷多更像一位辦實事的公務員。包括她在内的多位選民告訴《鳳凰周刊》,和身背大量訴訟的傳統政客不同,羅布雷多沒有案底也沒有腐敗記錄,并且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

但代帆認為,在許多菲律賓人的語境中,馬科斯政權被推翻、國家實行民主化後,該國的腐敗問題仍然深入肌理,是以不少人對反腐不再抱有希望,“他們關心的是,經濟發展能否更多地惠及普通人”。

也有人批評,羅布雷多代表了菲律賓的“精英寡頭集團”。作為西班牙和美國的前殖民地,該國大部分土地、農業和公用事業仍掌握在少數政治家族手中,這些家族從與帝國列強的密切聯系中獲益頗豐。羅布雷多2016年參選時代表的自由黨與統治家族聯系緊密,但此次大選中,因黨内無法協調出最終人選,她在最後時刻脫離黨派、以獨立身份參選。

因疫情封控,住在上海的簡恩無法在5月9日前往菲律賓駐上海領事館投票。直到最後一刻,她依然祈禱能有奇迹發生,“菲律賓總統選舉通常是‘選一個不那麼糟糕的人’,是以過去幾屆大選我都毫不在乎。羅布雷多的出現讓這次大選變得特殊”。隻可惜,最終的結果讓她失望了。

大機率延續杜特爾特的對華政策

無論是馬科斯王朝“複興”還是羅布雷多達成“粉紅革命”,6500萬菲律賓選民的選擇不僅關乎本國,其影響遠遠超過群島與海洋的邊界。

值得指出的是,馬科斯統治下的菲律賓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亞洲盟友中首個開辟溝通管道、與中國建立雙邊關系的國家之一。此次大選中,小馬科斯也是唯一一位公開支援國家“保持對華政策連續性”的熱門候選人。他曾強調“對抗是徒勞的”,而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是有價值的。

小馬科斯還積極與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維持融洽關系。2021年10月,宣布參選總統不久後的小馬科斯在中國駐菲大使館參加了一次照片牆剪彩活動,活動中,黃溪連稱見到小馬科斯和支援中菲關系的人是“一種榮幸”,還表示“我們将一起開啟一個美好未來”。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2021年10月,小馬科斯與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會談。

有學者指出,小馬科斯會在多大程度上複制杜特爾特的親中政策尚不清楚,但有迹象顯示,在南海問題上,小馬科斯的态度會類似于杜特爾特。

兩個月前,小馬科斯公開評價了杜特爾特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态。他與總統表示了相似立場,即菲律賓承受不起與“亞洲巨人”開戰的代價。

時間回到2016年,杜特爾特當選總統後一改前任阿基諾三世的“片面親美”路線,高呼菲律賓要實行“獨立外交”。同年7月,海牙臨時仲裁庭做出了對菲律賓有利的裁決。但杜特爾特決定擱置裁決和南海争議。8月,杜特爾特在南海仲裁案後首次訪華,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一場商業論壇上高調宣布“美國失勢”、“與美國分道揚镳”。

菲律賓大選初步結果:前總統之子小馬科斯勝出,赢在社交媒體,或延續前政府對華政策

2016年10月,杜特爾特訪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鑒華在機場迎接。

盡管此後菲律賓并未真正斷絕與美國在安全和經濟上的關系,但杜特爾特在任期中五次到訪中國,顯示出了推進對華關系的誠意;反觀美國,特朗普執政時期曾多次邀請杜特爾特訪美,卻一再遭到推遲。

2017年的國情咨文中,杜特爾特感謝中國幫助菲律賓搞基礎建設,稱菲中關系得到緩解,菲律賓人民可期待兩國在南海聯合進行石油勘探活動。

《亞洲時報》在2020年的一篇評論中稱,杜特爾特之是以能在菲中關系上實作轉圜,一方面可能認為中國在軍事和經濟上已在亞洲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則認為當時的局勢需要巧妙對沖風險,直到一個更成熟的時機,以和平互利的方式解決問題。

對于如今的小馬科斯而言,他與美國之間存在繞不過去的問題。此前有報道稱,由于小馬科斯在美國面臨着其父親戒嚴時期侵犯人權案件的巨額索賠,以及與遺産有關的藐視法庭罪判決,他一旦抵達美國,便會遭到逮捕。

但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小馬科斯成功當選菲律賓總統,可以持外交護照并享受豁免權,進而作為國家元首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而美國作為聯合國東道國,必須履行其對聯合國的基本義務。

今年3月,當被問到将如何處理與中美兩國的關系時,小馬科斯說,菲律賓将和兩國都做朋友。他說,現在要摒棄“冷戰思維”,任何一種聯盟都要考慮其對菲律賓人民的利益。

代帆向《鳳凰周刊》分析說,小馬科斯大機率将延續杜特爾特的對華政策,在南海問題上采取較為溫和的立場,繼續認定南海仲裁無效;将發展對華友好關系、加強菲中合作;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拒絕美國介入南海問題等。

菲律賓理工大學政治學教授理查德·海達裡安(Richard Heydarian)接受美媒采訪時說,如今的菲律賓公衆希望看到比杜特爾特執政時期更務實、更堅定的對華路線,這可能會限制小馬科斯對華的友好傾向;但即便羅布雷多(當選)也不太可能對華采取對抗政策。“因為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菲律賓人,甚至軍方都承認菲律賓在對抗中國方面的局限性……許多人也表示願意支援同中國的經濟聯系。”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觀象台媒體】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資訊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