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病例激增!奧密克戎3種新毒株,能逃避免疫?已有29種動物可被感染,“群體免疫”不可取

作者:王琦 785
病例激增!奧密克戎3種新毒株,能逃避免疫?已有29種動物可被感染,“群體免疫”不可取
病例激增!奧密克戎3種新毒株,能逃避免疫?已有29種動物可被感染,“群體免疫”不可取

作 者丨魏笑

編 輯丨徐旭 陳思穎

圖 源丨圖蟲

奧密克戎毒株不斷變異重組令人擔憂。

近日,南非新冠病例激增,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内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奧密克戎毒株的兩種亞型BA.4和BA.5是主要原因;此外,美國還報告了該毒株的另一種新亞型BA.2.12.1導緻感染病例上升。

面對傳播速度更快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據參考消息報道,一名美國政府高官5月6日說,如果國會不為開展疫苗接種和病毒檢測撥發新資金的話,白宮目前就要為今年秋冬季出現一波可能導緻多達1億美國人感染的新冠疫情做準備。

上述預估染疫人數是根據美國政府咨詢的外部專家所給出的一系列模型,最後得出的中位數。這意味着,屆時感染新冠病毒的美國人也可能遠高于此——特别是在出現新的重要變異毒株的情況下。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資料,截至中原標準時間5月10日8時,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确診病例83599358例,累計死亡病例1024561例。

病例激增!奧密克戎3種新毒株,能逃避免疫?已有29種動物可被感染,“群體免疫”不可取

實際上,自2021年11月出現以來,奧密克戎毒株始終在不斷變異重組,包括早期的BA.1、BA.2、BA.3,新近出現的BA.4、BA.5和BA.2.12.1,以及BA.1與BA.2的重組毒株XE等。

值得注意的是,5月2日,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教授謝曉亮團隊在生物醫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文章,研究發現,上述3種新亞型毒株都具有刺突蛋白上的L452突變,可以逃避由BA.1亞變體感染誘導的體液免疫。另外,與BA.2亞型毒株相比,BA.2.12.1、BA.4和BA.5對3劑疫苗接種者血清的免疫逃逸也有所增強。

深圳市首屆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組長、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病毒存在就是為了複制,隻要複制,随機變異是基本規律。未來是會往傳染性更強、毒性更強的方向變異,還是更弱、更微毒的方向變異都是未知的。”

由此可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區域的不斷突變給疫苗和藥物研發帶來挑戰,也給國外“群體免疫”政策帶來考驗。

三種新亞型傳染力或更強

當地時間5月7日晚,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釋出資料顯示,過去24小時,南非新增新冠肺炎确診病例8524例,陽性檢出率達到了31.1%,為今年以來的單日最高值。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内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奧密克戎毒株的兩種亞型BA.4和BA.5是南非最近病例激增的原因。

流行病學家法斯瓦納·瑪夫亞也表示,南非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五波疫情,新發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A.4、BA.5,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染性,極有可能成為新一波疫情高峰的主導者。

值得警惕的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BA.4、BA.5正在向其他國家蔓延。當地時間5月8日,紐西蘭衛生部門表示,一名從南非入境紐西蘭的旅客已被證明感染了奧密克戎BA.5變異毒株。這是紐西蘭首次發現奧密克戎BA.5毒株感染病例。

紐西蘭衛生部資料顯示,截至5月8日,該國累計确診新冠病例986261例,全國7天平均日增确診病例數在一個月前下降後,近期又重新升高。專家認為,這與政府大規模放松防疫要求和病毒新變種輸入的時間點基本吻合,不排除在今年南半球進入冬季時迎來下一波新冠感染高峰的可能性。

南非誇祖魯·納塔爾大學病毒學家圖裡奧·奧利韋拉指出,BA.4和BA.5似乎比BA.2更具傳染性,這兩種新變體“在允許病毒逃避免疫的譜系中發生突變”。預計它們會引發新一輪感染浪潮,并且可能突破某些疫苗的保護效力。

譚德塞指出,确定BA.4和BA.5亞型是否會導緻更嚴重的症狀雖還為時過早,但它們是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的另一個證明。

自南非科研人員報告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新亞型BA.4和BA.5之後,美國報告了該毒株的另一種新亞型BA.2.12.1導緻感染病例上升。

BA.2.12.1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2的後代,目前正在美國迅速傳播。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截至4月23日的一周,BA.2.12.1亞型毒株導緻的感染病例已占全美确診病例總數的近30%。在美國東北部一些區域,BA.2.12.1已超過BA.2成為主要流行毒株。

美國紐約州公共衛生官員警告稱,BA.2傳播力至少比BA.1高30%,而BA.2.12.1被認為比BA.2的傳播力還要高23%-27%。

美國CDC主任蘿謝爾·沃倫斯基日前也表示,BA.2.12.1的傳播性可能比BA.2強25%。科研人員正研究該亞型毒株對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影響。

世衛組織表示,基于目前有限的資料,BA.4、BA.5和BA.2.12似乎比BA.2更具增殖優勢,但尚未發現它們在緻病嚴重程度或臨床表現上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5月2日,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教授謝曉亮團隊在生物醫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文章,研究發現,上述3種新亞型毒株都具有刺突蛋白上的L452突變,可以逃避由BA.1亞變體感染誘導的體液免疫。

另外,謝曉亮團隊的研究資料顯示,與BA.2亞型毒株相比,BA.2.12.1、BA.4和BA.5對3劑疫苗接種者血清的免疫逃逸也有所增強。

總體來看,Omicron的持續進化給群體免疫帶來了重大障礙,這表明 BA.1衍生的COVID-19疫苗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實際上,自2021年11月出現以來,奧密克戎毒株始終在不斷變異重組,包括早期的BA.1、BA.2、BA.3,新近出現的BA.4、BA.5和BA.2.12.1,以及BA.1與BA.2的重組毒株XE等。

作為BA.1與BA.2的重組毒株,奧密克戎XE變體結合了BA.1和BA.2變體的特征,于1月19日在英國首次被發現。

奧密克戎XE變體的進化證明了新冠病毒會持續适應新環境。目前的資料顯示,許多人在十天或更長時間内持續檢測呈陽性,不同于奧密克戎病毒通常顯示的六七天,這意味着XE變體在原先傳播速度更快的特性以外,還有駐留人體内的時間更長的特點。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病毒學家溫迪·巴克利警告稱,除了常見突變外,新冠病毒還會通過重組快速演化。如果奧密克戎變異株與其他新冠變異株發生重組,有可能産生既能免疫逃逸又能導緻更嚴重疾病的毒株。是以,未來有必要持續監測新冠病毒變異株。

“群體免疫”不可取

盧洪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新冠肺炎病毒還在持續變異當中,且變異方向十分随機。“病毒存在就是為了複制,隻要複制,随機變異是基本規律。未來會往傳染性更強、毒性更強的方向變異,還是更弱、更微毒的方向變異都是未知的。”

對病毒變異的方向,盧洪洲表達出擔心,“已經有29種野生動物可被新冠病毒感染。野生動物感染後,變異後的病毒又重新傳回給人類,毒性和傳染性都可能增強也可能減弱。新的變異病毒極有可能導緻再一次的大流行。”

為何奧密克戎毒株會不斷進化變異?世衛組織專家指出,奧密克戎的基因多樣化表明新冠病毒持續面臨自然選擇壓力,企圖适應其宿主和環境。

據悉,目前新冠病毒的突變主要發生在刺突蛋白區域,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關鍵。新冠病毒通過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并侵入人體。新冠疫苗和既往感染産生的重要抗體也都是附着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ACE2結合的位點上,才能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

盧洪洲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免疫選擇壓力下具有很強适應和進化能力,自然感染和傳播過程中其刺突(S)蛋白出現的堿基突變、缺失、插入能夠顯著增強其免疫逃逸能力。“是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關于新出現的突變株能夠逃逸疫苗接種或者自然感染誘導的中和抗體反應相關的報道。”

世衛組織指出,作為一種高度分化的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刺突蛋白上有26至32個突變,其中一些與體液免疫逃逸潛力和更高傳播性有關。

是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區域不斷突變給疫苗和藥物研發帶來挑戰。謝曉亮團隊研究顯示,與BA.2亞型毒株相比,BA.2.12.1、BA.4和BA.5對3劑疫苗接種者血清的免疫逃逸增強,尤其是對BA.1毒株感染康複者的血清逃逸十分顯著。

2022年5月1日,曾第一個報道了Omicron突變株血清學特征的非洲健康研究所(AHRI)Alex Sigal團隊在medRxiv發表的一篇Omicron最新亞型論文,首次報道了Omicron BA.4和BA.5亞型的血清學預印版資料。

研究發現,未接種過疫苗的Omicron第一波BA.1感染者血清對于BA.1的中和活性FRNT50為275,對于BA.4為36,對于BA.5為37,下降了7倍以上;接種過BNT162b2或者Ad26.COV2.S,再發生BA.1突破性感染後的患者血清對BA.1的FRNT50為507,對BA.4為158,對BA.5為198,下降3倍左右。

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教授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的疫苗主要是通過受體結合結構域(RBD)上的中和抗體位點誘導中和抗體反應,其抗體也多是通過與RBD結合而發揮保護作用。是以RBD一旦變異,疫苗的保護效果就會變差或完全無效,這也是目前很多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有效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盧洪洲指出,因為病毒在不斷變異,且變異方向十分随機,是以堅持“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的“動态清零”政策仍十分有必要。

另外,盧洪洲指出,在對新冠确診患者康複後的長期走訪中發現,8%的病人不産生中和性抗體,而産生了中和性抗體的人,抗體的滴度很快下降,這也證明“群體免疫”不可取。該研究結果也得到了世衛組織的采納。

病例激增!奧密克戎3種新毒株,能逃避免疫?已有29種動物可被感染,“群體免疫”不可取